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泊湖风光
镜泊湖状似蝴蝶,其西北、东南两翼逐渐翘起,湖中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湖主体呈NE~SW向带状延长,局部受次级构造影响有NW~SE向分支,在平面上呈“3”字型,最宽处4.85km,最窄0.55km,在350m高程水位时(平均水位)湖岸线长198km,湖面面积91.5km2,湖泊容积11.8亿立方米。
41公里,平均镜泊湖宽2.33km,最宽处9公里;湖盆形态由南向北逐渐加深、底质为南部多为腐泥,北部多为砂岩,并有少量的砂、淤泥沉积;湖周围尚有30余入人湖山间河流,较大者有大夹吉河、松乙河。
风光秀丽的镜泊湖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祖国北疆上,它以独特的朴素无华的自然美闻名于世,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人。
镜泊湖是中国最大的典型熔岩堰塞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著名旅游、避暑和疗养胜地。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距牡丹江市区110公里的群山中(宁安市城西南)。湖区周围有火山群、熔岩台地等。湖面南北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仅6公里。面积95平方公里。湖深南部仅几米,北部一般可达40~50米,鹿圈脖附近最深达62米。湖面平均海拔 350米。镜泊湖为新生代第三纪中期所形成的断陷谷地。第四纪晚期(大约一万年前),湖盆北部发生断裂,断块陷落部分奠定了今日湖盆基础。同时在今镜泊湖电站大坝附近和沿石头甸子河断裂谷又有玄武岩溢出,熔岩流与来自西北部火山群喷发物和熔岩汇集,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一道玄武岩堤坝,堵塞了牡丹江及其支流,形成镜泊湖。这样形成的湖泊,称为堰塞湖。湖区有由离堆山及山岬形成的一些小岛。湖北端湖水从熔岩堤坝上下跌,形成25米高,40米宽的吊水楼瀑布;瀑布下的深潭达数十米,与镜泊湖合为镜泊湖风景区。
镜泊湖,历史上称阿卜湖,又称阿卜隆湖,后改称呼尔金海,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称忽汗海,明志始呼镜泊湖,清朝称为毕尔腾湖。今仍通称镜泊湖,意为清平如镜。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之间,即宁安市西南50公里处,距牡丹江市区110公里,它是大约一万年前, |
-
1.jpg
(57.07 KB, 下载次数: 78)
-
2.jpg
(50.82 KB, 下载次数: 70)
-
3.jpg
(66.22 KB, 下载次数: 71)
-
4.jpg
(61.47 KB, 下载次数: 66)
-
5.jpg
(66.81 KB, 下载次数: 66)
-
6.jpg
(69.4 KB, 下载次数: 70)
-
7.jpg
(31.56 KB, 下载次数: 76)
-
8.jpg
(46.33 KB, 下载次数: 83)
-
9.jpg
(41.85 KB, 下载次数: 68)
-
0.jpg
(37.77 KB, 下载次数: 85)
-
11.jpg
(30.39 KB, 下载次数: 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