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3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媒:剽窃瘟疫阻碍中国科技雄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1 15:1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媒:剽窃瘟疫阻碍中国科技雄心


发布时间:2011-8-11 12:04:15


美媒:剽窃瘟疫阻碍中国科技雄心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11-8月3日刊登文章——《剽窃瘟疫阻碍中国科技雄心》,以下为主要内容:

2008年,当《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成为中国第一本使用CrossCheck反剽窃文献检测系统的期刊时,主编张月红很满意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当检测结果出来后,张月红感到惊讶和沮丧。

“在差不多两年时间里,我们发现约31%的投稿存在不合理抄袭和剽窃”,她摇着头说:“真是如此”。(科学网相关报道)

按照汤森路透公司的预测,中国今年将在专利数量上超过美国和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的论文发表数量也已经仅次于美国,中国的相关领导也郑重宣布,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科研超级大国。

可是,不断出现的学术丑闻持续困扰着作为创新大国的中国。包括张月红在内的一些人表示,原因应该部分归咎于传统中国文化——死记硬背和模仿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学习方式。

对此,旨在构建全球最大华人科学家在线社区的科学网总编赵彦也表示赞同。

“中国文化存在着某些不足,阻碍了创新,比如不敢批判,怯于展现个性或独立思考。这些都阻碍着科研文化的建立”,他说。

努力改变中国科研面貌

赵彦管理的科学网总部位于北京一所不起眼的办公楼里。虽然科学网开通仅四年时间,日点击量却已高达50万。除了为科学家提供一个公开讨论和写博客的中文平台以外,科学网也会对论文剽窃和学术丑闻进行曝光。赵彦希望科学网可以通过讨论和观点交流的方式逐渐使中国科研的面貌有一些改变。

随着大批海外华人科学家的归国,中国的科研文化有希望发生变化。曾在摩立特集团供职的Michael Zielenziger相信改革是必需的。

“我们必须将儒家文化中的顺从思想从大学体制中去除,更加平等地交换意见,加强合作,积极探讨,从而实现思想的进步”,Zielenziger说。

除了论文数量多,中国的科研并非那么具有世界影响力。汤森路透公司网站特别提到,如果以论文的引用率为标准来衡量,中国都排不进前20名。赵彦担心,中国的科研仍然是有数量无质量。“发表一堆垃圾研究成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现在我们只看到了数量,但科研是只在乎质量的”,他说。

金钱与政治因素——问题症结所在

在学术抄袭风行的背后还存在另一因素:金钱。在中国,对学术成就的奖励是与发表论文数挂钩的,这导致了学术丑闻的发生。

举例来说,自2009年12月以来,国际期刊《晶体学报E》就撤销了中国科学家120篇论文——其中70篇为造假文章,均来自江西井冈山大学。(科学网相关报道)

该期刊编辑Peter Strickland表示在那些与井冈山大学无关的案例中,有一些论文的错误可能并非故意造成的,因为“报告中的晶体结构之所以出现错误,是由于不正确的原子指认,或者说,是晶体学知识的匮乏”——换言之,就是学术知识欠缺(的结果)。

但这起最初的丑闻却促成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社论,呼吁中国政府采取行动。(科学网相关报道)

“中国必须在科研诚信中起到有力的带头作用”,该社论表示。“显然,中国政府需要以此次事件为鉴,重建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管理的标准,同时,针对处理学术不端举报,建立起健全、透明的程序,以防止未来学术欺诈的发生。”

对未来的影响

现在中国面临这样的一种危险——中国最优秀的人才正被吓得出走。今年,北京的4个高考状元都选择去香港读书,在那里,教育体制更开放,这不禁让人反思起中国的教育体制。

北京四中算得上是中国最著名的中学之一,其教学成就是显著的,但该校很多学生都计划前往海外求学。

“我肯定会去国外读书,但我会回来建设祖国”,16岁的火箭迷Katherine Lee坚定地说。“中国还在发展阶段。国家最需要的是科学与科学家,所以我们必须回来。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愿望。”(科学网 张笑/编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5-16 00:30 , Processed in 0.074979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