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0-2-12 14:25:12
|
只看该作者
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护理模式及临床效果分析 2
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护理模式及临床效果分析 2
3 讨论
国内外研究认为,脑卒中后抑郁机制与内源性抑郁机制相似,是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紊乱所致,认为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减少可能是PSD发病的病理基础,多种环境因素及认识,躯体功能障碍等生物因子协同作用促使了该病的发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主观情绪低落、抵触,导致其肢体和心理康复的困难[5],必要而可行的阳性强化心理护理,为患者疾病的提供了帮助。
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是后天学习的,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肯定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建立或保持其中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要消除其中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称之为阳性强化法[6]。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展开不同层次的心理指导,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转为主动积极参与治疗,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使之抑郁情绪得以释放;在对其肢体功能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对其进步予以肯定、鼓励和赞赏,让其恢复自信心。在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时,让患者与家属共同认识到,患者需具备的促进和维持个体的良好身心状态,是战胜疾病的关键,让其认识到主动按时服药、充足的睡眠是康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些患者在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时,因悲观、失望、疼痛而不愿动,自我尊严感降低,要用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强调“只有自己才能让自己站起来”,让患者对疾病有正性情绪反应。
通过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状况,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本组患者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有一致性。有学者认为,健康信念对治疗依从性有显著影响,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7,8]。
本组资料表明,采用“阳性强化法”心理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有一定临床效果,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彭凌,王春林,林燕,等.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01):8.
[2]陈凌.临床护理路径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2(8):1-2.
[3]中华医学会神经学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6):379.
[4]W K Zung.抑郁自评量表[M].北京:民族出版社1965:194-196.
[5]张静.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08):39.
[6]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卫生出版社,2005:112-1134.
[7]冯辉,何国平.慢性Ⅰ型病毒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12):891-893.
[8]于红弱,巩天玲,闫保华.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0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