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8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旦学子:重走朱毛挑粮小道 体悟红色革命历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2 18:1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月21日,在江西省井冈山市西北面黄洋界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上,来自复旦等部分高校的近80名国际新闻传播研究生,身穿红军服装,头戴红军帽,领系”牺牲带”,身背草帽,道具枪,相互鼓励着有序前行。

朱毛挑粮小道全长3.1公里,每隔100米有里程标志,是当年红军从宁冈等地挑粮上山路线中的一小段。路途蜿蜒曲折,崎岖不平。此次重走朱毛挑粮小道,是井冈山干部学院革命传统和国情教育中安排的体验课。七月的井冈山,烈日当空。这批平均年龄23岁左右的年轻学生在3.1公里的陡峭山路上,艰难地前行。许多学员走了不到三百米,衣服便已被汗水浸湿。

“虽然很累很难走,但想想当年红军每天在此往返,而且那时候的路比起现在,全是泥土,遇到大雨就更难走了。”来自复旦大学的唐颖娴同学右手撑着手杖,抬起左胳膊拭去额头上的汗珠。她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所以,我还是想要继续坚持下去,走完全程。老一辈革命家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做到,我想我没有理由中途退出。”此时的唐颖娴,距离出发点源头村300米,按计划可选择原路折返。而过了300米的界碑,则必须要走完全程。

山间陡峭的小道两旁,树木郁郁葱葱,溪水潺潺,鸟鸣幽幽。或许对于现今久居城市的人来说,这里是难得的天然氧吧,体验自然的好地方。然而若将其还原到革命年代,自然环境的险恶显然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当年的红军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在这样的条件下,红军战士,甚至于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都能身挑百斤大米往返于此,革命之艰苦立显。

“跟那时候比,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赶上了祖国改革开放,从小到大基本上没吃过什么苦头。”来自复旦的孙苏同学坦言,他是第一个紧随向导走完挑粮小道的学员,“这对我来说是一次磨练,我想这三公里的山路若能走完,以后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呢?”

井冈山干部学院的组织员杨伟波告诉学生们:“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就是要让学员们在亲身体验革命年代红军的艰辛,让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能够对这种艰辛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我之前没有来过井冈山,对井冈山的了解多来自于课本。来之前想象着这里是革命老区,经济或许不够发达。但是来到这里的几天中,听到看到以及体验到的,是井冈山的理想与信念,是井冈山经济的发展,还有淳朴的民风。和我之前的想象完全不一样。”爬到山顶的唐颖娴倚着石栏杆说道。

孙苏同学在谈到感想时说:“空手爬上山,都已经感觉很疲惫。而当年像毛泽东、朱德这样老一辈的革命家和无数的红军战士,他们挑粮走的路比我们还要艰险和漫长,更何况,挑粮只是中国革命中遇到的很小一部分困难,还有其他那么多的困难,可见,中国能有今天是真的不容易啊!他们所依靠的正是理想和信念吧!”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党之根,立命之魂。作为祖国未来的新闻工作者,我们更应牢记历史,以理想和信念为基,努力登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18 04:17 , Processed in 0.073311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