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2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为自然撰写社论谈中科研诚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3 17:5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为《自然》撰写社论谈中国科研诚信

作者:张笑 梅进来源:科学网

2013-11-29 13:57:52

关键词: 自然 scinece 科研诚信 学术腐败 杨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13-11月2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了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撰写的社论——《中国的科研诚信》(Research Integrity in China),以下为全文中文翻译:

中国的科研能力过去十来年大幅增长,正在重塑着全球科研图景。但是,快速增长的科研能力并不必然意味着科研文化规范同等程度的提升。最让人忧虑的是科研诚信的缺失,它将可能阻碍中国原创科学的进步,损害中国学术界的声誉,并减弱科学在中国的影响力。

多种因素促成了中国的不健康科研环境。在许多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竞争性科研资助占到了预算的大部分,为违规操作提供了经济刺激。同时,注重数量而非质量无意中也鼓励了不端行为,诱使年轻科研人员不遵循科研伦理规范。基于表现给予补贴收入的政策也会诱惑科研人员行为不端。此外,学术界的人才等级制度也鼓动科研人员过度吹嘘他们的发现。

好消息是,过去十年间,几起关键性事件标志着中国正朝着科研诚信前行。21世纪初的第一件事是,在厘清双语投稿翻译权的微妙问题后,中国禁止了一稿多投。同时,为了适应学术论文评审所需时间,著作权法进行了修订,延长了禁止发表时间。而揭发者的指控——多数是匿名的,是大部分不端行为被曝光的途径。比如,我在浙大处理的80%学术不端事件都是如此。此外,媒体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曝光,从贺海波事件中的剽窃和撤稿,到“汉芯”造假事件,这些都点燃了公众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愤怒,促使官员承认了问题的严重性。

中国科协和教育部正在针对研究生、博士后和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诚信进行大量的教育工作。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将颁布新的道德守则,以规范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各个重点大学和中科院一起修订了晋升标准,将重点强调研究贡献质量而非研究论文发表数量。从1998年以来,NSFC一直积极对提交剽窃他人的基金申请书的科研人员进行审查。这一举措使得过去14年里发生在基金申请过程中的学术不端行为下降70%。在今年8月的一次会议上,NSFC公布了六个基金项目申请造假和剽窃的学术不端案例,其中包括雇“枪手”完成基金项目书。而且,中国政府在2012年就开始对提交的研究计划书进行审查和监督,以完善研究资助机构为保证科研经费合理使用而做出的举措。

来自全球学术界的帮助对促进中国科研诚信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和中国科协的一次对话中,双方就着重谈到了如何起草指南和个案记录来防止学术不端。由全球研究委员会(GRC)开展的建立科研诚信标准的运动也为中国和其他国家带来了契机。

要实现科研不道德行为的零容忍,我们还要面对许多挑战。中国还在努力实现与奖励资助审批有关的审查小组、促进委员会和奖项推荐人的结合。中国科学的良性发展应该达到以下三个目标:有原创的科研突破;在其他研究基础上有更深入发现;产生世界影响。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的科研事业必须是健康、可信任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7-7 01:56 , Processed in 0.075480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