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ure:实验性疫苗与免疫刺激剂组合使用有望治疗HIV
来源:生物谷 2016-11-10 22:28
2016年11月1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院、Janssen疫苗与预防公司(Janssen Vaccines & Prevention B.V.)和吉利德科学公司的研究人员证实将一种实验性疫苗与一种先天性免疫刺激剂结合在一起可能有助导致HIV感染者体内的病毒缓解。在动物临床试验中,这种组合降低外周血和淋巴结中的HIV病毒DNA水平,提高病毒抑制和延缓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停用后的病毒反弹。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11月9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d26/MVA Therapeutic Vaccination with TLR7 Stimulation in SIV-Infected Rhesus Monkeys”。
论文通信作者、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病毒学与疫苗研究中心主任Dan Barouch博士说,“我们的研究的目标是鉴定出HIV感染的一种功能性治疗方法,不是根除这种病毒,而是在不需ART的情形下,控制它。当前的ART药物尽管能够拯救生命,但是并不会治愈HIV感染。它们只是抑制它。我们正试着开发策略以便在不需ART治疗的情形下,实现长期病毒抑制。”
通常而言,疫苗通过触发免疫反应来“教导”身体自我清除病毒入侵者。然而,HIV攻击免疫系统细胞。这种病毒杀死绝大多数被感染的免疫细胞,但是在其他的免疫细胞中保持休眠状态。这种休眠的被感染的细胞库是HIV感染当前不能够治愈的主要原因。科学家们认为在ART治疗期间,HIV在这种细胞库中保持休眠状态。Barouch和同事们正在努力开发策略将这种病毒从休眠状态中拉出来以便实现将它们从身体中根除的目标。
Barouch说,“我们推断,如果我们能够激活这些可能容纳着HIV的免疫细胞,那么这种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可能更好地找出它们并摧毁它们。确实,当我们将这种疫苗与一种先天性免疫刺激剂组合使用时,我们观察到最好的结果。”
在这项历时两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监控了36只感染上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恒河猴体内的病毒载量,其中SIV是一种类似HIV的感染非灵长类动物的病毒。在接受6个月的抑制性ART药物治疗后,这些猴子要么单独接受两种实验性疫苗---一种腺病毒血清型26载体疫苗和一种MVA载体疫苗(Ad26/MVA),或者接受一种先天性免疫刺激剂(一种实验性药物,作用于免疫系统中一种被称作TLR-7的蛋白),或者同时接受Ad26/MVA和这种先天性免疫刺激剂接种。与此同时,作为对照的一组猴子不接受有效的治疗。
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院美国军方艾滋病研究项目主任Nelson Michael说,“我们发现将Ad26/MVA疫苗接种和TLR7激活结合在一起要比各自单独时更加有效。这在病毒载量临界点时是尤为显著,这影响着这种疾病的未来进程。”
这种实验性疫苗在幅度(产生的免疫细胞数量)和宽度(这种疫苗能够靶向这种病毒表面的位点数量)上诱导强健的免疫反应。
为了评价这种疫苗和这种先天免疫刺激剂的疗法,研究人员让所有这些猴子不再接受ART治疗,并且继续监控它们的病毒载量。仅接受这种疫苗治疗的猴子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病毒载量下降,但是接受疫苗/先天免疫刺激剂组合治疗的猴子表现出血浆HIV病毒RNA水平下降,而且与对照组相比,表现出2.5倍的病毒反弹延迟。9只接受这种组合治疗的猴子表现出下降的病毒载量,而且在它们当中的三分之一的动物体内,HIV病毒是不能够检测到的。
Barouch说,“如果所有的这9只猴子的病毒载量都是不能够检测到的,那么它会是一个全垒打。但是事实是这9只猴子表现出下降的病毒载量,而且仅在3只猴子的体内,病毒载量是无法检测到的,这是一个安全打。它绝对需要我们继续开展研究。”(生物谷 Bioon.com)
Ad26/MVA Therapeutic Vaccination with TLR7 Stimulation in SIV-Infected Rhesus Monkeys
Erica N. Borducchi, Crystal Cabral, Kathryn E. Stephenson, Jinyan Liu, Peter Abbink, David Ng’ang’a, Joseph P. Nkolola, Amanda L. Brinkman, Lauren Peter, Benjamin C. Lee, Jessica Jimenez, David Jetton, Jade Mondesir, Shanell Mojta, Abishek Chandrashekar, Katherine Molloy, Galit Alter, Jeff M. Gerold, Alison L. Hill, Mark G. Lewis, Maria G. Pau, Hanneke Schuitemaker, Joseph Hesselgesser, Romas Geleziunas, Jerome H. Kim, Merlin L. Robb, Nelson L. Michael & Dan H. Barouch
doi:10.1038/nature20583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 ... ll/nature20583.html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692403.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