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报:中国残酷教育环境折磨家长学生
2012-08-30 12:36
核心提示: 英国《卫报》报道,很多中国家长觉得自己被一个链条绑架了:优秀的高考成绩取决于能否进入好中学,而好中学需要以优秀的小学为基础。一项研究称,68%的中国人认为国内家长对学生施加了太多压力,这个结果在世界各国中绝无仅有。
家长和孩子在图书展区席地而坐,就地读书
参考消息网12-8月30日报道 对中国家长来说,这样的好机会不容错过——即使费用高达10万元人民币。在上海举办的夏令营培训班上,孩子将学会如何在短短20秒内看完一本书,或是靠触觉“读出”扑克牌的牌面。最有天分的学员在拿到试卷的一瞬间,就能在自己脑海中“看到”答案。
据英国《卫报》报道,大约30名7到17岁的中小学生报名参加了这个培训班,但10天过去了,他们的“特殊能力”并没有出现。有家长不悦地说:“我发现我家孩子什么都没学会,只学会了作弊。”
有专家认为,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教育体制中,家长们都想帮子女一把,而这个古怪的培训项目只不过是其中一个极端的例子而已。
报道称,很多家长觉得自己被一个链条绑架了:优秀的高考成绩取决于能否进入好中学,而好中学需要以优秀的小学为基础。就连大城市的一些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候补名单,而且会组织入园面试。
一位北京妈妈从女儿6岁起就开始花钱报英语班和数学班——虽然女儿要等到第二年才上小学。这位妈妈说:“现在每家小孩都上课外辅导班。不只是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成绩拔尖的也要上。”
一位姓魏的女士说,原本无忧无虑的女儿已经表现出精神紧张的迹象了。“但我们又能怎么办呢?小孩子必须努力拼搏才能上好学校。这简直就是一个动真刀真枪的战场”。
报道引述皮尤世界民情项目2011年的一项研究称,68%的中国人认为国内家长对学生施加了太多压力,这一统计结果在世界各国中绝无仅有。与此相反的是,64%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家长给孩子的压力太小了。
孩子们似乎同意这样的结论。英国和中国科研人员在2010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浙江省超过1/3的受访小学生每周至少出现一次头痛或胃部不适的症状。
科研人员认为,“竞争性、惩罚性的教育环境导致精神紧张与身心失调的症状频繁出现”。
教育专家尹建莉希望中国家庭多看重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性,认为爸爸妈妈们同样到了该长大的时候了。尹建莉承认子女的前途是个让人烦恼的事情,但她又说:“他们不让孩子在假期得到适当的休息。他们对如何教育和养育孩子了解甚少,但他们有着非常强烈的竞争意识,所以只会盲目跟从其他家长的做法。”
尹建莉警告说,这不仅使孩子过得很辛苦,而且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从短期来看,小孩子会觉得很疲惫。从长期来看,他们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