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2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个人专业韩国为何领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6 11:3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卢晓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5-16 8:51:40

个人专业韩国为何领先

■卢晓东

1996年,美国Inc.杂志总编乔治·金德伦采访管理学大师德鲁克,问他美国是否是创业精神最好的实践者。德鲁克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韩国才是。

德鲁克认为,韩国在上世纪50年代前还没有工业,因为在日本统治的几十年中不允许韩国拥有工业,也不许韩国人接受高等教育。但到1996年,韩国有20多个世界级产业,在造船和多个领域都保持领先,这是韩国创业精神世界第一的原因。时至今日,韩国产业发展依然领先,在刚刚开始的智能手机浪潮中,韩国手机业后来居上,超过了老牌对手诺基亚,已经站在了苹果手机挑战者的位置。

在韩国国家创业精神背后是韩国的大学,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立首尔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eoul),这所大学为韩国发展培养出许多领导者。最近该校学生自主设置“个人专业”的改革,在高等教育领域体现出韩国同行的创业精神,在这一方面再次把中国大陆高校超越,这令我们汗颜。也引导我们追问:韩国为何能够领先?

北京大学2001年创立了元培计划,之后发展为元培学院。元培学院允许学生在北大120个本科专业中相对自由地选择,同时创设了大陆目前仅有的三个跨学科本科专业:“古生物学”、“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和“外国语言和外国历史”。首尔大学于2008年成立了与元培学院类似的学院,可以译为通识教育学院(College of Liberal Studies,韩国自己翻译为自由专攻学部),这个学院也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专业。成立时间虽短,但该学院注册学生人数迅速超过600,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和制度相继实施,大有后来居上的姿态。

个人专业是美国大学培养具有特殊知识结构人才的一种专业设置,英文为individual major。比如在哈佛大学,学生入学经过一年学习,如果对学校现有的本科专业不太感兴趣,他可以从全校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中按一定逻辑和思路组织课程,形成自己的“个人专业”教学计划,报给学校的一个委员会审批。审批一旦通过,学校会专门安排导师指导学生独自按这个计划学习,学生毕业可以获得个人专业的毕业证书。哈佛每届1600名毕业生中约有20多人按个人专业毕业。个人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具有高度的个性和特殊性,他们未来在社会中会发挥特殊的作用。

个人专业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最为典型的制度。冯象先生曾经在《理想的大学》一文中提到美国的一位个人专业毕业生威尔·肖茨,他拥有地球上唯一的“谜语学”(enigmatology)学位。威尔1974年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可见个人专业上个世纪很早就已经成为美国高等学校一种教育制度。冯象先生从威尔身上看到了理想的大学,那里有个人专业,“学生可以自由发展个性与才智,而不必套进同样的模子,长成或装扮同样的身材,千人一面,一个脑袋。”

1998年我国进行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改革,将当时504种本科专业合并为249种,这种改革与“专业设置规范与专业认证”制度相结合,从实质上就是意图将我国所有高校学生的知识结构装进单调的249个套子中。

个人专业能够得以设置,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高等学校的组织设置有类似元培学院这样的机构;二是需要国家政策允许高校自主设置这类专业,学生可以获得这类专业的毕业证书。

韩国人开始建设他们理想的大学了。首尔大学通识教育学院成立于2008年。2010年9月,在成立2年之后就迅速开始了个人专业的设置和探索。到现在为止,通识教育学院确定专业的学生共有312人,其中31人创设了个人专业。这些专业的名称非常有趣,如“拉丁美洲宗教学”、“衰老研究学”、“和平与统一学”、“法律交流学”和“文化记叙学”等。从这些专业的名称就可以看出通识教育学院年轻的学子们所拥有的创造力。

中国的研究者早已认识到美国高等教育制度中个人专业的本质,注意到个人专业设置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关系。随着元培学院这种教育模式的建立,在大学层面我们已经可以建设个人专业了。但是,在教育部层面还有难以克服的困难。

首先,我国的本科专业以学科为参照标准,被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二个大类。个人专业本质上具有很强的跨学科属性,名称个性化,在专业目录中个人专业放在哪个学科呢?其次,我国高校是否拥有专业设置自主权呢?

首尔大学通识教育学院院长徐敬浩教授告诉我,韩国在上世纪90年代对大学专业设置管得很死,然而这10年他们开始给予大学更多的专业设置自主权。韩国在个人专业设置方面领先我们,背后的关键就在这里。

3月16日,教育部提出《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高教质量三十条”。第四条“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指出:“修订学科专业目录及设置管理办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落实和扩大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目标似乎足够清晰,检验这一目标是否实现,一个标志就是中国能有多少大学也建立“个人专业”。

我们等等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7-27 19:09 , Processed in 0.069425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