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94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岁自闭症男孩花110万求医无果 三次被赶出校园 黑龙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5 11:2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1岁自闭症男孩花110万求医无果 三次被赶出校园

2014-04-03 09:30:00 来源: 东北网(哈尔滨)

编前语:

14-4月2日是第七个“世界自闭症日”。人们这样描述自闭症儿童: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无法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因为与常人不同,他们的学习、就业都面临巨大困难。近日,本报记者对这样一个“星星的孩子”的求学过程进行了调查。

刘宇(化名)拖着11岁的儿子琦琦(化名)从学校往外走。

“啊——”琦琦频频回头,明亮的眼睛穿过校门,没被牵住的另一只手指向教室的方向。同学们还在上课,黑板上的数学题还没算完,他的作业本早晨交上去,好像还没发下来……

琦琦已经1.5米高了,体重也有130斤,刘宇险些拽不住他,只好手上、脚上都加重了力道。

“我要学校……”琦琦艰难地说出这句话,吐字十分不清,但刘宇听懂了,40岁的大男人红了眼眶。但他最终没有回头,也没坐车,拉着孩子一步一步往家走。

因为患有自闭症,琦琦无法自律自己的部分行为,他第三次被“赶出”校园。

刘宇不知道,哪个“群体”可以接受他的儿子。但他知道,只有成功融入了一个群体,儿子才有康复的希望。

9个月花了110万


  四处求医无果才接受孩子“有病”现实

时间追溯到11年前,媳妇争气,给刘家添了个大胖小子。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搂着媳妇,刘宇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同一年,刘宇的生意火得不得了:“我儿子就是我的福星、财星、幸运星!”

十四五个月过去了,眼瞅着般儿对般儿的孩子都开始冒话了,琦琦就是不说话,大人说啥,他也听不懂。

“男孩子都是懂事晚,说话晚。”老人们都这么安慰刘宇,他也没多想。

到了两岁,看着仍“呆呆”的儿子,刘宇按捺不住,抱着琦琦去了哈尔滨。

“是自闭症,没法治,只能做康复训练。”刘宇没信,抱着孩子去了北京、福州、上海,甚至去了西安、青海。

“的确是自闭症,不用治了,你回去吧。”大夫的话让刘宇最后的一丝希望破灭了。“不可能!”他怒极,挥拳揍向大夫。

大夫报了警,刘宇被拘留15天。刘宇被关起来了,两岁的琦琦则由警察帮忙照看。在派出所,琦琦又哭又闹,乱喊、砸东西,怎么说都不听,怎么哄都不行。更有甚者,这孩子大小便不知道说,随时就拉尿在裤子里。警察实在招架不住,一天多刘宇就被放了出来。

走到西安,钱花光了,爷俩回不来,刘宇给媳妇打电话让卖车。9个月在全国转了两圈,刘宇花了110万元。

“该走的地方都走了,钱花光了,话也听明白了。”刘宇终于接受了琦琦“有病”的事实。

 一次一天,一次三天


  两次都被幼儿园退了回来

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3岁的琦琦学会了说“啊”字。

都说在正常的群体环境里学习有利于孩子康复,刘宇萌生了将琦琦送幼儿园的想法。

咨询的头两个都是公立幼儿园,一听说孩子是自闭症,直接拒绝接收。

第三个私立幼儿园好不容易答应见见孩子,园长问了琦琦两个问题,琦琦只顾自己玩,园长当时就推了:“我们实在无能为力,还是算了吧。”

哀求、托人、塞钱,终于有一家私立幼儿园接收了琦琦。刘宇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不住地叮嘱他:“想尿尿要到了厕所再脱裤子,不能和小朋友抢东西……”

第二天一早,刘宇兴高采烈地把琦琦送到幼儿园门口。但他没有马上离开,而是躲在一旁偷偷看着。

琦琦进屋转了一圈,一句话没说,回到门口,坐在台阶上。8月的太阳烈得很,只一会儿,琦琦就晒得满身满脸是汗。老师让他进去,他没反应。老师拽他进教室,没一会儿他就又出来继续坐在台阶上。

“老师,他尿裤子了。”小朋友们围了过来,一个小男孩推推他:“你是傻子吗?”

刘宇忍不住跑了出来,手忙脚乱地帮琦琦换裤子。老师说:“你还是把孩子带走吧,我们带不了。”

6岁时,琦琦虽然自控力不好,小动作多点,但从来没有攻击性行为,没有自残行为,而且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刘宇再次燃起希望,将琦琦送到幼儿园。

可没过3天,老师就对琦琦下了“逐客令”,理由是琦琦中午不睡觉,总爱喊,会打扰到其他小朋友。

本文来源:东北网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1:30:43 | 只看该作者
11岁自闭症男孩花110万求医无果 三次被赶出校园(二)

2014-04-03 09:30:00 来源: 东北网(哈尔滨) 

上小学一个礼拜


  其他家长担心伤到自家孩子,琦琦再次被劝退

皱鼻子、瞪眼睛、撒娇,甚至作人,在刘宇眼里,这些都是琦琦可喜的进步,琦琦就这样长大了。

11岁的琦琦没有太多的主动语言,但可以说简单的话,简单的加减法也难不住他。

特殊教育学校的张老师说:“琦琦有自学能力,可以适应正常的学习环境,如果继续留在这儿,会耽误他的。”

“普通学校应该给琦琦一个就读机会、一个融入集体的机会。”张老师的话再次燃起了刘宇的希望。

“就像四处乞讨一样,不带任何尊严。”终于,刘宇将孩子送到了我市一所小学试读。刚开始的一个礼拜,刘宇一直陪读:“第一天的作业,虽然是简单的抄写,但孩子是独立完成的。”

看着作业本上歪歪扭扭的数字和字母,刘宇惊喜不已。“学校老师也说孩子‘挺乖的’。”

见琦琦在学校安然无恙,刘宇渐渐安下心来。可当他不再陪读时,琦琦开始“自己跑出去玩”,“上着课突然把书扔掉,吓大家一跳”。

慢慢地,有其他同学的家长知道了孩子和一名自闭症孩子在一起学习,开始给校长、老师打电话,要求将琦琦劝退。

刘宇找那个家长理论,对方一句话将他顶了回来:“现在没有攻击行为,不代表以后不会有攻击行为。你拿什么保证不会影响或伤害到我的孩子!”

一面是家长的施压,一面是老师没有和自闭症孩子相处的经验,刘宇见学校太为难,只好将孩子接了回来。

“上个学咋怎么难?”这句话刘宇是笑着说的,可眼睛里却盈满了泪水。

采访刚结束,刘宇的手机铃声响起,是刘若英的《最好的未来》: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期待,爱在手心跟我来……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眼泪变成雨水就能落下来。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同一天空底下互相关怀,这就是最好的未来。

专家认为:融合教育更适合自闭症孩子


  但混班不等于融合,普通学校应开辟独立空间

据大庆市儿童青少年心理调试中心主任任凯介绍,自闭症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经过特殊教育训练,绝大多数儿童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一部分孩子还能够基本适应环境,具备自主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能力。欧美和我国港台地区最近一二十年来,通行的做法是把自闭症儿童和正常孩子安置在一起,通过实施“融合教育”,为患儿创造人际交往环境,帮助他们增强沟通能力。

“书上说,孩子到了12周岁,再接受东西就很慢很慢了。我坚持让琦琦上普通幼儿园、小学,并不是我偏执,不接受孩子的病况,这实际上是给孩子做康复治疗。”刘宇说出绝大多数自闭症孩子家长的心声。

“混班就读,不等于融合教育。”鸣语儿童自闭症学校校长张柳告诉记者,真正的融合教育,应该是在普通学校开辟一个适合自闭症孩子成长的独立空间。“如果普通学校的班级里有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孩子,那么学校的教学模式、条件设置都应因此而进行调整,在课程设计、考试安排等方面都要提供帮助。比如可以有专人陪读、照顾患儿,老师也要多学一些特殊教育方法,设置单独教学课程等。”

3#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1:32:29 | 只看该作者
11岁自闭症男孩花110万求医无果 三次被赶出校园(三)

记者调查


  6000名患者近2%接受正规训练


  我市特殊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电影《海洋天堂》感动了无数人,里面的父亲总是深情地凝望着儿子,然而,儿子大福却总是晃着手指,眼神游离地望着别处……

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大福”,他们目光澄亮,却对人视而不见;听觉灵敏,却对父母的呼唤充耳不闻;发声正常,却不与他人交流;他们或被认为智障,却常在部分领域能力超常……有人说,他们是“星星的孩子”,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也许能感受你的好,却很难向外界传达他们的信息,如同星星般遥远孤独。医学上,他们的名字叫“自闭症儿童”,也叫“孤独症儿童”,是需要人们宽容与关爱的特殊群体。

6000患者仅有百人接受正规训练

大庆市儿童青少年心理调试中心成立5年来,每个月都会诊断出3至4个自闭症患儿。我市的自闭症患者大约有6000人,其中有明显特征的占50%,经过正规医院排查诊断的只有400多人,真正接受正规康复训练的仅有100人,不足患儿总数的2%。

按照国家自闭症患儿发病率计算,万分之十的孩子背后是万分之二十乃至六十的父母。自闭症孩子的父母不仅在生活上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照顾,更要在精神上承受孩子“不一样”带来的后果。家里有一个“问题儿童”,就意味着除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外,还有苦不堪言的心理负担。人们看待自闭症孩子的异样眼光,更让这些可怜的家长备受煎熬。

特殊教育师资力量是首要问题

“广州市对自闭症适龄儿童实施义务教育,确保其入学率达到普通适龄儿童水平,实行‘零拒绝’;上海市在校残障儿童中近50%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郑州市教育局明确要求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给予他们特殊的关注和关爱。”刘宇说,这些来自其他城市的好消息,是一道道曙光。

国内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刚刚起步,普通幼儿园、学校的老师因为欠缺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自闭症知之甚少,读不懂自闭症孩子的行为,施教起来很有难度。

张柳认为,特殊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是目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她呼吁大专院校能够在专业设置上进行改进,培养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人才。

张柳表示,教育只是一个基础阶段,更重要的是社会能够接纳这个特殊群体,给他们工作的机会、生活的权利。

可根据患儿潜能培养一技之长

“自闭症儿童在正常学校接受教育,对他们走出自闭、回归主流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可大多自闭症儿童享受不到义务教育的权利,真心希望社会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怀,多给我们的孩子一线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个公平、安全的生存和生长环境,让他们不再孤单,永远快乐。”这是刘宇的一个倡议,他不知道和谁说,只是默默地记在笔记本里。

“自闭症的确是一种病,有时会攻击人。可还是有很多自闭症孩子没有暴力倾向,也不会乱跑、乱抢东西。”刘宇说,社会应该给自闭症儿童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一种更有尊严的生活。

张柳建议,充分发掘自闭症患儿的潜能,培养他的一技之长,因材而用,是解决自闭症孩子学习和就业的一个好办法。“孩子如果喜欢折纸,就可以安排他折纸箱,他肯定会把这项工作完成得很好。”

“只要能有个教室让他上课,能多学点东西,哪怕是破桌椅,哪怕是让他站着听课,我也满足。”说起未来,刘宇很迷茫:“万一我死了,我可以把所有的钱都留给愿意收留琦琦的机构,只要他一辈子不受欺负,不饿肚子,我愿意付出我的一切。”大庆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16 10:13 , Processed in 0.133719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