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75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日本“伊势”号就是航母 却被称为驱逐舰(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30 13:3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专家:日本“伊势”号就是航母 却被称为驱逐舰(图)

2009.8.30



日本新型直升机驱逐舰首舰“日向”号(DDH-181)。


  北京8月30日电/新华网消息:8月21日,日本“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的2号舰在横滨下水,新舰被命名为“伊势”号,是日本最大型的驱逐舰。
  “伊势”号是一艘怎样的舰艇?“伊势”号究竟是不是航母?日本为何如此定义“伊势”号?本周《陈虎点兵》与您一起关注日本这艘最大型的“直升机驱逐舰”。

  争论焦点:“伊势”号是不是航母?

  讲到直升机驱逐舰,大家可能都会感觉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名字。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采用这种舰艇分类方式的应该只有日本。

  目前,大家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伊势”号到底是不是航母?

  有人说“伊势”号是航母;有些人按日本的叫法,认为它是直升机驱逐舰,或者叫载机驱逐舰;还有人说它是一个“准航母”。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说法,就是因为这艘舰从外形上来看和航空母舰很像:它是直通甲板结构,以直升机为主要舰载武器,可载11架直升机,而且体积很大,有1.395万吨,和现在世界上很多轻型航母的排水量基本相当。

  实际上,这些争论的最初引发点就在于日本给它起名叫做“直升机驱逐舰”。

  那么,这个所谓的“直升机驱逐舰”到底是不是航母?它和航母有什么关联?

  “伊势”号就是一艘航母

  小资料:

  航空母舰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广义上也包括直升机母舰。(《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我认为,“伊势”号就是一艘航空母舰。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对“航空母舰”这一词条的定义很明确。

  首先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舰艇。“日向”级(或“伊势”号)的主要作战武器就是它的11架舰载直升机,而且这些舰载直升机是以这艘舰艇为海上活动基地的,排水量上万吨,也可以叫大型水面战斗舰艇。从定义上来说,称之为航空母舰是没有问题的。

  航母的定义里面还讲到:广义上也包括直升机母舰。航母是一个大分类,既包括攻击型航空母舰,也包括小型的反潜航空母舰;主要的舰载机既有载喷气式固定翼机,过去也曾有载固定翼螺旋桨机,实际上现在也有以直升机作为主要舰载机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直升机母舰被称为航母是没有问题的。具备这方面知识的网友凭这个分类,马上就可以断定"伊势"号就是一艘航母,因为它是一个典型的直升机母舰。

  前苏联时代的“载机巡洋舰”

  既然是航母,日本为什么偏偏要称之为“直升机驱逐舰”,或者“载机驱逐舰”?

  从历史上来看,使用这种名称的不仅是日本。

  苏联海军就把它的航空母舰和直升机母舰叫做载机巡洋舰。比如前苏联的"基辅"级航母就叫载机巡洋舰。

  这又是为什么?

  实际上,主要是出于实用主义的原因。

  前苏联之所以把它的航母叫做载机巡洋舰,是为了顺利地通过海峡。当时有一个国际协议,航母不能通过黑海上的一些海峡。于是前苏联就进行了“变通”,将航母称为载机巡洋舰,这样就可以顺利地通过这些海峡了。

  日本为何命名为“直升机驱逐舰”

  如今,日本把它的航母或直升机母舰叫做载机驱逐舰或直升机驱逐舰,显然是有另外的一层目的和原因的。

  日本舰艇命名的传统

  日本海上自卫队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一艘舰艇呢?我认为从舰艇命名当中就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现在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艇命名实际上是沿用了二战期间旧日本海军的命名方式。

  日本现在的主力护卫舰,比如“春雨”级、“朝雾”级等,它们的命名方式是用自然现象来命名,在旧日本海军当中,这是命名驱逐舰的通用方式。

  日本拥有“宙斯盾”驱逐舰后,情况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知道,日本的“宙斯盾”驱逐舰首舰命名是“金刚”号,这一级舰艇又被命名为“金刚”级。我们回过头来查一下旧日本海军的舰艇命名就会发现,在旧日本海军当中也有“金刚”号。实际上,这是一艘主力战舰,也就是说日本用主力战舰的名字来命名它的" 宙斯盾"驱逐舰。

  日本将“伊势”号看作航母

  而日本直升机驱逐舰的命名方式同样也沿用了这种主力战舰的命名方式。比如“日向”号、“伊势”号,大家都可以在旧日本海军序列中查到这些舰名,它们都是旧日本海军的主力战舰,也就是大型战舰。其中,“伊势”号尤其特殊。因为在旧日本海军当中,“伊势”号最初是一艘大型战列舰,之后海战的一些经验教训使日本人认识到战列舰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航母正在成为海上霸主。于是日本就改造了一些航空母舰,“伊势”号就在其中。所以我们看到的二战当中的 “伊势”号实际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有人把它叫做战列航空母舰,也就是说它的前半截依然是战列舰,后半截变成了一个大甲板,可以起降战斗机、舰载机,这也是航母发展史上的一个“怪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艘舰也可以被叫做航母。

  现在,日本“日向”级的2号舰“伊势”号沿用了这种命名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就透露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心态。也就是说,尽管日本称之为驱逐舰,但在其内心是把它作为航空母舰来看待的。

  这是一艘具有强大进攻能力的航母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搭载固定翼喷气战斗机的航空母舰的攻击能力很强,搭载直升机为主的航母的攻击能力是不是就要弱得多?如果搭载直升机的这些舰艇主要执行反潜任务,它是不是不能称为攻击型舰艇?
  我认为这个说法也是有些偷换概念的味道。

  作为一个航母,即使它搭载的主力舰载机是直升机,它的攻击能力也远远超过了其它大型水面舰艇。

  以“伊势”号为例。报道称,“伊势”号可载11架直升机,并且是大中型的直升机。如果这11架直升机作为两栖突击使用,一次就可以将接近一个步兵营的轻装兵力进行投放。这个能力是攻击能力,还是防御能力?如果执行水面攻击作战的话,我们可以算一笔小账:11架直升机,即使每架直升机挂载两枚空舰导弹,一次出动也可以投放20多枚空舰导弹,而且投放的距离可以很远,保守来讲,它的作战半径将近300公里,再加上空舰导弹的射程,这个火力的投放距离有 400公里左右。

  一次性将20多枚导弹投放到400公里的距离上,大家可以想一想,除了航空母舰,还有哪一型水面舰艇可以做得到?即使大家所说的火力超强的俄罗斯海军的一些水面舰艇,比如“光荣”级,它的投放距离和投放数量也比日本的“伊势”号要低得多。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可以毫不含糊地说,日本的"伊势"号就是一艘航空母舰,而且是一艘具有强大进攻能力的航空母舰。

  讲到这儿,还有一个题外话。在对“伊势”号下水的报道中,我们绝大多数的媒体都沿用了日本方面对这一型舰艇的命名方式,称其为“直升机驱逐舰”或“载机驱逐舰”,最多也是称为所谓的“准航母”。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方面对这一型舰艇的命名方式,正在影响着我们的舆论和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本最初采用这种分类方式,已经达到了目的。

  我认为,这应该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动向。
2#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16:59:43 | 只看该作者

专家:日本“伊势”号就是航母 却被称为驱逐舰(图续)

专家:日本“伊势”号就是航母 却被称为驱逐舰(图续)

2009.8.30



[ 本帖最后由 小马629 于 2009-8-30 17:07 编辑 ]
3#
发表于 2009-8-30 17:32:41 | 只看该作者

日本之前服役的日向号准航母

日本之前服役的日向号准航母

2009-8-30



   日本海军发展的步伐一直“咬紧”着中国海军的一举一动,总以中国海军为参照对象

  假如中国制造航母,谁最紧张?其实只要细心观察一下本周一的海外媒体就会非常清晰。日本媒体在这一天纷纷报道,在3月20日会见日本防卫大臣滨田靖一时,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表示,中国是唯一没有航母的大国,中国不可能永远不拥有航母。虽然对此境外媒体也有报道,但似乎都不及日本媒体关注程度高,评价中总难免一丝担忧。

  要求美国松绑“航母梦”

  其实,联想到日本昔日曾一度为“航母大国”的背景,这种异样的关注也许就不难理解。二战期间,日本曾先后制造了20多艘航母,虽然战后被解除武装,但日本一直觊觎再度拥有航母。而炒作所谓“中国航母威胁论”,也成为日本近几年加快建设步伐的借口之一。

  3月18日,舰长197米、宽33米、标准排水量1.35万吨的“日向”号16DDH级两栖攻击舰在横滨举行交付和舰旗授旗仪式,正式加入海上自卫队服役。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其实是一艘准航母,而非通常意义上的两栖攻击舰,尽管日本不承认这一点。当然,战后始终没有彻底放弃“航母梦”的日本方面也不满足于此。“日向”号服役,其实是日本开始研制中型航母的一个信号。早在“日向”号尚未正式服役时,日本就已放出风来,要在2015年前建造两艘4万吨级的中型航母。

  据韩国《朝鲜日报》23日报道,日本目前正在建造“日向”2号。“专家预测说,日本可能想在美国默许下建造和中国航母规模相近的航母。”据了解,一直受到日本舆论高度关注的所谓“中国可能发展航母”的消息,目前已经成为日本某些势力要求美国默许其建造中型航母的“重要依据”,日本甚至希望能赶在中国前面造出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众所周知,日本发展航母与战后专守防卫政策是明显抵触的,这也导致日本防卫人士在发展航母问题上刻意保持低调。不过某些日本舆论抓住所谓中国防长的讲话,赶紧为突破日本发展航母的障碍背书。日本《世界日报》3月23日发表社论,竟称“如果(中国)航母建造完成并形成数个机动部队,中国将具备跨海作战能力。这将对以贸易立国的日本的存在构成巨大威胁。可以说,包括不拥有进攻型武器在内的‘专守防卫政策’必须进行根本性的调整了。”

  将追赶中国当成动力

  甲午海战之后,咬紧、超越中国海军,始终是日本在海上方向的“国策”之一。而今,无论是出于历史情结,还是出于现实对抗的需要,对中国保持整体海上优势,甚至恢复二战前日本在亚洲的海上霸主地位,依然是某些日本政治力量追求的目标。这恐怕也是日本经常对发展中的中国海军表示“焦虑”和“忧虑”的深层次原因,所谓“中国海军的威胁”仅仅是日本扩充海上军备的借口和幌子而已。

  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二战后不复存在,日本的海上力量仅能在近岸海区活动。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海军在建国初期,就组建了由134艘各型舰艇构成,总排水量4万吨左右的华东军区海军。

  面对与中国海军逐渐拉大的“差距”,日本政府想方设法调集人力物力,试图恢复其海军力量。借助朝鲜战争和冷战的东风,以及二战期间储备的雄厚舰艇设计经验和技术实力,在美军的帮助下,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日本已能自主建造水面作战舰艇和潜艇。至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除了部分指挥控制系统仍需美国支持外,日本已经重新拥有了建造现代化舰艇所需要的军工体系,海军无论是在规模、实力、质量上都得到迅速膨胀。“怕落后于中国”也成为日本扩充其海军的压力与动力。

  用潜艇对付中国航母?

  在此后的海上军事力量装备建设上,经常可以发现日本比照中国的“影子”。

  比如,从上世纪70开始,随着一批先进水面舰艇陆续装备中国海军,中国海军的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展。而在同一时期,日本投入巨资研制、购买和生产装备了大量远洋作战舰艇,试图在水面舰艇的数量和质量上保持对中国海军的优势。

  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水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得到迅速发展,日本则大力发展反潜战能力,意图确保日本在常规潜艇的吨位、噪音、下潜深度以及攻击能力方面强于中国海军。另外,日本海军构筑了一条新月形反潜封锁链,判断和搜集中国潜艇的活动,以图最大限度地压缩中国潜艇在数量上的优势。

  对于日本来说,关注中国海军的发展步伐,航母自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话题。日本的军事评论家经常会在媒体上讨论,“假如中国有了航母,日本该怎么应对?”

  日本《和平安全保障研究所》网站3月6日就刊登专家文章,探讨“日本应该如何应对中国拥有航母?”这位专家建议增强海上自卫队的潜艇作战能力。因为“潜艇是航空母舰的天敌”,增强潜艇部队可以起到有效的反制作用。而为了对付中国的舰载机,“日本应尽快决定航空自卫队下一代主力战斗机机型。”甚至“日本应要求美国尽快对日本能否购买F-22战斗机一事作出答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17 02:13 , Processed in 0.133763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