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8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位住院医师的一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3 21:5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摘要: 看病爱跑大医院、盯牢名医生,这种现象在申城十分常见。日前,记者走进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之一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跟随住院医师小毕一整天,寻找答案。”  跟着心内科唐斌主任医师查房,小毕将点点滴滴的细节都用小本子记下。

 看病爱跑大医院、盯牢名医生,这种现象在申城十分常见。患者反映最多的是:小医院医生“水平不高”。

  对此,上海正积极探索“破解之道”――

  从去年起,本市在全国率先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医学生毕业后,须经过为期三年的住院医师培训,方可取得资质成为上岗医生(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可根据掌握的临床能力相应减少一至两年)。

  作为上海新一轮医改中的亮点,这项制度推进得如何?它将为百姓看病、为医院改革带来哪些变化?

  日前,记者走进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之一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跟随住院医师小毕一整天,寻找答案。

  小本子记下临床“真经”

  ――让郊区看病有大医院水准

  早上7时出头,小毕匆匆扒了几口早饭后出发,走向离家不远的中山医院。周一“大查房”,科室主任要到场进行教学查房,小毕为此还提前做了功课。“现在我在心内科轮转,当初研究生学习的方向是呼吸科,对于呼吸科之外的知识还不是很熟,一切从头开始学起。”

  跟着心内科唐斌主任医师查房,小毕将点点滴滴的细节都用小本子记下。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载着她在几个月临床实践中学到的不少“真经”:“内分泌科,触诊甲状腺患者记得要坐起来查”、“心内科,病史上的药剂量要写成‘二分之一’而不是‘1/2’,以免患者认为是服用1―2片……”

  几个病房数十个病例查下来,已经快到10时。这些病人多是老年病、冠心病患者,其中有些家住宝山,甚至青浦、崇明……这令小毕有点纳闷:“冠心病不是啥疑难杂症,虽然病情相对较重,可这么舍近求远来看病,实在有点累!”有家属告诉她:“没办法呀,家附近的医院水平跟不上,到中山来问诊求个安心太平。”

  掐指一算,小毕在中山医院呆了已大半年了。至今,她与去年同进来的113名住院医师一样,仍不算中山医院编制。今后的去向在哪里,还得在完成培训后进一步明确。小毕开始还有点忐忑,“毕业了还不能工作,总归有点慌”,但随着工作有条不紊开展,归属感也正慢慢建立。“能跟着老师在临床上先转一圈,以后不管自己在哪里‘上手’,心里都能有个谱。”

  【解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申城设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健康守门人”制度、“5+3+1”就医格局关系密切。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善联教授说:“守门人”关键在于正确诊断出疾病,并提供转诊服务。当下,许多市民不愿前往小医院,关键就是怕漏诊、误诊。

  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是国际医学领域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在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完整统一的医师培养规范,但我国在这方面一直处于空白。缺少规范培训的环节,临床医生水平差异过大的问题迟迟无法解决。如今,申城推出培训制度,不同医院医生的诊疗水平一样规范,即便在郊区、社区看常见病、多发病,也能保持与大医院相同水准,这样患者就没必要崇拜大医院、大专家了。由此,也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找到了一个途径。

  体谅的话多说点

  ――毕业生上岗需严格带教

  快到中午12时了,小毕还在忙碌。除了临床技术难点,她还要学着如何与患者 “实战”沟通。

  在心内科,小毕分管五张病床。当天上午,有四名患者出院、下午又有三名患者入院,所有准备都需要事先做好。小毕在电脑上输入病史,并整理成卷。此时,有个家属冲进办公室质问:“出院小结怎么还没好?我们回家要花两三个小时呢。”本就饥肠辘辘的她,一时气急想回话“没见我也没空吗!”刚要说出口,她又改了:“您先等一会,马上就好。”

  培训的经历,已使小毕逐渐悟出些与患者沟通之道。“体谅的话多说点,气头上的话少说点,其实患者还是很通情达理的。”

  囫囵吃了顿午饭,下午的工作又接踵而来。新入院的三名患者,全都因疑难病症从他院转来。“具体的治疗方案要由资深医生来定,我先对他们进行基础检查,并作初步诊断。”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小毕来到病床前,耐心地与每名患者和家属打招呼,随即仔细研究病史,安顿患者,并排出检查时间等。空闲时,她会把患者的病症和诊断的疾病再好好研究一番,暗暗记在心中。

  算起来,小毕大半年之内已轮转了五个科室:血液科、肾脏科、内分泌科、呼吸科、心内科。每个科室都由一名高年资医师“一对一”加以指导。小毕心里清楚,身为住院医师,真要看好什么疑难杂症不现实。老师的要求很鲜明:只要能初步判断疾病,将患者转入相关科室,比如在血液科,判断怎样的患者是紫癜……这样就算基本尽职了。

  【解读】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共有1875名医学毕业生在39家培训基地开展规范化培训。今年起,市卫生局将再招收2500名医学毕业生参加规范化培训,招生范围扩大至全国。市卫生局负责人说,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也可有效弥补医学继续教育的空白。医学毕业生正式上岗还需经过严格带教,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还将为日后“梯级医疗”做铺垫。目前,培训制度更着重于让医学毕业生掌握各科基础的问诊本领,再朝着专科化方向发展。医生学会绝大多数常见病、慢性病的科学诊断方法,便可通过转诊制度理顺现有医疗秩序,让患者享受有序问诊,减少往返奔波的麻烦,更降低误诊、漏诊风险。

  “出科考”在即不敢马虎

  ――培训配套措施应标准化

  下午5时30分,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小毕没能像许多同龄人一样轻松地约会、逛街,因为每两个月的“出科考”近在咫尺。

  晚饭后,她走到中山大课堂,去听医院安排的住院医师讲座。听了一个多小时,小毕回到住处继续温习功课。“除了笔试,每次‘出科考’现场还会有三位评委对病例进行现场点评,不敢马虎”。

  记者听闻,前不久有住院医师在“出科考”中被“关”,引起不小震动。小毕将理论书翻了又翻,更不忘把记在本子上的临床要点反复揣摩。

  “住处、医院”两点一线、“考试、上班”双重生活――这在外人看来有些枯燥乏味,小毕却并不觉得。“时间还是不够用,现在我主要在病区里轮转,下半年可能要安排门诊任务,到时自己独立开处方、独立看门诊,压力会更大。”说着,她仔细查看培训流程:继续轮转消化科、骨科等,挨个“充电”。

  如今,与小毕同届的住院医师们都暂时安顿了下来。据悉,规范化住院医师的每月工资奖金,甚至半年奖、年终奖、福利保障等都与本院在编住院医师一模一样,年收入到手约有五万元左右。小毕说:“基本的日常开销应该没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2 11:02 , Processed in 0.242419 second(s), 4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