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2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 :科学家重建有胎盘类动物共同祖先(小型食虫动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5 15:0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Maureen A. O'Leary 来源:《科学》

发布时间:2013-2-25 9:57:21

科学家重建有胎盘类动物共同祖先




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祖先——一种小型的食虫动物     Carl Buell绘制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倪喜军参与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世界上最大的包含形态和遗传特征的数据集,重建了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包括啮齿类、鲸鱼、人类等)的共同祖先——一种小型的食虫动物。

在日前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这些科学家指出,直到大约6500万年前导致非鸟恐龙和地球上差不多70%的物种灭绝的事件发生之后,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现生世支系才开始分化出来。这与以往被普遍接受的理论相矛盾。

研究主导者、身兼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医学院副教授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客座研究员的莫琳·奥利里表示:“通过分析巨大的数据库,我们发现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并不是起源于中生代。像啮齿类、灵长类这些物种,并没有与非鸟恐龙同时生活在地球上。相反,它们都是在恐龙消亡之后的很短时间里,共同起源于一种小型的、食虫的、善于跑跳的祖先。”

据介绍,现生有胎盘类动物超过5100种,无论是体型、运动能力还是脑容量,都具有极高的多样性。因此,探讨这一分支最初出现和分化的时间与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为得到更完整的生命之树,新的研究合并分析了基因和表型数据。作者之一、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资深副馆长兼科学主任迈克尔·诺瓦切克表示,尽管在有关物种关系的研究中,DNA序列数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表型数据在直接构建系统树的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这些表型数据包括了保存在化石中的特征,而化石中保存DNA通常是不可能的。“哺乳动物的化石记录非常丰富,我们当然不想丢掉化石中的直接证据来构建系统树。”

该研究建立的生命之树显示,在白垩纪—古近纪生物绝灭事件之后,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快速崛起,祖先的物种分化发生在灭绝事件之后的20万到40万年间。

“这比单纯地依据基因数据推测出的时间晚了3600万年。”作者之一、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客座研究员马塞洛·维克斯勒指出。

该研究结果与依据基因数据的、被称为“白垩纪陆地革命”的理论相矛盾。根据“白垩纪陆地革命”理论,发生在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冈瓦纳超大陆的解体,是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物种分化的策动力。

“新的生命之树显示,冈瓦纳超大陆的解体,远远发生在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起源之前,是一个不相关的事件。”卡耐基自然历史博物馆哺乳动物学研究馆员约翰·威布尔解释说。(洪蔚)

更多阅读

《科学》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39/6120/662.abstrac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7-22 01:43 , Processed in 0.080734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