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2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防灾教育让日本民众遇震不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30 10:4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京北区地震科学馆的实物展厅内,通过再现震后普通民居的凌乱场景,给参观者以真实体验。


    近日,土耳其东部发生强震,死亡人数不断攀升。随之而来,救灾措施、防灾教育等又成为媒体和民众关心的话题。

    日本作为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其独有的救灾措施和经验、国民高度的防灾意识早已为人津津乐道,而这些与防灾教育是分不开的。记者日前随中国青年媒体工作者代表团走进日本校园,亲身感受日本防灾教育的不同之处。


校门口设避难指引牌


    拿软垫子或其它东西护住头,蹲在桌子底下或角落里,警报响起时大楼里的人有序地往外疏散,无一人慌乱……据“3·11”东日本大地震的亲历者、央视特约评论员加藤嘉一回忆,地震过后办公室里每个人都在惊呼,整个避难过程,就连预警的警报声,都与上小学开始每年都要搞好几次的防灾演练几乎一模一样。这种以演练为主的方式几乎贯穿了日本防灾教育整个体系。东京都教育委员会的一名官员表示,在日本,每年的9月1日是全国防灾日,从幼儿园到高中每年至少在这一天要进行一次防灾训练。

    “体验”同样是防灾教育的重要方式。在东京北区地震科学馆,馆方为参观者提供了多种体验项目。在地震体验屋内,每4人一组,坐在3间布置不同的房间内,里面有吊式电灯、煤气灶、坐垫等家庭设施。工作人员操作机器,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晃动,整个房间按照震级不同晃动程度也发生变化。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样让参观者身临其境体验真实的地震过程,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应对地震次生灾害,比如煤气灶着火、电灯落下等。

    在烟雾躲避训练室,记者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用随身携带的纸巾捂住口鼻,穿过了烟雾缭绕且光线昏暗的房屋。他还提醒记者留神脚下,为了加深参观者的体验,房间模拟了灾后凌乱的真实场景,地上会有倒下的家具电器。

    记者在东京北区地震科学馆里还遇到当地一所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前来参观。东京都教育委员会的一位官员表示,日本文部省要求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每年都要参加这样的参观体验活动。而记者在秋田县秋田市立明德小学参观时发现,校门口首先跳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块大大的矗立在旁的指引牌,上面写着“地震、避难”等字。明德小学教务主任解释到,因为他们学校本身就是一个避难所,附近的居民每年都要到学校演习避难。

    其实,日本的防灾教育早就从娃娃开始就抓起了。东京港区立高轮幼稚园园长木村英美女士向记者介绍,按日本文部省要求,每个幼稚园都须编制一个危机管理措施,再根据学校的特色来训练。他们园每月都会举行一次防震避难训练。


防灾教育覆盖全社会


    防灾教育不仅在日本学校中得以广泛展开,在家庭、企业、社区等单位也同样备受重视。东京市民大岛先生告诉记者,日本有的家庭通常会召开一些小型的家庭防灾会议,会议主要决定家庭成员各自负责的内容,准备好非常时期的用品;还要定期对家中灭火器、便携式收音机等进行检查与使用练习。

    日本的企业同样也未放松对员工的防灾教育。据记者一位在东京工作的朋友介绍,在她上班的公司,平时也会安排不同形式的防灾训练,比如,规划逃生路线,绘制一些避难地图,标出避难地点,储备仓库、灾害时供水处等,在平时的演练中反复确认这些地点。

    有报告称,在之前的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发生时,约80%的被困者是靠临近居民救助出来的。大岛先生认为,日本民众都有很强的救助意识,地震等灾难发生时,消防车或急救车不一定能马上赶到,社区的人应该齐心合力地展开救助行动。因而从平日起就应该建立社区之间的协作机制,一起参加自主防灾组织和训练,以防万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8-4 06:33 , Processed in 0.075785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