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先夏普后软银,怎么理解富士康一日两大合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3-4 17:24: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搜狐

2017年03月04日



过去一段,郭台铭跟他的鸿海略显被动。是啊,2016年增长乏力,以致出现上市19年以来首度负增长的,比2009年遭遇金融危机冲击后还略显难堪。这背后,它的代工版图面临巨大的结构调整。过去郭台铭虽然也为集团制定了所谓“八屏一网一云”的蓝图(2014年6月公布),截至目前,仍是手机、PC类产品代工更有声量。其他领域虽有持续布局,当然也包括巨资并购,但对整个蓝图的落地,似乎一直没有进一步明晰的动作。
  而上周,它一天两大合作,先夏普后软银,峥嵘顿显。
  它不是早就收购夏普了嘛,还要怎么合作?它是收购了夏普,但是双方之前的既定路径,基本设定面板与太阳能领域。如今,双方将延伸到医疗与健康科学领域。
  双方将成立Sharp Healthcare and Medical,鸿海间接子公司Fabrigene Limited为控股方。郭台铭表示,将锁定夏普在生命科学领域深耕数十年的人才、技术、设备、专利,利用公司原来汇集的国际医药管理人才与经验,以及大中华区销售能力,拓展生命科学、健康环境、影像医学三大面向。
  其中,生命科学业务,是指双方共同发展微型生物芯片,这是一种以面板材料应用到基因检测前处理上的全球独家技术,能达到完全自动化,替实验室省下大量人力、物力与时间,对体外诊断、生命科学发展上带来跨世代突破;健康环境部分,则以空气、饮水、饮食安全为核心,布局智慧、健康家居,主要产品包括 AGEs 量测设备,让民众借助简易手指量测解析身体中的糖化终产物,推算身体健康年龄,提供健康谘询方案;影像医学则比较能直观理解,就是借助夏普显示技术,整合双方是在医疗领域的核心技术,提供可视化的精准医疗解决方案。
  你能看到,这里面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三大方向虽然都是相当专业,但幕后都有显示技术之城。当然,现在的显示技术,与半导体越来越高度融合。通俗地说,已经是一个半导体显示的时代。
  这到底反映了鸿海什么趋势?我个人觉得,这是郭台铭主掌的变革动向,就是朝行业互联网、物联网迈进。而它选择的健康医疗,既是国计民生无法脱离的刚性部分,也是现实产业中利润非常高的领域。
  你能看到,过去一段,无论是欧、美、日本还是中国大陆等地,精准医疗概念非常热火。而打着健康概念的智慧家居也是如此。比如阿里双H战略,其中一个H就是英文“健康”一词的首字母。复星、万达、格力等许多公司都在跨界。其中的格力,也是以能源管理的角度切入市场上。同样涉及水、空气、电力等。
  对于鸿海来说,这一步,不但跳出了面板产业局限于家电与手机等狭隘用途,开始走向更广泛的无所不在的显示时代,朝工业互联网领域迈进,更是意味着它基于制造业的平台化战略得以深化。要知道,鸿海可不止是一个硬件代工企业,它是一个远胜IDM模式的综合性的巨头,在全球电子业领域,除了处理器不生产之外,其他几乎所有部件、软件都不在话下。而且它还有强大的模具与材料布局。
  这能让它走出过度侧重PC、手机及其他消费类电子代工的风险。过去的业务虽然规模非常庞大,但力弱稀薄,而且波动非常剧烈,几乎就是每个几年就一次巨大的震荡。当年它是整个PC业代工巨头。PC成长乏力后,它强化手机,一度是摩托全球最大的代工厂。但摩托转型失败,加上2008年遭遇经济危机,鸿海一度遭遇巨大挑战。不过,当苹果引领的一轮智能手机热潮开启后,它迅速依靠整体优势,切入苹果产业链,成功完成替代。这也是2009年郭台铭重新回归集团担任CEO的危机背景。
  与它竞争的另一巨头伟创力,当初被鸿海超越后,很快剥离了PC与手机等消费电子的大部分订单,全力冲刺它的优势领域,也即2B代工,从而避开了郭台铭的强悍冲击。截至目前,虽然伟创力规模远不如鸿海,但它的业务版图相对稳定。
  之前鸿海也曾有过直接的2B布局,服务器形态就是。但它直接依托PC产业链,越来越透明。较早时候,它也布局过汽车,至今也在积极渗透,甚至还有不错的无人驾驶专利,但两年前,它将无人驾驶的部分专利卖给了谷歌,似乎在等待更为成熟的涉入机会。
  它也曾在能源领域布局。其中的太阳能已经有了不错的基础。除了大陆间接的太阳能事业外,2015 年 12 月,鸿海与软银以及印度 Bharti 合资成立了 SB Energy,并成功标下印度国家火力发电公司的太阳能服务,将建立 350MW 的太阳能发电厂。
  这种重度垂直的领域,比如能源、健康、医疗,也是GE、西门子、飞利浦、东芝等巨头的地盘。而这几年,韩国三星也在强力冲刺,在它的版图里,这部分恰恰也是它面向未来转型的方向。由于手机业务不久前遭遇一定危机,加上掌门人李在镕遭遇调查与拘捕,三星的转型速度一定会加快。
  就是说,郭台铭的危机感应该非常强烈。当人们为三星担忧的时候,我感觉它的老对手的焦虑似乎更重。
  要知道,苹果虽依旧是全球最赚钱的企业,但手机出货整体增长乏力,尤其核心重镇大中华区开始明显萎缩。2017年,即便苹果iPhone8大卖,想再持续创造过往几年的神奇,几乎不可能了。手机业已经高度成熟。而且,鸿海的苹果订单正被持续被分流。它与苹果之间,虽然不会分裂,但未来,双方都不可能将自身的命运押在对方身上了。
  郭台铭已经67岁,压力应该很大。看上去依旧青春不老,但他至今仍未能破除两大魔咒。
  一是接班人话题。早在2002年,郭就开始思考6年接班计划,就是到2008年,通过建立联邦制组织架构,从中选择接班人。2006年至2007年,他已将日常营运重任分化交给9大事业群总经理。其中,二弟郭台强因年龄与他接近,且已发展出正崴,接棒可能反小;三弟郭台成40岁出头,年轻有为,且掌握最大现金流业务,外界认为非他莫属,2006年,他突得血癌。2006年年终尾牙当晚,郭台铭重申2008年退休计划,写了一幅“争权夺利是好汉,开疆辟土真英雄”的对联,送给台下许多高管,说是鼓励年轻干部抢班夺权。但实际上,他依然嘱意郭台成,认为他能好起来。只是,2007年,郭台成再度病发,夏天就病逝了。
  郭台铭的儿子郭守正无意电子代工业,颇让老头恼火,但无法强制。他的大女儿郭晓玲缺少专业能力,不可能接班。自那以后,郭台铭不但没有向下分权,反而重回前台。一直执掌局面到如今;
  二是股价魔咒。2009年,郭台铭对投资人说,鸿海股价若不能重回200元以上,他就不退休。而截至上一交易日,鸿海股价89.5元新台币。即使翻番都无法达标了。
  未来一段,如果不能尽快强化2B业务布局,并在营收与利润方面有相当的成长动能,即使手机、PC等产品线的代工版图继续增长,甚至通过垂直整合深度布局,比如收购夏普后可增强与苹果合作的粘度,但从资本市场角度来说,鸿海的概念开始陈旧,将很难获得资本市场追捧了。
  2016年经历了IPO后历史上第一个衰退年,2017年将是鸿海发展史上的关键枢纽。郭台铭与鸿海必须在这一年将过去确立的新愿景,进一步落地,并形成一定的势能。
  所以,同一天,另一大战略合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那就是鸿海与软银的再度牵手。上面提到了,双方在印度已有太阳能工厂项目,事实上之前双方在电信相关的领域也有合作。也包括移动互联网领域。是啊,软银旗下的ARM,它的生态落地,就需要富士康在终端代工领域的支撑。
  事实上,鸿海与软银的合作领域确实已相当广泛。2016 年 10 月,鸿海与ARM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这也是鸿海及软银继 Pepper、太阳能后的合作项目,将有利于鸿海抢攻物联网 (IoT) 市场。
  但这次的牵手,则是侧重投资。我想,这一布局,相对于牵手夏普、印度能源厂、与ARM的研发中心,将直接体现产业布局的速度。那就是嫁接软银的产业力量与投资经验,整合自身资本、全球强大的制造力、技术、产业链整合能力,当然也包括一部分通路,来快速换取一个新的市场。
  我从中感受到了一种紧迫感。巨头鸿海也将进入一轮资本驱动的行业整合增长周期了。
  郭台铭表示,这一合资公司,符合集团整体投资策略,有利于探索和发掘崭新的投资机会,推动集团永续发展。而且,关键的是,合资公司将由鸿海进行管理。
  双方没有更细节的表达。但我断言,它们将集中在物联网、行业互联网领域。结合富士康的主业,它应该会借助资本培育手机之外的多种智能设备、工业智能产品、机器人等单元。当然,不会是纯粹的硬件,一定是软硬件系统。因为,我们看到,软银与谷歌、鸿海与谷歌之间,已经有强烈的磁化效应。
  在孙正义的幕僚长写的软银传记里,孙正义多年以前就曾有过机器人的愿景。2015年,软银曾与富士康、阿里在东京联手发布过Pepper。当时我在现场。软银确实展现了它的许多企图。
  但机器人这概念其实很迷幻。既有人形的智能机器,也有各种精密、智能的自动化设备。我相信,未来的智能化设备、行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应该才是软银更大的未来。
  事实上,着眼于更大的营销空间,软银早就将智慧城市、智慧地球这类概念纳入它的服务范畴。以孙正义的强烈企图心,他要的一定是那种具有长远成长力、且规模巨大的领域。这种领域,将无法摆脱与众多国家与地区的国计民生。
  事实上,在收购ARM后的沟通会上,孙正义曾对外表露了雄心勃勃的全球物联网计划。要知道,软银的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通信业管道、覆盖广泛的软硬件服务以及落地生根的服务生态。
  而ARM被收购之前,其全球CEO曾强调,到2020年,公司将渗透全球服务器市场20%的市占。这也是野心勃勃的计划。
  在整个ICT+工业互联网+消费电子的支撑体系里,软银的资源非常完整。它能帮助许多伙伴打通一个云+管+端的完整战略。
  应该说,在消费电子领域,软银尤其ARM生态与鸿海的合作早已很多年。只不过都是间接合作。而面对未来,双方的诉求其实非常一致,就是放大ARM的生态,从消费类业务延伸到各种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层面。鸿海能提供强大的设计、制造以及服务能力。
  而我预感,未来,鸿海不排除借此渗透到芯片代工领域。因为,半导体与显示工业越来越趋于融合,而且,这一领域,也是鸿海整个价值链上独缺的部分。以郭台铭的个性,他应该不会继续做个观望者。
  当然,现有的移动互联网事业版图一定还会壮大。只是说,想再度出现一个类似手机这种壮观、集中、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产业链,已经极难。什么手环、VR、眼镜等等各种可穿戴等智能设备,从单品来说,都不太可能超越手机。
  而我认为,鸿海未来将走出手机左右的局面,走向各种碎片化的智能终端服务,并且渗透未来的物联网,那可是几百亿的终端连接,总量远远大过手机。
  这里,有必要再度贴上当初郭台铭公布的“八屏一网一云”蓝图:
  1、后PC时代造成产业结构移转,往日硬件品牌战,将转变为生态系统战,产业整并、收购不断发生,企业须建立全新商业模式,才能突破重围、脱颖而出;
  2、鸿海已从过去的“整合-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转向云服务、4G-LTE联网服务,构建完整的“八屏一网一云”蓝图,将涵盖工作、教育、娱乐、社交/家庭、安全、健康、电商、环保汽车等8大科技生活,并致力发展自动化与智能化,整合软硬件一体化实力。
  3、鸿海将深化全球布局、厚植实力,掌握成长契机。技术上高度重视新产品、新应用与新科技研究,积极延揽专业人才,在资讯、通讯、消费电子、自动化设备、光电、精密机械、电动车等领域,奠定从零部件、模组到组装产品的整合服务与快速量产实力。
  这是3年前的战略。但你能看到,其中的规划其实已经涵盖了今日的动作。就是说,作为未来战略,这一蓝图是成立的。
  当然,挑战依然巨大。因为鸿海许多代工厂,过去多年,适应了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要想渗透到“八屏一网一云”的世界,它需要适应小量多样的生产,且必须充分体现即时订单。这不但涉及整个供应链的重塑、生产线的改造、物流的改造、渠道体系,连内部整个管理、组织、流程、业务模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不是小事。
  当然,鸿海也不是没有优势。至少以下几个方面,外界很超越它:
  1、庞大的制造能力。几乎涵盖除CPU之外的所有关键零部件,几乎覆盖所有IT领域;
  2、强大的设计能力。全球专利版图上,鸿海是唯一进入全球前10名的华人企业。
  3、强大的材料、模具工业。这是鸿海非常核心的部分。
  4、全球化运营能力。鸿海的工厂在几乎所有关键市场都有分布。
  2014年郭台铭参加了全球通讯大展(MWC),看到各种穿戴设备、网路应用、车联网等。据说他非常激动,现场就兴奋给北京一个新创团队打电话。然后很快郭台铭飞到北京看新创团队的Demo,然后不久,富士康开始支持智能硬体新创团队,为它们制作模具、制造产品。同年4月,富士康在深圳举办了一场Maker Faire制汇节,郭台铭对着上百来家新创公司说,你们哪怕只有5000台的订单,我也会服务。
  而最近3年,你能看到,郭台铭频繁出现在许多物联网、云计算的重点行业会议上,不但在大陆的贵州等多省互联网+战略中密集布局,他还是乌镇互联网大会这种高端场合的贵宾。他与马云等人似乎早就形成了极高的默契。
  我相信,这一幕,会促成鸿海奠定全球产业的新格局,它的参与感会进一步深化。
  事实上,他已经被大陆视为对岸深蓝、最为亲近大陆的风云企业家。过去一段,有人不断鼓噪说,让他去参加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固然有些夸张,但是至少反映出他在全球产业界的影响力。
  另一个例子,也能反映出他与鸿海对于大陆的战略价值。当川普不断鼓噪制造业回流,渲染贸易保护主义时,当孙正义建议他与川普会面时,郭台铭没有去。这里面一定有他比较长远的政经形象考量。就算鸿海新工厂落地美国,郭台铭应该也不愿从面子上让大陆难堪。毕竟,大陆不仅是他的文化母国,带有情感的印记,而且,这里也是鸿海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几乎能够包容它的所有业务单元。弱化大陆的布局,对它来说,会是一场巨大的危机。
  当然,这个阶段,大陆要素虽重,鸿海也不可能放弃海外。这是它的商业模式决定的路径依赖。它也没有放弃美国的新工厂计划。除了大陆,它确实也在美国、印度、东南亚等地快速布局。我相信,类似与夏普、软银的战略合作,会有更多。尤其是与软银的投资动向,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过去,我曾写下过一段,鸿海最适合结盟的巨头是软银与谷歌,形成一个“鸿海+软银+谷歌”的联盟体,可以无往不胜。如今我要修复为“鸿海+软银+谷歌+阿里巴巴”,当然这只是可选项,只就价值链而言,并非排他性的商业模式。鸿海基于制造业建立起来的商业帝国,确实已经具有很强的平台汇聚能力,尽管挑战巨大,面向未来的竞争,这家巨头仍有它强大的实力。
  最近一个半月,鸿海股价飞涨。最近开始调整。我想,这应该是机构对于上述动向的提前反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9 21:07 , Processed in 0.081164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