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80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袁隆平: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目标一定能实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6 16:5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何悦 马扬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7-6 14:40:13

袁隆平: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目标一定能实现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7月5日来到吉林省长春市参加东北亚高端人才峰会暨吉林省第七届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恳谈及项目对接会,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我培养的博士生,第一个要求就是要下田。”面对记者对于农业人才培养的提问,袁隆平快人快语。“电脑很重要,书本很重要,但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种不出小麦。”袁隆平说:“我们现在有一些眼高手低的博士生,书本知识不少,实践没有,这不行。”

袁隆平认为,发展粮食生产,除了有好的惠农政策,科技也是重要手段。“发展粮食生产必须靠‘三良’——良种、良法、良田,这其中的良种和良法都脱离不了科技人员的努力。”

“但是现在学农的年轻人少,学农的高端人才更为匮乏。”对此,袁隆平有些担忧。“在农业方面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无法提高产量。科学技术靠什么呢?最终靠人。”

针对社会各界对转基因食品提出的种种质疑,袁隆平认为对转基因食品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将转基因食品一棍子打死,认为转基因食品都是坏的。”袁隆平表示,现在科学家已将玉米的碳4基因转移到水稻身上,以提高其光合效率。“对于这样的转基因品种,我认为就不存在食品的安全问题。”

袁隆平说,利用生物技术开展农作物育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转基因技术是分子技术中的一类,因此必须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待转基因食品,特别是可直接食用的转基因品种应持科学慎重的态度,但也不能简单拒之。

2011年,袁隆平在湖南隆回的超级稻百亩试验田里交出了新的成绩单——亩产926.6公斤。然而他并未满足。“我相信亩产1000公斤一定能实现。从科学上讲,杂交水稻还是有这个潜力的。”袁隆平对实现自己的目标很有信心。

2#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6:56:35 | 只看该作者

超级杂交稻四期攻关启动 冲刺大面积亩产千公斤

作者:龙军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2-4-11 9:38:55

超级杂交稻四期攻关启动 冲刺大面积亩产千公斤

2011年9月,超级杂交稻在湖南实现大面积亩产926.6公斤,提前四年实现第三期900公斤目标。今春,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率先启动第四期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攻关,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为冲刺亩产1000公斤目标选育的“种子选手”已摆开擂台,接受挑选。

在位于三亚的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超级杂交稻新品种试验田,“种子选手们”已先后进入成熟灌浆期,再过20来天,就开始收割,冠、亚、季军比武即将逐一揭晓。这些天,袁隆平院士带着科研团队,每天都去田里查看生长情况。这位年过八旬的科学家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在自己跨入90岁以前,实现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

冲刺亩产1000公斤目标的超级杂交稻“种子选手”都各有“撒手锏”,其中,新选育的广占63S/1128两系超级杂交稻“身世”尤其不凡——它是由两个中国籼稻品种、一个中国籼粳品种、一个美国稻种共四个稻种,经多次杂交后培育繁殖的优质后代,每穗最高谷粒达500粒,每千粒重量达32克,比普通稻足足重出7克以上,结实率也在90%以上,每亩有效稻穗近15万穗,株高1.2米,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巨人”。该品种试种最高亩产突破了960公斤,今年在三亚试验田的预测亩产可达1050公斤。

袁隆平院士介绍,实现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这一目标路线图已经确定,力争今年实现大面积亩产过950公斤,三年内突破980公斤,争取用五年提前实现1000公斤目标。目前,在三亚基地,袁隆平院士已邀请全国生物和遗传专家,联合武汉大学、江苏农科院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和大学联合攻关,利用生物分子技术分析玉米和高粱等碳四光合率强的优势作物的基因,进一步提高超级稻的高产基因和能力。在攻关基地选择上,湖南已选定隆回县、溆浦县等四县作为首批超级稻大面积亩产过1000公斤示范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14 02:21 , Processed in 0.982823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