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PNAS:胰岛素毒液帮芋螺捕食 降糖休克镇静剂
[打印本页]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5-1-23 18:18
标题:
PNAS:胰岛素毒液帮芋螺捕食 降糖休克镇静剂
作者: Baldomero M. Olivera
来源:《国家科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2015/1/22 11:53:34
胰岛素毒液帮芋螺捕食
2015122545136240.jpg
(51.4 KB, 下载次数: 58)
下载附件
2015-1-23 18:18 上传
地纹芋螺 图片来源:FRANCO BANFI
地球上毒性最强的动物不是蛇、蜘蛛或蝎子;而是一种螺,确切地说是芋螺。芋螺属包括大量拥有各种不同毒液的海螺。在15-1月20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的文章中,研究人员报告了这种动物“武器装备”的一种特别有趣的补充:胰岛素。
根据这篇文章,这是首次发现胰岛素被用作毒液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非所有芋螺的胰岛素都包含在它们的“毒液鸡尾酒”中——它被绝妙地称为“涅槃阴谋”。这种荷尔蒙仅发现于部分用布网策略捕食的动物中,这种策略依赖的是将鱼类诱惑至这些动物巨大的、张开的口中。和一些芋螺使用的敏捷的毒液“鱼叉”狩猎捕食策略不同,用口器布网的捕食策略是一个相当慢的过程。为了让其发挥作用,需要让鱼类没有意识到周围环境的变化,或是需要用化学成分使它们镇静。
科学家推测,胰岛素起到了镇静剂的作用。诸如地纹芋螺等螺类实际上会产生多种荷尔蒙,其中一些如Con-Ins G1更像鱼胰岛素,而非螺的胰岛素。尽管Con-Ins G1并非完全等同于鱼胰岛素;研究团队推测这是一种精简版,它可能缺失能让鱼类察觉到含量过多并作出回应的成分。如果他们是正确的,这种螺的毒液可能就解释胰岛素如何被调节的细微差别提供见解,而且这些知识也可以被延伸至人类。(冯丽妃)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5/01/15/1423857112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5-1-23 19:48
鸡心螺:
芋螺一般指鸡心螺
鸡心螺(Cone Snail)又叫“芋螺”,主要生长于热带海域,一般多生活在暖海,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芋螺科,是在沿海珊瑚礁、沙滩上生活的美丽的螺类。鸡心螺外壳前方尖瘦而后端粗大,形状像鸡的心脏或芋头。其种类很多,有不同的色彩和花纹,是一种含有剧毒的海洋生物,因为它的尖端部分隐藏着一个很小的开口,里面有毒牙,可以从这里射出毒液,足以使受伤者一命呜呼。
中文学名鸡心螺,锥形蜗牛
拉丁学名Conus geographus
别 称芋螺
界动物界
门软体动物门
纲腹足纲
亚 纲前鳃亚纲
目新腹足目
科芋螺科
属芋螺属
种鸡心螺
分布区域非洲沿岸、红海、印度、锡兰、日本及中国海南、西沙群岛等地:
http://baike.baidu.com/item/%E9% ... E%BA&fr=aladdin
芋螺科:
Dendroconus figulinus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纲: 腹足纲 Gastropoda
总科: 芋螺超科 Conoidea
科: 芋螺科 Conidae
Fleming, 1822[1]
芋螺科(学名:Conidae)是海洋里腹足类软体动物的一科海螺,体型范围差别很大,从小型到大型。这一科的海螺是复杂的掠夺性动物。[2]它们用牙齿和含有神经毒素的毒腺捕获猎物,牙齿伸出其嘴部,形状类似鱼叉。
芋螺科毒液
芋螺科海螺捕获猎物的毒液由肽的混合物组成,称作芋螺肽。毒液由10至30个氨基酸组成,但偶尔也多达60个。每种芋螺科海螺毒液可能包含多达200个的药理活性成分。据估计,已经发现超过50000种芋螺肽,因为每种芋螺科海螺的毒液都不同。: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A%8B%E8%9E%BA%E7%A7%91
腹足纲:
化石时期: 晚寒武纪–近期[1]
PreЄЄOSDCPTJKPgN
中华宝螺 Cypraea chinensis
中华宝螺 Cypraea chinensis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纲: 腹足纲 Gastropoda
Cuvier, 1797
亚纲: 直腹足亚纲、 腹足亚纲
腹足纲(学名:Gastropoda)是软体动物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通常所说的蜗牛、海螺和蛞蝓。是软体动物门中最大的纲,约60,000到80,000生存种。包括约409个现生的科,另外还有约202个化石科。是动物中仅次于昆虫的第二大纲。
头部发达,腹面有肥厚而广阔的足,所以得名;身体有内脏的部分扭转,因此左右不对称;外面有介壳一枚或无壳。
生活在海水中的被称为海螺或海蛞蝓,生活在淡水中的被称为田螺或螺蛳,以及生活在陆地上的蜗牛和蛞蝓。
绝大多数的腹足纲的物种都具有一个呈螺旋形的“壳”,当遇到危险的时候会将柔软的身体缩进壳中。也有一些壳退化消失或仅在体内残留,通常被称为蛞蝓。: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5%B9%E8%B6%B3%E7%BA%B2
芋螺毒素:
芋螺毒素(conotoxin或conopeptide,或CTX),由海洋腹足纲软体动物芋螺(Conus)的毒液管和毒囊内壁的毒腺所分泌,由许多单一毒肽组成的鸡尾酒样的混合毒素,主要成分是一些对不同离子通道及神经受体高专一性的活性多肽化合物。每种芋螺的毒液中可能含50~200个活性多肽。不同种芋螺所含活性肽各不相同,即使同种芋螺因海域不同,其毒素成分也可存在差别,理论上估计有5万多种不同活性肽存在于芋螺毒液中。芋螺毒素多数由10~4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富含两对或三对二硫键,是发现的最小核酸编码的动物神经毒素肽,也是二硫键密度最高的小肽,可作用于各种离子通道和受体的类型及亚型。[1-3]
与其他天然肽类毒素相比,芋螺毒素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结构稳定、高活性、高选择性及易于合成等突出优点。它们能特异性地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及其他神经递质的各种受体亚型,以及钙、钠、钾等多种离子通道,不仅可直接作为药物,还可作为理想的分子模板用于发展新药先导化合物,对研究神经生物学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中的疾病治疗范围包括慢性疼痛、癫痫、心血管疾病、精神障碍、运动障碍、痉挛、癌症以及中风等。多种具有强神经肌肉阻断作用的芋螺毒素应用于临床麻醉手术的辅助药物也在进行研究,喉部肌肉的快速麻痹有助于气管内插管等手术。中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1999年才真正开始研究分布在中国的芋螺的毒液。[4-7]
中文名芋螺毒素
外文名conotoxin或conopeptide,或CTX
来 源海洋腹足纲软体动物芋螺
产生器官毒液管和毒囊内壁的毒腺
一级学科海洋科技: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wVHAnAhC1wax4Re2PTK
芋螺的刺伤与补食(视频):
http://my.tv.sohu.com/us/63343015/53940906.shtml
芋螺海底毒刺伤潜水员(视频):
http://video.baomihua.com/v/14482096&qudao=baiduqyy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www.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