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0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综述指出新冠等呼吸道病毒,都是靠气溶胶传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8-28 18:5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邓文龙 于 2021-8-28 19:43 编辑

刷新认知,《科学》综述指出大部分呼吸道病毒,都是靠气溶胶传播?

病毒在5微米以下的气溶胶中更为富集。呼吸和说话会持续产生气溶胶,说上一分钟话,就能产生大约1000个气溶胶颗粒(比偶尔的几声咳嗽更多)。通过呼吸产生的含病毒气溶胶的传播,被低估,要修改传统观念,保护公众免受这种传播途径的影响。空气传播可能是包括 SARS-CoV-2 (新冠病毒)在内的几种呼吸道病原体的主要传播形式。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于 2021 年 4 月和 5 月正式承认吸入载有病毒的气溶胶是 SARS-CoV-2 (新冠病毒)短程和长程传播的主要方式。本文是新冠病毒肺炎等发病机理、预防学综述性研究论文。

学术经纬

2021/08/27

论文
论文标题: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respiratory viruses
作者:Chia C. Wang , Kimberly A. Prather , Josué Sznitman , Jose L. Jimenez , Seema S. Lakdawala , Zeynep Tufekci , Linsey C. Marr
期刊:Science
发表时间:2021/08/27
数字识别码:10.1126/science.abd9149
摘要: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revealed critical knowledge gap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and a need to update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transmission pathways for respiratory viruses. The long-standing definitions of droplet and airborne transmission do not account for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virus-laden respiratory droplets and aerosols travel through the air and lead to infection.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current evidence regarding the transmission of respiratory viruses by aerosols—how they are generated, transported, and deposited, as well a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droplet-spray deposition versus aerosol inhalation as modes of transmissio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aerosol transmission brought about by studie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infection requires a reevaluation of the major transmission pathways for other respiratory viruses, which will allow better-informed controls to reduce airborne transmission.

所属学科:
流行病学
公共卫生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呼吸道传染病无疑是近年来全球关注的焦点。传统的观点认为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主要依靠咳嗽或者打喷嚏等产生的大液滴进行传播。而今日发表在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的一篇综述则指出,这个传统观点可能是错误的:“气溶胶”形式可能才是这些病原体的传播主流——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病原体就这样被人体吸入,引发疾病……




在这篇《综述》中,作者们就多个不同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这些气溶胶哪来的?科学家们指出,诸如呼吸、说话、咳嗽等行为,都会产生气溶胶。但根据行为的不同,气溶胶的体积与气流速度也会有所不同,影响到气溶胶中的病毒载量、气溶胶的空气滞留时间、传播距离等。

研究人员们指出,气溶胶的尺寸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感染能力。在先进的技术帮助下,科学家们发现通过呼吸产出的气溶胶,大部分的尺寸都不超过5微米,其中不少还在1微米以下。



▲呼吸道病毒的传播方式(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Credit:From Wang et al., ‘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respiratory viruses’,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d9149. N.CARY/SCIENCE)

“气溶胶的物理尺寸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能在空气中停留多久、传播多远、是否可被吸入、以及吸入后能进入到呼吸道多深的位置,” 本研究作者之一Josué Sznitman教授说道, “大部分由呼吸产生的气溶胶尺寸都在5微米以下,这使得它们能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区域,并在那里沉积。”

研究也发现病毒在5微米以下的气溶胶中更为富集。一项针对流感病毒的研究指出,病毒RNA多见于尺寸不超过4-5微米的气溶胶中;另一项则发现,超过一半的甲型流感病毒来自尺寸小于2.5微米的气溶胶。



图片来源:123RF


这些发现可能会改变我们对呼吸道疾病传播的认知。过去,我们总是对咳嗽或者打喷嚏的个体敬而远之,觉得这些行为容易传播大量病毒。但其实咳嗽的危害可能不如说话和呼吸那么大!因为尽管咳嗽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气溶胶,但呼吸和说话会持续产生气溶胶——一项研究发现,说上一分钟话,就能产生大约1000个气溶胶颗粒。所以倘若一个个体感染了某种疾病,相比偶尔的几声咳嗽,其呼吸和说话可能会释放出更多含病毒的气溶胶。

科学家们也指出,关于气溶胶,我们需要严肃考虑它们如何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会影响气溶胶中病毒蛋白、脂类、以及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它们的存活;湿度会影响气溶胶的尺寸,以及它们携带病毒的能力;紫外线也有一定的病毒消灭作用。

在种种环境因素里,本综述的作者们花了较多篇幅讨论通风和气流情况。相比大液滴,气溶胶的传播更容易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作者们指出,因为人体体温一般都要高于环境温度,所以呼出的气溶胶会上升,且其移动会进一步受到人体热卷流(thermal plume)的影响。在室外环境中,气溶胶将很快分散到较大的范围内。但在室内,它们的传播则会受到墙壁与天花板的限制。为此,保持通风就很重要。



▲影响室内气溶胶传播的因素(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二氧化碳检测仪能检验通风是否充分,”本研究作者之一Jose-Luis Jimenez教授说道,“此外安装高效微粒空气(HEPA)净化器,以及在楼上房间安装紫外消毒系统,也能减少含病毒气溶胶的浓度。”

“通过呼吸产生的含病毒气溶胶的传播,其重要性一直被人所低估。是时候重新修改传统的观念,保护公众免受这种传播途径的影响了。”本研究的负责人之一Chia C. Wang教授总结道。

参考资料:

[1] Chia C. Wang et al., (2021), 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respiratory viruses,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bd9149

[2] It’s not just SARS-CoV-2: Most respiratory viruses spread by aerosols, Retrieved August 26, 2021,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26312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3/6558/eabd9149

https://www.linkresearcher.com/t ... 0-91a8-a05d37d2f7e4



华成旅行社  欢迎来电咨询:

电话:03-3833-9823  / 03-5688-1863
FAX :03-3833-9873  / 03-3834-5891

SOFTBANK电话:080-3416-2275   担当:小郭  微信号:08034162275
SOFTBANK电话:090-2172-4325   担当:小于  微信号:TYOSCL4325
SOFTBANK电话:080-3398-4387   担当:小李  微信号:huacheng4387
SOFTBANK电话:080-3523-4388   担当:小何  微信号:huacheng602
SOFTBANK电话:080-3084-4389   担当:小马  微信号:huacheng858

http://www.kaseisyoji.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5-29 17:31 , Processed in 0.070909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