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正常细胞更新或组织损伤期间,表达高水平端粒酶的肝干细胞在小鼠中起着再生肝脏器官的作用。端粒酶是一种通常与抗衰老相关的蛋白。这些肝干细胞分布在整个肝叶中,使得不论这种损伤的位置发生在哪里,它们都能够快速地自我修复。了解肝脏的这种修复和再生的卓越能力是理解这种器官停止发挥功能(如在肝硬化或肝癌病例中观察到的那样)的关键步骤。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4月4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istributed hepatocytes expressing telomerase repopulate the liver in homeostasis and injury”。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德国研究人员报道身体中的炎症可能影响小鼠大脑中的免疫细胞的“记忆”。如果这一发现在人体中得到证实的话,那么它可能为阿尔茨海默病等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产生提供线索。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4月11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nate immune memory in the brain shapes neurological disease hallmarks”。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如今感染人类的许多病毒具有古老的进化历史,这种进化历史可追溯到第一批脊椎动物,可能也许是现存的第一批脊椎动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4月12日的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vertebrate RNA viruses”。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解析出一种光合蛋白的结构,并揭示出它如何将近红外光转化为电荷。这些发现为赋予生命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效率和限制提供了新的见解。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4月12日的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ryo-EM structure of the Blastochloris viridis LH1–RC complex at 2.9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比利时兰德斯生物技术研究所(VIB)、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UB)、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法国萨瓦大学和西班牙比斯开科技园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具有巨大医学和科学意义的蛋白晶体成核的分子细节。他们也开发出一种新方法来研究一大类迄今为止仍然是未知的系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4月5日的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olecular nucleation mechanism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crystal polymorph se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