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6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位复旦教授为何“求贤若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31 22:4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正当陕西高三学生孙见坤被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未果之际,方舟子前日在博客上撰文直指小孙抄袭,“不仅无才无学,还无德。”这位几乎没有失手过的“打假专家”的介入,直接颠覆了“制度扼杀‘国学天才’”这一“悲剧”的基础,甚至让人对复旦8位文史哲专家产生了怀疑。
   
未能破格录取
   
    陕西省高新唐南中学高三应届毕业生孙见坤去年10月参加了复旦全国征文大赛并获得一等奖,从而获得了自主招生的资格。不过,他今年高考总分比陕西一本线低6分,按章程不能被复旦录取。获悉此事后,复旦大学文史哲专业的8名专家向学校建议,希望能破格录取他。而陕西省招办认为复旦征文大赛章程中“没有提到破格录取的条例”。因此,孙见坤不符合复旦自主招生的条件,不能予以投档录取。此事被媒体以《八个教授招不进一个国学“天才”》为题报道,进而被解读为“制度扼杀‘国学天才’的悲剧”。
   
剽窃文章被揭
   
    复旦大学日前表示,称孙见坤为“国学天才”是部分媒体的误读。8位教授对孙的评价原话是:“在中国古典文化素养方面具有极佳的学术潜力。”复旦招生办表示:“个别媒体对孙见坤录取事件的报道不实,向社会传播‘国学天才’的信息,显然不符合事实。”而复旦8位教授,也并未像某些报道所说,联合签署过什么请愿书。
   
    但是,方舟子的博文不仅否决“国学天才”之说,还举例说明其“剽窃”。他指出,孙的《祭——纪念国父逝世八十五周年》剽窃自秦孝仪的《蒋公纪念歌》。孙的行文为:“翳惟国父,中山孙公。巍巍荡荡,民无能名。”而秦的行文为:“翳惟总统,武岭蒋公。巍巍荡荡,民无能名。”秦孝仪继续吹捧美化蒋介石:“革命实继志中山,笃学则接武阳明”,孙见坤则依样画葫芦:“革命实上追汤武,为学则直承孔孟。”因而,方舟子认为孙“不仅无才无学,还无德……陕西招生办无意中做了一件好事,让靠剽窃蒙人的人失去了欺世盗名的‘国学大师’的机会。”
   
国学人才太少
   
    沪上一些高校教授认为,此事的本质,是青少年中的国学人才荒芜,这才让复旦文史哲8位教授偶然看到一个熟读国学的苗子就“惊为天人”——实在是因为少之又少。上大文学院邓教授分析,一大原因是当今我国教育体系依照西方科系分类而成,“国学”本身已被消解,使得青少年“无从学起”。梁启超曾在《治国学的两条大路》中分析,国学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知”与“行”,前者为古代知识文献的学习,后者为古人做人的哲学。古代书院不再,谈何国学继承?虽然近年来不少大学设置了“国学院”或者相关专业课程,但是其规模远远不如全国2600多所大学都设立的英语系。可以说,迄今为止将近3000万高校毕业生英语水平起码都达到四级,但是对“国学”的学习基本要靠自觉。在自学的基础上,高三毕业生孙见坤能有熟读的能力,也属不易。
   
    因此,孙见坤事件令人对我国教育体制产生警醒。如果高三毕业生都像擅长英语那样擅长国学,孙见坤怎会惊动8位“求贤若渴”的复旦文史哲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5-11 16:59 , Processed in 0.113330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