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6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篇连载:铁血强宋(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0 09:4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01-20
  第一篇 五代深渊锻造铁血王朝

第一章 五代十国:不堪回首的超级乱世

再伟大的帝国终也有尽头

唐昭宣帝天祐四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西元907年),一个令中国人无比丧气的年度,就在这一年,伟大的大唐帝国终于走完了他289年的漫长生命,而留给天下苍生的却是一个不亚于五胡乱华的超级乱世:五代十国。

唐朝,公认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宋人喜欢以“汉唐”并称,将其视为本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时代,现代人也偶尔以“唐人”作为中国人的别称。唐王朝建立了伟大的文治武功,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唐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也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为代表的“唐诗”,与后世的“宋词”相并称,是人类文学史上的最高峰,至今无人能望其项背。然而,再伟大的帝国也有其寿命极限,经过了近三百年的历史,大唐王朝也走到了尽头。

千余年来,后世不吝溢美之辞,热情讴歌大唐王朝为中华民族带来的光辉与荣耀,然而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唐王朝在军事上的强大,其实也很大程度的透支了汉民族的安全。唐王朝为了加大对四邻的征战力度,大量征调周边蛮族部落的力量,最典型的模式是某位蛮族部落首领被唐帝国驱使去征战,战胜之后就被授予节度使等头衔,并且给予一定的待遇。这在后世被很多人当作“民族融合”的典范,并以此认为唐朝是历史上最“开明”、“包容”、最具民族融合性的一个时代。这当然是其值得赞赏的一面,然而事实还有另外一面不可忽略:唐朝刚刚覆灭,紧接着就是中华历史上最为血腥残酷的时代:五代十国。

记得冯小刚在拍摄《夜宴》时曾专门解释过为什么第n代导演拍摄大片都喜欢选择五代十国作为背景时代,理由正是因为这个时代最混乱,最无序,皇帝最多,观众都对不上号,所以在看片子的时候不会去思考片中人物指的是历史上的谁谁谁。换言之,他们可以随便乱拍,反正只要挂上了“五代十国”这块牌子,观众就看不懂了。

唐帝国给蛮族部落首领封官许愿,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事实上,在初唐和盛唐时代,唐王朝几乎每一次对外作战中都活跃着部族雇佣军的身影。在著名的怛罗斯战役中,安西都护府都知兵马使高仙芝所带领的唐军中有十余万人都是西域、突厥、鲜卑各部的雇佣军,只有万余名直属汉军。在向西进军初期,这些雇佣军作战勇猛,汉军都不用上场,就已经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当唐军和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二十万大军在怛罗斯城外药杀水边会战时,唐帝国的雇佣军也一度表现优异,当高仙芝判定战场局势对己方非常有利,可以对敌军实施最后打击时,他将这万名汉军直接投入前线。然而就在这一刻,十万蛮族雇佣军临阵叛变(当然事先并非没有预谋),与二十万阿拉伯军夹击唐军,导致高仙芝全军覆没,只有三千人强行突围逃走。此后安西都护府虽然获得朝廷批准重新集结兵力与阿拉伯帝国再战,但是安史之乱爆发了,中国人的势力从此退出了西域,让此地渐渐成为回教的势力范围。

而整个大唐帝国的盛衰史似乎就和这场战役一样:大量征调蛮族部落的雇佣军——不用汉军上场就取得一场接一场的胜仗——册封节度使等头衔——叛变——盛世结束——陷入极度的混乱。

不可否认,在唐朝前期,唐玄宗(李隆基)用这样的办法在短时间内集结了大量的兵力,建立了非常耀眼的武功,但是这个办法也给汉民族藏下了极大的危机。这些接受帝国册封的蛮族部落首领们,虽然头顶节度使等官衔,但并不是真正的帝国官僚,而是拥有独立主权的部落领主。在早已废除了分封建土制度的中华帝国,整个帝国的权力都是属于中央政府的,没有任何个人能够拥有独立的主权和军权,所有的官职都只是朝廷的差遣而不是私有财产,上级随时可以收回差遣。但是部落领主却不同,整个部落都是领主的私有财产,中国皇帝可以册封或取消他们的虚衔,但是都丝毫不影响他们对整个部落的所有权,只要他们愿意,随时都可以带领自己的部落起兵造反。所以在盛唐的顶峰时期,安禄山、史思明还可以举行“安史之乱”,并成功攻陷长安、洛阳,就这样使一个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强大帝国突然走向极度衰弱,并开启了一个乱世,这在后来的宋朝、明朝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
“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再也没有恢复元气,因为太多的藩镇和部落挤压了中央王朝的发展空间,甚至一度达到了“政令不出关中”的地步。帝国内部的门阀贵族和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宦官专权也限制了皇帝集中力量,使唐帝国在某位大有为之君的率领下奋力反击,实现伟大中兴也成为了一种奢望。再之后,农民起义也风起云涌,为了镇压起义,唐帝国没有拿出更好的办法,而是饮鸩止渴,册封了更多的藩镇节度使,让他们组建私家军队去对付起义军。

唐代最成功的农民起义家无疑正是黄巢,当年他参加科举不第,眼看着同学们金榜题名走上仕途却没有自己的份儿,在郁郁离开长安城之际写下了一首《咏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遍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在唐诗中本来不算特别出众,不过在巨导张艺谋先生拍摄了性感巨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后突然就出了大名,尽管大多数观众并没有搞清楚这个很长的片名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首诗的大意是说秋天到来的时候,所有的花朵都凋谢了,只有菊花开满长安,满城都是菊花的金黄色,而我黄巢就像这菊花一样,现在开不出来,但是等哪天我发飙的时候,所有人都要靠边站了,我要带着满城的金甲战士进驻长安!黄巢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个人理想,带领着自己的军队重返中国人历史上最为骄傲的汉唐帝都:长安,在这里建立了他的大齐王朝。但是他的部下朱温却背叛了革命,投靠了腐朽的唐王朝,被唐王朝册封为新的节度使,并最终打败了黄巢的大齐政权。但是叛徒绝对没有忠诚的道理,朱温当然不是唐朝的中兴名臣,恰恰相反,他才是大唐帝国真正的掘墓人。

唐昭宣帝天祐四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西元907年),梁太祖朱温废黜了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汴京开封府即皇帝位,国号大梁,史称“后梁”。这一刻,标志着中国人正式结束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大幕。

五代十国:丧失一切伦常的血海深渊

五代十国,指的是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唐昭宣帝天祐四年、西元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宋太祖建隆元年,西元960年)之间的这段历史时期,共计53年。其间有四个政权建都开封,一个建都洛阳,可以勉强视为正统中央政权,依次为:梁、唐、晋、汉、周。当然,这五个国号都是以前用过的,所以他们的史称都需要加一个“后”字。这五代所实际控制的国土并不大,在他们称帝的同时,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也称荆南)和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所以史称“五代”或“五代十国”。

我们简单的回顾一下这五代依次建立的历程:唐朝的梁王、宣武节度使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其子朱友硅弑朱温称帝,朱友硅的弟弟朱友贞又弑朱友硅称帝(可能是《夜宴》里面郭优的原型)。后梁享国仅17年,就被世仇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所灭,宣布光复唐朝,建都洛阳,史称后唐。但是英雄一世的唐庄宗李存勖却被其子李嗣源兵变所弑,李嗣源篡位称帝,即为唐明宗。其子李从荣欲效法朱友硅等人弑父篡位却事败身死(可能是《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面周杰伦及其三弟的原型)。唐明宗驾崩后其侄李从厚继位,仅一年就被其弟李从珂所夺(好像又是郭优的原型,我也搞不清楚了,看来冯导说的话真的很有道理呀!)。但是李从珂与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一直相互猜忌,不安全的石敬瑭向契丹帝国称臣,借兵灭后唐,条件是向比自己年龄小的辽太宗(耶律德光)称臣、称子,并且割让传统汉区幽云十六州。此举给汉民族带来了无尽的麻烦甚至灾难,所以孙中山先生在解释“汉奸”词条的时候就举了他为典型例子。后唐政权只持续了14年就宣告结束,比前者后梁还要短3年。但是续者后晋的寿命成等差数列递减,只有11年。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继位后和契丹翻脸,被契丹攻入中原,辽太宗改国号为大辽,在开封即中国皇帝位,但是不久被驱逐出了中原。辽帝国欲重立后唐宗室李从益为帝,却被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所杀,宣布光复汉朝,史称后汉,刘知远即为后汉高祖。但是其子后汉隐帝(刘承祐)因猜忌天雄节度使郭威,想除掉郭威时却反被郭威所弑,后汉只存在了四年就被后周所取代,郭威即为后周太祖。太祖驾崩后其养子郭荣(外侄柴荣)继位,即为周世宗。周世宗是非常优秀的君主,翦灭了不少割据政权,也将后周锻造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但他却英年早逝,留下七岁的幼子郭宗训(柴宗训)继位,无力在乱世中看守基业,被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篡位,后周也仅存9年。

至此,五代结束,共计53年,平均每代持续10.6年,仅中央政权就有15人过了一把皇帝瘾,平均每人享国3.55年。这其中有7人是通过篡位的方式登上帝位,占46.67%,篡位者中又有5位是杀掉自己的父兄篡位,占71.40%,另有一些欲行篡位却又失败的尚未纳入统计,因战乱而死的人数更无法统计。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09:45:53 | 只看该作者

长篇连载:铁血强宋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儒家的一切伦理道德,甚至人类所应该拥有的起码道德观念都已经被军阀们践踏到了脚下,人的生命更是如蝼蚁般轻贱,权贵们相互杀戮,血流成河,而频繁的战争也把百姓拖入了痛苦的深渊。最可怕的是,至中唐以来,神州大地就一直处于军阀混战之中,所谓的五代十国没有一个是能够自立的东西。建国——篡位——重新建国——继续篡位,没有人能够重建一个汉唐式的大一统帝国,中国始终就处于这样的军阀割据状态,并且看不到尽头,似乎中华民族就要在这样无休止的征战中走向灭亡了。

当然,古人也不是傻子,他们也想终结这样的乱世,他们也看出来造成这样连续篡位惨景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势力的独立,藩镇节度使们拥有自己的私人军队甚至国土,他们可以不服从中央政府的调遣,自立于某地,还可以传位给自己的子孙,形成事实上的独立王国。这并不是简单的中央对地方失控,也不仅仅是唐王朝政治体系设置的缺陷,而是有着深刻的文明形态内在因素在起作用。

黎明前的黑暗,呼唤新的文明形态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形态,从有比较可靠的传说和史记以来,就显示出与地球人类其他文明截然不同的特征。当然,中华民族的祖先同样从渔猎、游牧、农耕和城市的生产方式依次走来,然而从炎黄部落的合并开始,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一面。按照常理,远古时代部落间的战争会造成大量的战俘,战胜方会将战败方作为自己的殖民地,将战败方的人口作为己方的奴隶,并规定奴隶的子孙后代继续为奴,随着奴隶数量由此扩张,逐渐形成奴隶阶级。但是在轩辕黄帝率领本部落战胜神农炎帝的部落后,黄帝部落却并未将炎帝部落的人罚作奴隶,而是将两个部落合而为一,双方人民都享有基本相同的公民权利。这就是所谓的“炎黄”部落,后代中华民族均以“炎黄子孙”自居,并未严格区分炎、黄两部落的差别。在此后炎黄部落的扩张中,均循此例,不将战败部落的人民罚作奴隶,而是合并为统一部落。正是因为如此,后来形成成熟的华夏民族,就是一个开放包容,具有其他民族无法理解之超强同化能力的民族。当然,虽没有根深蒂固的奴隶主传统,但这仍然是一个贵族占统治地位的民族,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

战国可以算是这个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个血腥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就孕育了第一次文明大转型。商鞅变法取缔了秦国的贵族特权,构造了单一制主权的中央集权帝国。这种组织结构要求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军权都集中于一个君主手中,并且不再分封,除了君主之外的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公民,所有的官员都只是君主的差遣,而没有独立的主权。从理论上讲,君主随时可以收回这种差遣,并且交付给任何人。这种政权组织结构在地球上的其他民族,直到十九世纪初的法兰西帝国拿破仑王朝击垮神圣罗马帝国之后才从理论上建立。正是凭借这样一套先进的组织结构体系,汉民族才形成了在人口规模上令其他民族远远不能望其项背的统一国家,率先建立起汉、唐这样空前强盛的伟大帝国。当然我在此并未否认罗马、波斯、阿拉伯甚至赫悌、贵霜等帝国的伟大,他们自有他们的方式,但是从后世历史的发展来看,汉式帝国结构仍将成为地球人类的一致选择。

然而这套优秀的政权组织结构设计却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会基础的发展速度。我们的祖先在政治领域想方设法的杜绝独立主权分割,但是从整个社会的其他领域来看,门阀贵族仍然在社会中占有强势地位。当君主(皇帝)强势的时候,众多门阀贵族可以团结在皇帝的周围,但是当皇帝显现弱势的时候,这些门阀贵族虽不能在名义上独立,但可以在实际上建立起属于本家族的势力范围。哈佛大学的梅奥教授通过“霍桑实验”证明:人都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的门阀贵族虽然不能分封建国,建立名义上的正式组织,但他们的子弟可以在朝廷中世代为官,形成实际上的非正式组织。比如汉朝的袁氏家族“四世三公”、晋朝的王谢家族,号称“王与马,共天下”(“马”指晋朝皇室司马氏)、隋朝的八柱国、唐朝的陇右门阀,都对名义上唯一的国家皇权构成巨大威胁。当国家力量和某一个非正式组织的力量对比超过极限时,这个非正式组织就已经可以取而代之了。而某些贵族虽不能直接取代君主,却也可以自立于地方,脱离国家的管制,形成暂时的分裂。

唐代大儒柳宗元的《封建论》指出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仍有一些行为企图将中国拖回先秦的分封建国领主时代,并隐讳的指出唐朝的节度使分封则属这种情况,会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些都是不符合商鞅、李斯所设计的中央集权帝国结构的政治因素,是千百年来执政者极力想消除却又不能的事情。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它超越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历程,在唐代以前,门阀和阶级的存在是一个社会现象,而不是行政体制和组织结构的人为设计所能改变的。虽然在商鞅变法之后贵族阶层失去了名义上分封建国的权力,但是在单一制中央集权帝国中他们仍然能够享有重大的特权,帝国的官僚基本上都出自这些门阀贵族。尽管儒家学派强烈要求政府从民间公正的选拔贤能,而不是任人子弟,但是门阀贵族们自然不会轻易就范,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有一个过程的。由于缺乏一套规范的选拔机制,门阀贵族总能利用非正式组织(一般是一个家族)的势力让自己的子弟充斥朝廷,阻止平民阶层打破他们在政治领域的垄断权利。
汉、三国、晋都是门阀贵族主导政治生活的时代,篡位和割据的事情时有发生。晋朝的“八王之乱”使中华民族又一次陷入了低潮,南北朝的朝代更迭速度在历史上仅次于后来的“五代十国”,而“五胡乱华”的残忍程度也不亚于前者春秋战国和后者五代十国,但与此同时也孕育着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

隋文帝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隋朝废除了三公九卿体制,重新设计了三省六部制,更重要的是他首次确立了科举选拔制度,为平民进入仕途提供了一条制度上的规范途径。当然这并不是说隋朝的平民阶层已经可以压倒贵族阶层,但这至少是一个开始,有了开始,后面的路就已经启程了。唐朝仍然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门阀贵族社会,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唐朝发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牛李党争”。这件事情在人类政治史上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微积分的创立在数学史上的地位,至今仍然在各个方面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牛党”指的是以牛僧孺为代表的科举进士(平民知识分子),“李党”指的是以李德裕为代表的门阀贵族,这两个派系在唐朝中后期展开了旷日持久的“牛李党争”。虽然代表平民阶层的牛党并未取得全面胜利,但是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已经从汉晋以来的贵族阶层占绝对优势地位发展到唐朝的平民阶层基本具备与贵族阶层对抗的阶段。那么依此类推,唐朝的下一个朝代是不是就应该成为平民阶层压倒贵族阶层的新时代呢?

是的,这个朝代必然要来临,虽然唐朝的关陇门阀不会允许平民阶层的全面胜利,但是当唐朝这个朝代都已经灭亡的时候他们还能够阻止吗?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唐朝的关陇门阀已经不能阻止历史的滚滚大潮,但是在此之前,中华民族还将经历一个痛苦万状的黑暗时代。多难兴邦,一个民族总是在灾难中前行。就在这血腥的53年,一个更加先进的社会形态已经在孕育之中,只等那个伟大的人物来最终确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13 16:53 , Processed in 0.131828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