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哥德堡大学的Gunnar C. Hansson和同事们对来自多种小鼠品系的结肠组织进行分析,鉴定出起着哨兵作用的杯状细胞定位于结肠隐窝入口处。这种杯状细胞非特异性地內吞,并且通过激活TLR和MyD88依赖性Nox/Duox活性氧合成途径下游的Nlrp6炎性体而与TLR2/1、TLR4和TLR5配体发生反应。这触发杯状细胞发生钙离子依赖性的粘蛋白Muc2胞外分泌,和产生一种胞内间隙连接信号;这种信号接着诱导结肠上隐窝中附近的杯状细胞分泌Muc2,从而将细菌驱逐出去。因此,结场中的杯状细胞保护结肠隐窝,并且阻止已侵入内粘液层的细菌进入结肠隐窝。(Science, 24 Jun 2016, doi:10.1126/science.aaf7419)
5. Science: 新型CD4 T细胞亚群调节肠道炎症反应
外周调节性T细胞(pTreg)对于限制由外源物质引起的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肠道中,pTreg主要存在于固有层(lamina propria)中,而上皮间存在的CD4 T细胞同样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这部分CD4 T细胞依赖视黄酸(Retinoic Acid)以及转化生长因子(TGF-b)发挥功能。为了研究肠道的炎症稳态调节过程中,pTreg以及CD4细胞分别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来自洛克菲勒大学的Daniel Mucida与Bernardo S. Reis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science》杂志上。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低温电子显微技术解析出分辨率为3.9埃的与激酶Cdk4结合时的Hsp90:Cdc37三维结构。他们从中发现,Hsp90和Cdc37一起让这种激酶处于一种开放的部分未折叠的状态。呈现这种状态很可能具有直接的功能益处。(Science, 24 Jun 2016, doi:10.1126/science.aaf5023)
7. Science综述:儿童营养不良、肠道菌群和基于菌群的疗法
生命早期时的营养不养对随后的骨骼肌、免疫和智力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孟加拉国国际腹泻疾病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证实儿童营养不良并不是由粮食不安全(food insecurity)单独造成的证据进行评述。其他的因素还包括母乳哺育时间长短、母乳寡糖可利用性、肠道病原体接触和以绒毛萎缩和肠道屏障功能缺失为特征的肠道功能障碍。不幸的是,更长期而言,营养恢复(同时进行或不进行抗生素治疗)可能并不是有效的。随后的微生物建立和成熟度差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家庭成员营养状态不一致。这一证据表明基于菌群的疗法可能是让这些儿童体内营养恢复的一种大有希望的方法。(Science, 24 Jun 2016, doi:10.1126/science.aad9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