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新浪综合
2017年02月27日
最近,杜女士想给母亲买一个与自己同款的国产新手机,上网一看却发现,过了个年手机就涨价了。涨价虽然不算多,但杜女士挺困惑:“从来只听说手机降价的,遇到涨价还真是头一回。”
新年伊始,不少国产品牌手机都悄悄涨了价,互联网手机也都调高了电商渠道的价格。华为、魅族、小米、乐视等手机品牌不止一款型号上调了售价,涨价幅度从几十元到小几百元不等。国产手机纷纷涨价到底为何?
安全质量要求提高、元器件等成本上升是主因
“确实,这是国产智能手机近几年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首次涨价。”通信专家、信息通信领域门户网站飞象网首席执行官项立刚认为,这轮涨价“跟风”因素不强,主要是“提质”因素在起作用。
项立刚认为,各大国产手机厂商为了提升手机质量,都提高了采购的要求,价格自然上涨。“三星NOTE7爆炸起火事故对行业刺激很大,国产手机品牌的安全质量意识更强了,很多都提高了重要配件的采购要求和整体质量标准。”项立刚表示,最明显的是对电池的选择,一些低端机型也提高了电池的性能指数。
一些手机厂商表示,涨价与整个行业的成本上升也有较大关系。华为的互联网手机品牌荣耀的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上游元器件普遍涨价,一些核心元器件涨幅甚至超过30%,包括面板、芯片、内存、指纹模组等核心组件,都处在涨价通道中。其次,芯片、面板等核心器件2017年依然缺货,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的涨价预期。此外,人力成本、制造成本、渠道成本和营销成本长期以来也在上涨通道中,加上美元升值的因素,导致智能手机普遍涨价。
涨价折射消费需求升级,性价比已不是购机首要追求
性价比,一直是国产手机的优势标签,这轮涨价风潮,是不是意味着这一优势在慢慢弱化?
“手机消费者现在对于价格敏感度有所下降,此次国产品牌涨价幅度普遍较小,一般都在5%—10%之间,所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手机出货量不会有太大影响。”项立刚认为,涨价不一定是坏事,企业利润增加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技术,提高质量,也有利于加速整个行业的优胜劣汰。
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了手机用户的这一消费需求变化,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实现了同比8.7%的增长,该增幅远高于2015年1.6%的年度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智能手机功能的多元化,加速了消费者的换机率。
“出货量和换机率的高增长体现了消费需求的升级,追求更高质量、更多功能、更好服务、更时尚外形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家也愿意为更高的手机价格买单。”项立刚认为,性价比已经不是消费者放在首位的追求,手机尤其是互联网手机仅靠价格和营销已难以快速增长,将迎来以品质和创新为核心的竞争。
目前看不到长期大幅涨价趋势,未来更强调综合竞争力
国产智能手机价格将来是否会一路看涨?
“目前还看不到长期大幅涨价的趋势。”项立刚认为,因为未来几年智能手机的技术还很难出现颠覆性的创新,发展拐点仍未到来。“技术的突破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目前智能手机创新并不多,普及的更少,除了指纹技术被广泛应用,柔性屏、无线充电等创新点还未得到推广,更别提重新定义智能手机的变革了。”荣耀技术人员认为技术创新虽然不是近在眼前,但仍有很大想象力,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技术与智能手机的结合已经初显苗头,比如荣耀V9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尝试学习用户使用习惯,常用的手机应用打开更快,解决手机卡顿的用户痛点,相信未来这些技术能带来更多革命性的体验。
虽然“拐点”还未到来,但智能手机“全面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项立刚表示,分析国产手机品牌的出货量曲线能够发现,过去有“一技之长”就能有立足之地,如今却需要“全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技术研发、渠道、服务、产品、品牌齐头并进。“各大手机厂商也越来越意识到综合能力的重要性,需要各补短板,握指成拳,提供综合性能更优的产品。”项立刚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