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30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振宁等四位大师与清华学子分享人生经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8 11:3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李江涛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1-12-17 23:09:16

杨振宁等四位大师与清华学子分享人生经历

杨振宁、吴良镛、冯其庸、欧阳中石这四位在各自领域成就卓著的大师级人物,12月17日在清华大学与学子们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多开拓自己的视野、多学习本专业之外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他们送给年轻人的一项忠告。

四人此次是应清华大学学生会的邀请参加“清华大学时代论坛”,以“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为话题与大学生对话。坐在清华大学大礼堂讲台上的四位大师,年龄之和达到350岁,最长者是同为1922年出生的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与著名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吴良镛,其次是1924年出生的著名诗人、文史学家、红学家冯其庸和1926年出生的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

现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杨振宁结合自己在中美两国给大学生上课的经历说:“中国大学本科生学的东西要比美国的学生深,他们也普遍比美国大学生成熟一些。”在肯定中国传统教育的长处后,他也表示,中国的教育办法不太鼓励学生了解未知事物,容易使人越走越窄,这需要想办法弥补。

杨振宁希望同学们把眼界放得宽广些,不要只盯着自己的专业;还要多看书,多跟身边的人交流,因为这种交流会促进我们的思考。他还建议大家多读一些涉及科学、人文、艺术等各类知识、有深度的杂志。

几年前曾听过杨振宁讲陆游诗词的冯其庸表示,希望大学生们向杨先生学习,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多学习本专业外的知识和才能。面对年轻的学子们,冯其庸说:“现在有些人做学问,很随便,很不严谨,风气很不好,让人担心。”多年来致力于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的他对文化传承表示担忧,他说:“中国不仅要把自然科学搞上去,还要把人文科学搞上去。”他希望年轻一代做好文化的传承。

吴良镛、欧阳中石也就自己的研究领域同大学生进行了交流。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11:32:19 | 只看该作者

杨振宁:中国教育太偏重训导 导致学生不管闲事

杨振宁:中国教育太偏重训导 导致学生不管闲事

2011-12-18 07:51:25

摘自京华时报

昨天,4名耄耋之年的泰斗级大师——杨振宁、吴良镛、冯其庸、欧阳中石聚首于清华大礼堂,应邀参加由清华大学学生会组织的“清华大学时代论坛”。杨振宁说,中国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大一时就较为成熟,而至少1/3的美国学生到大一时还没开窍。“但中国教育太偏重训导,这让中国学生有个很大的缺点:太专一,不管闲事”。杨振宁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倾囊相授。一是“渗透式学习”,多听听外领域的讲座;二是多和同学讨论问题;三是广泛获取知识,多去图书馆;四是应该尽早认清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朝这个方向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8-2 18:24 , Processed in 0.069271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