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7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旦大学周毅群:八角楼灯光照亮中国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3 15:3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八十四年前,60多名年轻的红军战士正在召开一次意义重大的大会,这次会议关系到中国革命发展的命运,它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湘赣代表大会。八十四年后的今天,也有一批年轻人坐在茅坪的这间小屋里,聆听当年的中国革命的发展之路。

40多名年轻的学员并排坐在木板凳上,正如多年前红军战士开会的情景,仰望着讲台上的演说者。他们是来自复旦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学子,茅坪,是他们今日传统教育的又一课。他们所坐的木板凳并不是原物,而是模仿当年开会时使用的门板制作而成的,据解说员介绍,当年红军开会时使用的是从老百姓家里借来的门板,会议结束后要全部归还,因此无法保留原物。

“为什么可以成功地探索出中国的革命道路?归根结底一条,中国之所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就是因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解说员向台下的学员解释道。

1927年10月大革命失利后,革命形势十分严峻,党中央坚持城市包围农村策略,要求毛泽东攻打长沙,毛泽东无奈之下,率队来到茅坪,希望探索一条属于中国的革命道路。为了更好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毛泽东走遍了罗霄山脉,形成了大量的调查报告,对基本国情有了初步的把握。

针对当时在队伍中弥漫的悲观情绪,毛泽东在茅坪召开了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中毛泽东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并就如何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发表了讲话。而这些言论,正是毛泽东在八角楼昏暗的烛光中经过无数个漫漫长夜思考得出的。

如今的八角楼,还保留着当年的风貌。桌上的油灯静静地立在桌边,似乎在诉说着当年毛泽东伏案奋笔疾书的情景。这盏灯,为这间小屋带来了光明,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伟大开篇之作《中国红色政权为何存在》以及后来的《井冈山斗争》的诞生,同时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从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国情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八十多年以后,故人不在,但八角楼的灯光仍然照在人们心中。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解说我们了解到总结历史是为了启迪现实,从井冈山道路到如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存在一个共性,那就是开辟自己的道路,找到自己的发展模式,历史已经说明了一切,”来自复旦大学的郭文鹃同学说,“我想这大概就是茅坪八角楼带给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18 04:11 , Processed in 0.075065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