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3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熊丙奇:南科大学生拒绝高考应是“权宜之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8 12:3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熊丙奇:南科大学生拒绝高考应是“权宜之计”


作者:熊丙奇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1-6-8 9:27:49


熊丙奇:南科大学生拒绝高考应是“权宜之计”  


11-6月7日高考首日,南科大45名学生在全社会的关注下,果然像他们先前的表态一样,没有一个人参加高考。

对这些学生的选择,究竟该怎么看?教育界有专家提出,自主招生应该是基于统一考试基础上的学校自主。是不是由此可以推论出南科大的学生参加高考也是合适的呢?考虑教育公平和学校自主权的高考改革究竟该怎样推进?

从学校的自主权分析,自主招生大致有三种境界:

其一,学校完全自主。这就是考试、招生完全由学校操作。但这种模式只适合精英教育以及小规模招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情况下则不合适,每个学校自行考试录取,不但增加学校招生成本,也使考生疲于应付。

其二,“统一社会化测试+学校自主招生”。在这种模式中,考试由社会机构组织,学校自主认可,想报考某校的考生自主选择参加某一考试,并以这一成绩去申请大学。美国大学的入学制度,基本上就是这种模式,可供学生选择的考试有SAT、ACT等等。

其三,“国家统一考试+学校自主招生”。这类自主招生,考试由带有政府性质的机构组织,由行政赋予考试的权威性,所有大学的入学都要以这一成绩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校的培养特点自主招生。韩国与日本,就采取这种模式,体现了政府要求和学校自主的结合。

南科大目前的自主招生,显然属于学校完全自主。这种模式,对于招生规模只有50人、没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南科大来说,是适合的。对50个名额的招录,学校有充分的精力进行评价、测试;因“前途未卜”,也不会有权势者想着走后门。这既能充分体现学校和学生之间的自由双向选择,也不会伤及社会公平。在这种情况下,45名学生不参加高考,符合学校的改革现状。

但从长远看,如果南科大的招生规模扩大,办学地位确立,这种完全自主模式就不合适了,必须探索“统一社会化测试+学校自主”或“国家统一测试+学校自主”方式。从我国目前的教育考试情况分析,比较适合的方式,或许还是以统一高考为基础,实施大学自主招生,即“国家统一测试+学校自主”方式。

这就是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不再实行按分数和志愿先后投档录取的集中录取制度,而是学校自主确定分数要求,达到分数要求的学生自主提出申请,大学独立自主招生。这是妥善处理政府管理、学校自主、社会公平关系的比较好的选择。如果这样的改革路径能确立,即使有一天做南科大的学生要先进高考考场,公众也不会认为是“倒退”。

如果实行这样的招录体系,意味着政府部门不能再给大学额定招生计划——一所学校如果按招生计划发出通知书,可能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来确认(因每个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要招满目标学生数,必定要发出更多通知书——进而也意味着大学的自主权全部放开,由此,国家统一授予学位的根基就被动摇,大学必然走向自授学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5-15 09:38 , Processed in 0.069353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