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凉山彝族火把节 东方狂欢节的奇风异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0 18:5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火把节,是彝族太阳历的第二个星回节,在农历六月最热的时候过。明代诗人杨慎曾写有“年年六月星回节”的诗句。据历史文献记载,火把节有“以火色占农”、“持火照田以祈年”、“携照田塍,云可避虫”等含意。火把节,是彝族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民族特色最为浓郁的盛大节日。每当山坡上荞花盛开的时候,彝家就开始迎接火把节的到来。置盛装、备礼物、练歌舞、挑选参赛的牛、羊、鸡……忙得不亦乐乎…



  献祭

  火把节第一天,凉山彝族每家都会打扫院落与室内卫生,且每户都会杀牲,并用牲品和酒献祭祖先与天地神灵。一般而言,他们会在3天中,分别以村寨、家庭、家族为单位举行打牛、杀鸡、宰猪的“献祭仪式”。

  打牛:现在仍有一些村寨要在火把节第一天杀牛祭天地。用于祭天地的牛,必须是骟过的耕牛。由毕摩念经后,把3个烧得通红的鹅卵石置于牛身下,用水浇在石头上,以蒸气“净”牛身。杀牛时,打牛者先念“打妖魔,打鬼怪,打凶死鬼,打魔鬼的天使,打灾鬼,打饿鬼,保全寨人丁平安,牛羊兴旺,五谷丰登……”然后用斧背将牛打昏,才用刀宰,彝族称之为“打牛”。彝人习惯把牛杀死后,先取牛胆观察胆汁多少,汁多为丰年,汁少为歉收。牛宰好后,把肉大块切下,分给集资买牛的全村人,然后取牛头、膀子、肋骨、心脏、脾和血等献祭,毕摩面向西方念经祷告。

  杀鸡:火把节第一天,凉山彝族普遍都会杀鸡祭祀。早上,家中的男主人将节前就准备好的“火把鸡”提到自家田地里,把鸡身挨到正在成熟的谷物上中蹭一蹭,表示谷物已免除了一切灾害。太阳偏西时,先用放有“吃支”草的水倒在烧红的石头上,将嘴里放有荞面的鸡在蒸气上逆转9圈,以示除秽,彝族称之为“尔擦所”。接着,男主人捏住鸡翅膀下的部位,使之闭气而死。除毛时,要保留9根鸡毛用于第三天晚上送火时焚烧。然后,取鸡头、脚、翅膀、尾、肝等7个部分放在火里烧。

  宰猪:一般在火把节第一天杀鸡仪式结束后,或前一天,又或第二、三天的傍晚,一个家族的成员(已成家的儿子们要回到父母所在的小儿子家)要举行杀猪仪式(当地人称为“转脑壳”)。杀猪之前,要准备三根树枝,一根剥掉皮,一根不剥皮,一根刮成花条条,并且一头削尖,一头削扁。剥皮的树枝代表西方的神,不剥皮的代表北方的神,花条条的代表东方的神。同时,男主人还要准备一个青草编成的草圈,把削好的树枝插在草圈里。然后点上一堆草,把猪用草堆发出的浓烟火熏“净”后抱进屋内。此时,毕摩端坐在上首位置,家里的儿孙都身披察尔瓦,面向门外,按长幼顺序跪拜在地上。毕摩开始念经文,一位请来的邻人抱起猪,在众人头上逆转3圈,再牵着猪,围着火塘顺转9圈。然后,毕摩将三根树枝合起,点每一个人的头,口中念经,大意为全家每个人在通过这一仪式之后,吉祥安康;继而,邻人拿绳围成圈,家中每人面朝屋内,全部钻过一次后,将青草圈套在猪的脖子上,表示宰杀它,是出于神的意愿,是为了奉献给神享用。




  迎火—玩火—送火

  按时间顺序“都载”(火把节总称)3天分别称为都桃、都格、都沙。

  都桃,意为“迎火”。火把节第一天,待用过晚餐、夜幕降临的时候,彝寨各家都会点燃火把。就一个村寨点火的先后顺序而言,有毕摩的就是毕摩家,没有毕摩的就是全村最有威望的长者家先点火。一般,火把由一家之主在火塘中点燃,然后从屋子上方顺着墙照亮屋内外的每个角落,接着又去照亮牛圈、羊圈,边照边念祭火经:“都再了,沙布沙也桃;布底罗底桃”;“呜,朵乐荷!沙布沙也桃;呜,朵乐荷!布底罗底桃;呜,朵乐荷!沙那沙布拖也,朵洛荷!”其大意为:烧掉害虫,烧掉贫穷,烧掉瘟疫,庄稼丰收,人畜安康!随后,在院门口交给孩子,孩子们再用它点燃各自手中的火把,唱着火把经去田间地头巡游。

  都格,意为 “玩火”、“赞火”。火把节第二天,人们相聚于火把场上集体欢庆。晚上,人们仍同第一日一样,进行点火把、念祭火经、巡走田间的相关仪式,并在火把场上燃起火堆,欢唱欢跳,其唱词或选调亦多与颂火把节欢乐有关。

  都沙,意为“送火”。火把节第三天晚上,以村寨为单位的彝人在草坝或村头集中焚烧火把,完成驱邪除禳、祈福仪式:与前两晚不同的是,各家男主人亲自拿着比前两天长一些的火把,先到各自的庄稼地,再集中到邪祟易聚的地方(一般在村子下方),各户将第一天保留的、附着邪祟之鬼的鸡毛插在火把上进行焚烧。接着,大家在燃着的火堆旁用3块石头搭起锅庄,在上面放9个小石子和9截草棍,抽火把上蒿枝点火,意指人丁兴旺。再用竹子或蒿枝,搭成槽,放入盐、荞面,让孩子们唤牛唤羊,祈求来年牲畜多多、粮食丰产。等火把燃尽,历时3天的火把节就算结束了,人们也再次复返到日常劳动生活中。



  狂欢

  火把节第二天,人们以村寨为基本单位举行狂欢活动。白天,附近各村的男女老少都会背上吃食,穿着节日盛装,赶到火把场,参加或观看斗牛、赛马、斗羊、斗鸡、摔跤、选美、朵乐荷等活动。其中,前面5项多为男人们的角力游戏,与每一项游戏相对应传说故事,多与阿提拉巴、支格阿鲁等民族英雄相关,表现出凉山彝族的尚武与英雄情结。而后面两项则更多地为女性们所参与,索地方言阿都土语区的朵乐荷歌舞,采用的是一女子领歌领舞,众女反复应和的形式,其歌以祭火经为主调,加入不同唱词,抒发了彝族女性对生活的感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11 22:44 , Processed in 0.085348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