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7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篇连载:铁血强宋(12) 雍熙北伐意气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11 12:1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02-11  
承天皇太后

满城之战辽军大败,但是辽景宗颇有不服,认为并非辽军不善战,而是韩匡嗣的指挥问题。恰逢宋帝国边事频起,夏州党项部酋长李继迁在西北叛乱,宋廷进讨不顺,于是调王牌名将李继隆前往镇压。不久交趾国(越南)内乱,交趾国是宋帝国的属国,宋廷又遣太常博士侯仁宝为交州路兵马都部署,领兵平叛,因南方水土不服,陷入苦战。于是辽景宗决定趁宋不备,重新调兵,依旧向西路雁门关和南路瓦桥关进发。

太平兴国五年(辽乾亨二年,西元980年)三月,辽西路军率先进发,由彰国军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率西京都部署司的十万大军闪击雁门关,原北汉主刘崇之孙刘继文随军,准备光复北汉。但是辽军和宋军玩情报战显然还差了一截,行军途中被雁门关守将扬业侦知。杨业手下只有数千常备军,急报主帅潘美请援。潘美得报后急率主力赶赴雁门关,山后军参谋本部召开军事会议后制定了出关应敌的作战方案。潘美率主力部队在雁门北口列大阵御敌,杨业率数百精骑从西边小路包抄敌军后方,这仍然是一场经典的步兵方阵克制骑兵的战例。辽军向潘美的步兵方阵冲锋没有冲开,失去了机动空间,同时杨业的精骑突然从侧后袭来。辽军前有步兵方阵如推土机不可阻挡,后有骑兵精锐似切割机往来冲突,成了任人收割的麦田。杨业遥遥望见辽军旗鼓,断定是主帅所在处,率军突入,辽十万大军竟无人能挡,被径直斩下萧咄李!李重诲见状欲逃,杨业根本不顾虾兵蟹将,又径直将李重诲擒下!辽军大溃,被斩首俘获无数。在战斗中,潘美指挥若定,操作万人大阵进退自如,不愧为一代名帅;杨业只带数百精骑在敌十万大军中如入无人之境,阵斩主帅,生擒副帅,从此之后辽人闻名丧胆,称之为“杨无敌”,敌崇威名,堪比战神耶律休哥!

辽景宗得到败报非常恼火,集结了二十万大军从南京出发,直趋瓦桥关,首先在关北的龙猛堤打败宋军猛将龙猛副指挥使荆嗣,然后径抵关下。宋雄州刺史张师驻守关城,只有兵马不足万人,但河阳三城节度使崔彦进、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米信等部驻扎在城外,于是张师决定据城固守。耶律休哥率大军将瓦桥关团团围定,辽景宗亲临城下督战,但此城小而坚固,辽军攻城收效甚微。不多时宋军周边的驻军开始救援瓦桥关,崔彦进等夜袭辽营,却早被耶律休哥料得,派吐吕不部节度使萧干、四捷军详稳耶律痕德与宋军力战。宋军人少,只得退去。城内的守军见城外援军退却,人心惶惶,耶律休哥又率军猛攻数日,张师支持不住,只好率军突围。这张师也不愧为一员良将,几乎要突出重围。可惜他面对的是可怕的耶律休哥,休哥见张师勇猛,亲率数百近卫突入阵中,将张师斩于马下!不过这支宋军倒也刚猛,虽然主将被斩,居然没有溃败,而是退回城内继续固守。而崔彦进等在白沟河南岸扎营,并奏请宋太宗增援。

耶律休哥也在河北岸布营,但是他巡视了宋军营寨后发现一个问题:宋军各路兵马为援瓦桥关而来,临时聚集,并无统一指挥部署,于是决定亲率精骑突袭。战前,辽景宗考虑到耶律休哥的黄袍黄马显眼,容易被宋军神射手狙击,于是御赐玄甲、白马。第二天休哥亲率万名精骑,突然渡河来袭。宋辽两军对垒,辽军靠的是骑兵迅猛,宋军靠的是阵型科学。此时宋军各部相互独立,又猝不及防,面对休哥的突击,没能组成大阵应敌,各部只能简单的相互掩护以求自保。休哥率军赶着宋军边打边退,激战一天,一直把宋军赶过了莫州,斩首上万,生擒数名宋将。辽景宗大喜道:“尔勇过于名,若人人如卿,何忧不克?”并赐予御马、金盂,加封契丹帝国的最高荣誉头衔:于越。

宋军在易水南岸扎下营来,诸部主将聚在一起总结了失败的原因,都觉得气愤难平,于是暂时以官最大的崔彦进为首,重新整队,欲雪前耻。而这边辽军诸将见宋军被赶过了易水,纷纷要求第二天如法炮制,继续渡河突击宋军。但耶律休哥却摇着头说:“今天是我看出他们各部队互不隶属,抓住了这个空子袭击了他们一把,他们肯定也发现了问题所在,明天再去恐怕就不易奏效了。我军渡河袭击宋军方阵胜算不大,这次我军的目的是要攻取雄州,并非要歼灭城外的宋军,只需挡住他们使其不能救援便可,何必要去主动进攻他们,徒增危险呢?”诸将有些听进去了,有些没听进去。第二天果然有万余骑急于立功,渡河来袭。宋军在崔彦进的统一指挥下,列成方阵,将辽军压缩到河边,果然大败之,斩首三千余级。

宋太宗正在赶赴前线的路上,听闻关南之战一胜一负,连忙诏崔彦进为关南兵马都部署,统一指挥关南诸军。耶律休哥认为辽军短期内无法攻克瓦桥关,而宋军正源源不断的增援,战略态势很像当年宋太宗围攻幽州之役,应赶在宋太宗御驾到前及时撤退,辽景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全军撤回,无功而返。

太平兴国六年(辽乾亨三年,西元981年),宋辽两国内部都出了不少麻烦,宋帝国皇子赵德芳(太祖儿子)病薨,年仅23岁。赵普和卢多逊争权败下阵来,被罢相。出征交趾的部队初时进展顺利,但是士卒难耐南方的恶劣气候和烟瘴,最后侯仁宝战殁,李朝宣布脱离宋帝国的藩属。辽帝国皇子耶律韩八夭折,上京发生了汉军叛乱,汉军企图把曾因谋反被囚禁的宋王耶律喜隐劫出立为帝,但没有成功,又拥立他的儿子留礼寿为帝,但是被上京留守除室擒获,镇压了这场叛乱。
太平兴国七年,辽景宗再度集结部队,分三路伐宋。景宗亲率主力攻满城,结果守太尉耶律奚底中流矢身亡,统军使耶律善补陷入重围,耶律斜轸又当了一次拯救大兵队长,把他从围困中救了出来,辽军大败而回。攻打三关的辽军遇到崔彦进的大阵,奈何不得,败绩而回。而出师山后的辽军在潘美和杨业面前更是不堪一击,被击破36砦,落花流水而逃。另有一路偏师远征府州,被府州观察使折御卿大败。辽景宗派耶律休哥带兵次次大胜,亲自带兵却次次大败,心中郁郁难平,九月驾崩,庙号景宗。辽景宗在位14年,而且身体不好,经常不视朝,但取得了高梁河之战的胜利,保住了幽云十六州,很大程度上保住了契丹文明帝国的地位,否则很可能会被打回蛮族原形。其本人并不擅长军事,但是赏罚分明,善于用人,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耶律沙等都由他一手提拔,成长为宋辽战争中的骨干力量。

景宗崩后其子梁王耶律隆绪继位,即为辽圣宗,以第二年为统和元年。圣宗时年12岁,由景宗皇后萧绰摄政,改国号“大辽”为“大契丹”。

萧绰,字燕燕,楚国王萧思温之女。萧思温是辽太宗燕国公主驸马,如果萧绰是燕国公主所生,那他们俩就是近亲结婚。当然萧思温最初没打算近亲结婚,而是把萧绰许配给了韩德让,不过因为才貌双绝,被辽景宗看上,最后还是嫁给他当了皇后。因为她和韩德让有这层关系,所以特别倚重,摄政后以韩德让为政事令,总管内政。后来韩德让身兼南北两府宰相,相当于早就被隋文帝废除的丞相,成为辽帝国历史上权势最盛的大臣。后世自有传言说两人余情未了,还有许多桃色故事。尤其是韩德让死后不与自己的妻子合葬,而去跟萧太后合葬,嫌疑非常之大,本书就不去发掘了。军事方面以于越耶律休哥为南京留守,赐南面行营总管印绶,总管南面一切军务。并让圣宗与耶律斜轸交换弓矢,约为挚友(忘年交啊!),掌管京城驻军。又以远房族兄弟萧挞凛(亦作萧挞览、萧达兰)和韩德让的弟弟韩德威掌管对党项、女直、高丽等民族的军务,掌握了四方的军权。萧绰在关键时期执掌国政,并且一手缔造了“统和盛世”,签订了《澶渊之盟》,并制定了扶植西夏牵制宋朝的正确策略,为辽帝国作出了极大贡献,后代历史故事均称之为“萧太后”。虽然辽帝国历史上的皇后、太后除辽太祖皇后述律氏及西辽太后均姓萧,但“萧太后”这个威风凛凛而又风姿绰越的美丽称号却是专属承天皇太后萧绰一个人的。

雍熙北伐,痛失好局

辽圣宗初继位时,由于是幼主新立,又连吃败仗,所以辽帝国非常明智的对宋采取了守势。而宋帝国西北边陲突然事发,党项酋长李继迁叛乱,于是暂时允许了辽帝国请和。利用这段和平时期,辽帝国在汉相韩德让的带领下,休整内政,气象一新。尤其是废除了以往的民族不平等制度,法律上规定了各民族一律平等。以往契丹人打死汉人只需赔钱,统和之后,一律参照汉人律法管理。并广纳贤才,很多贤能的汉人进入政治高层,经济高速增长。军事方面,韩德威、萧挞凛等率军依次平定党项、阻卜、女直、高丽等部落或邻国,一时间国势大盛。但是他们都明白,真正的考验还没有来,等李继迁的事端稍微平息,宋太宗是不会忘记幽云十六州的。

其实在高梁河之战后,宋太宗就一直念念不忘整兵再战,但是屡次三番被朝议否决。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西元986年),知雄州贺令图、其父岳州刺史贺怀浦、文思使薛继昭相继上疏,指出辽帝国幼主当立,母后专权,尤其是韩德让权炎炙天,多有人不服,此刻正是攻打辽国的大好时机。同时刑部尚书宋琪上疏言伐辽事宜,宋琪本是辽进士,做过幽州节度使从事,非常熟悉幽燕的情况,他从契丹国情、军情、地形等各方面向宋太宗详细介绍了伐辽的注意事项,深得太宗赞许。于是宋太宗又诏廷议伐辽,参知政事李至进言反对,被罢为礼部侍郎,最后宋廷通过了再伐幽云的决议!

雍熙北伐改变了高梁河之战的部署,分三路伐辽:以天平军节度使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河阳三城节度使崔彦进副之;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彰化军节度使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沙州观察使杜彦圭副之,两军会出雄州;以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静难军节度使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西上閤门使袁继忠为都监,出飞狐(今河北涞源);以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朔等州都部署,云州观察使杨业副之,西上閤门使王侁为都监,出雁门关;另派海军从界河口(今河北永年附近)出航,跨渤海湾,在辽帝国的平州(今河北卢龙)登陆,待陆军进展顺利,则出兵从后方助攻。出征前,宋太宗主持总参谋部制定作战方案:以曹彬一路十万大军主攻幽州(因兵力庞大,分为曹彬和米信两路),辽军必然集结主力防御此路。曹彬定要持重缓行,不贪图小利,牵制住辽军主力,另两路则趁机攻取其余州县,最后三路大军会攻幽州。而李继隆、薛继昭、范廷召等强将均被配置在曹彬一路军,这个方案看起来是很合理的。
2#
 楼主| 发表于 2012-2-11 12:11:59 | 只看该作者

长篇连载:铁血强宋(12) 雍熙北伐意气豪

2012-02-11
        由于两国休战数年,宋军突然发难,辽军不备,很多部队都在其他几个方向征战,南京军区驻军不足以抵御如此大规模的入侵,耶律休哥急奏请援。辽帝国认识到这是一次更大规模的战略入侵,急调南院、北院、奚、乙室、渤海诸军前往救援。宣徽北院使耶律阿没里(字蒲领)为南征都统,率先驰援南京;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为山西道兵马都统,救援山后;彰德军节度使萧挞凛从上京远道驰援,较晚才赶到。东京留守耶律抹只率大军继行,林牙萧勤德率军在辽东半岛迁海,防御宋帝国海军登陆;西南面招讨使韩德威暂弃对西部宋、夏、回鹘等诸国的防御,来援幽州;辽圣宗、萧太后驻兵驼罗口,统一指挥部署。随后他们还派出了皇帝的近身卫戍部队:皮室军、皇帝和太后的直属部队——翰鲁朵军陆续参与到各路救援战斗中。辽帝国这一次的全国动员,比仓促应战的高梁河战役更加完善。

三月初五,曹彬路先锋李继隆率先进军固安县(今属河北廊坊),在城南与辽军接战,迅速击溃之,占领固安。李继隆未作休整,立即进军新城,新城守将未料李继隆如此迅猛,败绩而去,辽军的涿州外围防线解除。曹彬大军围攻涿州城,宋军攻势甚猛,李继隆、范廷召在城下一线督战,均中流矢。李继隆血流满地,却不为所动,继续指挥作战,诸军为之气烈,奋勇争先,顷刻宋军登满城头,攻克涿州!辽帝国奚宰相贺斯紧急率军来援,估计他是来找米信的,因为他们都是奚族人,是老乡。可惜老乡还没见到老乡,贺斯宰相就两眼泪汪汪了,因为途中他遭遇了李继隆的部将李继宣巡哨涿河北岸,被斩首千余级,其中一个是他自己。敌国的一位宰相比较意外的在一场遭遇战中被斩,由于是李继隆的部将所为,曹彬欲归功于他,但是被谢绝了。

曹彬路军进驻涿州后宋太宗惊讶进军太快,违背了最初的战略设想,派人提醒曹彬持重缓行。恰逢辽统军使耶律颇德率骑兵偷袭固安,宋军不防,小败一阵。耶律颇德又来攻涿州,被李继宣率骑兵击退。米信军在新城也遭到辽军反击,奚大王萧和朔奴(字筹宁)、北院大王蒲奴宁率大军来援,恰遇米信军,会同颇德围攻。见到本族的大王,这回轮到米信泪汪汪了,因为当时他只带了三百名龙卫军,陷入重围。米信亲自射杀数名敌军,手提大刀,带领一百骑突围,所幸李继宣率五千骑兵来援,才突出重围,没有去陪伴贺斯。于是曹彬暂驻涿州,减慢了进攻速度。

另一路潘美、杨业出雁门,辽寰州刺史赵彦辛(《辽史》作“赵彦章”)派兵出战,岂是杨业对手,被斩首五百级。杨业追击败兵至寰州,又斩首五百级。潘美大军随后赶到,围攻寰州。宋军攻势异常凶悍,神卫右第二军都指挥使薛超全身多处受伤,血漫征袍,依然奋勇突前,士卒无不追随,咆哮如雷。赵彦辛见不可守,举城请降。宋军继而进围朔州,守将顺义军节度副使赵希赞请降。潘美马不停蹄,进围应州,守将彰国军节度使艾正、观察判官宋雄又请降。宋帝国三交口行营与辽帝国西京都指挥司多年来在山后对峙,鲜有败绩,留下了“杨无敌”的英名,所以这次潘美路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激烈的抵抗,就收取了三州。此时云州(辽帝国西京大同府)已经失去了外围屏障,潘美军围攻孤城,不日攻克,斩首千计。云州地区都已经被宋军收复,而辽帝国援军耶律斜轸和萧挞凛刚刚赶到,只好先驻军蔚州以东,抵御潘美路军。

另一路田重进出飞狐,辽帝国西南面招安使、冀州防御使大鹏翼率渤海军前来抵抗。田重进召开参谋本部会议,都监袁继忠提出:“敌多骑兵,利于在平地作战,我们不如在险要地势逆袭。”蕲州刺史谭延美提出:“敌军自恃兵力强于我们,若出其不意,可以取胜!”于是田重进在飞狐南口偏东面列阵,以重步兵方阵扛住大鹏翼,辽军一天内多次冲锋没有效果。傍晚,荆嗣突然率军出现在西侧,沿着山崖从辽军背后袭击。这时田重进的大阵也开始向西推进,两军短兵相接,战况异常激烈,荆嗣一人就斩首百余级!随着宋军大阵的推进,许多辽军被挤下山崖,最后只剩下千余败兵退守一个土山继续抵抗。裨将黄明率军冲击土山,辽军居高临下,一时无法攻克。荆嗣对黄明说:“你带兵在下面为我呐喊助威,看我把他们收拾了!”在全军呐喊声中,荆嗣勇猛突前,一举攻克土山,将这股辽军全歼,然后追击了大鹏翼五十余里,乘胜攻克小冶、直谷二砦。
但大鹏翼也是一名悍将,逃离险境后,又重新集结部队来攻二砦。田重进遣荆嗣救援,为了预防大鹏翼的骑兵突袭,所以田重进要留下主力部队备战,让荆嗣只带本部兵前往。荆嗣说:“我只有五百人,敌军有两万,打不过,请让谭延美暂时弃守小冶砦,带两千兵来助我。”田重进同意了,谭延美非常惊讶两千五百人怎么对敌两万人,荆嗣说:“你的两千人不用出战,只需在平地里列阵呐喊,等我带五百人猛冲过去,你派两三百人拿着白旗沿路挥舞(不是投降的意思),敌军肯定以为我大军连绵不断而来,可以被吓走。”好一位智勇双全的荆嗣!两人依计行使,一天与敌军战了六七个回合,辽军不能获胜,害怕宋大军压到,准备逃走。此时田重进大军果然压到,辽军顿时崩溃,宋军生擒大鹏翼及监军马頵(《辽史》作“马赟”)、副将何万通等人。

大鹏翼号称渤海军第一猛将,他被擒后辽军士气大溃。田重进进围飞狐,让大鹏翼到城下招降。守将定武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郢州防御使吕行德本来准备坚守,田重进一发兵急攻,吕行德马上就叫受不了,与其副都指挥使张继从、马军都指挥使刘知进等举城降。田重进又进围灵丘,不日,其守将步军都指挥使穆超举城降。接着田重进又进围蔚州,蔚州左右都押衙李存璋、许彦钦等杀节度使萧啜理及其守卒千人,抓住监城使、同州节度使耿绍忠,举城降。田重进一路军,兵力不多,但是战功却非常显眼。

面对宋军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势,耶律休哥肯定也非常吃紧,面对这样的形势,他认定只要坚守南京,击败曹彬、米信一路,潘美和田重进两路自然不成气候。按照他这样的战略规划,尽管另外两路看似更吃紧,但辽帝国援军仍大多往他身边汇集。很快,南院大王耶律景,北院大王蒲奴宁、奚大王筹宁,这契丹四大王府中的三位大王以及北院宣徽使蒲领都随于越休哥汇聚在南京防区与曹彬对峙。虽然兵力已经很强,但是休哥并不急于反击曹彬,而是以重兵与他对峙,白天就虚张声势,使宋军疲惫,夜晚就以轻兵袭扰后方。由于曹彬、米信的部队人数太多,消耗非常巨大,而他们已经越过三关,深入辽境,后防补给线较长。这个时候辽军的轻骑兵发挥了重大作用,宋军粮队时常受到袭扰,已经无法保障前方十余万大军的供应。曹彬呆了十几天,实在不堪其扰,遂放弃涿州,退回雄州就粮。宋太宗得到此报大惊失色:“哪有大敌当前,反而退兵就粮的道理?太失策了!”传令曹彬立即停止后退,全军推进至雄州以北的白沟河,与米信军会合,等待潘美和田重进东下。

曹彬无奈又领军北上,在涿州以南与休哥对峙。这时宋太宗已经迫不及待派出第一批文官赶赴刚刚占领的州县任职,并且任右谏议大夫刘保勋为知幽州行府事,又在提前准备进驻幽州的事宜了。曹彬麾下强将如云,这本是好事,但事物总是辩证的两面,不好的一面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体现出来了。潘美和田重进是副攻,但是战果辉煌,曹彬、米信一路是主攻,进展却相对较小。虽然这完全符合战前规划,但诸位强将心中却大不服气,此时进退失度,大家都七嘴八舌的来提意见,一时“谋划蜂起,更相矛盾”。曹彬虽是宋初名将,攻取后蜀、南唐均立下大功,但众所周知,他受重用主要是因为太祖欣赏他的儒将气质,最擅长的是约束部众不烧杀抢掠,却并不擅长斩将夺旗。但此时诸将是要去战斗而不是劫掠,曹彬就约束不住了。在诸将的鼓噪中,曹彬只好带了五十天的口粮,率军重新去攻打涿州。

耶律休哥似乎已经发现了宋军的问题,一路袭扰,宋军用了整整二十天才走了百里路来到涿州城下(《辽史》、《续资治通鉴》上说是四天,这是假设没有受到袭扰的正常推进速度,应该是错误的)。耶律休哥不与宋军正面接战,依然坚持不懈的攻击宋军粮道。此时已经入夏,坚壁清野的幽燕一片炎热,宋军士卒开始不支,而休哥的劫粮部队终于取得了重大胜利,宋军的粮草再也运不上来了。此时辽圣宗和萧太后的銮驾已经移至涿州以东五十里,宋军的人心开始慌乱。

曹彬令部将卢斌率万人攻打涿州,卢斌恳言道:“现在攻打涿州并无胜算,还不如以这万人列队撤离。”曹彬赞同他的观点,让他带兵保护老百姓沿狼山退入关内。随后宋军听闻萧太后大军已至,各部又纷纷强烈要求撤退。曹彬大军开始冒雨撤退,各部争先恐后,失去了阵形。耶律休哥所忌讳宋军的正是科学的阵形,这个时候,他终于等到了战机,率领辽军追击。五月三日,辽军在歧沟关追击宋军,曹彬来不及结阵,更没有时间设置鹿角,临时将粮车环绕防御辽军。失去阵形的宋军是不可能抵御辽军精骑的,休哥四面围定,相机而进,宋军损失惨重。当夜,曹彬、米信等主将轻骑遁走,宋军全线溃散,各部纷纷逃过拒马河。然而正当休哥率军准备趁宋军渡河混乱之际追杀时,却突然发现有一支宋军在乱军之中依然整装列阵与辽军相抗。不用说,正是李继隆!

当耶律休哥追亡逐北,主将曹彬仓皇逃窜之际,李继隆并没有跟着他逃窜,而是镇定的指挥本部像正常情况下一样列阵御敌。李继隆本人率主力列成步兵方阵直面辽军骑兵,李继宣率骑兵从侧面机动歼敌,辽军竟一时无可奈何,给大部队的逃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耶律休哥不由得长叹:“事已至此,竟仍不能送他一场完败啊!”但在仓皇涉河中仍有不少宋军战殁,刘保勋及其子开封兵曹刘利涉、殿中丞孔宜在军中督粮,均溺死在河中,只有李继隆部列阵退却,损失最小。耶律休哥侦知沙河附近还有数万宋军正在渡河,于是果断的放弃了和李继隆硬拼,前去追杀那边的宋军。这支宋军见休哥追来,更加慌乱,相互挤踏溺死者过半。宋军已经退守雄州,但耶律休哥心中犹自惦记李继隆,向萧太后请命攻打宋境,略至黄河为界。萧太后汲取了辽景宗多次乘胜反击却葬送胜果的教训,没有批准,只是收回失地。

至此,规模空前的雍熙北伐结束,辽帝国又一次保卫了幽云,大肆欢庆胜利。首功之臣耶律休哥进封宋国王,并破例行再生礼,成为辽帝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行过再生礼的臣子。耶律斜轸进封守太保,萧挞凛进封兰陵郡王,其余将士各有赏罚。只有北院大王蒲奴宁本已立功,却被属下北大王帐郎君曷葛只里告发了十七条罪,经审理其中十一条罪名成立,遭杖责二十,降为西京留守,主持云州山后防线。而宋帝国方面则非常难堪,以前宰相赵普为首,纷纷上疏责难宋太宗。那些反战人士,更是言辞激烈,尤其是枢密院诘问太宗为何战前私自召开总参谋会议,而不让宰相参与。对此太宗理亏,只好向知枢密院事王显、签署枢密院事张齐贤、王沔声明:“以后你们共同监督我,我再也不敢了。”但他依然认定战略方案本身没有错,主要责任在于主帅曹彬不能节制部将。其实他这说法本身也并非没有道理,但是作为皇帝,他确有用人不当之责,试想如果用人大胆一点,主力一路以李继隆为主将,曹彬为监军,恐怕就不会出那么多差错。

曹彬等败军之将身着白衣,跪于尚书省请罪。太宗命翰林学士贾黄中、右谏议大夫雷德骧、司门员外郎知杂事李巨源审理,审理结果是曹彬、郭守文、傅潜、米信、崔彦进、杜彦圭、蔡玉、陈廷山、薛继昭共九人当斩。但是最终太宗没有处斩,将九人贬官处理。全军溃败之际,李继隆能够全军而还,通报表扬,升为侍卫马军都虞侯、云州防御使(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作武州防御使),知定州。田重进一路军以胜归来也都受到表扬。签署枢密院事张齐贤出为代州刺史,顶替在撤退中牺牲了的杨业,协助潘美带领山后军。

高梁河战役因为宋太宗准备不够充分,而且指挥失误导致大败,而雍熙北伐经过了精心策划却还是失败,这迫使宋帝国重新审视对辽战略,又逢西北党项叛乱事态愈加严重,暂时转入对辽被动防御。而辽帝国虽然在对宋战争中损失也很惨重,但经受住了两次重大考验,又成功的扶植了西夏作为宋帝国的牵制,开始考虑转入战略反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14 02:08 , Processed in 0.265501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