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2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香港大学生发现细菌可储存数据 1克细菌存90万G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7 09:2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香港大学生发现细菌可储存数据 1克细菌存90万G


发布时间:2010-11-26 17:31:37


香港大学生发现细菌可储存数据 1克细菌存90万G


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11名学生,成功利用大肠杆菌的质粒基因,储存一句文字,证明细菌可以储存数据。


据香港《经济日报》10-11月25日报道,中文大学学生研究发现,细菌可以象USB记忆棒一样储存资料。每1克细菌存量达90万GB,而且数据资料可以存于基因细胞内,变成生物标记条码。该项研究日前夺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基因机器设计金奖。


据报道,该存储方法先将数据分成小份,再将各小份排序,输入细菌的基因细胞里储存。不同的排序方式可演绎成不同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利用基因测试仪器提取出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9:28:17 | 只看该作者

日科学家成功试用细菌储存数据

日科学家成功试用细菌储存数据


作者:聂翠蓉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07-5-23 16:32:23


近日,日本科学家托米塔成功地将爱因斯坦著名的量子守恒定律E=MC2和他发表相对论的年数“1905”,储存到一种常见的细菌体内。这意味着,人类可能找到了一种更小、更持久的载体——细菌来储存信息。

目前,人类储存数据的载体主要有磁盘、计算机芯片、驱动硬盘以及传统的纸媒介,但是日本科学家发明的这种储存方法载体体积更小,传承的时间也更长,只要承载数据的物种不灭绝,这些数据就会随着传宗接代继续传承下去,据估计持续时间至少可达100万年。

就像计算机用“0”和“1”代表不同的符号外,科学家认为,DNA中表达遗传密码的4个碱基可以起到与这些数字相同的作用,不同的碱基组合在一起可以代表特定的字母或符号,因此,基因组中的密码可以被编译或识别,从而被解译形成音乐、文字、视频和其他形式的内容。

大量的遗传密码在储存信息时只占用基因内很小的一点空间,所以储存信息的细菌,其外表和其他特征并不会受到影响,还会保持不变。

但是也有科学家质疑,一旦基因发生变异,这些数据和信息是不是会跟着变异而失真?而且几百万年以后,这些细菌体内储存的数据密码如何被人类解读?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9:39:51 | 只看该作者

质粒基因是否存在内含子与外显子?

质粒基因是否存在内含子与外显子?


2009-3-22 11:27

      
质粒是真核细胞细胞核外或原核生物拟核区外能够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包括真核生物的细胞器(主要指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和细菌细胞拟核区以外的环状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现在习惯上用来专指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生物中细胞核或拟核中的DNA以外的DNA分子。在基因工程中质粒常被用做基因的载体。许多细菌除了拟核中的DNA外,还有大量很小的环状DNA分子,这就是质粒(plasmid)(补充:部分质粒为RNA)。质粒上常有抗生素的抗性基因,例如,四环素抗性基因或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等。有些质粒称为附加体(episome),这类质粒能够整合进细菌的染色体,也能从整合位置上切离下来成为游离于染色体外的DNA分子。


如果你所指的质粒基因是细菌这类原核生物的基因,那么就没有内含子和外显子之分,因为内含子和外显子的概念是针对真核生物而言的。


如果你所指的质粒基因是真核生物的基因,酵母质粒基因组是没有外显子和内含子之分的,而其线粒体基因组则存在内含子,如如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1编码的基因以及编码细胞色素b的基因,均有若干个内含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13 15:33 , Processed in 0.070329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