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75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Nature:等位基因的不平等表达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8 09:5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Nature:等位基因的不平等表达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2011-1-27 8:17:13


Nature:等位基因的不平等表达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遗传印记”(某一亲代等位基因的优先表达)一般被认为是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影响因子,但一个等位基因的不平等表达是否会影响社会行为以前却没有得到研究。衔接蛋白Grb10在胚胎形成过程中主要由母方等位基因表达。这里,Andrew Ward及其同事发现,在胎儿生命形成之后,Grb10主要由大脑中的父方等位基因表达,消除这种等位基因偏向会诱导理毛等社会行为发生改变。这是有关某一“印记基因”(imprinted gene)的每个亲代等位基因的组织特异性动作会影响截然不同的生理或行为过程的第一个研究报告。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0:01:14 | 只看该作者

Science:人类等位基因并非均等表达

Science:人类等位基因并非均等表达


2007-11-19 9:04:43


Science:人类等位基因并非均等表达


    遗传学家长期以来认为,绝大多数人类等位基因在细胞内是均等表达的。不过,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有超过5%的来自父体或母体的基因副本会随机地发生关闭,也就是说,数百个人类等位基因可能只表达其中之一。这一机制意味着即使在相同基因组下,细胞也能产生表型多样性。相关论文发表在07-11月16日的《科学》杂志上。

    在此前的一些研究中,科学家在早期胚胎发育的印迹(imprinting)和X染色体失活过程中发现过等位基因的非随机选择表达,即所谓的“单等位基因表达”(Monoallelic  Expression)。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与免疫和神经系统相关的少量基因会发生随机选择表达。

    在最新的研究中,美国哈佛医学院的Andrew  Chess和同事力图确定是否还有其他一些基因也是随机选择表达的。通过对一个克隆细胞系的4000多个基因进行研究,研究人员测定了相关的RNA水平,从而确定哪些基因被激活。令人惊讶的是,300多个基因都能随机产生单一的选择表达。

    研究人员还发现,一旦单个克隆体选择了某一等位基因,它的后代都会继续相同的模式。Chess表示,“这些等位基因的表达具有一种最初选择,这会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保持下来。”

    研究人员在多种基因官能团中发现了类似的单等位基因表达,其中的一些与人类疾病相关。比如,研究发现其中一个基因能够表达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它与阿尔茨海默氏症相关。

    英国亚伯拉罕研究所(Babraham  Institute)的Wolf  Reik表示,这一发现有助于解释人类对于遗传疾病的易感性差异。“如果致病基因是随机表达的,所得到的人体细胞的健康程度就会有所不同,”他说。

    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Marisa  Bartolomei评价说,“这是一项相当有趣的研究。研究结果意味着,要刻画人类的表型特征将是一件更加复杂的事情,因为这不仅仅关乎携带的基因和变异。”她同时认为,这些等位基因是如何被选择为单一表达的也是值得继续研究的关键问题。(任霄鹏)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0:09:27 | 只看该作者

衔接蛋白 科技名词定义

衔接蛋白科技名词定义

2010-06-26

中文名称:衔接蛋白 英文名称:adapter;adaptin 定义1:以胞膜结合蛋白和胞质蛋白两种形式参与信号转导中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的反应。可为大分子复合物的形成提供支架,参与胞内信号的整合与传递。 所属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免疫系统(二级学科);免疫分子(三级学科) 定义2:将网格蛋白结合到网格蛋白有被小泡膜表面上的衔接体复合物中的一种蛋白质。与主要组分为网格蛋白的有被小泡外层结合,在动物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过程中识别、连接该受体胞质结构域中的四个氨基酸残基(FRXY)模体,或参与高尔基体小泡运输。 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二级学科) 定义3:将网格蛋白结合到网格蛋白包被小泡膜表面上的衔接体复合物中的一种蛋白质。 所属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化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衔接蛋白(adaptin, AP)   参与披网格蛋白小泡组装的一种蛋白质, 分子量为100kDa, 在披网格蛋白小泡组装中与受体的细   胞质结构域相互作用, 起衔接作用。有两种类型衔接蛋白,   AP1参与反面高尔基体的披网格蛋白小泡的组装, AP2则参与从细胞质膜形成的披网格蛋白的组   装。   M6P受体蛋白既存在于反面高尔基体又存在于细胞质膜,所以这种受体既能同AP1作用又能与   AP2相互作用。衔接蛋白AP2是一个二聚体,并且是由α衔接蛋白(α链)和β衔接蛋白(β链)两种衔   接蛋白组成的异二聚体。   在酵母和鼠的研究中鉴定了一种衔接蛋白, AP3,具有AP3突变的酵母,反面高尔基体的某些蛋   白就不能被运输到液泡、溶酶体。   以胞膜整合蛋白和胞质蛋白两种形式参与信号转导中蛋白与蛋白的作用,可以具有络氨酸残基并被PTK活化,但不具酶活性。(百度百科)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0:23:11 | 只看该作者

衔接蛋白分子在T细胞信号转导中的调节功能

衔接蛋白分子在T细胞信号转导中的调节功能


2006-08-17  


夏邦顺


510080 广州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


T细胞的发育、分化乃至激活是其发挥免疫应答功能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前提。上述过程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各种配体分子与T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T细胞信号转导的正常进行,而T细胞信号转导又不仅仅在于T细胞表面受体与其配体分子结合后简单地产生诸如细胞内钙离子、IP、DAG、cAMP、cGMP等细胞内第二信使分子系统,进而启动核转录因子及相关效应分子基因活化,还需要众多细胞内蛋白分子的联动和协同作用。衔接蛋白分子(adapter molecular)正是这类参与T细胞信号转导调节中的重要分子。由于衔接蛋白分子的联动和协同,T细胞的信号转导方能有效地、精确地被调控,形成级联放大或限制,最终实现T细胞免疫功能的完成。反之,任何衔接蛋白分子的异常表达或变异则会导致免疫功能的异常甚至免疫疾病的发生。因此,认识衔接蛋白分子在T细胞信号转导中的调节功能,有助于理解免疫调节的分子实质,并在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领域拓展新的思路、开劈新的途径。



1 衔接蛋白分子的基本特性



与其它已知的和T细胞内信号传递相关的蛋白分子,如信息传递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ion of transcription),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Src PTK, Src protein tyrosine Kinase)等不同,衔接蛋白分子既无酶活性也无转录活性[1],但它对于连接T细胞受体邻近部位受体依赖的信号与终末端的生物化学途径是至关重要的。而且,由于衔接蛋白分子所含有的诸如SH2,SH3结构域等保守结构域以及磷酸酪氨酸结合结构域(PTB,Phosphotyrosine binding domain)、色氨酸-色氨酸(WW),石蝇同源区(PH, pleck strin homology),突触后密集盘巨大zo1结构域(PDZ,postsynaptic density disk large zo1 domain)以其特有的结构与相互作用分子伴侣(Interacting partner)结合,即介导蛋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多蛋白信号分子复合体或称信号转导体(Singalosome)[2]。 衔接蛋白分子的保守结构域以及存在其上的结合基序(binding motifs)与其互补的蛋白分子伴侣相互作用包括衔接蛋白作为细胞内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的底物,其它蛋白分子与衔接蛋白分子在结构上互补性结合而产生相互作用。比如:SH2和PTB结构域可与靶蛋白分子的磷酸酪氨酸残基相结合;SH3和WW结构域可以识别与结合互补蛋白分子伴侣中富含脯氨酸基序;而PH结构域则与磷脂酶结合;PDZ结构域与某些含有C末端保导的疏水残基的短序列蛋白分子相结合。除了这些保守结构域之外,大多数衔接蛋白分子本身也含有脯氨酸和酪氨酸基序,后者又分别与互补蛋白分子伴侣中的SH3和SH2组件结构域(modular domain)结合并与其相互作用[3]。

广义上的衔接蛋白分子是指所有既无酶活性又无转录活性但却含有上述保守结构域或酪氨酸/脯氨酸基序的蛋白分子,包括:狭义的衔接蛋白(adapter)和接头蛋白(linker)、支架蛋白(Scaffold)、船坞蛋白(dock)。而在狭义上,真正的衔接蛋白(Bona fide adapters)主要系指用作两种信号分子桥梁的含有组件结构域的蛋白分子;而支架蛋白既含有组件结构域,也含有酪氨酸/脯氨酸基序,因而可同时与两个或更多的互补蛋白分子伴侣相结合[4]。由于在功能上,狭义的衔接蛋白与支架蛋白以及接头蛋白、船坞蛋白几乎是一致的,已有不少作者在描述衔接蛋白时通常使用广义的概念,即:衔接蛋白/支架蛋白/接头蛋白/船坞蛋白[5]。

根据衔接蛋白在细胞的定位,可将之分为胞浆内衔接蛋白(cytoplasmic adapters)和跨膜衔接蛋白(transmembrane adapters)。前者如肉瘤样衔接蛋白(SLAP, Src-like adapter protein),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growth factor receptor-bound protein-2),Grb2-相关衔接蛋白Shc下游(Gads, Grb2-related adapter downstream of Shc);后者如富含糖脂微域相关的磷酸蛋白/Csk-结合蛋白(PAG/cbp, phosphoprotein associated with GEMs/Csk-binding protein, GEMs: glycolipid- enriched inicrodomains), 活化T细胞接头蛋白(LAT,linker for activated T cells)。跨膜衔接蛋白通常存在于脂筏之中(lipid rafts),后者是细胞膜中富含糖鞘脂的微结构域。它由独特的胆固醇/鞘脂类脂微结构域构成,通过浓集或释出信号蛋白分子,为T细胞功能提供一种调节机制[6]。存在于脂筏中的衔接蛋白分子在经过T细胞活化过程中所发挥的磷酸化作用后又重新定位于50-100mm的微结构域内,提示这些衔接蛋白分子分隔存在于独特的脂筏中,其功能在于功能性调节T细胞信号转导[7]。胞浆内衔接蛋白与跨膜衔接蛋白的结构各具特色,其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类别也不尽相同(表1,2)[8]。





衔接蛋白分子的保守结构域是与功能密切相关的。SH2结构域是磷酸酪氨酸结合组件,它通常识别pYxxv基序(PY代表磷酸酪氨酸,x代表任何疏水氨基酸);SH3结构域与含脯氨酸肽相互作用,通常形成R/kxxPxxp(Ⅰ类)或PxxPxR/k(Ⅱ类)基序;PTB结构域识别NPxy序列,其中酪氨酸勿需磷酸化;PH结构域与PTB享有同样的序列,除了结合磷脂酰肌醇(PTPs)外并发挥膜触发器作用;WW结构域和PDZ结构域未能在抗原受体信号途径中的衔接蛋白分子中发现,WW结构域通常识别富含脯氨酸的配体,而PDZ通常识别C末端基序[9]。

除了上述的结合规则之外,SH2、SH3、PTB结构域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结合规则。比如,SAP的SH2结构域,在X-连锁的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的突变基因的产物,不再具有结合磷酸和非磷酸T1Yxxy/1基序。有趣的是,若在结合基序发生Y-F突变,则大多都能维持SAP的结合能力[10]。SH3结构域并不限于PxxP核、因为SLAP-130/Fyb,Fyn以及lck可以识别SKAP55衔接蛋白的PKxxYxxY基序。一级蛋白序列并非蛋白结构域结合特异性所需的指标,更关键的是结合结构域与其靶分子之间实际的分子接触[11]。

衔接蛋白分子与之相互作用的相关分子伴侣可以是不同的衔接蛋白分子之间,也可以是T细胞受体的组成链部分,还可以是细胞内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酶和磷脂酶、小G蛋白酶或其它具有酶活性和转导活性的信号传递分子如STAT、JAK等。当T细胞受体与其配体启动结合后,将诱导受体的聚簇并活化PTKs、Lck、Fyn以及ZAP-70,这些酶的底物包括衔接蛋白,如LAT、SLP-76和PAG/cbp等。这些衔接蛋白分子磷酸化后,即可募集其它含有SH2结构域的蛋白分子参与到信号转导复合体(Signaling complexes),LAT和SLAP被认为在连接PTK活性与下游反应之间起重要作用。磷酸化的LAT募集PLCrl和Grb2/Sos复合物到胞浆膜,导致钙动员以及RasMAPK活性;SLAP通过衔接蛋白Gads间接地与LAT连接。磷酸化的SLP 76可以结合Vav,后者是Rac GTP酶的GEF。而PAG/cbp则可通过募集PTK/csk下调T细胞信号转导[12]。

衔接蛋白分子在T细胞信号转导中调节作用的许多知识是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或转基因技术而获取,许多独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区域的生物学功能都是经过上述技术研究获得的。



2 正性调节的衔接蛋白分子及其在T细胞信号转导中的调节作用



以缺失衔接蛋白LAT和SLP-76的Jurkat T细胞系为模型,有助于建立衔接蛋白在促进TCR信号转导过程中起中心作用的模式。因为在这个CAT和SLP-76缺失的T细胞系里,不再出现钙离子动员或在对TCR刺激的反应中出现Ras途径的活化[13]。靶向破坏小鼠LAT或SLP-76基因,导致胸腺细胞静止于发育的双阴性阶段[14],这与LAT和SLP-76形成一个复合体信号组件的模式一致,而这一复合体信号组件正是TCR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LAT是一种Ⅲ型跨膜蛋白,不含标准组件结合结构域,但LAT却含有多个酪氨酸基序,后者在TCR刺激后被ZAP-70所磷酸化进而磷酸化了的LAT能作为含有SH2结构域蛋白质的船坞位点[15]。关键的基序包括一个YxxV位点,该位点募集PLC-rl;另三个关键的基序YxN位点则能募集衔接蛋白Grb2、Grap以及Gads等[16]。重要的是,LAT在CxxC基序能被棕榈酰化,这样就能定位于富含糖脂的微结构域中(GEMs),而这一微结构域据信可能通过抗原受体复合物的聚合在信号起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17]。LAT介导的PLC-r1膜募集引致其活化,但机制未明,可能涉及一种Tec家族的PTK。PLC-r1活化后可以结合其膜底物PIP2,生成第二信使三磷酸肌醇(IP3,inositol trisphosphate)和甘油三酯(DAG,diacylglycerd)。IP3诱导Ca2+动员,而甘油三酯则导致蛋白激酶C(PKC)的活化和鸟嘌呤核昔交换因子(GEF,guanine nuceeotide exchange foctor) RasGrp的活化,后二者均可激活Ras/MAPK途径[18]。

衔接蛋白Grb2与Grap具有中央SH2结构域和两侧的SH3结构域,因而可以结构性地与GEF Sos结合。磷酸化的LAT募集Grb2、Sos和Grap-Sos复合体,后者代表Ras/MAPK活化的第二个机制。近来有报告说明PLC-rl募集到LAT对于钙动员是足够的,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MAPK的活化则需要PLC-rl和Grb2-Sos(或Grap-Sos)的双重募集[17]。一种选择性的对Grb2复合物的抗原受体反应效应子已被确定和造血起源激酶1 (HPK1,hematopoietic progemtor kinase 1),一种生芽中心激酶家族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有关,它对于调节MAPK途径有意义。

Grap亦含有单一的SH2结构域,两测亦有SH3结构域,与Grb2有58%的序列一致性,尤其是Grap优先在淋巴组织表达并与Grb2类似在TCR配体结合启动后与酪氨酸磷酸化的Shc结合,而且通过Shc,Grap也与Sos等互相作用,控制细胞增殖及细胞循环[19]。

Gads是Grb2/Grap相关的衔接蛋白分子,该衔接蛋白分子连接LAT与SLP-76衔接蛋白分子而不是连接LAT与Sos。SLP-76是一种细胞浆内蛋白,带有3个YxxP基序,一个大的中央脯氨酸富含区以及一个C末端SH2结构域,其N末端的酪氨酸残基被认为是介导与Vav,Nck以及Itk等蛋白分子相互作用的区域[20]。SLP-76/Vav/Nck复合体可以通过募集及活化Rac GTP酶和p21-活化激酶(PAK,p21-activated kinase)而影响细胞骨架的重组。尽管在SLP-76缺失的细胞系尚有待进一步证实这是否是SLP-76的主要功能。Itk募集至SLP-76对PLC-rl的磷酸化和激活是十分重要的。SLP-76的SH2结构域能与酪氨酸磷酸化的SLAP-130/Fyb相互作用,但其功能意义尚不清楚。

SLP-76相关的磷酸蛋白130 KDa,SLAP-130亦称为FyB,Fyn-结合蛋白,或称ADAP(55 KD粘连与促脱颗粒衔接蛋白分子,Adhesion-and degranulation-promoting adapter protein),在结构上还与其它细胞浆衔接蛋白,55KD的肉瘤激酶相关磷酸蛋白(SKAP55,Src kinase-associated phosphoprotein of 55 KDa)相互作用, SLAP-130与SKAP55的相互作用似乎是高度化学计量性的,涉及到SLAP-130的脯氨酸富集区及SKAP55的C末端区[21]。

SLP-76/SLAP-130/SKAP55信号复合体的功能尚不清楚,但是初步的证据支持下述观点,即它涉及到细胞的粘附与移动的调控。当细胞在纤维连结素包被的盘中平铺后,SLAP-130即发生酪氨酸磷酸化。这与在SHP-1缺失小鼠发现的情况一致,后者表现出磷酸化的SLAP-130,因而具有高度粘附性[22]。与在巨噬细胞一样,当?茁1整合素作用于人T细胞时,也可诱导SLAP-130的酪氨酸磷酸化[23]。

SLA-76/SLAP-130/SKAP55复合体涉及细胞粘附的可能性,也许为TCR介导的信号传播提供了新的线索。而TCR介导的信号也能导致整合素的高度亲和状态。抗体递呈细胞与T细胞之间粘附的开始就是部分地由整合素介导的,像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1, LFA-1),CDlla与其相应的受体细胞内粘附分子-1(ICAM-1,Intra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等相互作用即是。在静止型T细胞,LFA-1与ICAM-1的亲和是低的,然而,在TCR启动结合后不久,通过信号内在化过程,LFA-1的应激性强烈地上调,一般认为,LFA-1的开关状态从低到高应激状态是活化依赖的膜结构重组的先决条件,后者导致信息转导。而细胞内的信号分子,如cytohesin-1 (一种称作ADP-换糖基化因子的小G蛋白鸟嘌呤核苷交换因子)在LFA-1应激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但至今仍不清楚它如何与TCR与细胞内信号级联之间发生对话时,导致LFA-1应激状态的提高。据推测SLP-76/SLAP-130/SKAP55复合体在这一过程发挥作用。的确,关于SLAP-130缺失小鼠的描述支持这一观点,在这一观察中,当TCR触发反应时SLAP-130缺失T细胞,出现不能诱导整合素高应激状态的现象。而SKAP55缺失小鼠的表现型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24]。

有趣的是,FybcDNA (即SLAP-130)过度表达的DC27.10小鼠杂交瘤细胞系可使TCR诱导的IL-2分泌增加约3-5倍,但在另一用SLAP-130和SLP-76 cDNA联合转染的JurkatT细胞系中,则SLP-76介导的TCR依赖的NF-AT激活的能力被取消,提示SLAP-130对SLP-76的对抗作用。但也有作者认为这是由于不同的转染水平浓度引起表达效应不同所致,也有可能涉及到SLAP-130所作用的后续衔接蛋白复合体的组成成分不同所致[25]。

SLP-76与Lck的SH3结构域相互作用取决于SLP-76第185-194个氨基酸。为明确SLP-76在T细胞发育和活化中的作用,Kumarl用缺失185-194氨基酸的突变基因重组于SLP-76(-/-)小鼠,可观察到双阳性和单阳性胸腺细胞在重组小鼠中减少,表明阳性选择受损并增加凋亡。外周T细胞也在数目上减少,表明PLC-rl和Erk磷酸化受损。而且对T细胞受体配体的反应减低,表现在钙内流,IL-2分泌及增殖均受损。迟发性过敏反应和T细胞依赖的抗体反应也受损。这表明,SLP-76与Lck的结合是T细胞抗原受体信号转导和T细胞发育和功能所必须的[26]。

SLP-76不仅对于胸腺细胞分化为CD4+CD8+即双阳性细胞(DP)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后续的CD4+或CD8+的单阳性选择起决定性作用。若在小鼠胸腺细胞发育分化为DP胸腺细胞以后,即细胞表面可表达a、βTCR,用缺失SLP-76的小鼠,即在基因组和蛋白质水平缺失SLP-76,则小鼠的DP部分减少,也不能分化选择为CD4+或CD8+单阳性细胞,即使有少量的CD4+单阳性胸腺细胞产生,也不能对a、β TCR信号产生钙内流的反应,这表明,SLP-76对于T细胞系a、β TCR的成熟并介导信号转导是必须的[27]。



3 负性调节的衔接蛋白分子及其在T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有些衔接蛋白分子可以抑制T细胞信号转导,起负性调节细胞功能的作用。这些衔接蛋白可以通过3种途径下调信号转导:①功能上作为定位负性调节的酶与底物作用;②作为促进子;③作为竞争性抑制子封闭正性调节子的募集。

PAG/cbp,即与糖脂富集区相关的微结构域相关的磷脂蛋白(Phosphoprotein asvociated with glycolipil emmchedmicro domains)也称为csk-结合蛋白(cbp,Csk binding protein)的克隆是令人兴奋的。这个衔接蛋白似乎有负性调节Src家族蛋白酪氨酸酶的功能,这一功能是通过负性调节子Csk的局限化作用实现的。Csk属于蛋白酪氨酸激酶中的一个小家族,其中包括chk,这些蛋白酪氨酸激酶使肉瘤酪氨酸的C末端(负性调节)磷酸化,使之与自身的SH2结构域相结合,从而维持肉瘤处于一种“关闭”的无活性状态。在PAG/CbP发现之前,并不清楚Csk是如何被募集到Src蛋白酪氨酸酶附近的[28]。Kawabuchi纯化了PAG/Cbp的大鼠同源体,将之命名为Cbp,这是基于这个蛋白可以与Csk的SH2结构域结合。Brdicka用一种值得称颂的战略纯化了人同源体,命名为PAG,确定为Src家族蛋白酪氨酸酶Fyn复合体中的一部分[29]。PAG/Cbp是一种广泛表达的Ⅲ型跨膜蛋白,其结构类似于LAT,一个由16个氨基酸组成的氨基端细胞外区域,跨膜区和一个由397个氨基酸组成的胞浆尾部结构,后者含有假定的一个棕榈醇基序(CxxC)、二个潜在的SH3结合基序和10个潜在的酪氨酸磷酸位点。PAG/Cbp位于糖脂富集区相关微结构域中,以便于与Csk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依赖于PAG/Cbp的Y317,因此,它可能涉及Csk的SH2结构域。PAG/Cbp的过度表达能抑制Cos细胞的肉瘤活性,而这一过程与Csk相关。在Jurkat T细胞系,PAG/Cbp过度表达破坏了Fyn的活性以及由于TCR诱导的NFAT活化,而这一过程并不涉及Csk。有趣的是,在初级T细胞,PAG/cbp的磷酸化在TCR刺激的情况下是减少的,因而,其与Csk的相关联亦减少。这为静止淋巴细胞状态PAG/Cbp与Csk偶联至lck/Fyn/lyn等糖脂富集结构域提供了一个模型,即,在静止状态,由于Csk与PAG/Cbp的偶联使前者处于Src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失活状态,而一旦受体被刺激,PAG/Cbp则去磷酸化,从而导致Csk从该衔接蛋白上解偶联,使平衡移向Src蛋白酪氨酸激酶活化的方向[30]。然而这一过程的许多问题仍不明了,如PAG/Cbp的磷酸酶的性质等。

Cbl(casitas B系淋巴瘤蛋白,Casitas B Lineage lymphsina Protein)也是一种负性调节衔接蛋白。它含有一个氨基末端的蛋白酪氨酸结合结构域,一个富含脯氨酸区,几个酪氨酸残基,后者在TCR配体反应后即磷酸化[31]。T细胞系过度表达Cbl则可取消TCR配体反应后的AP-1的活化。但Cbl如何负性影响TCR依赖的信号转导仍不清楚。有实验表明,Cbl可结合Crb2、SH3结构域的N-末端,这可能与Cbl排除Sos与Grb2的结合有关。Cbl扣押Grb2可以防止Sos在细胞膜上的重募集,也就不能活化Ras。换言之,Cbl可在调节TCR信号中通过募集个别的效应分子作为TCR信号的负性调节子。

除了结合Grb2外,Cbl还能与Crk家族衔接蛋白结合,如同Crb2,CrKL由一个单独的SH2结构域和两个侧冀的SH3结构域组成,与Crb2相反,CrKL在TCR配体反应后通过Srk、SH2结构域募集酪氨酸磷酸化的Cbl。在无反应性T细胞系,CrKL似乎优先地与Cbl和鸟嘌呤核苷交换因子C3G结合,而一旦CrKL-Cbl-C3G复合体的优先形成以及Rap-1的活化,则可扣押Raf-1,使Ras依赖的信号形成短路,最终促成无反应状态的形成[32]。

SLAP在胸腺细胞发育的特殊阶段下调TCR CD3复合体的表达。结果SLAP-/-胸腺细胞呈现胸腺细胞发育的改变。SLAP缺失胸腺细胞增加了TCR zeta链的表达,这是TCR zeta链缺乏降解的结果。这导致了完全装配的TCR-CD3复合体池的增加,再循环至细胞表面。而且SLAP还能促进Src家族激酶Lck的磷酸化,这是其调节TCR表达、影响胸腺细胞发育的机制[33]。

Cas家族蛋白是最近确定的一组衔接蛋白分子,由三个成员组成:①P130Cas;②HEF1/CasL; ③ Sin/Efs。P130Cas(CrK相关底物,Crk-associated substrate)广泛表达。HEF1(人细丝增加子,Human enhancer of filamentation)与细胞发芽丝状物形成、形态改变有关,也作为淋巴细胞的Crk相关底物(Crk-associated substrate in lymyohocytes),涉及T细胞受体和β1整合素介导的信号转导。Sin(Src 相互作用蛋白,Src-interacting protein)作为Src激酶的底物,在胚胎、脑及胸腺内高度表达[34]。

Sin的脯氨酸富集结构域的结合特异性限制在Src激酶的SH3结构域,并不识别相关Abl蛋白酪氨酸激酶的SH3结构域。这表明Sin呈现出与P130Cas结构和一级序列的同源性。

Sin的保守的肉瘤SH3和SH2结构域是其发挥Src酪氨酸激酶抑制作用的关键区域,尤其是SH3结构域中一个14个氨基酸的接头区和SH2结构域。而Sin的C末端缺失的突变-Sin△C具有更大的负性调节作用。特异表达Sin△C的胸腺细胞可导致细胞数目的减少(为野生型的40%),同时胸腺的大小也大为减少。这与胸腺细胞生存减少和Sin△C表达增加有关,也与Sin△C诱导的胸腺凋亡增多有关。而在Sin△C转基因动物的脾细胞中,成熟CD4+和CD8+T细胞亦是减少的,而且其T细胞的增殖反应和产生IL-2的反应也大可降低。表明Sin△C的表达干扰了TCR信号转导进而影响IL-2的产生[35]。

进一步研究表明,Sin△C或Sin可结合Crk以及核苷交换因子C3G,后二者是Rapl活化子的上游衔接蛋白分子。同时,Sin既可通过小GTP结合蛋白Rap1,后者干扰了ERK的磷酸化,也通过调节Ras GTP和Rapl蛋白的相对水平抑制EPK磷酸化。此外,Sin还可抑制PLCrl的磷酸化从而抑制PLC-rl的活性[36]。



参考文献

[1] Albrecht L, Jurgen W, Gottfried B,et al。 Adapters in lympho cyte signaling.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2002,109(3):301-309.

[2] Burack WR, Shaw AS. Signal transduction: hanging on a scaf fold. Curr Opon Cell Biol,2000,12(2):200-216.

[3] Songyang Z. Recognition of unique carboxyl-terminal motifs by distinct PDZ domains.Science,1997,275(1):73-77.

[4] Burack WR, Cheng AM, Shaw AS. Scaffolds, adaptors and link ers of TCR signaling:theory and practice. Curr Opin Immunol, 2002,14(3):312-316.

[5] Iwata S, Ohashi Y, Kamiguchi K, et al. Beta 1-integrin-mediat ed cell signaling in T lymphocytes. J Dematol Sci, 2000,23(1):75-86.

[6] Kabouridis PS. Lipid rafts in T cell receptor signalling. Mol Membr Biol, 2006,23(1):49-57.

[7] J J Michel, J D Scott. Akap med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Annu Rev Pharmacol Toxicol,2002,42(2):235-257.

[8] Michael G T, Joseph L, Arthur W. Lymphocytes with a complex:adapter proteins in antigen receptor signaling.Immunol Today,2000,21(11):584-591.

[9] Cowburn D. Peptide recognition by PTB and PDZ domains. Curr Opin Struct Biol,1997,7(6):835-838.

[10] Li SC, Gish G, Yang D, et al. Novel mode of ligand binding by the SH2 domain of the human XLP disease gene product SAP/SH2D1A. Curr Biol,1999,9(23):1355-1362.

[11] Kang H, Freund C, Duke-Cohan JS, et al. SH3 domain recogni tion of a proline-independent tyrosine-based RkxxYxxY motif in immune cell adaptor SKAP55. EMBO J,2000,19(12):2889-2899.

[12] Rao N, Dodge I, Band H. The Cbl family of ubiquitin ligases:critical negative regulators of tyrosine kinase signaling in the im mune system. J Leukic Biol,2002,71(5):753-763.

[13] Sommers CL, Menon RK, Grinberg A, et al. Knock-in mutation of the distal four tyrosines of linker for activation of T cells blocks murine T cell development. J Exp Med,2001,194(1):135-142.

[14] Yablonski D,Kuhne MR, Kadlecek T,et al. Uncoupling of nonre ceptor tyrosine kinases from PLC-gamma 1 in an SLP-76defi cient T cell. Science,1998,281(5375):413-416.

[15] Sommers CL, Lee J, Steiner KL, et al. Mutation of the phospho lipase C-gamma 1-binding site of LAT affect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thymocyte selection. J Exp Med, 2005, 201(7): 1125-1134.

[16] Zhang W, Samelson LE. The role of membrane-associated adap tors in T cell receptor signalling. Semin Immunol, 2000,12(1):34-41.

[17] Zhang W, Trible RP, Zhu M, et al. The associated of Grb2, Gads and phospholipase C-r 1 with phosphorylated LAT tyro sine residues: the effect of tyrosine mutations on T cell antigen receptor-mediated signaling. J Biol Chem,2000,275(30):23355-23361.

[18] Langlet C, Bernard AM, Drevot P, et al. Membrane rafts and signaling by the multichain immune recognition receptors. Curr Opin Immunol,2000,12(3):250-255.

[19] Urrutia R, Henley JR, Cook T,et al. The dynamins: redundant or distinct functions for an expanding family of related GTPase?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7, 94(2 ):377-384.

[20] Boerth NJ, Judd BA, Koretzky GA. Functional association be tween SLP-130 and SLP-76 in Jurkat T cells. J Biol Chem,2000,275(7):5143-5152.

[21] Marie-Cardine A, Hendricks-Taylor LR, Boerth NJ,et al. Molec ular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Fyn-associated protein SKAP55 and the SLP-76 associated phosphoprotein SLAP-130. J Biol Chem, 1998,273(40):25789-25795.

[22] Timms JF, Swanson KD, Marie-Cardine A, et al. SHPS-1 is a scaffold for assembling destinct adhesion-regulated multi-protein complexes in macrophages. Curr Biol,1999,9(16):927-930.

[23] Hunter AJ, Ottoson N, Boerth N, et al. Cutting edge: a novel function for the SLAP-130/FYB adapter protein in beta 1 inte grin signaling and T lymphocyte migration. J Immunol,2000,164(3):1143-1147.

[24] Peterson EJ, Woods ML, Dmowski SA, et al. Coupling of the TCR to integrin activation by SLAP-130/Fyb. Science, 2001,293 (5538): 2263-2265.

[25] Da Silva A, li Z, De Vera C, et al. Cloning of a novel T-cell protein FYB that binds FYN and SH2-domain-containing leukocyte protein 76 and modulates interleukin 2 produc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7,94(14):7493-7498.

[26] Kumar L, Feske S, Rao A, et al. A 10-aa-long sequence in SLP-76 upstream of the Gads binding site is essential for T cell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5,102 (52):19063-19068.

[27] Maltzman JS,Kovoor L, Clements JL, et al. Conditional deletion reveals a cell-autonomous requirement of SLP-76. J Exp Med,2005,202(7):893-900.

[28] Kawabuchi M,Satomi Y, Takao T, et al. Transmembrane phos phoprotein Cbp regulates the activities of Src-family tyrosine kinases. Nature, 2000, 404(6781):999-1003.

[29] Brdicka T,Pavlistova D, Leo A, et al. Phosphoprotein associated with glycosphingolipid-enriched microdomains(PAG),a novel u biquitously expressed transmembrane adaptor protein, binds the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Csk and is involved in regulation of T cell activation.J Exp Med, 2000, 191(9):1591-1604.

[30] Davidson D, Bakinowski M, Thomas MT, et al. Phosphoryla tion-dependent regulation of T cell activation by PAG/Cbp, a lipid raft-associated transmembtane adaptor. Molecular and Cel lular Biology, 2003, 23(6):2017-2028.

[31] Lupher ML, Reedquist KA, Miyake S, et al. A novel phosphoty rosine-binding domain in the N-terminal transforming region with ZAP-70 in T cells. J Biol Chem, 1996, 271(39):24063-24068.

[32] Boussiotis VA, Freeman GJ, Berezovskaya A, et al. Maintenance of human T cell anergy: blocking of IL-2 gene transxription by activated Rap1. Science, 1997,278(5335):124-128.

[33] Myers MD, Dragone LL, Weiss A. Src-like adaptor protein down-regulates T cell receptor CD3 expression by targeting TCRzeta for degradation. J Cell Biol,2005,170(2):285-294.

[34] O'Neill GM, Fashena SJ,Golemis EA. Integrin signalling: a new Cas(t) of characters enters the stage. Trends Cell Biol,2000,10(3):111-119.

[35] Donlin L, Roman CA, Adlam M, et al. Defective thymocyte mat uration by transgenic expression of a truncated form of the T lymphocyte adapter molecule and Fyn substrate, Sin. J Immunol, 2002, 169(12):6900-6909.

[36] Sebzda E, Bracke M, Tugal T, et al. Rap 1A positively reguy lates T cells via integrin activation rather than inhibiting lym phocyte signaling. Nat Immunol, 2002, 3 (3):251-25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8-14 14:57 , Processed in 0.124307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