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西奈山Icahn School of Medicine一组研究人员最新完成的一项新研究证实:GM-CSF蛋白在维持肠道免疫耐受起到重要作用,蛋白缺陷会增加炎症性肠病(IBD)易感性。IBD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特点是慢性肠道炎症,是对细菌和食物抗原的免疫反应异常失调的结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推进了我们对共生肠道微生物如何调节免疫力的理解,并为识别新的药物靶点铺平道路。
文章中研究人员James E. Hansen表示,缺失DNA修复机制的癌细胞往往会对狼疮抗体的攻击更为敏感;狼疮患者会产生许多自身抗体来攻击患者自身的细胞,从而产生狼疮的典型症状;实际上这些抗体中的一部分往往会渗入到细胞核中损伤DNA,研究人员假设,或许可以利用这种狼疮患者产生的抗体来作为新型的抗癌疗法。
“我们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在阿尔茨海默氏症中环境危险因素的生物学影响和经历” Philip L. De Jager博士说,“研究表观基因组或者发生在DNA中的化学改变有绝对优势,表观基因组具有可塑性,它会隐匿一些生活事件的发生,如疾病易感性、吸烟、抑郁和更年期,这可能会影响对阿尔茨海默氏病和其他疾病的易感性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