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Hubble Deep Field所看到的遥远宇宙中,最遥远的亚毫米射电源(被称为HDF 850.1)已被证明像谜一般,尽管人们进行了密集的搜索,但它还是难以在可见光和近红外范围内被检测到。由于没有在较短波长发现一个对应的光源,所以一直没有可能直接估计该光源的红移、大小或质量。现在,通过“毫米波分子线扫描”,HDF 850.1的红移已被确定。它的红移值为z≈5.2,要比人们所预料的高很多,相当于其宇宙年龄仅为“大爆炸”后11亿年。利用这些新数据所作的计算表明,其年恒星形成速度高达850个太阳质量,质量高达1.3×1011个太阳质量。但迄今仍未发现存在一个发射星光的对应体的迹象。
最先进的电子显微镜能够轻而易举以亚原子分辨率解析结构,但要获得具有相似分辨率的三维图像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在这项研究中,Dirk Van Dyck和Fu-Rong Chen描述了一个原始图像重建方法,它仅仅从一次投射便能在平面上以及在垂直方向上提取到关于所有原子去向的信息。该概念是基于这样的假设:每个原子作为一个“点源”来行动,散射出向探测器传播的球面波,在探测器上它们与来自其他原子的球面波相互干涉。所观测到的“出来的波”包含样品中所有原子的信息,可以用适当的算法进行调用。该方法对一个两层的石墨烯样品进行了实验演示。本文作者指出,他们的重建方法与宇宙学家用来构建“哈勃图”的方法相似,所以将其称之为“大爆炸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