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英媒:中国“剩女”为何被男性拒绝 [打印本页]

作者: 邓文龙    时间: 2013-3-2 10:56
标题: 英媒:中国“剩女”为何被男性拒绝
英媒:中国“剩女”为何被男性拒绝

2013-03-01 18:17

核心提示: 接受采访的50名女性发现,男性要么因为其成就而歧视她们,要么希望她们花更多时间做家务。
参考消息网13-3月1日报道 英国《贝尔法斯特电讯报》网站2月28日刊发文章称,一项英国研究表明,中国职业女性有可能被“束之高阁”,因为男性对于其取得的成就感到不舒服。
近些年,中国政府及媒体表达了日益增长的、对“剩女”的担忧。“剩女”是指拥有高学历、高职位,但仍未结婚的女性。
剑桥大学指出,尽管西方人有时将“剩女”们描绘成中国女性“新解放一代”的象征,但事实似乎是,她们中的许多人抱持传统价值观,努力寻找长久的伴侣关系。
据剑桥大学研究发现,人们通常嘲笑这群28岁、29岁或30岁出头的女性“咎由自取”。人们通常的想法是,她们对可能的追求者抱有过高的期望。但研究人员发现,女性希望结婚,却发现男性因为生活在其中的、保守的父权社会而拒绝她们。
接受采访的50名女性发现,男性要么因为其成就而歧视她们,要么希望她们花更多时间做家务。
主持该研究的桑迪·陶博士说:“在中国改革初期,位居管理层的女性在婚姻市场上面临了歧视待遇。”
她还说:“四十年后,我的研究发现,在如今的后改革时期,高学历女性仍遭受同样的歧视,因为她们反而不如学历没那么高、不那么重视职业发展的女性受欢迎。”
陶博士指出,她们中的许多人想走传统的婚姻道路,甚至为了这样做而致力于寻找地位更高的配偶。讽刺的是,大多数人因为其自身取得的成就而遭到男性回避。几乎不能因为其“剩女”状态而指责这些女性,因为她们才是被拒绝的一方。
研究中,一位女性讲述了一位潜在追求者如何打退堂鼓的。她是一名基金会计,29岁,有英国的硕士学位。他退却是因为“他说,感到必须花很大力气才能掌控我,所以他选择别的更容易掌控的人。”
陶博士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进行了该研究,如今她在香港大学。其研究是于2008年至2012年在上海进行的,涉及了来自14个城市的中国女性。(胡婧)


作者: 邓文龙    时间: 2013-3-2 10:59
英报:中国将“剩女”门槛界定为27岁

2013-02-25 18:19

核心提示: 这个贬义的称呼是媒体起的并流传开来,让数以百万计雄心勃勃的高学历年轻女性大为反感。
参考消息网13-2月25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将30岁前嫁不出去的女性划定为“剩女”,这让中国的年轻女性感到不舒服。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月21日报道,“剩女”数量越来越多。这些年龄在27至30岁的受过教育、有职业的城市单身女性“没有”找到丈夫,现在被认为“没人要了”。
一篇题为《有多少“剩女”值得我们同情?》的文章说:“长相靓丽的女孩子不需要太高的学历照样可以嫁入豪门,但长相普通和丑的女孩子则很难。”
报道称,这个贬义的称呼是媒体起的并流传开来,让数以百万计雄心勃勃的高学历年轻女性大为反感,她们声称自己被扔进了垃圾堆,而且抱怨追求者素质低。
但是政府希望她们能够趁年轻结婚,来应对13亿人口日趋扩大和严重的性别失衡问题。报道称,中国的男婴远远多于女婴——男孩女孩之比为118:100。政府还担心全国游荡的未婚男性人数多可能引发社会动乱。
报道指出,1979年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中国30岁以下的男性比30岁以下的女性多大约2000万人。
人口普查的数字显示,年龄在25—29岁的女性大约有五分之一未婚。这一年龄段未婚男性的比例高于三分之一,不过中国男性往往找年龄和学历比自己低的女性结婚。
在北京一家电台工作充满自信的29岁单身女性黄媛媛说:“有一种说法称一流男人会找二流女人,二流男人会找三流女人,三流男人会找四流女人,被剩下的是一流女人和四流男人。”
不过中国的“布里吉特·琼斯”(英国女作家海伦·菲尔丁1996年的一部畅销小说中的主人翁,她是一个30岁左右的伦敦单身职业女性)正在反击,要求政府禁止使用“剩女”一词。全国妇联最近抛弃了这个标签,现在改称为“大龄”未婚女性——不过“剩女”的说法在其他地方仍然被普遍使用。(刘宗亚)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www.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