华成网论坛
标题:
日本抓交通安全动真格
[打印本页]
作者:
maria0203
时间:
2009-9-10 16:32
标题:
日本抓交通安全动真格
2009年09月10日
引言
日本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6年呈下降趋势。2006年死亡人数为6352人,比上一年下降7.6%,这个数字为半个世纪以来的新低。此外,日本去年交通事故的发生起数和受伤人数也同步下降。日本警方表示,他们将努力在2010年把交通事故死亡数降低到5500人以内。
日本交通安全状况的改善,是有一个过程的。早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之前的1959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突破1万人。1970年则达到了16765人的峰值,而其时日本的汽车保有量还不到现在的四分之一。鉴于这样的严峻局面,日本全国狠抓交通安全管理,使交通事故及其死亡人数直线下降。日本目前的交通安全状况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值得称道的。
进入战后复兴阶段后,日本政府开始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1948年,当时的“国家地方警察本部”(警察厅的前身)发起了“全国交通安全周”活动。4年后这一活动力度加大,改为每年两次。1962年日本政府设立了交通安全对策本部,由内阁官房长官出任本部长,并相应出台交通安全运动实施纲要。有趣的是,日本人不是一个习惯于搞运动的民族,却对交通安全运动情有独钟,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再到各相关行业协会和民间团体,均乐此不疲,常抓不懈。
立法完善机构健全
1970年,日本出台了推进交通安全的根本大法《交通安全基本对策法》,该法规定成立日本负责交通安全的最高机构——交通安全对策会议,由首相出任该会议的主席,其成员为各相关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在该会议的主导下,制定交通安全基本计划。每次基本计划均设定5年内的交通安全纲要,并制定为实现该目标的具体措施以及每年应达到的节点目标。除了中央层面的这一领导机构外,各都道府县乃至更下面的市町村,也都设立相应的机构,确保推进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落实。
日本警方是负责交通安全的职能部门,但并没有设立庞大的交警队伍。从警察厅到各地的警察本部均有相应的交通局或课,那些部门主要负责开展交通安全活动、处理交通事故和受理驾照申请等事务,平时街头根本没有警察维持交通秩序,更不需要协管员,因为红绿灯就足以起到了维持交通秩序的作用。只有在举行重大活动的时候,才会出现维持秩序的警察身影。日本的交通安全能取得如此成绩,在于日本全国上下对交通安全的高度重视、人们强烈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规范的交通行为。例如在东京街头,即使在马路上根本没有车辆行驶的情况下,行人都会自觉地等待绿灯出现后再穿过马路。
目前日本每年两次的交通安全运动由内阁府、警察厅、总务省、法务省、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等9个政府部门共同负责,还有各级地方政府以及日本交通安全协会、日本汽车联合会等14个相关行业协会联手推进这一运动,除此以外还有151个民间团体作为协办单位。
安全宣传别具特色
除了上述全国范围的交通安全活动以外,日本各地还有具有地方特色的交通安全活动,例如每年年中和年末的“防止交通事故运动周”或专门在长假期间开展的交通安全活动,因为长假期间人们大多驾车出远门,车流量激增,这一时期往往就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
去年7月12日,日本交通安全对策会议和交通安全对策本部共同推出的《平成18年秋季全国交通安全运动推进纲要》,明确表述了开展交通安全运动的目的:在广大国民中普及交通安全思想,并使其深入人心,在遵守交通规则和养成正确的交通习惯,使每个公众都积极投身于改善交通环境的努力中,实现全面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尽管近年来日本的交通事故以及由此造成的伤亡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日本全国上下仍是警钟长鸣,严防交通事故出现反弹势头。多年来,《全国交通安全运动的推进纲要》对交通事故状况的表述始终是“形势严峻”,去年也同样如此。尽管统计数据显示交通安全的形势一年比一年好,但政府有关部门还是呼吁全国公众对此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防止人们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对推进交通安全活动掉以轻心。
日本全国交通安全对策本部近年来主要从以下各环节来推进这一活动:
要求各主办单位和协办团体明确各自的职责,彼此密切配合与支持,由此确保各项出台的计划具体可行,卓有成效。
具体来说,各主办单位和协办团体开展的交通安全活动应各具特色,并能最大限度地发动本地区的居民广泛参与交通安全活动。比如,一些广泛采用的做法包括:在各驾校的所有学车道路上广泛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对尚未上路的学习驾车者提前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形式必须采用各类视听手段和模拟方式,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通过各种街头展览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使交通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发布各类交通安全的相关信息(例如各地每天发生的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交通事故的严重危害;经常举办各类研讨会,请有识之士或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或家属向公众陈述交通事故的巨大危害;举办各类与交通安全有关的作文比赛,征集有关交通安全的口号等,从而提高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广大公众参与该活动的积极性。另外,一旦发现机动车辆有潜在的安全隐患,必须由厂家将其召回,免费予以更换零部件或修理。如果汽车生产厂家隐瞒不报,则予以重罚。
重点保护老人儿童
日本开展交通安全运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始终将开展活动的重点放在保护老人和儿童上面,因为这两个群体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受害者。重点防范的时段则是傍晚和夜间,因为光线较差容易导致行人和骑自行车者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为此日本有关方面采取的相关措施包括:推进行人和骑自行车者在夜晚穿着发光强烈的外套;在大街上加强对行人的交通安全指导、保护,呼吁骑自行车者遵守交通规则,行人优先(日本的自行车基本都在人行道上骑行),晚上必须开灯(无灯的自行车晚上不能骑),如不开灯则随时可能遭到警察的拦截、盘问。敦促机动车驾驶员在暮色时分便打开车灯,以确保车前方有足够的亮度。
日本的“町内会”(类似我国的居委会)和老人之家是开展交通安全活动的两个重点地方。在老人之家,工作人员不厌其烦、通俗易懂地向老人们讲解交通安全的注意事项,并总结出老年人容易发生的交通事故的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各十字路口都有确保老年行人、骑自行车的老年人和电动轮椅车安全通过的标识。另外由于老年人的反应和动作比较迟缓,所以要求老年驾驶员在车上贴上老人开车的标识,以便让其他车辆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
与此同时,日本各中小学、幼儿园和托儿所,也根据各自的对象,开展少年儿童所能理解接受的安全教育,并不时同孩子的监护人一起,确认上学路上的交通安全标识。
各主办单位和协办团体,还很重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和宣传车等各种媒体手段,广泛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近年来日本抓交通安全教育的主要切入点是严禁酒后驾车、敦促系安全带(包括后排和儿童专用安全带)、禁止开车时打手机、提醒广大司机注意老年人和儿童这两个弱势群体,包括在中小学生的上学路上划出相当明显的标志。
截至去年5月,日本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7400万辆。由于国土面积狭小,日本的道路大多很狭窄,几乎见不到6车道。就在这样的困难条件下,日本能将交通事故控制到如此之低的水平,无疑反映了警方高超的管理能力和广大司机高度的安全驾驶意识。
相关链接
醉酒驾车判五年以下徒刑
酒吧餐厅供酒要负连带责任
由于酒后驾车肇事所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日本警方这几年不断加大打击酒后驾车的力度。去年8月,福冈的一名司机酒后驾车,在海上大桥将前方一辆小汽车撞入海中,导致3名幼儿溺水罹难,此事在日本成为轰动全国的新闻,从而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形成严惩酒后驾车的强大舆论压力。
在此背景下,日本国会准备在年内再度修改《道路交通法》,进一步加重对酒后驾车的处罚。例如对醉酒驾车的处罚,就将从目前的“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和5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分别提高到“5年以下有期徒刑和10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如酒后驾车肇事逃逸,则从现行的“判刑7年6个月”增加到15年。如果司机拒绝接受是否饮酒的检查,也会被处以30万日元的罚款(目前为5万日元罚款)。为了从源头上杜绝酒后驾车,日本将对诸如酒吧和餐厅等供酒者也处以与司机同样的惩罚。
如今日本的各餐厅和酒吧都非常注意客人是否开车来的,如是开车来的就不供酒。如果顾客非要喝酒不可,则由餐厅和酒吧负责找人代驾。在日本,由于社会对酒后驾车的舆论压力很大,公务员和公司员工只要被查出酒后驾车,往往一次就被辞退,因为这关系到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形象。
为了有效提高反酒后驾车的效果,日本警方还将对酒后驾车者车上的同伴予以3年以下徒刑和50万日元以下罚款的处罚,以增强其连带责任。在采取了这一系列措施后,从去年圣诞节到今年元旦的长假中,日本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急剧下降了三分之二。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www.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