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品行业尚未从“三聚氰胺”风波中完全苏醒,“激素”之扰再起波澜。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再次受到打击。面对奶粉“激素门”事件,我们应具备哪些基本知识?应如何从专业的角度去认识?有哪些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帮助我们?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我国著名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姜庆五教授。
雌激素作用无可替代
姜庆五介绍说,雌激素是一种女性激素,在女性身体发育变化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常见的雌激素主要是雌二醇、雌酮和雌三醇,其中雌二醇的活性最强,主要在肝脏代谢,经肾脏排泄。
一般雌激素分为内源性雌激素和外源性雌激素,内源性雌激素主要指人体卵巢合成分泌的激素,而外源性雌激素也叫环境雌激素,它们可以进入生物体内,通过干扰生物体内源性雌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结合、活性反应、代谢、消解或产生类似生物体内源性雌激素的作用。外源性雌激素很多,主要包括人工合成雌激素、植物性雌激素、真菌性雌激素、环境化学污染物等等。
外源性雌激素危害多
“尽管雌激素对女性的健康与生理来说是必需的,但是,不适当的雌激素侵入所造成的危害也显而易见,它可对人类生殖和发育带来负面影响。”姜庆五介绍说,有大量报道显示,外源性雌激素不仅使许多野生动物的繁殖能力显著下降,而且对人类的生殖健康也产生了潜在的威胁。外源性雌激素会干扰内源性性激素正常水平的维持而影响生殖系统发育,它对男性的影响尤为突出,表现为性腺发育不良、生殖道肿瘤、先天畸形增多和男性不育率上升。近三十年来的肿瘤发病率调查显示,激素依赖性器官肿瘤的发病率在增高。
与此同时,外源性雌激素还会干扰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的临床症状,并可引起儿童的性早熟和肥胖等问题。
用法律严惩不法行为
姜庆五认为,外源性雌激素已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空气、食物,然后进入我们的身体,它对我们的健康已造成很大的潜在威胁,甚至关乎着人类的生存繁衍。
据介绍,为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国家已制定了《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规定在各种供人食用的动物及其相关产品中,禁止使用性激素类包括己烯雌酚及其盐、酯及制剂,和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物质,包括玉米赤霉醇、去甲雄三烯醇酮、醋酸甲孕酮及制剂。“尽管如此,仍有部分不法商人为了增加畜牧业和渔业的产量,追求更多利益,在饲料中添加人工合成的雌激素。”
另外,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化妆品卫生规范》和《欧盟化妆品规程》中也明确规定,糖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等激素为化妆品中禁用物质,但在一些化妆品中,尤其是女性化妆品,商家为了增强产品效果,人为加入违禁雌激素。
在保健食品中加入植物性雌激素(如大豆异黄酮)可以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但是一些不法商人因利益驱使常添加违禁雌激素,以达到见效快的目的。在婴儿配方奶粉的安全要求方面,“国标”要求主要集中在细菌数量、重金属污染、硝酸盐污染、黄曲霉毒素方面,却没有涉及到抗生素和激素等方面。
对此,姜庆五建议,卫生部门应与农业部门加强合作,在动物饮料中严格禁用外源性的雌激素,尤其要规定在婴幼儿食品中不可含有任何外源性雌激素。同时,要加强对保健食品生产管理和监督,确保与民生相关的食品不含有违禁的雌激素,并用法律手段严惩不法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