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许多人来说,人工关节置换术已经不再是个陌生的名词。不过,很多人却对这样一个常见的手术存在莫名恐惧。有的人觉得,白吃苦头效果却不一定好;有的人听说,换了关节就再也走不动路了……种种认知误区,令不少患者宁愿选择忍受关节炎带来的疼痛,而不去置换人工关节。这样的心理,我们可称之为 “人工关节置换恐惧症”。本期周刊,我们便邀请了权威专家为您讲解,如何化解“人工关节置换恐惧症”,及时扭转关节病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邵云潮
名医档案
邵云潮
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专业方向为髋膝关节疾病、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曾赴英国等地进修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多次参加国际性人工关节学术交流会议。目前担任《中华创伤骨科》特约审稿员,并承担多项科研任务,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业书籍8部。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我国约有5000万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
作为最常见的关节病,骨性关节炎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会迅速上升。在我国,老龄人口已达到1亿人,而老年人群中,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高达50%,也即我国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约有5000万人,他们大多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发展到了晚期,药物难以奏效,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为改善生活质量,将关节置换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国外,髋关节置换数量与膝关节置换数量基本持平;不过在我国,由于经济因素或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有所不同,膝关节置换数量明显低于髋关节置换数量。
像“装牙套”一样“装关节”
作为20世纪最为成功的手术发明,人工关节置换术目前应用已十分广泛。它一般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间关节、髋关节、膝关节以及踝关节等,但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最为普遍。人工关节的设计及材质,是生物力学家、材料工程师以及骨科医生不断努力的智慧结晶。很多患者对人工关节并不十分了解,误以为手术时会将关节全部切除,装上不锈钢关节,如此一来,术后肢体就像机器人一样,生硬而不自然。其实,人工关节置换术只是将已磨损破坏的关节面切除,如同装牙套一样植入人工关节,使其恢复正常平滑的关节面。
目前,人工关节大多由金属、高密度塑胶质材制成,它们根据人体关节的构造、形状和功能各有不同。为了让关节和骨骼紧密结合,日后不易产生松动,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还发明出使用骨水泥来固定,或利用人工关节上的孔状加以处理,让骨头更好地与关节相连。
人工关节置换:可明显改善关节病变
哪些人群需要人工关节置换
人体是一台自带动力的机器,这个动力就是肌肉。肌肉收缩时带动骨骼产生活动,而骨骼活动的枢纽和支点就是关节。由此可见,关节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作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两个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出现问题,会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可麻烦的是,这两类关节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患病。常见的有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髋臼发育不良等。上述疾病有的起病缓慢,迁延数年,有的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患者在早期可采用各种各样保守疗法,可到最后如果关节功能毁损,严重疼痛,这时就应该考虑运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来恢复和重建关节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不过,许多需要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却因为种种心理恐惧,最终放弃了手术治疗措施,或者四处寻求偏方、秘方,非但没法改善疗效,反而上当受骗。我们暂且把这样的症状叫做“人工关节置换恐惧症”。患者之所以恐惧,是对这项手术的不熟悉,迄今为止,人工关节置换术问世已有50余年,全球每年开展同类手术几百万例,我国每年开展数十万例。也就是说,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技术已相当娴熟,患者没必要对此过于恐惧。
撇清人工关节置换认知误区
在临床门诊中,很多患者对人工关节置换说“不”的理由雷同,除了怕疼、怕效果不好外,还有两种典型的认知误区需要以正视听。
误区一:人工关节置换术需要长期卧床。这种说法其实相当陈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刚刚引进现代人工关节置换术,由于害怕术后关节脱位,医生常常让患者卧床三个月。但临床实践发现,长期卧床反而会产生更多问题,因此这样的做法很久以前就被摒弃了。现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强调患者尽可能地早下床活动。一般来说,只要患者体力情况允许,术后1至2天就可下床活动,并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当然,有些老年人有严重的骨质疏松,或翻修手术的患者,皆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
误区二:人工关节只能用15年。这样的误区让很多年轻患者望而生畏。其实,这是一种断章取义的讲法。目前国际上的病例随访表明:人工关节的20年生存率为85%。意即,大约有85%的患者使用人工关节超过20年,他们用的均是20年前生产的假体。现在临床应用的假体,各方面远优于20年前的假体,手术技术则更强调保护软组织,毋庸置疑,人工关节的生存时间也将更长。
用积极心态正视“不死的癌症”
对众多终末期关节病患者而言,关节病本身虽不是恶性肿瘤,不会有生命危险,可它却严重影响了人的生活质量,成为一种“不死的癌症”。在国际医疗领域,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被誉为20世纪最成功的手术之一。这是因为它切切实实地解决了大量患者痛苦,令患者恢复了良好的生活质量。近十余年来,人工关节在生物力学、植入材料形态与表面处理、负重面摩擦配置等诸多方面又有了极大进展。目前,国内外医学专家在研究如何让假体达到5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更好地为患者排忧解难。
至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费用问题,这些年来国家医保在该领域的投入正越来越大。根据地区以及患者医保种类的不同,一般医保会支付假体总价的20%至50%不等;对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医生也可适当选择应用时间较长、成本已“摊平”的低端产品。因此我们建议,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在面临手术与否抉择时,不妨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正视疾病,及时掌握健康生活的主动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