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6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篇连载:铁血强宋(11) 将星闪耀高梁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10 11:1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02-10  
   将星闪耀高梁河!

救援南京的第六支援军又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虽然通过几次小胜利,韩德让一次又一次的挽救了城内守军的士气,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耶律休哥的五院军是第七支,也绝对是最后一支援军,再不成功,举城献降的时刻也就该到了。

耶律休哥赶到高梁河的时候,正值耶律沙大败。耶律沙一见到耶律休哥连连摇头叹气:“太厉害了,太厉害了!没办法了,咱撤吧,关内本就是汉区,咱不要了。”耶律休哥好言相劝,收容了耶律沙的败兵,自己登高观察宋军的分布,并召来囤积在此,前进不得的各路援军制定作战方案。辽军各位将军虽然都比休哥官大,但都是败军之将,此时休哥拿出了令人信服的作战方案,于是都表示本部愿意听从调遣,配合休哥作战。

傍晚,耶律休哥先派本部五院军骑兵每人双手持火把,在高处往来冲突,扬尘蔽空。追击耶律沙的宋军遥望过去,只见满天尘土中无数火把跳跃闪烁,搞不清辽军到底有多少,心里开始略有怯意。宋太宗连忙令宋军退守高梁河准备抵御这第七支援军,然而他却犯下一个严重的错误:宋军在广阔的高梁河沿岸布防,这是一个极利于骑兵作战的战场,开阔的平原上无险可守,辽军骑兵可以从两翼包抄宋军。布防之后宋太宗也马上发现了这个问题,连忙传令阵型后撤,并令其余部队接应。但是,时间已经晚了!这一次,你面对的不再是耶律沙、耶律斜轸,而是旷世战神——耶律休哥!一个小小的失误足以令你葬送三军。辽军的总攻已经在这个时刻发起了!

耶律沙的大同军竟然是第一个发起反击的,不过他只是从正面牵制宋军主力,而不是真正的主攻方向。宋军此时虽有退意,但是既然辽军来袭再加上是刚刚才吃了败仗的耶律沙,所以还是上前迎敌。此刻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两军精骑开始从宋军两翼包抄,尤其是休哥的五院军,本就是辽帝国的精锐部队,又从未和宋军交锋,没有心理阴影,作为生力军,快速击穿了宋军侧翼。宋军本就疲惫不堪,再加上高梁河的御前宋军经过一天的战斗,还没吃晚饭,疲态尽显,在耶律休哥生猛的火炬骑兵冲击下,很快支持不住,开始败退。另一侧抵抗耶律斜轸的宋军也开始松动。不过此刻宋军开始体现出其超强的战斗素质,在辽军的三路夹攻下,依然拼死抵抗,而没有溃散!如果再多支撑一会儿,宋军正在围城的部队赶来救援,这第七支援军又将归于失败。

又到了战神发挥作用的时刻了!耶律休哥在体现了他卓越的战术方案制定能力之后,又体现出临场指挥的勇猛绝伦。他身先士卒向宋太宗的御驾发起猛冲,受了很多伤还在一线奋战,到最后已经不能骑马,只能由护卫用轻车抬着他,代为传递号令,中途几度昏迷却依然不下火线!在他的激励下,五院军热血澎湃,向宋太宗发起了势不可挡的猛冲。这时疲惫不堪的宋军终于到了强弩之末,侧翼开始溃败,而正在力敌耶律斜轸的另一个侧翼也放弃了抵抗,最终耶律沙的中军也从正面彻底击溃了宋军,高梁河的御前宋军开始全线溃败!乱军之中,宋太宗腿上中箭落马,所幸左右找来一辆驴车逃离了战场,直奔涿州方向而去。

而真正的灾难发生在围城的三十万宋军身上,这个时候人多的弊端才真正显示出来。本来这三十万大军都是按照太宗的阵图统一指挥,而且阵型非常密集,而这个时候总指挥宋太宗已经坐上驴车当了赵跑跑,三十万大军顿时失去了统一调度,只能在混乱中互相挤踏。客观的说,以宋帝国禁军的训练素质,如果是一支一两万人的部队,既使遭到大败,也有可能在主将的指挥下边打边撤,脱离险境。然而这是一支三十万的庞大部队,而且相互之间互不隶属,一旦在攻击下失去了统一指挥,只能陷入混乱。此时城内的韩德让和耶律学古也趁势杀出,与援军夹击围城的宋军。当时城内守军数量已经不多,韩德让对城内的居民许诺,可以收走宋军的战利品,请他们助威,于是城内居民纷纷为辽军鼓噪助威。宋军已经陷入了绝境,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又阵型密集,无法疏散,三十万宋军乱成了一锅粥,成为了任由辽军砍杀的对象。事实上,莫说是没有阵图指挥,就算是给宋太宗一套类似于即时战略游戏《帝国时代》、《星际争霸》里面的操作系统,只怕他一个人也无法用鼠标键盘操作好三十万大军吧?

印象中中国历史上共有三次大兵团溃散的战例:一次是南北朝时东晋八万北府军击溃号称九十万的前秦军(此数字存疑,可能是虚张声势,也可能是把后勤部队和预备队都算上了);一次是三十万宋军在高梁河大溃败;一次是明朝土木堡之变,八万鞑靼骑兵击溃五十万明军(其中约三十万后勤部队,二十万作战部队,并且配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药武器)。三次战役都是由皇帝御驾亲征,都是在表面上的绝对优势下,由于无法有效指挥过于庞大的部队造成大混乱而溃败。三大溃败的结局分别是:前秦的九十万大军统统不知去向,秦世祖(符坚)被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多名高级官员死于乱刀之下,五十万明军四散逃离,部分逃回关内;而宋太宗居然还坐驴车逃掉了,三十万宋军虽损失上万,在战场上被打得找不着北,但逃兵基本上都逃到了涿州归建,说来还算是败得最不惨的一次。
在夜色中,借着天空中高悬着的将星发出的光辉,耶律休哥看着四散奔逃的宋军长舒了一口气,南京终于保住了。但是,他却又看见在极度混乱中有一支宋军依然能够整装列阵,边打边撤,最终安全撤离了战场,不由得大吃一惊,禁不住在床上撑起身,费力的向左右问道:“这是哪支部队?速速报来!”不多时,左右回报:“这是宋军李继隆部。”“李继隆,李继隆……”耶律休哥喃喃默念着这个名字,似乎已经预感到了这正是上天赐予他的最佳对手。

正是:

宋皇压境六军摧,战神星驰救国危。

将星闪耀高梁河,共话兵机知是谁。

李继隆:配飨太庙的战场指挥大师

提到北宋的名将,稍识历史的人都会首先反应到配飨太庙的“宋初四大名将”:潘美、曹彬、李继隆、曹玮。汉武大帝为了表彰霍去病的卓越战功,特许将其葬在自己的寝陵之侧,这正是中华帝国给予非皇族功臣的最高荣誉。而北宋的这四位武将也获得了这个特殊的荣誉,以表彰他们的卓越功勋,李继隆便是其中之一。

名将之所以为名将,不但要取得一连串的胜绩,还要得到对手的尊重,更要战胜过强大的对手才能当之无愧于名将的称号。像明朝的徐达、蓝玉等名将虽然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但是他们所面对的对手由于武器装备、建军思想、指挥体系的大幅度落后,实际战斗力已经落后了他们一个时代,根本算不上对手,所以他们应该叹惜自己所处的时代没有给予他们真正的对手,没有给予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而李继隆,之所以能够成为配飨太庙的帝国名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场指挥大师之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面对的是汉民族历史上空前也很可能是绝后的强大对手:耶律休哥。

李继隆的父亲李处耘曾参与陈桥兵变,是开国元勋,其女也就是李继隆的妹妹嫁给宋太宗为皇后,即后来的明德皇后。李继隆20岁时宋军收伏四川,但由于王全斌等人的残暴导致蜀中叛乱频繁,宋廷只好组织剿灭,李继隆便第一次踏上了军旅。刚开始他母亲担心他,专门找来一些李处耘的旧部照顾他,他却非常有志气的回绝道:“儿子能够自立,不需要这些人帮忙,愿母亲不要挂虑!”结果去时没有遇险,回来的时候因为雨滑连人带马掉下了十几丈深的悬崖,所幸被大树挂住,部下骑了几十里的马才找到一根长绳把他救上来。第二次出征是随父会剿湖南。李继隆带领一支三百人的小部队,身先士卒,手脚都中了毒箭,所幸有江湖大侠献上独门解药才得以活命。初涉军旅就频遇生死之危,相信这更锻炼了李继隆的勇猛作风。

之后李继隆负责宋军后勤供应,曹彬、潘美等主将相继平定湖南、四川、江南、岭南等地,敌军都试图切断宋军补给线,却都被李继隆挫败,还曾斩过劫粮敌将的脑袋,射死过华南虎(不仅仅是拍摄),保障了后勤供应从不出一点差错,正是在这些大规模战略运作中锻炼出了李继隆规范缜密的军事思想和方案配置能力。在宋太宗平定太原的战役中,李继隆任四面提举都监,会同最为勇猛的李汉琼部攻打西门时,城上砲石就从他身旁掠过,砸倒大片部下,他却不为所动,继续指挥。围攻幽州之战,李继隆作为先锋部队,大破辽军城外援军,但最终宋太宗本人被耶律休哥击败,宋军整体溃败,可以说在和耶律休哥的对话中输了头阵,但是复仇的机会也就在眼前。

满城之战,扳回一分。

高梁河之战,宋军败得极其狼狈,不过还好大多逃回涿州归建。太宗料定辽军必然大举报复,于是在边关部署防御:任命潘美为三交口驻泊都部署,总领山后(太行山以西)军务,杨业为代州刺史、三交口驻泊副都部署;刘廷翰等诸将分驻镇、定、高阳关等关隘,以殿前都虞侯崔翰节制诸军,李继隆为都监,又授予他的重要发明《平戎万全图阵》,诏令诸将按图作战。
2#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11:11:46 | 只看该作者

长篇连载:铁血强宋(11) 将星闪耀高梁河

宋帝国禁军的前身是后汉郭威的北镇军,常年与契丹作战,不落下风,又经周世宗整编,更加精锐。在周世宗、宋太祖麾下,直至宋太宗攻取太原,这支军队转战四方,并吞天下,从五代十国的血海之中拼杀而出,百战百胜,这一次在幽州大败亏输,高傲的信心受到严重挫伤。而在宋太宗骑驴车逃回涿州时,诸军都因为没有他的消息,以为他已经战死,正商议拥立太祖的儿子、武功郡王赵德昭为帝。太宗回来撞见,心情很不好。偏偏德昭又去进言请太宗补发攻克太原的目标奖,太宗大怒道:“你还没当皇帝,急什么?等你当了再来说这些不迟!”德昭被骂后十分难过,回去找了把水果刀自刎,太宗伤心得报尸痛哭。整个宋帝国就笼罩在这样一股阴霭之中,急需一场胜仗来挽回士气。

辽帝国方面,虽然没能挽救北汉,让宋帝国完成了汉民族的统一大业,但是保住了幽云十六州,而且大败精锐宋军。辽景宗赏罚分明,重赏韩德让、休哥、斜轸、学古等功臣,耶律沙、抹只功过相抵,敌烈、奚底等人及部下则受罚。辽景宗赏罚分明,辽军士气复振。辽景宗重新集结大军南征,目标是要夺回当初被周世宗夺取,现被宋帝国占据的瀛、莫二州,也就是俗称的关南十县。辽军以燕王韩匡嗣为主帅,耶律沙、耶律休哥分率本部跟随,共八万精骑攻镇州;另一路由南京统军使耶律善补率领,攻雁门关作为辅助。

宋军诸将见辽军大举来犯,忙按太宗留下的阵图布阵,在满城(今河北省满城县)列开阵势,以八阵御敌。右龙卫将军赵延进登高望之,见辽军精骑漫山遍野而来,而宋军兵力本来就少,还分为八阵,每阵相隔上百米,极容易被敌军各个击破,连忙找到参谋部提出问题。但主将崔翰、刘廷翰等人犹豫不决,因为违诏用兵,胜了还好说,败了麻烦可就大了。这时李继隆挺身而出,拍着胸脯道:“我是监军,在军中我就代表朝廷,现在阵图有所不便,带兵的主将应便宜行事,如果出了问题,一概由我负责!”崔翰等才下定决心,重新布置作战方案:宋军将八阵改为大小两阵,由刘廷翰率领。大阵以重步兵和弩兵为主,任务是重装列阵推进,压缩敌军机动空间;小阵由骑兵和机动步兵组成,待敌骑兵遭到挤压,则从侧面机动,冲击敌军。崔彦进领兵潜入敌后包抄,崔翰、李汉琼作为后卫准备梯队攻击。

重新制定方案后李继隆又派人诈降,令敌军不备。韩匡嗣接到降书大喜,认为宋军新遭大败,士气低落,准备受降。耶律休哥非常冷静,认为宋军无故请降,必然有诈,这反而是宋军准备进攻的信号,应该严阵以待。这位韩老大王其实就是韩德让的父亲,曾在辽穆宗(耶律阮)被杀后拥立景宗即位,并以高超的医术深得景宗喜爱,这次估计是见儿子立了大功眼馋,非缠着辽景宗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于是当了主帅,其实并不善于军事。此时他一高兴,哪里还听得进去意见,传令准备受降仪式,耶律休哥苦劝不听,只好赶紧回到本部备战。

“左军推进一百步!”“轰!”“右军骑兵待命!”“轰!”“后军弩阵进入射击阵地!”“轰!”

果不多时,宋军大阵开始推进。韩匡嗣可能是第一次见到宋军的步兵方阵,只见扬尘蔽空,号令声、步伐声交替如雷,竟仓惶不知所措。此时崔彦进部又在辽军背后出现,断了北归之路,辽军大乱。宋军步骑趁机切入砍杀,辽军丢弃战马铠甲,往西山坑谷中逃走,宋军一直追击至遂城,斩首一万零三百级、马千余匹,生擒将军三名,俘获老幼三万余人,军器甲仗不计其数。韩匡嗣丢弃主帅旗鼓,向东连夜遁入易州。但是耶律休哥、耶律抹只整军迎战,边打边撤,徐徐退出了战场。另一路耶律善补也在雁门关被杨业击败,得到韩匡嗣的败报后急忙撤去。

战后辽景宗大怒,斥韩匡嗣五大罪状,欲斩韩匡嗣和耶律沙,幸得皇后萧绰求情免死,但被降为秦王、晋昌军节度使。而耶律休哥表现优秀,被确定为辽帝国第一良将,任为北院大王,总管南面军务,成为对宋战争的总指挥。这边宋太宗收到捷报大喜,手诏褒奖了诸将,完全没有提及违诏的事情,宋军自高梁河惨败后士气复振。至此,宋辽双方一来一往,各送对方一次大败,基本确定了以西路雁门关和南路瓦桥(雄州)、益津(霸州)、岐沟(涿州)三关为界。以后的大战也主要在这几处展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1 15:34 , Processed in 0.093306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