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旦大学自查朱学勤被疑袒护 调查组:公信力关键在独立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21 09:0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复旦大学自查朱学勤案被疑袒护 调查组回应:公信力关键在于独立性;抄袭没有一个绝对标准


作者:张弘 何睿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0-7-20 16:01:52


复旦大学自查朱学勤案被疑袒护
调查组回应:公信力关键在于独立性;抄袭没有一个绝对标准


朱学勤被指抄袭,主动向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申请调查,后者接受了申请。很快有网友质疑,复旦是否会偏袒自己的毕业生?如果由第三方组织调查委员会是否更具公信力?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学术规范委员会委员,著名学者葛剑雄。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成员

主任:俞吾金(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其他委员:葛剑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华民(经济学院教授)、王迅(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绍龙(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教授)、郭慕依(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林祥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

目前正在搜集材料

新京报:学术规范委员会就这个事情的调查已经开始了吗?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葛剑雄:调查的第一步是要求资料齐全。据我了解,Isaiah(举报人)说到的《卢梭与德性共和国》这本书是没有中文译本的,举报方、涉嫌抄袭者都应该提供这本书。我们也把这个意思转达给朱学勤了,希望他能够提供这个原始材料,复印件也可以。因为我们要根据原文来对。

上周六,举报人通过某报记者提供了他在网上公布的全部材料,以及《卢梭与德性共和国》这本书在网上的链接。我们希望他直接跟我们联系,他不愿意公开,匿名也可以。但是,他要通过媒体联系我们。现在,我们正在搜集材料,然后再根据举报内容进行调查。因为有些知识我们7个人不可能全都懂,具体的调查工作,我们会找人或依靠有关院系,但负责的还是我们7个人。

公信力关键在于独立性

新京报:有人提出,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调查这件事还是属于自查的性质,因为朱学勤是从复旦毕业的。

葛剑雄:有这样一种疑问是可以的,但是要有根据。这里就有一个自律和他律。如果不能自律,那么还有他律,还有本校、社会各界、学术界各个方面的监督。如果有了结论大家不同意,还是可以再提出来,不能够因为有这个顾虑就认为这个制度有问题。

新京报:还有人认为,复旦调查的公信力不及第三方组织起来进行调查。你怎么看?

葛剑雄:这个话我不赞成。公信力要靠自己做的,主要在于独立不独立。照理论上讲,学术规范委员会完全可以独立于行政,这不是一个机构。关键是你怎么做,不是说大学里面就一定不能独立,或者第三方就一定独立了。这个不是最低的一条线。

学术规范委员会调查一般的教授我想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从成立到现在已经有好几年了,倒还没有听说这方面的反映。我们曾经把人家的举报否决了,但是好像也没有人因此就怀疑我们的公信力。甚至还有这样的情况,比如说调查结论出来了,公众或者学术界觉得不足信,那可以再另做调查,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抄袭没有一个绝对标准

新京报:如果举报者认为结果不能让他信服,要求第三方组织调查,这种情况怎么办?

葛剑雄:这个调查不是单独实行的。如果我们复旦学术规范委员会认为我们的调查是公正的、合理的,他要不要接受是他的事情。当然,世界上的事,包括最近英国组织的对科学家关于全球变暖的数据的调查,结果出来也有人不同意,那也没有办法。你可以要求重新调查,如果学术界赞同,舆论赞同,或者第三方愿意调查,那也完全欢迎嘛。有些事可能要通过多次调查,甚至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这都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因为白纸黑字对是对得出来的,但是将来对出来了之后,对于这个是不是构成抄袭,这个就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关于抄袭,我想还要看程度,看是不是关键的词句,是不是影响到总体,是不是在当时大家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你不能脱离这些实际。如果照这个判断,就没有一些硬杠杠了,可能会有一些不同意见。最终结果也不要求人人都接受,世界上很多事都是这样。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判断,涉及到很多甚至包括价值观念的判断——有的人认为哪怕抄一句也叫抄袭,但是通行的做法恐怕不一定是这样。我们能做的,第一步是把事实先弄清楚。

新京报:按照以往的调查经验,你估计调查结果什么时候会出来?

葛剑雄:很难说。我们不是一个人来做这件事,初步结果出来后,我们要统一思想,大家达成一致意见。然后要跟朱学勤见面。我们这个结论发表以前,最好能够跟举报人直接联系上,听取他对我们结论的意见,接受不接受。如果不接受,看看他有什么新的证据可以提供。


2#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09:13:50 | 只看该作者

赞赏朱学勤的态度与做法

赞赏朱学勤的态度与做法


学者刘庆丰 发表于2010-7-14 11:16:03


赞赏朱学勤的态度与做法  


       据人民网报道(朱学勤回应“抄袭”指控 复旦大学已启动学术调查程序):“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据其博士论文出版的著作《道德理想国的覆灭》遭人匿名指控涉嫌抄袭。 10-7-13日上午,朱学勤已向上海大学和复旦大学递交启动学术调查程序的申请。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已经受理,上海大学校方则同意朱学勤的要求,在调查期间,作为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他将主动回避,不参加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的一切活动。… ”

       姑且不论事情之真伪,但就朱学勤先生对待“抄袭”指控的态度与做法而言,无疑是值得赞赏的。学术界的“抄袭”事件还得靠学术界自己来解决,而别无其他良法,例如劳驾媒体与对簿公堂都是不可取的。是否抄袭,请其他学者们调查一下就是,多简单的事情呀,这也是解决学术争议的唯一正确途径。

       真正的学者就会主动请求这一简单方法来鉴别真伪,而且还会巴不得早点甄别呢!经过独立学术调查委员会的公正调查,不仅能还以自己的清白,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信誉,所以真正的学者又何乐而不为呢!采取拖着的“置之不理”的态度是要不得的,哪怕你是真地一点都没有抄袭。一厢情愿地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而采取干耗着的态度其实是一种非常天真的做法。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对待学术争议问题,众多外行们的眼睛怎么能会是雪亮呢?再说了,敢于“泼脏水”者,无不是言辞凿凿、如亲睹一般。被人“泼脏水”当然是不很体面的一件事情;然而,一旦遇上“泼脏水”,就不要再担忧弄脏身子了。如果“涉嫌者”有所顾忌而置之不理、且幻想最终能不了了之,那么这种态度不仅姑息造谣者,更会让旁观者感觉“涉嫌者”是因理亏词穷而无言以对,结果“涉嫌”反倒成了“坐实”。例如,清华大学的汪晖先生就坐失了“鉴别真伪”的良机,搞得中外几十位学者纷纷签名对抗,你方唱罢我登场,乱哄哄热闹无比。

       对于真正的抄袭者,显然不情愿、也不敢主动申请启动独立的学术调查程序。假金当然怕火炼。本身是骡子当然怕拉出来溜溜。“高智商”的抄袭者一贯采取的典型应对方式就是“左顾而言他”、或千方百计地设法转移观众的视线(如质疑揭发者的动机不良)、或泼妇似的反过来辱骂揭发者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权高位重”的抄袭者则会采用更卑劣的行径,那就是上纲上线地给揭发者扣帽子,好像反对他一人就是等于反对党、政府乃至全国人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批评者只问对方是否抄袭,别的什么都不说,那么鉴别真伪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看对方是否在瞎扯淡。

       笔者就想不通:以上这么简单的道理,搞近现代史研究的汪晖先生咋就整不明白呢?也由此可见,在处理“危机”事件上,朱汪两位的应对能力,高低立判!

       公平与正义,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国人的追求,当然也应是我们学者的追求。朱学勤敢为天下先,若能借此契机而为国人树立一个“防止学术腐败、解决学术争端”的正确规则,那真是善莫大焉。姑且不论事情之真伪,仅凭朱学勤先生的“态度与做法”这一点,无疑是值得受到赞赏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5-13 02:13 , Processed in 0.072750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