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日本首次发现小行星密度不均
2014-02-09 12:57
核心提示: 发现小行星内部不均匀具有广泛的意义。
参考消息网14-2月9日报道 在迄今为止进行的所有无人太空任务中,日本的“隼鸟”号是最特别的一个。它是第一个负责收集小行星样本的小行星探测器。
西班牙《世界报》2月7日报道指出,虽然“隼鸟”号上携带的机器人“智慧女神”在“丝川”小行星上着陆后不久就失踪了,但整个任务堪称成功:“隼鸟”号拍摄了小行星的详细图片,在小行星表面着陆并收集了微粒样本。随后它带着少量微粒样本回到地球,科学家仍在对这些样本进行分析。
报道称,丝川小行星的外形很奇特,就像一颗比0.5千米略长的花生。13年前,在“隼鸟”号发射前夕,一个天文学家小组开始研究丝川小行星。现在,经过详细的研究之后,他们得出结论,它奇特的造型是内部密度不均的结果。他们不排除这颗小行星是两颗较小的行星碰撞后合并形成的。
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天体生物学中心研究员米格尔·马斯·埃塞说:“小行星的体积非常小,一般认为它们的成分是均匀的。”他认为,这颗小行星的成分不均匀,那它有可能是“更小的物体的聚合体”。
这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英国肯特大学教授斯蒂芬·劳里指出,这是第一次能够确定一颗小行星的内部结构是什么。研究人员表示,此前只能通过“总体和近似的测量数据”来推算小行星的内部属性。但现在却获取了非常精确的数据:较小的一头密度是每立方米2850千克,较大的一头密度是每立方米1759千克。
劳里表示,发表在《天文和天体物理学》周刊上的这一新发现是在太阳系岩石天体认知方面的重大进步。
科学家还发现,丝川小行星的运转速度略有加快,其运转周期每年会缩短0.045秒,这是太阳光的热量改变天体运转速度的YORP效应的结果。
劳里说:“发现小行星内部不均匀具有广泛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双元小行星的形成模式而言。”
报道指出,另一方面,对小行星的运动进行高精确度的计算也有助于防范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