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0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我们的社会缺少感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12 09:2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我们的社会缺少感恩

gaojiong123

[2013-9-26 9:04:46]   

     5月8日是母亲节。一些地方或学校搞起了感恩一类的活动。比如,江西德兴的一所学校100名小学生在校园里给母亲洗脚。网上也纷纷大晒母亲节的感恩行动,如要给妈妈煲靓汤,带妈妈去旅行等等。

  在母亲节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当然是值得提倡的,不过我想说的是,除了这一天外,似乎我们并没有多少对于父母的感恩,相反,倒常常听到或看到一些有逆人伦常理的事发生。

  如前不久广为关注的儿子为留学费用一事刺母案。如果说,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的话,媒体在更早前也报道过几起父亲控诉上大学的儿子只知向父母索取,而不知回报的事情。母爱(也包括父爱)是伟大的,一般来说,不到万不得已,父母不会向子女索要什么回报。走到这一步,一定是子女伤透了父母心。从单个案例来看,儿女不孝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必然表明儿女在内心里就真的对父母无情义,但这样的事情多了,则肯定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出了问题,这就是感恩的缺乏,不仅对父母缺少感恩之情,对社会对其他人更缺少感恩心态。这一点应该会得到多数人的认同。

  社会之所以普遍缺乏感恩之心,首先应归咎于教育。我们的教育没有感恩这一课。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强调的是竞争,是对孩子的能力培养。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都是次要的。由于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尤其是缺少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也就使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他们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心理定势。对父母给予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子女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是父母之为父母的职责所系。

  感恩之心的缺乏还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关。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到清华大学演讲时曾说,美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有感恩的观念和回馈社会的思想。西方还专门有一个感恩节。但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讲究天人合一,更多的却是主张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条从道德修养到入世政治的人生路线轨迹,基本上没有一种回馈社会、反哺社会的感恩意识。

  除了上述两方面因素外,还有一个深层原因,即生存需要而造成的人际关系紧张,使得社会的感恩意识荡然无存。千百年来,贫穷、灾荒以及生存环境的恶劣构成了中国人生活的常态。为了占有更多的生存资源,人们可以不择手段,致使人与资源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中。当这种紧张关系同时转化为人与人的紧张关系和人与自己的紧张关系时,前者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普遍敌意”,后者表现为文化上的自虐人格和经济上的“自我剥削”。在这样一种环境里,哪还有什么感恩可谈?统统让位于生存需要。事实上,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感恩意识的现实根源。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现在从总体上摆脱了短缺状态,物质条件比过去丰裕得多,但由贫穷和短缺所形成的“灾民理性”却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而蛰伏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之中;况且,贫穷并未离我们真正远去,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农民还在为温饱而努力,更兼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大量分配不公,本质上,我们的社会还是一个为争取更丰富资源而竞争的社会,很难产生感恩心态。

  所以,要想对养育我们的父母怀有感恩之心,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怀有感情之情,一方面需要改革我们的教育制度,从对父母、老师、身边人的感恩做起,培育社会的感恩意识;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经济,消灭贫穷和短缺,做到物质资源和发展机会的公平分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15 21:00 , Processed in 0.083637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