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2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剑桥大学:充溢人本精神的科学家摇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3 18:5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进剑桥大学:充溢人本精神的科学家摇篮


作者:黄堃 司鸶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1-7-1 10:31:17


走进剑桥大学:充溢人本精神的科学家摇篮





剑桥大学已有800多年历史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能被授予“科学家的摇篮”这个头衔,相信会有很多人选择剑桥大学,因为这里培育出了牛顿、达尔文、霍金等一代代的科学巨匠。为了探索剑桥大师辈出的奥秘,记者日前来到这里采访了多位剑桥人,从校长到教职员工,从大科学家到普通学生,得到的回答都与人有关,让人感到这里充溢着以人为本的精神。

众多大师是人才的吸铁石

剑桥自1209年建校以来,各个领域的大师层出不穷,其中不乏诗人拜伦和哲学家罗素这样的人文大师,但更让人惊叹的还是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巨匠。

十七世纪的牛顿,学于剑桥而后又任教于剑桥,在这里完成了许多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之作;十九世纪的达尔文,从剑桥的校园踏上环球考察的路程,最终提出震动世界的进化论;而仍然活着的传奇科学家霍金,则是从牛津本科毕业后奔赴剑桥这块科学圣地,在这里思考宇宙和黑洞的奥秘,并接过了牛顿传下的卢卡斯教授席位。

在当今科学界的至高荣誉、从1901年开始颁发的诺贝尔奖中,剑桥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剑桥大学校长莱谢克·博里塞维奇(Leszek Borysiewicz)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骄傲地说:“过去一个世纪里剑桥大学赢得了89次诺贝尔奖,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其中,76次是物理、化学、生物或医学领域的科学类奖项。

这样一个大师聚集的环境,对有志从事科研的年轻人非常具有吸引力。博里塞维奇校长说,在剑桥做科研的一个好处就是如果想与世界级的大师交流,“他们不是在千万里之外,而是就在500米外的实验室中。”

霍金由于身体不适而取消了原定的采访,但在通过助手发来的邮件中说,之所以当年本科毕业后来到剑桥,是因为希望读天文学博士,而“剑桥有弗雷德·霍伊尔(Fred Hoyle),这是当时英国最著名的天文学家。”可见,大师本身是人才的吸铁石,剑桥在人才资源上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科研和教育环境自由宜人

与产生大科学家最直接相关的是科研环境,博里塞维奇校长在谈到剑桥科研环境的优点时,并没有列举有多少先进实验设备,而是指出重在提供学术自由,让科研人员有根据个人兴趣开展研究的时间和空间。

从中国来到剑桥的华人学者、现在剑桥大学国际制造中心任研究主任的石涌江老师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在剑桥做研究很少受到干扰,想研究什么领域,为什么问题召开学术会议,原则上都是可以的。他认为这与剑桥800多年沉淀下来的价值观有关,剑桥明文列出的核心价值观第一条就是:“思想与表达的自由”(Freedom of thought and expression)。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曾在剑桥念神学的达尔文,后来却可以冲破神学观念和英国基督教环境的束缚,提出与上帝造人说相冲突的进化论。石涌江说:“达尔文怎么能够想到要研究物种的起源,除了自己有很强的好奇心外,他的大学给了他思想的空间,没有这样的一些束缚,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另一方面,剑桥还有宜于年轻人成长为科学家的教育环境。剑桥中国学联主席常非凡介绍说,在剑桥求学有诸多好处,其中重要的两点都与人有关,一是前面提到过的能方便地与大师交流,可以像牛顿的名言那样“站在巨人的肩上”。

而另一大好处来自同学之间的互动,剑桥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优秀学生,“来自世界不同背景的学生,平时互动带来的这种进步,可能远远超过实验室或者是课堂上的学习。”

科技人为本终归回馈社会

在剑桥,“科技人为本”这句话除了可用于科研本身外还有更高层次的解释,那就是用科研成果回馈人类社会。过去几十年来,剑桥大学科研人员用自己的成果在剑桥地区建立了一千多家科技企业,不仅增加了社会财富,还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科技产业在剑桥的繁荣被称为“剑桥现象”(Cambridge Phenomenon),也是剑桥辉煌的一部分。

博里塞维奇校长说,“剑桥现象”的重要根源是学校为自己定有“奉献社会”的使命。他说:“我们向学生和研究人员灌输这样一种精神,如果做出一项发现,就有责任让整个社会从中受益。当然如果最后他们也能得到经济上的回报,那就更好。”

“剑桥现象”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剑桥科技园,它由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在上世纪70年代全球迎接高科技产业浪潮时建立,是英国最早的科技园。它现在占地约60公顷,建有大量的办公、实验和服务设施,有100多家公司的5000多名员工在这里工作,也是英国最负盛名的科技园。

三一学院总务长、主管科技园的罗里•兰德曼(Rory Landman, Senior Bursar of Trinity College)说,有许多人想来学习科技园的成功经验,但他们常把眼光落在园区本身或其基础设施上,而实际上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是学校科研人员与商业界之间的互动。

“所以如果有人想复制‘剑桥现象’或剑桥科技园的成功,他们不应该忽略人的因素。他们常常盖了许多大楼,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却忘了人的作用。而实际上这一切都要从人开始。”

看来,“大学不在大楼而在大师”,这句常被引用的名言,不仅适用于大学内在的科研和教学,还适用于大学衍生出的周边产业环境。而回顾剑桥大学的各个方面,处处都充溢着这种以人为本的精神,也许这正是这个“科学家摇篮”所蕴含的关键营养。
  

2#
 楼主| 发表于 2011-7-3 19:00:31 | 只看该作者

《当代生物学》:三个月大婴儿能听音辨情感

三个月大婴儿能听音辨情感


作者:Declan Murphy 来源:《当代生物学》


发布时间:2011-7-2 21:45:52


三个月大婴儿能听音辨情感


究竟从多大开始,人类有能力从不同的语音语调中辨别不同情感?英国最新研究显示,3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对含有不同情感的声音做出不同反应。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美国新一期《当代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当21名3个月至7个月大的婴儿睡着时,研究人员对他们播放了含有不同情感的声音,同时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探测他们大脑的反应。

试验中播放了笑声、哭声、咳嗽声以及玩具等物体发出的非人类的声音。结果显示,这些婴儿大脑中的颞皮质等部位会对这些声音做出不同反应,其反应模式与成人大脑对这些声音的反应模式类似。

领导研究的德克兰·墨菲教授说,这一结果显示,婴儿大脑很早就开始形成能分辨声音和情感的能力,这超出了过去的认识。由于话语交流在人际沟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婴儿大脑如何逐渐形成相关能力,有助于寻找治疗那些不善交流的自闭症患者的方法。(来源:新华网 黄堃)

更多阅读
  
《当代生物学》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www.cell.com/current-biology/abstract/S0960-9822(11)00654-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8-6 00:35 , Processed in 0.076764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