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2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LOS综合》 :金鱼起源研究取得新进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6 14:5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王姝妍等 来源:《PLOS综合》

发布时间:2013-3-26 10:48:08

金鱼起源研究取得新进展

金鱼是一种珍贵而独特的观赏鱼类,由于其颜色五彩缤纷,体形婀娜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以观赏为目的的长期人工选择,使得金鱼的外部形态(眼、背鳍、尾鳍、体型、鳞片等)同其野生鲫鱼相比存在着显著的变异,这在动植物的变异中是相当罕见的,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分子进化与进化基因组学研究组博士研究生王姝妍在张亚平院士、高云和罗静博士的指导下,收集了来自中国(昆明、杭州、北京、长春和兰州)、加拿大、韩国和日本的234条金鱼样品,分别检测了它们的线粒体控制区和细胞色素B序列,通过构建系统发育关系和分析各野生鲫鱼群体和金鱼间的遗传差异,试图揭示金鱼的母系起源,以及最初的驯养地点。

结果显示,所有的金鱼单倍型均和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的野生鲫鱼指名亚种聚在了一枝;通过对分布于中国8个流域野生鲫鱼群体和金鱼间的遗传差异的分析也表明,来自长江下流的野生群体和金鱼群体间拥有有最强的基因流,提示中国南方长江下游地区可能是金鱼最初的起源驯化地,这与金鱼的家养化可能开始于浙江杭州和嘉兴的历史记载基本一致。

对野生群体和金鱼之间、金鱼各品系间遗传多样性水平以及中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金鱼的驯化过程中最初的驯化(草系金鱼)和近代品系(文系和蛋系金鱼)的人工培育两个阶段分别造成了两次明显的瓶颈作用,导致了两次阶梯式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剧烈下降。研究人员还对中国金鱼4个品系分类形态特征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相较于以眼睛特征作为分类依据的四分法(草系、蛋系、文系和龙系)和五分法(草系、蛋系、文系、龙系和龙背系),三分法(草系、蛋系和文系)更符合金鱼的进化历史。根据鱼类背鳍的生物学作用,我们推测没有背鳍的蛋系金鱼应该出现在双尾鳍金鱼之后。

该研究工作于3月19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刊物《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更多阅读

《PLOS 综合》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 ... ournal.pone.005957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7-20 06:07 , Processed in 0.073031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