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积山石窟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最初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年至417年)时期开始营造的。谚云:“砍尽南山柴,堆起麦积崖。”可见建造时的工程浩大与艰辛。据梁《高僧传》载,南朝宋年间,高僧昙弘禅居麦积山,不久名僧玄高继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学徒三百余人,可知当时佛事之盛。西魏刚刚立帝时,在这里“再修崖阁,重兴寺宇”。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此戴发修行,赐死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大诗人庾信为此写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隋文帝仁寿二年,杨坚在全国敕葬“神尼舍利”时,秦州使将舍利葬在麦积山顶上,现在山顶还有高九点四公尺的隋代舍利塔巍然屹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不断开凿或重修。历史上虽遭多次地震、火灾的破坏,现仍保存窟龛194个,泥塑、石刻造像7800多尊,壁画千余平方米,北朝崖阁8座,麦积山石窟同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山西云冈一起,被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
麦积山石窟最可观赏的有东崖摩崖大像、七佛阁、千佛廊、踏牛天王、43号窟、127号窟、133号窟、135号窟等。麦积山石窟最出名是第44窟——号称是东方的蒙娜丽莎、东方的微笑的北魏时期造像,那造像的微笑安详又神秘!而133号窟9号龛内一小沙弥塑像,是北魏时期最具特色的代表作品之一。一个十三四岁、满脸稚气的的小沙弥,正在听佛师绘声绘色的讲经。他俯首侧耳,双眼微眯,嘴角挂着微微的笑意。看他这个可爱的样子,好象不是在听深奥的佛经,而是在想自己少年得意的心事,留下了这永恒的微笑。正是“一看心清净,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09-11-23 10:53 编辑 ] |
-
远眺麦积山.jpg
(68.39 KB, 下载次数: 40)
-
麦积山雄姿.jpg
(76.25 KB, 下载次数: 44)
-
第009窟,北周“中七佛阁”泥塑.jpg
(83.61 KB, 下载次数: 36)
-
第009窟上方的千佛廊.jpg
(67.27 KB, 下载次数: 33)
-
第13窟,泥塑浮雕.jpg
(68.28 KB, 下载次数: 44)
-
东崖三大像泥塑浮雕位于第13窟.jpg
(67.76 KB, 下载次数: 42)
-
七佛阁,又称“散花楼”、“上七佛阁”.jpg
(86.7 KB, 下载次数: 39)
-
散花楼上高约15米的金刚像.jpg
(85.43 KB, 下载次数: 36)
-
上七佛阁“菩提场”匾阁.jpg
(68.42 KB, 下载次数: 37)
-
蜿蜒的悬空栈道和泥塑.jpg
(88.22 KB, 下载次数: 32)
-
西崖大佛.jpg
(68.39 KB, 下载次数: 40)
-
悬空栈道.jpg
(88.82 KB, 下载次数: 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