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南大学启用论文“测谎仪” 论文答辩先测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30 12:4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南大学启用论文“测谎仪” 论文答辩先测谎


作者:胡力丰 来源:潇湘晨报


发布时间:2011-3-30 10:28:59


中南大学启用论文“测谎仪” 论文答辩先测谎


“我听说去年有一个前辈,被系统查出了有抄袭,暂停了毕业程序。”昨日(11-3月29日),中南大学文学院2011届研究生毕业生小田连连感叹:“这个对研究生震慑很大。”

这套引起震慑的反剽窃软件,正式名称是“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学生们习惯称其为“测谎仪”。最初的传闻里,它功能强大,面对学位论文有一双火眼金睛。

中南大学新近宣布,从2011年开始,中南大学所有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均需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否则不予答辩。

今年开始“测谎仪”把关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是由清华大学研发的检测学位论文文字复制比的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作为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的手段之一,中南大学从2009年开始试用。

中南大学研究生院学位管理处处长饶秋华教授介绍,在实际操作中,只要将任意一篇文章与资源库中的文献进行比对,系统便能检测出哪些词句或者段落跟以往的论文有雷同之处。“一般半个小时之内就可出检测结果。”

在该系统的“火眼金睛”下,抄袭、剽窃、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都将无处遁形,该系统也被很多的研究生形象地称为“测谎仪”。

饶秋华介绍,从2011年开始,学校所有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均需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否则不予答辩;博士研究生和随机抽查匿名评审的硕士研究生需在论文送审前提交学位论文电子版到所在二级培养单位进行检测。

“全文文字复制比”40%以上者延期答辩

“有了这个系统,对导师帮助很大。”中南大学心理学硕士生导师唐老师说,他带的一个学生,其论文的内容、结构基本上都看不出很多抄袭的痕迹,真是很隐蔽。但经系统检测,文字复制比超过了30%。一询问,有整段整段抄袭现象。

饶秋华介绍,根据《中南大学关于“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全文文字复制比”小于25%者,由导师结合核心章节文字复制比等相关情况,负责审查并认定学位论文内容中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根据认定结果,导师可作出直接送审或答辩、修改后重新检测的具体处理意见。

“全文文字复制比”在25-40%之间者,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结合核心章节文字复制比等情况,负责对学位论文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类型与性质进行认定,根据认定结果作出论文修改后答辩或延期半年答辩处理。

“全文文字复制比”在40%及以上者,原则上必须延期答辩。

如果研究生本人或导师认为该论文确实不存在抄袭行为,可书面提出申请,由所在学位分委员会组织3-5名专家进行人工鉴定,由专家组给出最终鉴定。

根本在于提高学术道德

“据说每段抄袭不超过两百字就算过关,咱们赶紧改。”“那我把‘媒体’改成‘大众传播工具’成不成?”

“2009年,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启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后,网络上就有了专门帮助学生检测其论文是否过关的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应对功能强大的“测谎仪”,一些学生开始动用“聪明才智”,研究如何从论文行文、引文规范等技术层面上规避系统的检测,其中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对论文逐字逐句改头换面。

中南大学研究生院一位负责人也坦承,论文检测系统增加了抄袭的成本,提高了抄袭的风险,有助于纠正学术不端风气,但是技术手段并不能真正保证论文质量,提高学术水平。在目前论文抄袭之风日盛的情况下,技术检测可以警示、告诫、教育学生遵守学术规范,尽可能地消除论文抄袭,但根本之道还是加强学风建设。

中南大学目前成立了研究生学术道德工作办公室,同时,在《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奖学金管理办法》等文件中,将学术道德规范和学术创新作为研究生在学期间各种考核的重要评定条件,并将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贯穿于研究生的入学教育、课程学习、学术研讨、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开题到论文答辩等全过程,从学校、院系、导师、任课教师、辅导员等多层面开展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


2#
 楼主| 发表于 2011-3-30 12:41:45 | 只看该作者

论文“测谎仪”使用引震动 帮助过关“生意”悄蔓延

论文“测谎仪”使用引震动 帮助过关“生意”悄蔓延


作者:李瑾 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09-6-13 11:13:44


论文“测谎仪”使用引震动 帮助过关“生意”悄蔓延


日前,一篇“史上最牛硕士论文”引起网络热议,揭发者称该论文抄袭严重。为了遏制学术不正之风,今年中国部分高校开始启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在高校毕业生进入最后的答辩期,这种论文“测谎仪”在新疆、武汉、上海等一些高校的实际使用,引来不小的震动。然而,有矛就有盾,针对“测谎仪”,一种帮助学生检测论文是否过关的“生意”已经悄然开张。

什么是论文测谎仪?

浙江大学发生的“贺海波论文剽窃事件”一度引起海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教育部、浙江大学再次明确表态:反对学术不端行为,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依纪严肃处理,查清一起,处理一起。而贺海波本人也已被解除聘用合同。

尽管这件论文剽窃事件最终得到处理,然而,从整个事件被发现的过程看,发现某人论文存在剽窃嫌疑的预防机制并不存在。只有先发现,然后才能再谈查清与处理。

2008年年底,一种名叫“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软件在经过近两年攻关后研制成功并在高校等科研单位推广使用。 这一消息,早已在高校应届毕业学生中间传播,他们形象地为它取名“测谎仪”。

这个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范围涵盖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论文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工具书数据库、中国标准数据库等。只要将任意一篇文章与对比资源库中的文献进行比对,这套系统便能检测出哪些词句或者段落跟以往的论文有雷同之处,甚至详细到了哪些字跟以往的论文有雷同之处。根据总复制比的不同,系统会用不同的颜色反映。这套系统可检测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文献,可供高校检测学位论文和已发表的论文,并支持各高校自建比对库。

目前,这套由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与清华同方知网共同研制的学术“测谎仪”,已在国内高校推广。而武汉大学副教授沈阳自主研发的“ROST反剽窃系统”软件,目前已在全国20多所高校院系和100多家期刊社使用。两个版本的测谎系统由于对比库不完全相同,一篇被检测论文的抄袭率结果也可能存在偏差。

近来,高校毕业生进入最后答辩期,在已经推广使用学术论文检测系统的高校,学生的日子并不好过。

“这段时间总有消息传来,谁的论文被检测出超过30%,那意味着论文答辩被推迟,毕业证和学位证书也要相应延迟。”化名孙晓的一位高校本科生告诉记者,30%是他们学校界定是否抄袭的检测上限。

据了解,检测系统会将文献综述部分、正常引用部分自动剔除,剩余部分只要有10%相似,就将视为抄袭。但一些学校根据本校的情况,都将10%的标准调至30%。

悄然蔓延的“生意”

据武汉当地的媒体报道,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院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启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

武汉大学的一纸通知引起了一些学生的紧张,有人甚至开起了如何应对反剽窃系统的“研讨会”,研究如何从论文行文、引文规范等技术层面上规避该系统。有学生提出了反“反剽窃”的“杀手锏”:将论文由文字格式转为图片格式。

就在学生们动用“聪明才智”想办法骗过“测谎仪”的检测时,网络上一种专门帮助学生检测其论文是否过关的服务已经悄然诞生。在淘宝网,键入“学术论文检测”,即可搜索到卖家提供的检测服务,服务的收费从10元到90元不等。

在一家店铺记者看到,店家提供的产品只有两种——学术论文检测和下载知网、维普、万方、超星等论文网站的各类论文。从卖家的交易记录显示,这家注册开店不到3个月的店铺,已经做成了近200笔生意。而在买家使用“论文检测”软件后的评价中,一位注册名为“粉怒的兔子”的买家表示,“跟学校测的有3%~5%的误差,还是准的。介绍了几个同学来测了”。

记者在与卖家的交流中了解到,这种软件之所以会与学校检测产生误差,是因为资料库在不断更新,如果使用检测比学校稍早几天,就可能出现一定的偏差。同时,该店主再三叮嘱记者,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学校正在使用哪个系统,系统不同,意味着对比库不同,因此得出的检测结论也会差别较大。

在使用过该店检测服务的买家评价中,绝大部分人都给与了“好评”,有不少人甚至明确表示,会介绍同学来。

而在另外一家提供此类服务的店铺,店主链接的博客中,很详细地介绍了他们提供的检测系统——武大ROST论文检测系统与大部分高校使用的CNKI检测系统的不同之处:CNKI的文献库覆盖2000万篇文献,我们覆盖了188亿个网页和490万篇论文文献,所以我们针对网络信息内容检测会比较全面。CNKI只给出一个总的相似度,并没有详细的抄袭位置的显示。我们的系统会给出一个详细的检测报告,能够显示每一文本段与现有文献的相似度,描红显示高相似文字部分,并且有专用的阅读器,可以方便地查看检测结果,并定位到你的论文的相似度较高的位置,方便用户进行修改。

在博客留言中,基本都是用过此软件的人对博主的感谢:感谢你们!感谢了,我(论文)也过了。谢谢,俺也终于过了……

技术与诚信的较量

尽管“学术论文测谎仪”在部分高校使用之前,就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质疑,但这个系统在高校的推广使用,的确引起不少学生的震动。过往,学生们拷贝加粘贴的论文,在仪器面前还是露出了马脚。从上面使用人最终的使用评价和留言能够看出,那句如释重负的感谢中透出怎样的侥幸。

然而,当局者在探讨如何“检测”与“反检测”的技术问题时,抄袭本身所折射出的诚信本质问题,却在喧嚣的技术讨论中被忽视。

近几年,因为论文抄袭而被取消学位的新闻屡见报端。而新华网针对论文抄袭事件的调查显示,44.25%的投票者认为这是“普遍现象,屡见不鲜”,24.28%的投票者在评价此事的社会影响时选择了“不抄白不抄,大家都这样”。

“不抄白不抄”的心态,在整个学术生态陷入危机的背景下,很容易理解。

“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滑坡、学术生态失范等现象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益驱动。” 贵阳学院院长龚振黔说。

利益,对于科研单位和诸如贺海波这样的大学老师来说,意味着经费和职称,对于那些要毕业的高校学生来说,意味着学位和证书。采访中,有学生表示,既然很多大学老师都会抄袭剽窃,为师不尊,还要来要求我们?更何况,目前严酷的就业压力下,实习和就业才是最关键的,相较而言,没有太多价值的毕业论文既无法帮助就业,大部分学生也没有条件去做更多的调查研究,写出货真价实的论文。

沈阳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老师的论文中的确存在“学术原罪”,经过50万篇论文的抽样发现,老师的论文抄袭量非常大,抄袭的人非常多,严重抄袭的人也不少。这就是说,如果都揭露出来,会不亚于一场运动。沈阳表示,今后反剽窃软件推广后,学界抄袭现象依然不容乐观。只是会抄得更加隐蔽,更加辛苦而已。

不少高校老师在肯定论文检测系统的作用后,对它未来的实际功用和沈阳一样,并不乐观。事实上,检测系统只能起到一个提醒和防止的作用,根本还是要提高学术人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觉悟。针对大学生,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与学术道德意识,这也是杜绝以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以同样不诚信的手段获取利益的预防教育。

沈阳介绍,在国外的大学里面,学生平常的作业和小论文如果是抄的,被发现都会被退学,更不用说是答辩的论文了。国外对学者的要求非常高,这就是国内和国外的学术廉耻心以及整体学术环境的区别。技术只能跟着人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5-15 00:14 , Processed in 0.456674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