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6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造假拷问我国学生留学“潜规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5 08:5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唐闻佳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12-12-24 17:30:24

材料造假拷问我国学生留学“潜规则”

花了大把钞票留学不成却被遣返回国—— 材料造假拷问留学“潜规则”

为了供小超(化名)出国读书,父母卖掉了家里位于市中心的房子,租房度日。但如今,这个家庭正陷入一种难以言状的尴尬:由于被查出材料造假,小超被美国领事馆“终身禁止入境”。留学梦碎,小超还背上了难以抹去的“污点”,今后也将被澳洲、加拿大、新加坡、英国等国“终身拒签”。

第十届上海留学年会最近召开,与往年通报各国留学利好政策不同,今年的会议气氛格外凝重。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冯旭发言伊始,播放了有关小超的新闻视频片段。“面对留学材料造假,留学公司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学校、家长、学生是否也应有所反思,社会的浮躁正把行业带向何方?”

记者采访发现,留学行业的不诚信作为几乎成为行业“潜规则”,而留学家庭的侥幸心理、孩子所在中国学校的“默许”,又在促成“造假”这颗脓包越长越大。

造假“猛于虎”

今年11月,新西兰曝出新闻:在今年7月卷入新西兰留学申请材料造假丑闻的231名中国留学生(已在新西兰各学校就读),有49人被确认存在造假行为,其中16人已被遣返回国。如此庞大的造假数量,让这则消息很快占据媒体的重要版面。在搜索引擎上键入“留学申请材料造假”,跳出2700万条记录,负面效应在不断放大。

根据事后披露的消息,材料造假主要涉及学生在校成绩单、担保金数额、简历、自我陈述等,做法包括改动在校成绩单,找人代写小论文、编造经历(包括社会活动与奖项)。事实上,小超就是因为在递交的高中成绩单上有“过分出色”的表现,而令领馆工作人员怀疑。“我的各科成绩都是90分以上,甚至高三的音乐、美术等副课也是如此,事实上,这些课程在高三都没有开设……在面试时,有些问题我无法解释,面试官认为我说谎了。”小超事后懊恼不已。

这仅仅是个案。实际上,对外国相关机构、海外院校而言,面对每年数以万计的申请材料,鉴别真伪有一定难度。“每个人都有其特殊性,核实是一件非常繁琐的工作,许多时候还得不到有效答复——不是每项内容都有对应的核实机构,并且不是每个机构都十分配合我们的核实工作,这对他们来说,是额外的工作量。”一名美国常春藤在华面试官向记者透露,对一个申请者的“背景调查”往往要持续1-2个月,但依然不能确保杜绝了“材料造假者”。

去年,美国西海岸一所知名大学招收的20多名中国学生中,有7人被查出入学申请材料造假被清退。去年,《纽约时报》报道《中国难题》一文中称,堪萨斯州立大学发现,课堂上几名中国学生竟然与他们早前在托福考试中拍摄的照片相貌不符。早在2002年,加州一所著名学府就决定对来自中国大陆的申请者要“特别注意”……这名知情者透露,学校出于自身名誉以及对学生隐私的考虑,在入学后查到“造假者”只会悄悄劝退,而不会昭告天下。但对在华面试官而言,申请材料造假无疑成为工作中的“极大压力”。

留学中介,始作俑者?

2010年,美国知名教育网站Zinch公布报告称,80%的中国学生在申请时接受了中介公司的帮助和服务。“中介代理相互竞争,导致作弊、造假现象猖獗。”该报告评估称。一条条“指控”把留学中介推上风口浪尖。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的总人数达33.97万人,是2000年出国留学人数的8倍,数字表明中国自费出国留学行业规模已然形成。留学人数的不断增加,留学低龄化趋势明显。面对这股留学大潮,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上教留学总经理李维平在留学年会致辞中特别指出,“作为留学服务从业者的我们不应只把关注的重点停留在如何招生和招多少生上。始于现在,今后我们必须着重关注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人身安全、学业发展以及就业规范等相关问题”。

本届年会的主题首次确立为“诚信、专业、规范、安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国际交流处张进副处长在会上明确提出,政府部门对于留学诚信这类问题极为关注,已加强对留学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并针对留学服务机构的规范工作展开监督工作。在业内看来,这是“行业自律与整顿”的风向标。

不过,也有声音称,留学行业的自律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诋毁这些提供服务的中介代理并不难,但问题是,中介只是在满足中国学生和家长们的需求。”教育网站Zinch负责人麦彻此前对媒体说。

一名留学中介从业者称,近年来,留学数量连年攀升,家庭对留学的期许很高,但误区也不少。“不少家长比较功利,他们付钱找中介,希望下次来公司就是来拿‘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期间不希望被打扰,这与国外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背道而驰,国外院校认为申请对孩子而言是一次锻炼,自己写文书、写小论文,而国内家庭的低参与度让留学中介很被动,遇到实力不足的孩子,只能‘把没的说成有的’。”

业内分析,对国内学校而言,本着让孩子奔个好前程的想法,不想多有为难,“并且他们认为国内学校层次多,‘70分’在不同学校概念不同,而国外院校似乎难以理解个中差异,据此,‘合理调整分数’是可接受的。”

缺乏留学规划或是根源

为应对“中国式造假”,以常春藤盟校为代表,美国有20多所排名前50的高校在中国雇佣了校友担任面试官,他们一对一考核留学申请者。此外,今年“VeriApp”诚信报告出现,这份与美国高校共同启动的针对中国留学申请者的材料真实性验证报告,将像托福成绩单一样被投递到美国大学招生办,作为录取参考。

国外院校的“动作”倒逼着留学行业转型。记者注意到,“留学规划”正被越来越多的留学中介引入作为“重要的服务附加值”。“不少学生到了高三才想到要申请什么学校,结果发现自己许多条件都无法达到理想院校或专业的要求,怎么办?有人就选择了捏造些东西。”前途出国CEO周成刚告诉记者,国内留学行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满足于(把孩子)送出去”,结果过去几年,公司接到不少因此而回到国内重新申请学校的案例,他们或要求转专业、或要求转学校。也有孩子因为无法跟上学习进度、文化难以融入,逐渐被边缘化,成为国外媒体口中的“留学垃圾”。

据悉,“留学规划”原型取自北美高中的“升学顾问”,国内高中(除部分国际学校)大多没有这个岗位。“升学顾问”的工作是从高中伊始就依据孩子的兴趣与职业倾向,给予选课与课外活动指导,以确保孩子们在申请大学时“基本准备就绪”。留学行业要如何补足这项工作,还是个未知数。(原标题:材料造假拷问留学“潜规则”)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5 09:01:1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留学生材料造假者多 诚信问题引国际关注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布时间:2012-11-6 15:21:42

中国留学生材料造假者多 诚信问题引国际关注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近日,在经过了三个月的调查之后,新西兰移民局向49名中国留学生发出驱逐出境通知,其中16人已被遣返回国,原因就是他们的留学申请材料造假。

如果说高校是学生走上社会前的大熔炉,那么"诚信"毫无疑问是一块分量最重的试金石。各国高校究竟有多重视诚信?学生们又表现得如何?

先来看英国。诚信是英国高校非常看重的素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就曾经因为材料不真实开除了几十名中国学生,由此英国一些高校出台诚信新举措。

全球华语广播网英国观察员侯颖:包括谢非尔德大学、伯明瀚大学、利兹大学在内的11所英国知名院校出台了新举措,要求中国留学生在递交常规申请材料的同时还需要提供诚信档案。所谓的诚信档案就是指在申请材料中增加了家庭地址、联系电话以及护照复印件等内容,以便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力度,防止部分学生为了达成出国愿望而不择手段弄虚作假。专家指出这是因为纽卡斯尔大学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英国院校对于中国留学生的整体印象,由于英美国家有比较成熟的社会公信体系对公民的信用监管也比较严格,无论找工作、办信用卡、投资和买卖房产,公民的诚信记录都是重要的参考凭据,因此也希望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以及中介机构都要引以为戒,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就算以虚假材料赢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诚信信息也会像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样随时都有可能将隐患暴露出来。

再来看美国,美国留学生李薇说,美国高校也存在留学生申请材料造假的情况,谈不上比比皆是,也是见怪不怪。

李薇:我们学校是发现过,一个中国留学生进来以后发现他托福考试证上面的照片和他本人不符,这个也是校方做了处理。总的来说就是三方面,一个是高中成绩单,一个是推荐信,另外一个就是参与社会活动的证明函,校方比较看重这方面。造假的不说大有人在吧,正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虽然美国高校针对一些不诚信的行为也想了不少办法,但学生们依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李薇:比如考场作弊现在就有很先进的设备,每个考场都配有这种全角度高清摄像头,然后遥控装置在讲台,移动你那个方位上的摄像头,然后近距离高清拍摄全程,所以说一旦给你作弊的警告肯定就是证据确凿的,就是这个所有的过程都是保密进行的,还是出于一种保护的目的吧。现在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招数实在太多了,我知道一位男同学考试之前把大量的复习题通过电脑模块他做成各种图形,设计成图章,盖到自己的身上,在远看就像一个纹身,挺漂亮的纹身一样,其实都是这个解题方法,各种题目的答案。

最后来看澳大利亚。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澳大利亚高校会对学生的入学资格进行严格把关,杜绝门槛之前的不诚信行为。

胡方:在澳大利亚的高校申请当中,如果是本地学生校方往往会从学生的母校直接获取成绩单而杜绝做假,而对于国际学生,澳大利亚高校会要求学生提供由自己的祖籍国政府设立的公证处做出公证件,而对于需要进一步核实的材料,澳大利亚高校会单独向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比如一些澳洲名校经常会需要中国的学生提供俗称清华认证的公证材料,并且需要澳大利亚的太平绅士对这些材料进行认证签字,任何因为虚假材料开后门等方式非正常入学的,一旦发现学生将会被开除,而相关人等则会被追究责任。去年澳大利亚排名前五强昆士兰某一个大学的校长正是因为裙带关系招收了一名走后门入学的学生,一时全澳大利亚哗然,结果该校长引咎辞职。

此外,论文作假也令澳大利亚高校头疼不已,是不诚信行为滋生的一大温床。

胡方:在很多澳大利亚的大学,学生交论文的时候必须要同时交纳电子版本,工作人员在收到电子版之后会立即通过防作弊系统与全球论文资料库进行电子比对分析,一旦被判定为抄袭,那么学生将会面临的就是轻则重读重则开除出校这样的命运。此外,留学生当中想要蒙混过关的那一群人也似乎总是能够找到对策,在各大留学生网站上的代写论文广告总是无处不在,而它的卖点往往就是百分之百原创绝无抄袭,名校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生倾力打造。由于这种原创代写很难用电脑去识别出来,因此这个论文代写的问题往往让很多学校头痛不已。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5 09:03:20 | 只看该作者

新西兰中国留学生材料造假续:十六人遭遣返

作者:李伟 来源:东方早报

发布时间:2012-11-5 9:59:52

新西兰中国留学生材料造假续:十六人遭遣返



赵佳峰 制图

中国留学生造假案波澜再起。记者日前获悉,今年7月卷入新西兰留学申请材料造假丑闻的231名中国留学生,有49人被确认存在造假行为,其中16人已经被遣返回国。

近几年,中国留学生的诚信问题一直引发国际舆论关注。留学中介的泛滥、学生家庭侥幸心理以及海外部分大学对中国学生的暧昧态度,都是诚信问题滋生的根源。

目前,针对中国留学生诚信问题,国外各院校已经有所举措和应对,但收效甚微。破解留学生诚信问题,更需要中国学校、学生和机构的参与。毕竟,留学生诚信问题不仅危及学生群体,更有损中国的海外形象。
  
近日,早报记者获悉,在为期3个月的独立调查后,新西兰移民局向49名中国留学生发出驱逐出境通知,其中16人已被遣返并回到中国。

今年7月底,新西兰移民局宣称,在北京办事处的1800份留学签证申请中,发现279份存在学历或材料造假的嫌疑,其中231人已在新西兰各学校就读。

新西兰《先驱报(Herald)》记者凯特·沙特尔沃思(Kate Shuttleworth)告诉早报记者,“中新间的留学交流是一个价值23亿美元的大市场,丑闻无疑让其大受影响。”

新西兰移民局局长斯蒂夫·斯图尔特(Steve Stuart)表示,已派专人前往北京调查此事。然而,独立调查在持续3个月后,仍进展缓慢。新西兰移民局发言人马克·皮尔西(Marc Piercey)告诉早报记者:“调查还在继续,在结束前,我们不方便透露更多的细节和进展。”

“每个案子都有其特殊性,我们要一一核实。”一位来自新西兰移民局北京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透露。

中国学生:材料造假者多

新西兰的留学造假案尚在调查,但中国留学生诚信问题却一直是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2011年11月,一篇题为《中国难题(The China Conundrum)》的文章在美国《高等教育纪事(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上公开发表,引起了美国舆论对中国留学生诚信问题的关注。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该报的高级记者汤姆·巴特利(Tom Bartlett)和他的同事凯瑞·费希尔(Karin Fischer)。

在回复早报记者的邮件中,巴特利回忆了当初的采访经历。“2011年前后,中国留学生赴美的数量增加很快,而暴露出的申请材料造假问题,也成为美国各院校间的一个重要话题。”据巴特利回忆,2011年10月,几名中国学生前往堪萨斯州立大学报到,校方惊讶地发现他们与托福考试证上的照片不一致。堪萨斯州立大学国际招生办主任刘易斯先生(Mr. Lewis)表示:“我们没有条件去核实清楚,毕竟我们在美国。”类似的情况在特拉华大学也发生过,该校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史怀哲(Robert Schweitzer)发现,很多中国学生听不懂他提及的英文词汇。一名中国学生用蹩脚的英文承认,自己向中介代理支付了3000美元,以顺利通过美国学校申请的各项考核。“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申请论文的内容。”巴特利回忆称。

北京十一学校的留学顾问大卫·麦考利(David McCauley)告诉早报记者,他曾接到一个来自美国一流大学招生办的电话,向他了解一名留学申请者的信息。“那个学生自称是北京十一学校的学生,而且获得过一些奖项。但问题是,学校没有这个学生。”来自深圳中学的英文教师玛丽安·勃兰特(Marianne Brandt)也曾遭遇类似的尴尬。为了核实情况,一所美国的学校将一名留学申请者的材料寄送给她,“这个学生80%的成绩是中介公司伪造的”。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人们不禁好奇,赴美留学诚信问题究竟有多严重?2010年,美国知名教育网站Zinch.com曾公布一份报告,称80%的中国学生在申请时接受了中介公司的帮助和服务。“中介代理相互竞争,导致作弊、造假现象猖獗。”该报告评估称,90%的中国留学生存在推荐信造假的情况,70%的申请者存在申请论文代笔的情况,还有50%的申请者伪造高中成绩单。

Zinch的主席麦彻同(Tom Melcher)告诉早报记者:“高等教育的竞争非常激烈,孩子们不得不为了稀缺的机会铤而走险。每个人都会安慰自己说,别人都在作弊,为什么我不行?”

中介泛滥:收费贵 善造假

对于中国留学生造假现象的大规模出现,很多人将问题归咎于中介的泛滥和学生缺乏诚信。

“在中国,有专门从事伪造和作弊的中介公司,为留学生提供出国申请材料。”新西兰《先驱报》记者林肯·谭(Lincoln Tan)透露,一名23岁的中国留学生曾承认,他向中介支付了1.8万美元,“以获得伪造介绍信、大学学历和其他相关材料”。尽管缺乏官方的证实,但中国留学市场上确实存在部分提供造假服务的中介代理。不少公司更是以“为一名无科研经历的学生成功申请美国排名前五的大学硕士学位”等噱头招揽客户。

在一份美国高校采写的《中国留学申请诚信问题》的报告中称:“留学中介是造假生态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中介不仅提供全套的造假服务,并且通过这些服务收取高昂的费用。”教育网站Zinch负责人麦彻同则强调:“诋毁这些提供服务的中介代理并不难,但问题是,中介只是在满足中国学生和家长们的需求。”近几年,中国学生对留学的期许达到了峰值。根据中国教育部的统计报告,中国留学生数量已经从2005年的11.8万人次增长到2011年的33.9万人次,年均涨幅超过19.19%。报告还预测,2012年中国留学生数量将突破40万人次。

“为什么要出国留学?国外的文凭比中国的要更容易找工作,竞争优势更大。”一名来自复旦大学的本科生告诉早报记者,目前他正在申请前往美国留学,攻读经济类研究生。另一名来自上海青浦的学生则表示,出国留学是为了将来移民海外做准备。

“我们欢迎符合留学标准的学生,但更多的客户实际上不符合美国大学的招生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我们不提供一些特殊的服务,也会有别的公司提供。”一家上海中等规模的留学机构负责人告诉早报记者,该公司为学生提供的帮助包括翻译个人介绍和论文代笔。该负责人还透露,一些富有的家长则直接告诉中介,他们的子女无法正常通过考试,但“只要能帮助他们到国外读书,一切价格都好谈”。

一些承诺100%留学申请成功、失败全额退款的中介更是成为了市场中最受青睐的公司。留学代理澳际(Aoji Education Group)曾在中国地区推出过5大名校的申请承诺,该公司北京工作处负责人凯瑟琳·海赫(Kathryn Hehir)透露:“一旦某个学生申请失败了,学生的家人就会跑到中介公司哭闹抗议。他们并不在乎退款,而是要求孩子能够去美国一流大学读书。”

高校缺钱:收中国学生

中介与学生自然是诚信问题的制造者,但也有观点认为,国外的学校同样难辞其咎。北大附中副校长江学勤认为:“中国学生为了拿一张文凭前往美国,而美国学校则是想赚中国学生的钱。遗憾的是,双方的结合很多时候却是两败俱伤。”

中国学生海外留学热潮背后,确有国外院校谋求收益的考虑。2007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基督教大学开始筹备招收海外留学生,他们首先在中国雇佣了3名面试官。该校招生办负责人约翰·奥斯本(John Osborne)解释称:“中国的市场非常庞大,我们无法忽视。”截至2011年底,该校已经招收了250余名海外留学生,其中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另据美国知名教育网站负责人麦彻同透露,此前有美国州立大学招生负责人与其机构联系,希望能在中国招收数百名留学生。“理由非常简单,这所大学遇到了财政问题,需要招收能够自己缴纳学费的学生,而中国学生具备这方面的优势。”

类似的情况还在继续。2012年10月20日,中国国际教育展在北京拉开帷幕,共吸引了来自38个国家的500余个大专院校和教育机构参与。这些机构来到中国的目的只有一个,招收更多的中国学生。

“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我们并不想错过。”来自西班牙商务办公室的首席分析师詹妮(Jenny Mendoza)透露。舆论认为,陷入经济危机的西班牙非常渴望中国资金的涌入,哪怕是以留学或者旅游的形式。

同样的,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Michael Schaefer)在此次教育展上透露:“中国学生已经成为德国最大的留学生群体,我们欢迎更多的中国学生前往德国。”去年,有23000多名中国学生前往德国留学。“国外大学的面试官确实为中国留学生的造假和作弊感到愤怒,但中国留学生本来就是一桩大买卖。”江学勤透露。

显然,这种扭曲诉求的背后,难免会生出各种滥竽充数式的尴尬。

破解难题:口语面试

将诚信问题扩张至所有中国籍留学生,显然言过其实。南加州大学招生办副主任王梅根女士(Megan Wang)常年在中国各地开展招生工作,“确实存在坏苹果的现象,但我们也应该对学生有信心,关键是各学校建立一个完善的申请系统。”王梅根已经看到了中国留学生诚信问题的改善,“我今年收到了许多学校和学生的承诺书,他们的申请材料都是自己准备的,没有得到中介的帮助。”

而那些希望继续吸引中国留学生的学校,也在寻求改变。弗吉尼亚大学等美国高校均雇佣了中国地区的校友担任面试官,一对一考核留学申请者。这类举措得到了许多业内人士的支持,北大附中副校长江学勤就不断强调,口语面试是辨别一个留学申请者“最好的试金石”。

2011年,VeriApp (Ver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s)机构与美国高校共同启动了针对中国留学申请者的材料验证系统。留学申请者需要在VeriApp的网站上在线提交包括成绩单、荣誉奖项、个人履历和推荐人在内的留学申请材料,再通过调查员对事实的核查后,生成一份证明材料真实性的认证报告。这份报告将作为学生的“诚信名片”,像托福、SAT成绩单一样被投递到美国大学的招生办,并在录取过程中为招生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

尽管各方都在为杜绝造假做着努力,但部分中国学生仍有自己的打算。一位常年奔走于中国各高中、大学的面试官透露:“我们反复强调,任何人的作弊和造假,都可能会影响他所在的学校或者城市的留学申请诚信记录,进而影响其他人。但许多人对此并不在乎。”

美国《高等教育纪事》高级记者费希尔:调查成本让高校最痛苦
  
美国《高等教育纪事》高级记者凯瑞·费希尔就留学申请诚信问题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高校自身也存在问题。

早报记者:美国的舆论如何看待中国留学生诚信问题?

凯瑞:大众的反应比较复杂。有的人认为我们有些偏激,毕竟有那么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读书,其中很多人非常优秀,且合乎美国高校的标准。也有人表示担忧,尤其是美国的高校。我们的调查是对美国高校的一次警醒,他们需要全面严谨地考核国际留学生,尤其是来自中国的。

早报记者:你长期关注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留学生诚信问题有多严重?

凯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很多中国学生在申请留学时都会找中介和代理公司。我并不是说找中介和代理是不对的,我完全理解中国学生申请留学时所面临的诸多程序和条件,但有很多中介和代理甚至留学生家庭的做法,在美国是违法的。

早报记者:所以你认为是部分代理公司和学生造成了诚信问题?

凯瑞:部分原因是的。但也有一部分是美国高校。据我多年的观察,美国高校在招生工作方面存在太多的不足和漏洞,在招收国际留学生时,他们显得天真、幼稚。这必然导致申请诚信问题的出现。另外,并非只有中国留学生存在此问题,美国学生也有。

早报记者:目前美国高校为遏制类似现象做了哪些努力?

凯瑞:美国的高校正在采取一些更明智的举措。比如在海外招生时,尤其在中国,他们会在中国雇佣一个官方代表,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考核申请者的档案、资质和英语能力。当然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财力,而成本是最让高校感到痛苦的因素。

早报记者:还有吗?

凯瑞:很多美国高校还为中国留学生专门开设了补习班,以提高他们的英文能力。除诚信问题外,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存在缺乏沟通和难以融入的问题,这也是美国高校非常重视的现象,他们正在努力改善这一切。 (原标题:16名中国学生涉嫌造假被新西兰遣返 留学诚信再起波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14 12:09 , Processed in 0.26214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