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0702|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文化遗产 — 苏州古典园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6 16:0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州古典园林

目录

园林概况
建筑特色
园林发展史
文化意味
世界文化遗产
当代苏州园林
相关著作



  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园林概况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1]的美称。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48~1264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四大名园”与同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网师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退思园一道,构成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地处水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苏州地区历代百业兴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加之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追求完美,千古传承,长盛不衰,无论是乡野民居,还是官衙贾第,其设计建造皆一丝不苟,独运匠心。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据地方志记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产生于苏州园林的鼎盛时期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特色和水平。它们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这四座园林占地面积不广,但巧妙地运用了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模拟自然风光,创造了“城市山林”、“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间。它们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等方面达到了历史的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建筑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园林发展史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文化意味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雨惊诗梦留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裁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园林”。

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英文名称: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于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Ⅰ)(Ⅱ)(Ⅲ)(Ⅳ)(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遗产登录过程】
  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遗产登录标准】
  因为满足世界文化遗产下列评定标准而登录:
  (i)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ii)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iv) 人类历史发展中某—建筑风格的杰出范例;
  (v)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3.【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典园林】

·沧浪亭

  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占地面积10800平方米。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沧浪亭”始为五代吴越王钱缪之子钱元亮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踱步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树苍苍,垒叠湖石。人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

  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

  著名的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它高踞丘岭,飞檐凌空。亭的结构古雅,与整个园林的气氛相协调。亭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亭上石额“沧浪亭”为俞越所书。石柱上石刻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上联选自欧阳修的《沧浪亭》诗,下联出于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句。全园漏窗共108式,图案花纹变化式端,无一雷同,构作精巧,环山就有59个,在苏州古典水宅园中独树一帜。

  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是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的“明道堂”。明道堂取“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意为堂名。为明、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堂在假山、古木掩映下,屋宇宏敞,庄严肃穆。墙上悬有三块宋碑石刻拓片,分别是天文图,宋舆图和宋平江图(苏州城市图)。相传乾隆帝南巡时,曾召誉满江浙的苏州评弹艺人王周士于此堂内说书。堂南,“瑶华境界”、“印心石层”、“看山楼”等几处轩亭都各擅其胜。折而向北,有馆三间名“翠玲珑”,四周遍植翠竹,取“日光穿竹翠玲珑”意而为名。

  竹是沧浪亭自苏舜钦筑园以来的传统植物,亦是沧浪亭的特色之一。现植各类竹20余种。“翠玲珑” 馆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使小馆曲折,绿意四周,前后芭蕉掩映,竹柏交翠,风乍起,万竿摇空,滴翠匀碧,沁人心脾。同“翠玲珑”相邻的是五百名贤祠,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为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五百名贤只是取其整数而言。每五幅像合刻一石,上面刻传赞四句,从中可知这些古贤的概况,他们是从春秋至清朝约2500年间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名贤中的绝大部分是吴人,也有外地来苏为官的名宦。名贤像多数临自古册,也有的来自名贤后裔,具有文献价值。

  园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楼名“看山楼”,登楼可览远近苏州风光。此外还有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映衬。沧浪亭著名的建筑还有观鱼处等。另有石刻34处,计700多方。

·拙政园

  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ù,<书>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毫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拙政园全园占地62亩(另三资料分别为:51950平方米、约50000平方米、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另一资料:1/3)。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顿感到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西部其它建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夏日蕉廊,冬日梅影雪月,春日繁花丽日,秋日红蓼芦塘,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留园

  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齐名。坐落在苏州市阊(音:chāng)门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另一资料:留园修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留园占地约30亩(另两资料:2顷、约30000平方米),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鱼之厅、林泉耆砍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留园内的建筑景观还有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

·网师园

  是苏州中型古典山水宅园的代表作品。它位于苏州药门附近的带城桥南阔家头巷(另一资料:位于苏州城东南十全街,与苏州、南州等饭店相距仅几十米),园址原为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所建之“万卷堂”旧址,亦称“渔隐”。清时由光禄寺少卿宋宗元于乾隆中叶(约公元1770年)购其地筑园。因园毗邻王思巷,谐其间喻渔隐之义,称为“网师园”。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园。网师园全园占地约8亩余(另两资料:约5333平方米、约5400平方米),是我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网师园布局精巧,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园分三部分,境界各异。东部为住宅,中部为主园。网师园按石质分区使用,主园池区用黄石,其他庭用湖石,不相混杂。突出以水为中心,环池亭阁也山水错落映衬,疏朗雅适,廊庑回环,移步换景,诗意天成。古树花卉也以古、奇、雅、色、香、姿见著,并与建筑、山池相映成趣,构成主园的闭合式水院。池水清澈,东、南、北方向的射鸭廊、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及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及朝、午、夕、晚一日中的景色变化。所以游园时,宜坐、宜留、以静观为主。绕池一周,可前细数游鱼,可亭中待月迎风。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如天然图画,所以并不觉其园小。夜游网师园除了能品味园林夜景,还能欣赏到评弹、昆曲等节目。

  西部为内园(风园),占地约1亩。北侧小轩三间,名“殿春簃(音:yí,楼阁旁边的小屋,多用做书斋的名称)”。旧时以盛植芍药闻名。“殿春簃”旧为书斋,为明代古朴爽洁之建筑。轩北略置湖石,配以梅、竹、芭蕉成竹石小景。由红林镶边的长方形窗枉框松成的框景,满目青竹,苍翠挺拔,翠周围的傲 腊梅、红色天竹子和奇峰迭起的假山石,仿佛是雅致的国画小品,人在到内,似在室外,富有诗情画意。轩西侧套室原为著名画家张大千及其兄弟张善子的画室“大风堂”。张氏兄弟曾在园中饲养一虎,今堂南天井西墙嵌碎石一方,镌刻“先仲兄善子所豢虎儿之墓”,为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书于台北,寄来立碑。庭院假山,采用周边假山布局,东墙峰洞假山围成弧形花台,松枫参差。南面曲折蜿蜒的花台,穿插峰石,借白粉墙的衬托而富情趣,与“殿春簃”互成对景。花台西南为天然泉水“涵碧泉”。洞容幽深,寒气逼人,与主园大池水脉贯通,此一眼泉水如蛟龙吐,使无水的“殿春簃”不偏离网师园以水为中心的主题,北半亭“冷泉亭”因“涵碧泉”而得名。亭中置巨大的灵壁石,形似展翅欲飞的苍鹰,黝黑光润,叩之铮琮如金玉,是灵壁石中的珍品。在亭中“坐石可品茗,凭栏可观花”,令人赏心悦目。

  1980年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因仿殿春簃建了一座古典庭院“明轩”而名播海外。

·环秀山庄

  位于苏州景德路,全园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始建于唐代末年,原为唐代金谷园故址,宋代为景德寺,明时是宰相申时行的住宅。清代蒋辑住此,建“求自楼”,以藏经集。又在楼后叠假山,取名为“环秀山庄”。在地下掘一井,井有清泉喷涌汇成一池,取名“飞雪泉”。以上构成了环秀山庄山、池、泉、石的雏形。其园林风格“有真有假,做假成真”,接近自然,富于变化。整体布局以假山为主,水池为辅,山水相依。前为厅堂、庭院,后为池水、假山。环秀山庄以假山堆叠奇巧著称,被誉称“苏州三绝”之一,又被誉为“独步征轲”。

·狮子林

  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娄门内园林路,始建于元代,为元代园林的代表。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长廊的墙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诗》的碑刻作品。狮子林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翌年(元代最后一位皇帝顺帝至正二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天如禅师因师傅中峰和尚得道于浙江西天目山狮子岩,为纪念自己的师傅,取名“狮子林”。亦因佛书上有“狮子吼”一语,且众多假山酷似狮形而命名。

  园建成后,当时许多诗人画家来此参禅,所作诗画列入“狮子林纪胜集”。天如禅师谢世以后,弟子散去,寺园逐渐荒芜。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明姓和尚托钵化缘于长安,重建狮子林圣恩寺、佛殿,再现兴旺景象。至康熙年间,寺、园分开,后为黄熙之父、衡州知府黄兴祖买下,取名“涉园”。公元1703年2月11日清康熙巡游至此,赐额“狮林寺”,后清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额匾。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园”。至清光绪中叶黄氏家道衰败,园已倾圯,唯假山依旧。

  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0000平方米,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有假山王国之美誉。假山内外上下盘旋曲折,穿洞越谷宛入迷宫,咫尺之间可望而不可即,只有循山路而行才可出洞。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壑,如入深山峻岭,恍惚迷离。由于它原是寺之后花园,所以狮子林假山便是佛的象征,与一般的假山不能相提并论。山腹中空灵曲折,宛如迷宫的洞穴即象征佛的法力无边。

  狮子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园中最高峰为“狮子峰”,另有“含晖”、“吐月”等名峰。园内多竹,竹间结茅的方丈禅窝,建有“冰壶进”、“玉鉴池”、“小飞虹(桥)”。主要建筑有立雪堂、燕誉堂、卧云室、见山楼、指柏轩、飞瀑亭、真趣亭、问梅阁等。

  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奇巧、出神入化、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园内长廊四面贯通,廊壁上嵌有书条石刻,皆为名家书法佳作。

  公元1917年,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祖父)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花80万银元,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整修,新增了部分景点,并冠以“狮子林”旧名,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城。贝润生原准备筹备开放,但因抗战爆发而未能如愿。公元1945年贝润生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解放后,贝氏后人将园捐献给国家,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后,于公元1954年对公众开放。
   
·艺圃

  位于苏州阊门内,建于明代。原为药圃,清初改现名,又称敬亭山房。药圃为住宅花园,面积为3330多平方米(另一资料:约3000平方米),在苏州诸园中,以园景开阔、自然质朴称胜。有山林野趣,较多保持了明末清初的旧貌。

·耦园

  位于苏州城东,东临护城河。全园正宅居中,有东西两个花园,故称耦园(“耦”与“偶”音同)。两人耕种亦称为耦,意指夫妻隐居归田。耦园面积较小,居城湾一隅,三面萦河,一面临街,具有浓郁的水乡特色。在建筑艺术构思上,也别出心裁地反映出园主人双隐归田的思想,堪称佳构。

·退思园

  位于吴江同里镇,建造于清光绪年间,是诸园中年代最近的一座宅第园林。园主因遭贬职归乡,将园取名“退思”,是退而思过之意。全园占地6600平方米,西部为住宅,东部为园林。东部园林面积约2500平方米,分为庭院和内园两部分。园内建筑简朴无华、清新淡雅,其所有山、亭、馆、廓均紧贴水面,为独辟蹊径的贴水园。

  4.【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园林】
  
  曲园 /怡园 /听枫园 /南半园 /北半园 /可园 /残粒园 /韬园 /五峰园 /古松园 /灵岩山馆 /柴园 /植园 /慕园 /乐荫园 /鹤园 /塔影园 /笑园 /朴园 /万氏庭园 /蕙荫园 /顾氏花园 /启园(席家花园) /紫兰小筑(默园) /翕圃(张家花园) /向庐

  5.【遗产价值】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憩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当代苏州园林

  ·东园蒋园
  ·静思园
  ·明轩,位于美国纽约市大都会博物馆内 。
  ·东吴小筑,位于云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内 。

相关著作

  ·《苏州古典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专著。中国建筑学家刘敦桢著。1979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书中全面阐述了苏州名园发展的历史和造园艺术成就。全书分总论和实例两部分:总论部分包括:绪论、布局、理水、叠山、建筑、花木等6章;实例部分介绍了拙政园、留园等15座名园,全书共13万字,附测绘图172幅,照片661幅。作者从30年代起研究园林艺术,对苏州园林做了精心测绘,分析总结了园林的造园艺术、构思和手法。
  ·叶圣陶《苏州园林》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序言,最初发表在1979年第四期的《百科知识》上,原名为《拙政诸园寄深眷》。叶圣陶先生本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十分熟悉,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典范,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多角度、全方位向读者说明到了园林就如在画中感觉。

2#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7:20:09 | 只看该作者

拙政园

拙政园

2009-6-9

目录

【拙政园·简介】
【拙政园·历史沿革】
【拙政园三区·东园】
【拙政园三区·西园】
【拙政园三区·中园】
[拙政园·苏州园林博物馆]
【拙政园·造园艺术】
【拙政园·景点】
【拙政园·旅游】
[拙政园·历史人物]
[拙政园·故事典故]
[拙政园·交通指南]



【拙政园·简介】

  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世界文化遗产。
  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ù,<书>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另一资料:1/3)。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顿感到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西部其它建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它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拙政园·历史沿革】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并存文氏之《拙政园图》、《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当时,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31个景点。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根据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描述,一开始建造此园时,他就发觉这块地并不太适合盖相当多建筑,地质松软,积水弥漫,而且湿气很重。因此文征明以水为主体,辅以植栽,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各个景点,并将诗画中的隐喻套进视觉层次中。园中至今仍留有许多文征明的对联与诗,其中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最能带出此园的意境。 此外,园中所栽种的紫藤相传是文征明亲手种植。由此可看出文征明相当喜爱植物,有学者分析在31个景点中,超过一半的景,都与植物和植物本身的意涵有关。
  经历—百二十余年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已破落近三十年并荡为丘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将其重新修复,并将“拙政”改名为“归园田居”,取意陶渊明的诗。
  清顺治十年,陈之遴曾购得此园。1662年,拙政园充公。康熙年初,曾为驻防将军府、兵备道行馆。其后还予陈之遴子,再卖给吴三桂婿王永宁,王曾大兴土木,堆帜丘壑,园状大为改变。
  康熙十八年,为苏松常道署。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蒋棨接手此园,并将园中规模略做更改,东边的庭院切分为中、西两部分。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忠王李秀成曾以此园当做苏州的重要基地,改之为忠王府。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改名为“补园”。当时拙政园的腹地缩小到1.2顷,张履谦大举装修了相当多细致部份,因此奠定了拙政园今日之基础。
  同治年间的江苏巡抚李鸿章、张之万,辛亥革命伊始时的江苏都督程德全,抗战时期的伪江苏省省长陈则民都看中了拙政园。时疫医院、戒烟所、区公所都曾是拙政园的别名。
  至抗战爆发前夕,一代名园衰落至“狐鼠穿屋,藓苔蔽路”的境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飞机几度轰炸苏州,远香堂受震破损,南轩被焚毁,园内亭阁倾圮,枯苇败荷,荒秽不堪。
  1951年11月,拙政园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文管部门立即修缮,延请专家名匠,规划整治,按原样修复,1952年11月6日,整修后的拙政园中部和西部正式开放,成为普通百姓休闲游玩的去处。
  1961年拙政园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授予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称号。
  从1996年始,拙政园每年春夏之季分别举办杜鹃花旅游节与荷花旅游节。
  2009年7月8日,拙政园迎来500周年华诞。

【拙政园三区·东园】

  东区的面积约31亩,其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归园田居”为主,该园可分为四个景区,据记载有放眼亭,夹耳岗,啸月台,紫藤坞,杏花涧,竹香廊等诸胜。中为涵青池,池北为主要建筑兰雪堂,周围以桂、梅、竹屏之。池南及池左,有缀云峰、联壁峰,峰下有洞,曰“小桃源”。步游入洞,如渔郎入桃源,桑麻鸡犬,别成世界。兰雪堂之西,梧桐参差,茂林修竹,溪涧环绕,为流觞曲水之意。北部系紫罗山、漾荡池。东甫为荷花池,面积达四五亩,中有林香楼。家田种秫,皆在望中。
  但现有的景物大多为新建,重要的景点有秫香馆、松林草坪、芙蓉榭、天泉亭等,拙政园的纪念品店也设在此处。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

【拙政园三区·西园】

  西园面积约为12.5亩,现有布局形成于张履谦接手时期。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装修精致奢丽。
  其中,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造型小巧玲珑。东北为倒影楼,同东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

【拙政园三区·中园】

  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虽历经变迁,与早期拙政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但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从咸丰年间《拙政园图》、同治年间《拙政园图》和光绪年间《八旗奉直会馆图》中可以看到山水之南的海棠春坞、听雨轩、玲戏馆、枇杷园和小飞虹、小沧浪、听松风处、香洲、玉兰堂等庭院景观与现状诸景毫无二致。因而拙政园中部风貌的形成,应在晚清咸丰至光绪年间。
  中区现有面积约为18.5亩,其中水面占1/3。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主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为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芭蕉、竹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很雅致精巧。
  远香堂既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又是拙政园的主建筑,园林中各种各样的景观都是围绕这个建筑而展开的。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结构精巧,周围都是落地玻璃窗,可以从里面看到周围景色,堂里面的陈设非常精雅,堂的正中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远香堂”三字,是明代文征明所写。堂的南面有小池和假山,还有一片竹林。堂的北面是宽阔的平台,平台连接着荷花池。每逢夏天来临的时候,池塘里荷花盛开,当微风吹拂,就有阵阵清香飘来。
  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园的主景所在,池中有东西两座假山,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子正对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亭的中央是元代倪云林(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元末无锡人。工诗,善山水,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座山之间以溪桥相连接。山上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岸边则有众多的灌木,使得这里到处是一片生机。远香堂的东面,有一座小山,小山上有“绿绮亭”,这里还有“枇杷园”、“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还能看到耸立云霄之中的北寺塔。水池的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的西面有一座曲桥通向柳荫路曲。在这里转向北方可以见到见山楼。亭子的南部有一座小桥连接着倚玉轩,从这里向西走就到了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桥的南面有小沧浪水阁,桥的北面是香洲。

[拙政园·苏州园林博物馆]

  1992年秋,苏州建成开放了我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它利用名园拙政园的住宅部分,按四进厅堂布置成“园原”、“园史”、“园趣”、“园冶”四个展厅,展现了苏州园林在二千多年悠悠岁月中美的历程和旖旎风采。
  园原厅:为苏州造园之风的长盛不衰提供了答案。
  园史厅:作为历史的再现,引导观众超越时空,纵览苏州园林的发展历程。
  园趣厅:分别展示了苏州开放园林、江南各地名园、苏州市郊六县市、苏州未开放的园墅庭院乃至国外建的苏州园林的不凡风姿。
  园冶厅:通过苏州园林“造园要素”和“造园艺术”的剖析,以较深层次揭示了苏州园林在世界园苑之林中卓成体系的原因所在。

【拙政园·造园艺术】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这种园中园式的庭院空间的出现和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与园林面积缩小有关。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1.2公顷园地。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婉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待霜亭的桔(“洞庭须待满林霜”);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雨入秋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玉兰堂的玉兰(“此生当如玉兰洁”);雪香云蔚亭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听松风处的松(“风入寒松声自古”),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荫路曲的柳,枇杷园、嘉实亭的枇杷,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

【拙政园·景点】

  拙政园的主要景点有:
  兰雪堂:取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诗意而名,堂中南面置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北向饰翠竹图。
  涵青亭: 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
  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落地长窗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妆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天泉亭 :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亭内有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宏寺遗物。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
  芙蓉榭: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
  缀云峰: 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壮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
  玉兰堂 :是一处独立封闭的幽静庭院,玉兰堂高大宽敞,院落小巧精致。南墙高耸,好似画纸,墙上藤草作画,墙下筑有花坛,植天竺和竹丛,配湖石数峰,玉兰和桂花,色、香宜人。
  见山楼: 此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底层被称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小憩时凭靠可近观游鱼,中赏荷花,远则园内诸景如画一般地在眼前缓缓展开。上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荷风四面亭: 亭名因荷而得,座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莲花亭亭净植,岸边柳枝婆娑。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楼舱,通体高雅而洒脱,其身姿倒映水中,更显得纤丽而雅洁。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与情操。
  松风水阁: 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岁寒三友”。松树经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将之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松之苍劲古拙的姿态常被画入图中,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
  远香堂: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堂名因荷而得。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海棠春坞: 玲珑馆东侧花墙分隔的独立小院是海棠春坞。造型别致的书卷式砖额,嵌于院之南墙。院内海棠两株。庭院铺地用青红白三色鹅卵石镶嵌而成海棠花纹。与海棠花相呼应。
  听雨轩: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就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
  雪香云蔚亭: 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适宜早春赏梅,亭旁植梅,暗香浮动。又称冬亭。
  梧竹幽居: 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 “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题。
  留听阁: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是园林飞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塔影亭:在留听阁,回头望塔影亭,顿觉美妙致至。攒尖的八角亭映入水中,宛如宝塔,端庄怡然,不失为西部花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
  浮翠阁: 为八角形双层建筑,高大气派,煞是引人注目。山上林木茂密,绿草如茵,建筑好像浮动于一片翠绿浓荫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阁”。
  笠亭:在扇亭后的土山上还有一小亭,称“笠亭”。“笠”即箬帽,亭作浑圆形,顶部坡度较平缓,恰如一顶箬帽,掩映于枝繁叶茂的草树中.
  与谁同坐轩:小亭非常别致,修成折扇状。苏东坡有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名“与谁同坐轩”。轩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形,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半栏均成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
  倒影楼(夜景): 倒影楼以观赏水中倒影为主。楼分两层,楼下是“拜文揖沈之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这两位均是苏州著名的画家,沈周还是文徵明的老师。当年,西园园主张履谦为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于光绪二十年(1894)特建此楼以资纪念。倒影如画景色绝佳。
  波形廊: 在西花园与中花园交界处的一道水廊,是别处少见的佳构。从平面上看,水廊呈“L”形环池布局,分成两段,临水而筑,南段从别有洞天入口,到卅六鸳鸯馆止;北段止于倒影楼,悬空于水上。
  宜两亭 : 在别有洞天靠左,叠有假山一座。沿假山上石径,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位于山顶,这就是“宜两亭”。
  卅六鸳鸯馆(“十八曼佗罗花馆”): 为西花园的主体建筑,精美华丽,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卅六鸳鸯馆”,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 南厅是十八曼陀罗花馆,曼陀罗花即山茶花。北厅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

【拙政园·旅游】

  最佳旅游时间
  春、夏、秋三季皆适宜游玩,但最好能避开节假日高峰期。
  特色餐饮
  苏州的美食一条街——太监弄。那里有乾隆创始的“松鹤楼”(船点就是那里的大师傅的绝活),代表菜肴是松鼠桂鱼和船点!
  松鹤楼对面是得月楼。这家店子曾经二上银幕,某种程度上比松鹤楼还有名。代表菜肴是樱桃肉,鲃肥汤。
  它的边上则是王四酒家,老振兴,这两家也是很有名气的老酒家。都是典型的苏帮特色。
  再走过去到了太监弄的尽头,碧凤坊的开始,则是小吃的天下了。
  五芳斋,朱鸿兴和绿杨馄饨店。不是我吹牛那里的各色面和汤包,小笼绝对经典。
  购物
  拙政园门口的东北街和园林路上有很多工艺品商店,当地的土特产、苏扇、苏绣等在此都可以买到。
  特色活动
  四月至十月会举行花展(杜鹃花展和荷花展)
  当地旅游注意事项
  由于苏州园林里绿色植被比较多,相比其他颜色的花对比度比较大,所以应该选取镜头成像好且使用高分辨率进行拍摄。所以建议您使用单反相机进行拍摄。去苏州园林拍摄一定要注意光影交叉以及背光的时候闪光灯补光要及时,去苏州园林拙政园是必要去的,不过旺季时这里的人比较多的,所以把握整体场景拍摄就比较难了,建议真正喜欢苏州园林的朋友还是要等人少的时候再去,在一种静的环境中才能拍摄出好的作品。
  景区门票价格:旺季(4.16~10.30)70元;淡季(10.31~4.15)50元。70岁以上老人凭高龄证、现役军人凭军人证、残疾人士在残疾日以及1.2米以下儿童免票。
  开放时间:8:15—17:30

[拙政园·历史人物]

  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文征明,以翰墨自娱,优游林下,画风清远恬淡。他与园主王献臣交往甚密,园建成后,王氏经常邀其宴饮、赏游,他对园中美景乐而忘返,拙政园成了他创作的蓝本。他曾数次为拙政园作画,其中比较有影响、流传至今的《文待诏拙政园图》集诗、书、画于一体,各全其美,相互映发,堪称巨构杰作。文征明当年亲手种植的紫藤,历经400余年,仍身姿矫健,绿荫满庭,被李根源先生称为“苏州三绝”之一。 文征明所作的《王氏拙政园记》石刻,现位于倒影楼下拜文揖沈之斋,他的字疏朗清秀,风骨自在,《千字文》置西部水廊内,系文征明八十岁时所作的蝇头小楷,笔势空灵飞动,书法高超,其艺术风格与拙政园的典雅特色似乎有着某些相同之处,名人名园,交相辉映。

[拙政园·故事典故]

  名园金戈铁马声
  太平天国的杰出将领忠王李秀成与苏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拙政园也有着不解的缘份。 清咸丰十年(1860),李秀成率军攻占苏州后,建立苏福省。据<<苏台糜鹿记>>载,“以复园吴宅东拓于潘,西拓于汪,兼而并之,建为王府”。据说,李秀成在忠王府时,喜欢在后花园见山楼办公,此楼依山而筑,临水而建,楼上楼下互不相通,比较安全,公务之余,放眼窗外,可远眺西部群山,近观则园中景色尽收眼底。100多年过去了,如今英雄已去,楼榭依然,见山楼载荷着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风云。

[拙政园·交通指南]

  交通: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站下,往东步行100米即到.
  线路番号:529 (原29路) 所属公司:【苏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途径:太湖东路首末站、太湖东路、丹桂路、宝带东路、迎春路、南园路、竹辉路、带城桥路、凤凰街、临顿路、齐门路、平齐路、人民路、北环路、苏浒路、浒关
  ----------------------------------------------------------------------------------------------------
  停靠:太湖东路、吴中交警大队、嘉宝花园、吴中房产中心、吴中东路、汽车南站、汽车南站北、南园桥北(杰特曼宾馆)、木杏新村、网师园、第一人民医院西、双塔、醋坊桥观前街东、市立医院东区东、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齐门、平齐花苑、平门东、火车站、钱万里桥北、清塘新村北、山塘街、虎丘立交桥东、观景新村、黄家庄、自由村、白洋湾、宝玛数控、长青、养鱼场、黄花泾、保丰、航海仪器厂、朱家庄、浒新路、浒墅关
  ----------------------------------------------------------------------------------------------------
  起点站首末班时间:05:00~20:30 终点站首末班时间:06:00~21:30
  ----------------------------------------------------------------------------------------------------
  高峰行车间隔:8 平峰行车间隔:12 线路里程:23.7公里
  ----------------------------------------------------------------------------------------------------
  票价:2元、1元( 注:空调车加1元 )
  ------------------------------------------------------------------------
  线路开行日期:2006-12-6 线路结束日期:2008-12-31
  线路番号:游1 (原游1路) 所属公司:【苏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途径:虎丘路、桐泾北路、留园路、广济路、金门路、阊胥路、景德路、人民路、白塔西路、临顿路、西北街、人民路、平四路
  ----------------------------------------------------------------------------------------------------
  停靠:虎丘、观景新村东、虎丘新村(一号桥)、留园、广济桥、爱河桥、中医院儿童医院、察院场、接驾桥、市立医院东区、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皮市街北、北寺塔东(上行为北寺塔)、平门(丝绸博物馆)、平四路首末站(火车站南)
  ----------------------------------------------------------------------------------------------------
  起点站首末班时间:05:15~21:00 终点站首末班时间:05:15~21:00
  ----------------------------------------------------------------------------------------------------
  高峰行车间隔:7 平峰行车间隔:16 线路里程:10.5公里
  ----------------------------------------------------------------------------------------------------
  票价:1元( 注:空调车加1元 )
  ------------------------------------------------------------------------
  线路开行日期:2004-8-1 线路结束日期:2008-12-31
  线路番号:游2 (原游2路) 所属公司:【苏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途径:虎丘首末站、虎丘路、桐泾北路、北环西路、人民路、西北街、临顿路、凤凰街、十全街、人民路、新市路、盘胥路、解放东路、解放西路、解放西路首末站
  ----------------------------------------------------------------------------------------------------
  停靠:虎丘、观景新村东、虎丘新村(一号桥)、仁安街、玻纤路、山塘街、清塘新村北、钱万里桥北、火车站、平门东、北寺塔东、皮市街北、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市立医院东区东、醋坊桥观前街东、双塔、第一人民医院西、网师园西、南林饭店、三元坊、工人文化宫、市实验小学、盘门景区北、新市桥南、解放新村、友新新村、桐泾公园西(下行无)、唐寅园
  ----------------------------------------------------------------------------------------------------
  起点站首末班时间:05:45~18:45 终点站首末班时间:06:00~19:30
  ----------------------------------------------------------------------------------------------------
  高峰行车间隔:9 平峰行车间隔:12 线路里程:15.2公里
  ----------------------------------------------------------------------------------------------------
  票价:1元( 注:空调车加1元 )
  ------------------------------------------------------------------------
  线路开行日期:2004-8-1 线路结束日期:2008-12-31
  线路番号:313 (原3路) 所属公司:【苏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途径:金山路、滨河路、何山路、金门路、阊胥路、景德路、人民路、西北街、临顿路(临时)、北园路(临时)、百家巷(临时)、东北街、娄门路、东环路、北环东路
  ----------------------------------------------------------------------------------------------------
  停靠:苏州乐园、苏州实验中学、狮山新苑、水洲饭店、何山花园、科技学院、何山桥、何山大桥东、馨泓桥西、馨泓桥东、朱家庄新村、石路南、爱河桥、中医院儿童医院、察院场、接驾桥(恒孚银楼)、北寺塔、皮市街北、拙政园、北园新村、娄门、向阳桥、苏安新村、官渎里立交桥
  ----------------------------------------------------------------------------------------------------
  起点站首末班时间:05:00~22:45 终点站首末班时间:05:00~22:45
  ----------------------------------------------------------------------------------------------------
  高峰行车间隔:7 平峰行车间隔:10 线路里程:13.7公里
  ----------------------------------------------------------------------------------------------------
  票价:1元( 注:空调车加1元 )
  ------------------------------------------------------------------------
  线路开行日期:2004-8-1 线路结束日期:2008-12-31
  线路番号:55 (原55路) 所属公司:【苏州市吴中区公共汽车有限公司】
  途径:越溪街、越湖路、希文路、一川街、瑶泉路、旅思街、致能大道、越湖路、东吴南路、东吴北路、南环东路、南园路、竹辉路、带城桥路、凤凰街、临顿路、齐门路、北环路、东汇支路、东汇路、西汇路、平北路、苏站路、官渎路、312国道、齐门北大街、阳澄湖中路、阳澄湖东路、徐阳路
  ----------------------------------------------------------------------------------------------------
  停靠:越溪、文正学院、一川街、希文路、国际教育园(旅游财经校)、国际教育园(建设交通校)、国际教育园(工职院)、莫舍桥西、莫舍桥东、彭泾、邵昂路东、大龙江桥、红庄、澄湖路、吴中汽车站、吴中商城、东吴塔、吴中区人民医院、南门二村、团结桥东、南环新村(汽车南站西)、汽车南站北、南园桥北、木杏新村、网师园、第一人民医院西、双塔,醋坊桥观前街东、市立医院东区东、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齐门、汽车北站、梅花新村、洋泾塘、南巷、宋泾桥、宋泾桥北、陆慕、陆幕(农贸市场)、阳澄湖中路、陆幕中小学、相城区行政中心、澄阳路、中兴桥、依云桥、阳澄湖东路、徐庄
  ----------------------------------------------------------------------------------------------------
  起点站首末班时间:05:45~20:00 终点站首末班时间:05:50~20:00
  ----------------------------------------------------------------------------------------------------
  高峰行车间隔:10 平峰行车间隔:15 线路里程:27公里
  ----------------------------------------------------------------------------------------------------
  票价:2元( 注:空调车加1元 )
  ------------------------------------------------------------------------
  线路开行日期:2004-8-1 线路结束日期:2008-12-31
  线路番号:202 (原2路) 所属公司:【苏州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途径:火车站西、北环路、人民路、平齐路、齐门路、临顿路、凤凰街、带城桥路、竹辉路、莫邪路、杨枝塘路、东环路、东振路、文萃路、南摆宴街(园区方向)、北摆宴街(苏州方向)、通园路、东方大道
  ----------------------------------------------------------------------------------------------------
  停靠:火车站西、平门东、平齐花苑、齐门、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市立医院东区东、醋坊桥(观前街东)、双塔、第一人民医院西、网师园西、木杏新村、竹辉宾馆、桂花公园、觅渡桥北、里河新村、东振路西、娄葑人才市场、黄天荡新村、苏大附中、葑谊新村东、娄葑镇政府、群力村、企鸿路、群星路、群星一路、群星二路、群星三路、通达路、塘南村、独墅湖村、东方大道南环批发市场
  ----------------------------------------------------------------------------------------------------
  起点站首末班时间:05:30~23:00 终点站首末班时间:05:40~23:35
  ----------------------------------------------------------------------------------------------------
  高峰行车间隔:10 平峰行车间隔:15 线路里程:15.9公里
  ----------------------------------------------------------------------------------------------------
  票价:1元( 注:空调车加1元 )
  ------------------------------------------------------------------------
  线路开行日期:2006-3-20 线路结束日期:2008-12-31
  线路番号:923 (原23路) 所属公司:【苏州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途径:新莲路首末站、莲塘路、清金路、清塘路、城北东路、官渎路、上高路、北环路、齐门路、临顿路、干将路、阊胥路、三香路、劳动路、桐泾路、福星路、友新路、宝带西路、宝带西路首末站
  ----------------------------------------------------------------------------------------------------
  停靠:新莲路首末站、汇翠花园、虎丘实验学校、虎丘开发区、法泰公司、花锦村、车管所、洋泾塘、梅花新村、官渎里、官渎里立交桥、齐门北、齐门、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市立医院东区东、醋坊桥(观前街东)、市一中、乐桥、养育巷、学士街、小日辉桥、市三十三中、华泰家园、新沧花园南、客运管理处、胥江路、桐泾公园、福星小区东、友联二村、教师新村、友新公交首末站
  ----------------------------------------------------------------------------------------------------
  起点站首末班时间:05:30~20:06 终点站首末班时间:06:20~20:55
  ----------------------------------------------------------------------------------------------------
  高峰行车间隔:10 平峰行车间隔:12 线路里程:16.2公里
  ----------------------------------------------------------------------------------------------------
  票价:1元( 注:空调车加1元 )
  ------------------------------------------------------------------------
  线路开行日期:2004-8-1 线路结束日期:2008-12-31
  线路番号:178 (原78路) 所属公司:【苏州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途径:独墅湖高教区首末站、横无名路(市区方向)、纵无名路(市区方向)、横无名路(市区方向)、林泉街、仁爱路、星湖街、独墅湖大道、车斜路、东延路、星湖街、金鸡湖大道、星港街、金鸡湖路、星汉街、苏华路、星海街、苏绣路、星明街、中新路、干将路、临顿路、齐门路、北环路、火车站西
  ----------------------------------------------------------------------------------------------------
  停靠:独墅湖高教区首末站、文汇广场(北侧)、文景路、林泉街仁爱路南、西交大、研究生院(苏州大学) 、中科大、研究生城图书馆(西侧)、莲花新村五区、莲花新村六区、莲花新村七区、独墅湖大道、斜塘、金水湾、金湖、金鸡湖大酒店、高尔夫花园、城邦花园、馨都广场、嘉怡苑、都市花园南、中央公园北、海关大楼、韶山花园、中新路、苏大北校区、相门、醋坊桥观前街东、市立医院东区东、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齐门、汽车北站北、火车站西
  ----------------------------------------------------------------------------------------------------
  起点站首末班时间:05:50~22:20 终点站首末班时间:05:00~21:30
  ----------------------------------------------------------------------------------------------------
  高峰行车间隔:12 平峰行车间隔:15 线路里程:24公里
  ----------------------------------------------------------------------------------------------------
  票价:2元、1元( 注:空调车加1元 )
  ------------------------------------------------------------------------
  线路开行日期:2004-8-1 线路结束日期:2008-8-31
  线路番号:游5 (原游5路) 所属公司:【苏州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途径:227省道分流线、中新路(北线)、干将路、临顿路、齐门路、平齐路、人民路、北环路、桐泾北路、桐泾南路、解放东路、盘胥路、新市路、竹辉路、莫邪路、杨枝塘路、东环路、金鸡湖路
  ----------------------------------------------------------------------------------------------------
  停靠:欧尚超市、韶山花园(北线)、中新路(北线)、夏园新村(南线)、徐家浜(南线)、苏大北校区、相门、双塔、醋坊桥(观前街)、市立医院东区东、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齐门、平齐花苑、平门东、火车站、钱万里桥北、清塘新村北、山塘街、玻纤路、仁安街、临时站、古吴饭店、彩香新村西、彩虹新村东、客运管理处、胥江路、桐泾公园、友新新村、解放新村、新市桥南、盘门景区北、市实验小学、工人文化宫、广电总台、竹辉宾馆、桂花公园、觅渡桥北、里河新村、东振路西、机场路西、葑门换乘站东、苏大东校区、夏园新村、欧尚超市
  ----------------------------------------------------------------------------------------------------
  起点站首末班时间:06:00~22:30 终点站首末班时间:06:00~22:30
  ----------------------------------------------------------------------------------------------------
  高峰行车间隔:9 平峰行车间隔:12 线路里程:24.9公里
  ----------------------------------------------------------------------------------------------------
  票价:1元( 注:空调车加1元 )
  ------------------------------------------------------------------------
  线路开行日期:2004-8-1 线路结束日期:2008-12-31
  线路番号:309 (原309路) 所属公司:【苏州市吴中区公共汽车有限公司】
  途径:科慧路(经贸学院)、学府路、宝带西路、东吴北路、人民南路、人民路、十梓街、凤凰街、临顿路、齐门路、平齐路、平四路、平四路公交首末站
  ----------------------------------------------------------------------------------------------------
  停靠:国际教育园(北校区)、苏州市卫生学校、学府花苑、福运路、前范村、友新路、四季晶华花园、盘蠡新村、吴中党校、吴中区人民医院、南门二村、团结桥北、人民桥南、南门、工人文化宫、三元坊、饮马桥东、市民政局、第一人民医院西、双塔、醋坊桥(观前街东、采芝斋)、市立医院东区东、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齐门、平齐花苑、平门东、平四路
  ----------------------------------------------------------------------------------------------------
  起点站首末班时间:05:45~20:00 终点站首末班时间:05:45~20:00
  ----------------------------------------------------------------------------------------------------
  高峰行车间隔:8 平峰行车间隔:18 线路里程:18公里
  ----------------------------------------------------------------------------------------------------
  票价:1元( 注:空调车加1元 )
  ------------------------------------------------------------------------
  线路开行日期:2005-9-3 线路结束日期:2009-9-3
  线路番号:518 (原518路) 所属公司:【苏州交通旅游公交有限公司】
  途径:平四路、平齐路、临顿路、干将路、中新路、星明街、苏惠路、星海街、机场路、敦煌路、机场路、长虹北路、东方大道、浦澄路、迎宾路、松月路
  ----------------------------------------------------------------------------------------------------
  停靠:火车站(平四路公交首末站)、平门东、平齐花苑、齐门、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市立医院东区东、醋坊桥观前街东、相门、苏大北校区、中新路、韶山花园、海关大楼、中央公园、师惠坊、苏茜路东、苏桐路、星海街南、国际科技园、城邦花园、高尔夫花园、金鸡湖大酒店、金湖、金水湾、星湖街南、荷韵新村、园区第七中学、敦煌路、斜塘民营工业园、庙浜、雅士利涂料公司、金家堰、西马村、桑田、板桥、凌港、西潭、长虹北路、五谷村、陶浜、泰渊、重村、清江、清江招呼站、甫澄北路、迎宾路、松月路、甪直汽车站
  ----------------------------------------------------------------------------------------------------
  起点站首末班时间:05:30~20:00 终点站首末班时间:05:30~20:00
  ----------------------------------------------------------------------------------------------------
  高峰行车间隔:10 平峰行车间隔:15 线路里程:34公里
  ----------------------------------------------------------------------------------------------------
  票价:4元、3元、2元( 注:空调车加1元 )
  ------------------------------------------------------------------------
  线路开行日期:2005-9-29 线路结束日期:2009-9-29
  线路番号:262 (空) 所属公司:【苏州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途径:高浜首末站、高浜街、葑亭大道、渔泾路、蠡塘路、扬东路、扬帆路、新苏路、北环路、齐门路、临顿路、白塔西路、人民路、景德路、金门路、阊胥路、干将路、桐泾路、三香路、西环路、解放路、解放西路首末站
  ----------------------------------------------------------------------------------------------------
  停靠:高浜首末站、跨塘汇隆街、园区五中、娄江中路、古娄新村、高浜新村、扬东路、万源路、育才中学、新屹大厦、弘德隆、官渎里立交桥东、官渎里立交桥、齐门北、齐门、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市立医院东区、接驾桥、察院场、中医院儿童医院、金门、爱河桥、小日晖桥北、阊胥路、烽火路北(南侧)、彩香新村北、彩香新村西、彩虹新村、附二医院(体育中心)、体育中心、五环桥、索山桥南、唐胥桥、解放西路首末站
  ----------------------------------------------------------------------------------------------------
  起点站首末班时间:05:20~20:10 终点站首末班时间:05:20~21:30
  ----------------------------------------------------------------------------------------------------
  高峰行车间隔:10 平峰行车间隔:15 线路里程:19.3公里
  ----------------------------------------------------------------------------------------------------
  票价:1元( 注:空调车加1元 )
  ------------------------------------------------------------------------
  线路开行日期:2007-9-6 线路结束日期:2011-9-5
  线路番号:50 (空) 所属公司:【苏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途径:火车站、北环路、平北路、苏站路、清塘路、广济路、金门路、桐泾路、三香路、道前街、十梓街、凤凰街、临顿路、齐门路、平齐路、人民路、北环路、火车站
  ----------------------------------------------------------------------------------------------------
  停靠:火车站、汽车北站、平北路西、苏锦路、新天地家园、塔影河桥、清塘新村、市立医院北区、留园路、广济桥、朱家庄新村、古吴饭店、彩香新村西、彩香新村(行政服务中心)、三香新村、三香公园、姑胥桥、会议中心、市立医院本部、市民政局、第一人民医院西、双塔、醋坊桥观前街东、市立医院东区东、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齐门、平齐花苑、平门东、火车站
  ----------------------------------------------------------------------------------------------------
  起点站首末班时间:06:00~19:30 终点站首末班时间:06:00~19:30
  ----------------------------------------------------------------------------------------------------
  高峰行车间隔:10 平峰行车间隔:15 线路里程:14.5公里
  ----------------------------------------------------------------------------------------------------
  票价:2元( 注:空调车加1元 )
3#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7:34:04 | 只看该作者

留园

留园

2009-6-9

目录

【留园简介】
【整体介绍】
【留园精湛丰富的空间处理】
【留园三绝】
【留园门票价格及其它】
【主要建筑】
【留园英文介绍】


  
【留园简介】

  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齐名。坐落在苏州市阊(音:chāng)门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另一资料:留园修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留园占地约30亩(另两资料:2顷、约30000平方米),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鱼之厅、林泉耆砍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留园内的建筑景观还有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
  留园(The Lingering Garden )在苏州阊门外,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齐名,为全国“四大名园”。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整体介绍】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留园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 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全园曲廊贯穿,依势曲折,通幽渡壑,长达六七百米,廊壁嵌有历代著名书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为明代嘉靖年间吴江松陵人董汉策所刻,历时二十五年,至万历十三年方始刻成。

【留园精湛丰富的空间处理】

  赏留园首看建筑。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景区,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200余孔。 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使园内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
  留园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既可以用小小天井取得装饰效果,也可以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留园三绝】



  冠云峰

  冠云峰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北宋末年,虽然北面战事吃紧,金兵压境,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建造“延福宫”、“万寿山”。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宫廷之中。 徽宗祟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苏杭应奉局的主管叫朱缅,此人最善巴结上峰,自当上了此官后,有采办“花石纲”的大权在手,于是放开手脚,拼命在民间收刮。只要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听到并看中,立刻派兵、上门抢夺,谁敢反抗,即以对皇帝“大不恭’治罪。有时为了搬树移石,甚至拆掉民居的围墙甚至房子,当时朱缅从民间搜到的花石太多,以致终于激起了方腊农民起义,当时方腊起义军的一个口号就是杀“朱缅”,与方腊起义军相呼应,苏州地区也爆发了以石生为首的,农民起义。 不久,北宋政权由于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终于为金所灭,微宗自己也做了俘虏。冠云峰就是未来得及运的花石纲的遗物。



  楠木殿

  五峰仙馆 - 楠木殿楠木殿是对“五峰仙馆”的俗称,“五峰”源于李白的诗句:“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楠木殿厅堂面阔五间,中间用纱隔屏风隔出前后两厅。其中前厅约占了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二的面积。正厅中间朝南设供桌、天然几、太师椅等家具,左右两边分设几、椅。众多家具将正厅空间分隔成为明间、次间和梢间等空间系列,这样的空间分布较一般的江南厅堂更加错综复杂,典雅繁美。仙馆东西墙上分别设了一列开合非常大,但是装饰却简洁精雅的窗户。这样的做法是要把窗户外的两个小庭院的风景借鉴进来,拓展厅堂的视觉空间,保证建筑中有充分的光线。所以我们走进五峰仙馆没有像以往走进其他老房子那样,感觉阴暗、压抑甚至还有点阴森森,相反感觉这个厅堂宽敞明亮,宏丽而大气。五峰仙馆的建筑用材非常奢华,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间也全部采用红木银杏纱隔屏风。使用如此贵重的木材可见五峰仙馆在留园中的地位非比寻常。但是在抗战时,楠木殿成了马棚,饥饿的行军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后来抗战胜利后修葺园子时,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
  鱼化石
  留园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号称“留园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鱼化石”。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这块直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产于云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毫米,真奇怪这么大尺寸的一块大理石是如何完好无损从相距千里之外的云南运到这个江南苏州的,真是一个谜。

【留园门票价格及其它】

  门票价格:旺季40元/人(4月16日—10月30日) 淡季30元/人(10月31日—4月15日)
  交通: 游1、2线,11路可达。
  开放时间:7:30-17:00。

【主要建筑】

  解放前,园遭到严重破坏,解放后经过整修,除部分建筑物由于当时无法恢复,暂时种树绿化外,由于专家们参与了修建工作,绝大部分恢复了原样。今参考前人资料,将园内主要建筑名称结构及历史演变叙述其下:
  一、绿荫: 明高启葵花诗:“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建筑西侧原有一株古枫,小轩笼罩在树荫下,故名。建筑似轩,硬山造,临水而筑,刘氏寒碧庄时已有。轩南庭院墙上有石匾嵌于其上,钱大昕书“花步小筑”。
  二、济仙亭: 此亭为廊亭,盛氏时此亭无名,后因亭北青枫树边有一石形如济颠,而俗称济仙亭。
  三、明瑟楼: 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此处环境雅洁清新,有水木明瑟之感,故借以为名。楼为二层半间,卷棚单面歇山造,楼上三面置有明瓦和合窗,楼梯在外,用太湖石堆砌而成,梯边一峰屹立,上镌“一梯云”三字。楼梯面东墙上,有董其昌书“饱云”二字砖匾一块。此楼刘氏时已有。
  四、恰杭: 明瑟楼下方室称“恰杭”,杭:《唐韵》与航同,《说文》方舟也,此建筑及其西涵碧山房在可亭处看来有如一艘航船,取杜甫“野航恰受两三人”之句。故名恰杭。此名盛氏时已有。
  五、涵碧山房: 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建筑面池,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仅指池水,同时也指周围山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借以为名。建筑三间,卷棚硬山造,东面紧靠明瑟楼,刘氏时称“卷石山房”,盛氏时名“涵碧山房”,因建筑前临荷池,故通常又称荷花厅,俞樾《留园记》中“凉台燠馆”即是指此。
  六、闻木樨香轩: 木樨,即岩桂。轩为方形,后倚云墙,单檐歇山造,徐氏时称“桂馨阁“,刘氏时曾名“餐秀轩”,盛氏时改为今名。
  七、可亭: 亭,《释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可亭,取白香山可以容膝,可以息肩,当其可斯可耳之意,指此处有景可以停留观赏。亭为六角,飞檐攒尖,结顶为一花瓶倒扣(为 1953 年整修时应急之作)。刘氏时称“个中亭”,盛氏时称“可亭”。解放后整修,亭顶比昔时略尖一些。
  八、小蓬莱: 《史记》:“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此处在水池当中,故借以为名。二面曲桥相连,上面架以亭式紫藤棚架。此处有黄石,刻有“小蓬莱”三字,系解放后新题。盛氏时园中亦有小蓬莱者,据考证系指今西部土山。
  九、濠濮亭: 《世说》:“晋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濠,即濠上,濮,水名,古人观鱼之地。此处借以为名。亭为方形四角,单檐歇山造,其北挑出水面而筑。刘氏时称此亭为“掬月亭”。亭侧池畔立有一石,倒影池中如圆月,名印月。盛氏时名“濠濮想亭”。今易名濠濮亭。
  十、曲溪楼: 《尔雅》:“山渎无所通者曰溪,又注川曰溪。”曲溪,亦即曲水,此处为借用。建筑临水,二层,单檐歇山造,楼只有前半爿,下为过道,狭长,进深仅 三米 左右,南北长十余米。其下刘氏曾名“攸宁堂”,楼名曲溪,曲溪之名沿用至今。
  十一、西楼: 位置在五峰仙馆之西,刘氏时曾名西爽,今俗称西楼。建筑为单檐歇山造,和曲溪楼相通。
  十二、清风池馆: 《诗经》:“吉甫作颂,穆如清风。”又宋苏东坡《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水榭向西敞开,平临近水,环境舒适,借以为名。建筑为水轩形式,单檐歇山造。刘氏时称垂杨池馆,盛氏时改名为清风池馆,昔署匾曰“清风起兮池馆凉”。
  十三、自在处: 宋陆游诗“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此处景色与诗意相同,借以为名。前侧一峰名“朵云”,对面置有青石牡丹花台,雕刻精美,为明代园林遗物。
  十四、远翠阁: 方干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诗与景符,借以为名。其下即自在处,刘氏时曾名“空翠”,后改名含青楼,盛氏时名“远翠阁”。阁实质为楼,其上三面都置有明瓦和合窗,二层,单檐歇山造。
  十五、汲古得修绠: 唐韩愈诗:“汲古得修绠。”《说苑》:“管仲曰短绠不可以汲深井”。绠 ,井索也。修绠,即长索。意思是,钻研古人学说,必须有恒心,下功夫找到一根线索,才能学到手,和汲深井水必须用长绳一样。这里从前是书房。盛氏时称汲古得修绠。建筑在五峰仙馆西,硬山卷棚造。
  十六、五峰仙馆: 此馆为园内最大的厅堂,五开间,九架屋,硬山造。由于梁柱均为楠木,故又称楠木厅。此处旧为徐氏“后乐堂”,刘氏时扩建为“传经堂”。盛氏时因得文征明停云馆藏石,属吴大澄书 其额,更名“五峰仙馆”。
  十七、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佳晴,宋范成大诗“佳晴有新课”。喜雨,春秋谷梁传,“喜雨者有志于民者也。”快雪,王羲之帖“快雪时睛”。都是指对农田有利之意。这里指四时景物,不论晴雨都好。亭为单檐歇山造,解放后在原盛氏亦吾庐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原来“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在五峰仙馆后院西北方向(今为一排花墙)。刘氏时即有,盛氏时称此名。
  十八、林泉耆硕之馆: 林泉者,指山林泉石,游憩之地;耆,指高年;硕,有名望的人。这里是指老人和名流的游憩之所。馆为一屋两翻轩,南北装修不同。北为方梁,有雕花;南为圆梁,无雕花。窗及地坪方砖也有所不同,故又称鸳鸯厅。厅为四面厅形式,单檐歇山造,其北两角飞檐上塑有凤穿牡丹图案。建筑三开间九架屋,并环有走廊。馆为盛氏时所建。馆内有两匾,南“奇石寿太古”,北“林泉耆硕之馆”。“冠云峰赞序”屏门对着冠云峰。
  十九、亦不二: 不二:《维摩经》曰:“文殊问维摩诘,何等是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应。文殊曰:善哉善哉,乃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意为直接入道,不需文字语言。建筑为半亭形式,后倚走廊,亭后廊墙上开有圆洞门,贯通东园一角。小亭正北,面对待云庵。
  二十、待云庵: 盛康,别号待云庵主,此处是盛氏家庵,是园主参禅礼佛的一方净土,故名待云庵。建筑为单檐歇山造。“待云”二字原为朝西砖细门宕上的砖匾。据杨一村讲, 1953 年整修时,他是工地负责人,其时砖匾已破碎,只剩下面半段,当时缺乏有关资料,疑为伫云(见留园 1982 年前所有说明书)。后经园林有关专家考证,认为应作贮,孟郊诗“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庭院中有峰有泉,故名( 1988 年南京工学院出版的苏州旅游丛书《留园》,即称贮云庵)。今已根据史料,恢复原名。
  二十一、冠云楼: 冠云,峰名,此楼为观冠云峰而设,盛氏时楼曾名“云满峰头月满天楼”。楼下名“仙苑停云”。建筑为三开间五架屋,东西两面又各接一间四架屋。楼下正中壁上嵌有古代鱼化石一方。
  二十二、冠云亭: 冠云,峰名,为观峰而设。亭为六角攒尖,顶部饰有如意桔子。
  二十三、冠云台: 冠云,峰名,此台实质系亭,为观峰而设,建筑呈正方形,单檐歇山造。
  二十四、揖峰轩: 宋朱熹《游百丈山记》“前揖庐山,一峰独秀”。此建筑西有一湖石名“独秀峰”,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迎晖、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园主痴石,借用米芾拜石典故,称其轩为揖峰轩。建筑为硬山造,外观二间半,实质只有一间半,刘氏时就有此名,沿用此今。
  二十五、洞天一碧: 建筑为小屋一间,因三面置有空窗,亦可称亭。因此地在石林小院内,有如洞天福地中的一块碧玉,故名。刘氏时此建筑就有,盛氏时称“洞天一碧”,解放后曾称“石林小屋”,今已恢复原名。
  二十六、静中观: 唐刘禹锡诗“众音徒起灭,心在静中观”。语意超尘出世。建筑为亭,由于二面借廊,只有一角,颇为罕见。此名刘氏时就有。
  二十七、还读我书斋: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此处从前是书斋,建筑为楼,二重,硬山造,刘氏时称“还读馆”,盛氏时称“还读我书斋”,解放后曾称“还我读书处”,现已恢复原名。
  二十八、又一村: 陆游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亭为正方形,单檐歇山造,解放后新建。“又一村”三字盛氏时即有,开始系指东面一片,即“花好月圆人寿轩”,“少风波处便为家”,“亦吾庐”这一范围,后开辟西部,通常指西面一带。因广植梅林,并有绿杨、桃杏、菜畦、豆架,富有田园风味,故名。
  二十九、小桃坞: 此处多桃杏,故名。建筑五开间,其前附有二个耳室,解放后修建留园时增设,原为草顶,后改瓦。现为外宾接待室。
  三十、至乐亭: 《阴符经》“至乐性馀,至静则廉”。昔王右军生平笃嗜种果,谓此中有至乐存焉。盛氏时亭外皆植果树,园主取名“至乐”,即袭此意,主人能兼永叔右军之乐,主人之乐至矣。今果树虽无,但此处景物疏朗,使人胸怀宽畅,心情快乐。亭为六合舍顶,系仿天平山范祠御碑亭略变形而成,解放后重建。
  三十一、舒啸亭: 陶潜《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亭为圆形攒尖式。建筑在西部土山上,下临清流,借以为名。盛氏时此处为“月榭星台”,解放后重建,改名“舒啸”。
  三十二、活泼泼地: 殷迈自励诗“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此处鸢飞鱼跃,天机活泼,借以为名。建筑为水阁形式,或称水榭。单檐歇山造,四面环有走廊。盛氏时即有。
  三十三、八角亭: 此亭原在城内修仙巷,为宋氏园内之物,解放初修建留园时从宋宅内移入留园。因此亭为八柱八角,没有新的题名,故通常称为八角亭。地址在东园一角内。
  三十四、南花房: 此为培植花木暖房,前有生产场地约三亩。盛氏时就有。
  三十五、北花房: 在南花房北,解放后一直租给原园林职工居住。 1999 年留园为整治周边环境,动迁原北花房及周边民居,改造并扩建了北花房,改造后的北花房建在半边街一线上,沿街一排房舍为职工休息及存放农药、工具场所,房前朝南为花卉生产场地,原北花房位置则为盆景工作场地。
  三十六、君子所履: 君子,为德者之称;履,《说文》,足所依也。指此处为有德的君子涉足场所。建筑为盛氏时所建,后毁。 2000 年在原址上重建。建筑为方亭,单檐歇山造,亭西一片草地即“射圃”。
  三十七、盛家祠堂: 盛康在得留园后,于光绪十八年( 1892 )建立义庄,额为“龙溪盛氏义庄”,祠堂为义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坐落在留园大门西侧。祠堂共分四进,前二进今辟为卖品部,后二进为楼,楼两侧建有烽火墙,楼下大厅今辟为留园展示馆,展示介绍留园历史和文化艺术。
  三十八、住宅: 留园住宅共有三处,一为留园路 400 号(原 86 号,今园林档案馆位置),盛康得园后购得,是老宅,光绪十三年宅中主厅翻修,结构一新,取名“永善堂”(参见香禅日记)。其地解放后为民居,宅地低于门前马路 2 — 3 尺,曾见宅中井台边半块残碑,已为居民用作洗衣之板,字迹模糊,内容为诰封某氏为一品夫人。二为东宅,即刘恕住宅(笔者曾在其遗址见到一个明代鼓磴,黄石中空,疑此片住宅前身有可能是徐泰时旧居),同治十三年售于程氏,旋改建为二程夫子祠,清末为盛氏所有(参见姚承祖《营造法原》),抗战时期,日寇强拆朱家庄一带民居,扩充兵营,导致大批难民涌入,至解放初,建筑已破坏殆尽,而宅中备弄变成通道,后称之为五福弄。 2000 年,留园整治周边环境,动迁所有民居,今售票处、停车场、办公大楼,就是在其遗址上所建。三为正宅,今盛家祠堂西侧有南北二座楼,即是其正宅,按香禅日记,其宅与祠堂都是在光绪十四年八月起造,盛氏在留园的三处住宅,如今独剩这处。

【留园英文介绍】

  The Lingering Garden was listed from the first as cultural relics of national importance in 1961. With an area of 23,310 sq.m.it is celebrated for its artistic way of dealing with the spaces between various kinds of architectural form.Buildings make up one third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garden,the hall of which being the most remarkable in Suzhou. The garden is separated into the middle ,eastern,northern and western parts. The ancestral temple and the house lie to the south of the garden.
  Featuring man-made mountain and lake scenery in the west and garden courts in the east,the middle part of the garden is the original site of the Xu's East Garden and the Liu's Hanbi Villa,and is regarded as the best part of the whole garden. The eastern,northern and western parts are the extensions of the Sheng's Garden. The eastern part is noted for its strangely shaped limestones,the northern part idyllic scenes,and the western part the delights of woody hills.
  A winding roofed walkway behind the small entrance of the garden,while leading to the places of quietude,shows the masterly use of contrast between big and small,straight and zigzag,and light and shade. After strolling for about 50 meters,one can catch a glimpse of lattice-windows revealing a half visible landscape garden behind. Interestingly enough,the view is changing at every step.
  The middle part of the garden is centered upon a lake with man-made moutain in the north-west and a numger of attractive buildings in the southwest ,such as the Hanbi Moutain Villa ,the Pellucid Tower,the Green Shade Pavilion,the Zigzag Stream Tower,the Hao Pu Pavilion,and the Refreshing Breeze Pavilion by the lake.The mountains made mainly of yellowstones and earth,believed to be desigtned and piled up by Zhou Binzhong,look very much archaic and splendiferous.The admirable Crane House, the Small Garden of Stone Forest, the Return-to-Read Study in the east with the Celestial Hall of Five Peaks as the chief stucture are laid out in such a way that the indoor spaces have been brought into perfect harmony with the outdoor spaces. With an evocation of infinity,they are successfully made to be labyrinthine.
  Flanked by the Auspicious Cloud and Mountainous Cloud peaks,the 6.5-meter-high Cloud-Capped Peak, the highest limestone in 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is believed to be left behind by the imperial collector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Mass of buildings, including the Old Hermit Scholars' House, the Cloud-Capped Tower,the Cloud-Capped Terrace and the Awaiting Cloud Temple,are put up to give emphasis to the Cloud-Capped Tower,
  The northern part is now a bonsai garden in which about 500 valuable bonsai are put on display.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garden sets a fine example of good-looking earthen hills studded with yellowstones and covered with maple trees.There is a winding brook lined with peach trees and weeping willows.
  The number of stelae in the Lingering Garden has never been surpassed by any other gardens in Suzhou.Superbly inscribed with the works of more than a hundred calligraphers in the Jin,Tang,Song,Yuan,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se invaluable stelae bring to light the evolutionary course of Chinese calligraphy in the past 1,000 years.
  The whole garden possesses with pride 42 rooms and halls , a 670-meter-long roofed walkway,200 lattice-windows of different kinds, 44 parallel couplets and stone carvings , 373 stelae,and 17 such valuable old trees as gingkoes,southern wistaria,etc. which fall into 8 catalogues.

4#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7:41:45 | 只看该作者
网师园

2009-8-10

园林简介
【网师园简介和得名】
【网师园历史沿革】
【网师园造园手法】
【网师园主要建筑和景观】
【旅游指南】



园林简介
   网师园,是苏州中型古典山水宅园的代表作品。它位于苏州药门附近的带城桥南阔家头巷,后门面向苏州古城东南之十全街,多路公车可达,与苏州、南州等饭店相距仅几十米,园址原为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所建之“万卷堂”旧址,亦称“渔隐”。清时由光禄寺少卿宋宗元于乾隆中叶(约公元1770年)购其地筑园。因园毗邻王思巷,谐其间喻渔隐之义,称为“网师园”。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园。网师园全园占地约8亩余(另两资料:约5333平方米、约5400平方米),是我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网师园布局精巧,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园分三部分,境界各异。东部为住宅,中部为主园。网师园按石质分区使用,主园池区用黄石,其他庭用湖石,不相混杂。突出以水为中心,环池亭阁也山水错落映衬,疏朗雅适,廊庑回环,移步换景,诗意天成。古树花卉也以古、奇、雅、色、香、姿见著,并与建筑、山池相映成趣,构成主园的闭合式水院。池水清澈,东、南、北方向的射鸭廊、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及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及朝、午、夕、晚一日中的景色变化。所以游园时,宜坐、宜留、以静观为主。绕池一周,可前细数游鱼,可亭中待月迎风。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如天然图画,所以并不觉其园小。夜游网师园除了能品味园林夜景,还能欣赏到评弹、昆曲等节目。
  西部为内园(风园),占地约1亩。北侧小轩三间,名“殿春簃(音:yí,楼阁旁边的小屋,多用做书斋的名称)”。旧时以盛植芍药闻名。“殿春簃”旧为书斋,为明代古朴爽洁之建筑。轩北略置湖石,配以梅、竹、芭蕉成竹石小景。由红林镶边的长方形窗枉框松成的框景,满目青竹,苍翠挺拔,翠周围的傲 腊梅、红色天竹子和奇峰迭起的假山石,仿佛是雅致的国画小品,人在到内,似在室外,富有诗情画意。轩西侧套室原为著名画家张大千及其兄弟张善子的画室“大风堂”。张氏兄弟曾在园中饲养一虎,今堂南天井西墙嵌碎石一方,镌刻“先仲兄善子所豢虎儿之墓”,为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书于台北,寄来立碑。庭院假山,采用周边假山布局,东墙峰洞假山围成弧形花台,松枫参差。南面曲折蜿蜒的花台,穿插峰石,借白粉墙的衬托而富情趣,与“殿春簃”互成对景。花台西南为天然泉水“涵碧泉”。洞容幽深,寒气逼人,与主园大池水脉贯通,此一眼泉水如蛟龙吐,使无水的“殿春簃”不偏离网师园以水为中心的主题,北半亭“冷泉亭”因“涵碧泉”而得名。亭中置巨大的灵壁石,形似展翅欲飞的苍鹰,黝黑光润,叩之铮琮如金玉,是灵壁石中的珍品。在亭中“坐石可品茗,凭栏可观花”,令人赏心悦目。
  1980年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因仿殿春簃建了一座古典庭院“明轩”而名播海外。

【网师园简介和得名】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地处旧城东南隅葑门内阔家头巷,后门可达十全街,地方志记载为带城桥阔家头巷11号。现为市内友谊路南侧。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1963年网师园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此名既借旧时“渔隐”之意,且与巷名“王四(一说王思,即今阔街头巷)”谐音。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
  网师园现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部分占地约8亩余,内花园占地5亩,其中水池447平方米。总面积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全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陈从周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园林中亦属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

【网师园历史沿革】

  网师园的造园历史可追溯至八百年前,南宋绍兴年间,侍郎史正志因反对张浚北伐而被劾罢官,南宋淳熙初年(公元1174-1189年)退居姑苏时筑园,因府中列书42厨,藏书万卷,故名“万卷堂”,对门造花圃,名为渔隐,植牡丹五百株。明《姑苏志》、隆庆《长洲县志》引《施氏丛钞》云:“正志,扬州人,造带城桥宅及花圃费一百五十万缗。仅一传,圃先废。”宅售与常州丁姓,仅得一万五千缗。后被占为百万仓籴场。
  清乾隆时(公元1765年前后)曾官光禄寺少卿的长洲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重治别业,作归老计(一说为奉母养亲之所),初名“网师小筑”,后名“网师园”,内有十二景,沈德潜作《网师园图记》。乾隆二十三年,彭启丰来园参加元宵张灯宴乐并赋诗。
  宗元死后园大半倾圮,至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太仓富商瞿远村(一说瞿远春)购得,瞿增建亭宇,叠石种树,半易网师旧观,有梅花铁石山房、小山丛桂轩、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云冈诸胜。由于瞿远春的巧为运思,使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园仍旧名,人又称瞿园、蘧园,园布局即奠定于此时,至今尚总体保持着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格。乾隆六十年,钱大昕作记。当时园中盛植牡丹芍药,嘉庆时范来宗有“看花车马声如沸”之句。但瞿氏有园不过三十年,即转归天都吴氏(童隽《江南园林志》谓系吴嘉道)。
  同治初年为江苏按察使李鸿裔(四川中江人)所有,七年,李辞官徙居园中,因在苏舜钦始建的宋代名园沧浪亭之东,李氏自称苏邻,名园为苏东邻或苏邻小筑。李能诗画,积书数万卷,兼蓄金石碑版、书法名画。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园归退居苏州的清光绪朝将军达桂(长白人),再加修葺,乃复旧观。民国元年,已有冯姓居此。1917年(民国六年),军阀张作霖以30万两银子从达桂手中购得此园,作为礼物赠予其师,前清奉天将军张锡銮作庆寿大礼,易名“逸园”。张为钱塘人,晚清任奉天将军时招抚张作霖,且能诗,但未至此园。时有萝月亭、荷花池、殿春簃诸胜,尤以十二生肖叠石形象为别处罕见。
  民国21年漱沪抗战,暨南大学附中部迁苏,部主任曹聚仁居此园。同年,张善孖张大千兄弟因与锡銮子师黄友善,借寓于此,与叶恭绰同住一园近4年。善孖养幼虎一只,常以虎姿入画。园景幽雅娴静,但闻翠竹摇动,流莺酬答。抗日战争爆发前,张氏兄弟先后离去,园主家境中落,仍赁与他人。
  29年(公元1940年),文物收藏家何亚农(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收藏文物书画甚富)购得此园,费时3年,对此进行全面整修,悉从旧规,并充实古玩书画。复用“网师园”旧名。何氏一家另在南园有住宅,此园平时闭门不纳游人。35年,何病故,园由妻王季珊继承。1950年王暴卒,其子女何怡贞、何泽明等将园献交国家。
  1957年左右曾驻军。1958年部队撤离,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占用大部,曾拟毁园办厂。同年,国家文物局、同济大学陈从周与市园林管理处同来调查,力主修复。4月,归园林管理处接管,迁出医院与8户居民,拨款4万元抢修。10月动工重修月到风来亭,新建梯云室及该处庭院,以墙分隔西部内院,增辟涵碧泉、冷泉亭等,精心配置家具陈设。东邻圆通寺法乳堂也归该园使用。
  1959年9月开放游览。“文化大革命”初,园被易名友谊公园并一度关闭,家具陈设、匾额对联遭受破坏,1974年稍经修理后重又开放并复旧名。1979年市园林管理处组织讨论向美国出口园林建筑方案时,陈从周建议,以园中殿春簃庭院为蓝本,得到美方同意。1981年将法乳堂及庭院扩建为“云窟”。1983年受中国建筑学会委托,园林局精心制作网师园宅园模型参加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展出。该园现有堂构22、砖细门楼2、匾额16、对联10、挂屏23、砖额13、砖刻1、石刻2、书条石32,古树名木有桧柏、白皮松、二乔玉兰等10种11棵。

【网师园造园手法】

  网师园分为宅第和园林两部分,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住宅园林。作为古代苏州世家宅园相连布局的典型,网师园东宅西园,有序结合。以池水为中心,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全园布局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园中部山水景物区,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尤其是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也精美多致。
  其中中部为主园,名曰“网师小筑”,以全园以水池彩霞池为中心,面积约半亩。池岸西北、东南两隅,各有水湾一处,曲折深奥,有渊源不尽之感。沿池布置石矶、假山、花木和亭榭,黄石假山“云岗”体量不大,但位置和造型得体。由于池岸低矮,临池建筑接近水面,所置山石、花木也不高大,使水面显得开阔。这里池水清澈,游鱼戏水,花木争妍。环池廊、轩、亭翼然,夹岸有叠石、曲桥,疏密有致,相得益彰。
  池南主厅小山丛桂轩位于峰石木樨间,有廊左通住宅的轿厅,右达西侧的亭榭。西南侧的濯缨水阁和东北岸的竹外一枝轩隔水相望,东侧的射鸭廊和西侧的月到风来亭遥遥相对。这些建筑形体各殊,装修精丽,其倒影又与天光浮云交映于碧波之中,增添了园中秀丽景色。再北为集虚斋、五峰书屋和殿春簃等建筑,都是旧日园主读书作画之所,布置疏朗清幽。

【网师园主要建筑和景观】

  网师园东部为宅第,中部为主园,西部为内园。宅第规模中等,为苏州典型的清代官僚住宅。大门南向临巷,前有照壁,东西二侧筑墙,跨巷处设辕门,围成门前广场。场南对植盘槐,东西墙置拴马环。大门两边置抱鼓石,饰以狮子滚绣球浮雕,额枋上有阀阅3只,正门东侧设便门。
  住宅区前后三进,屋宇高敞,有轿厅、大厅、花厅,内部装饰雅洁,外部砖雕工细,堪称封建社会仕宦宅第的代表作。由大门门厅至轿厅,东有避弄可通内宅。轿厅之后,大厅崇立,即万卷堂。其前砖细门楼为乾隆间物,雕镂之精,被誉为苏州古典园林中同类门楼之冠。其后撷秀楼原为内眷燕集之所。楼后五峰书屋为旧园主藏书处。以上3处的家具陈设,多为清式,尤富丽端庄。屋东北梯云室内黄杨木落地罩上镂刻双面鹊梅图,雕工极精。梯云室北为下房区及后门,1958~1980年俱从该门出入。
  主园在宅第之西,三进厅堂、后院和梯云室都有侧门或廊通往主园,正通道为轿厅西侧小门,楣嵌乾隆时砖额“网师小筑”。入内建筑物较多,组成庭院两区:南面小山丛桂轩、蹈和馆、琴室为居住宴聚用的一区小庭院;北面五峰书屋、集虚斋、看松读画轩等组成以书房为主的庭院一区,居中为池,荡漾弥漫。池岸低矮,系黄石堆砌,挑出种种岩穴形状,错落作势,下伏水口,望之幽邃。池两端各引出一曲折小溪,贴水平桥一波三折,令人生水广波延、源头不尽之感。环水亭榭小巧轻盈,体积较大的楼馆或障以山石树丛,或退隐于后,不逼压水面,又使园景富于层次深度,建筑虽多而不见其密,池不足亩而不觉其小。
  绕池亭榭结构各殊,景观互异。可静赏朝午夕晚一日四时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景物的流转。濯缨水阁纤巧柔美,基部全用石梁柱架空。池水出没于下,宜夏日纳凉,传旧时又充戏台。月到风来亭居于水涯之上,凭栏赏月最胜。池北竹外一枝轩原为封闭式斜轩,何氏改为敞轩,小巧空灵,简朴素雅,从池南望去,宛似船舫。墙上又置圆洞门、空窗,益使景色如画。轩前黑松斜出水上。看松读画轩轩内陈设精雅,陈列着有亿年历史的硅化木,轩前罗汉松与古柏传为南宋所植,前者惜于1981年遭冻害枯死;后者挺立池边,高10余米,为全园最高物,虬枝遒劲,树干斑斓苍古,冬日坐此轩赏雪最佳。池东南溪上置石拱桥名引静桥,为苏州园林最小石桥。桥下壁间嵌一石,刻“檠涧”二字,传为南宋物。其旁小山丛桂轩系园内主要建筑,可观赏四面景色。隔墙琴室旧为园主操琴之处,居中置琴砖一方,传为汉代物,厚重中空,奏琴于上,音韵悠然。
  竹外一枝轩后的天井植翠竹,透过洞门空窗可见百竿摇绿,其后面为集虚斋。西部为内园,由“潭西渔隐”月洞门(此处亦为何氏辟)入,地1亩余,庭院精巧古雅,花台中盛植芍药名种,西北角院里轩屋名“殿春簃”便得于此。殿春簃建筑、家具、宫灯多具明代特点和风格,小院作为典型明代风格的庭院盛誉海内外,1979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殿春簃为原形建造了中国式庭院“明轩”,次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首例蓝本,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落户,使中国园林闻名于世。
  小轩及复室内陈设明式家具及画具,曾为抗日战争前张氏昆仲大风堂。竹石梅蕉隐于窗后,微阳淡抹,浅染成图。室前假山石洞内昔饲幼虎,曾由善孖虎,大千补景,绘为《十二金钗图》。今室前西墙角有1982年张大千书《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刻石,即当时埋虎骨之处。庭院西南隅有泉一泓,其上一石镌涵碧泉三字,系1958年整修时挖出。搜剔其下果得清泉,与中部池水有脉相通。冷泉亭内置灵璧石,高3米余,形如苍鹰展翅欲飞,击之铮铮有声,原在耦园及桃花坞费宅。

5#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7:49:49 | 只看该作者

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

目录

【环秀山庄简介】
【环秀山庄历史沿革】
【环秀山庄造园艺术】
【环秀山庄主要景观】



【环秀山庄简介】

  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城中景德路262号,今苏州刺绣博物馆内。此园本是五代吴越钱氏金谷园旧址,明、清时期成为私家园林。现占地面积2179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54平方米。园景以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园虽小,却极有气势。

  该园园内湖石假山为中国之最,占地仅半亩,而峭壁、峰峦、洞壑、涧谷、平台、磴道等山中之物,应有尽有,极富变化。池东主山,池北次山,气势连绵,浑成一片,恰似山脉贯通,突然断为悬崖。而于磴道与涧流相会处,仰望是一线青天,俯瞰有几曲清流;壮哉美哉,恰如置身于万山之中,全山处理细致,贴近自然,一石一缝,交代妥贴,可远观亦可近赏,无怪有“别开生面、独步江南”之誉。

  环秀山庄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此园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它作为苏州古典园林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环秀山庄历史沿革】

  环秀山庄建造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晋代王旬、王珉兄弟舍宅建景德寺,后成为五代时期吴越王钱镠之子钱元璙的金谷园,宋代为文学家朱长文的药圃,其后屡有兴废。明嘉靖年间先后改为学道书院、督粮道署。万历年间为大学士申时行住宅。明末清初裔孙申继揆筑蘧园。

  清乾隆年间为刑部员外郎蒋楫宅,蒋氏建有“求自楼”,并于楼后叠石为山,掘地三尺,有清泉流溢汇为池,名泉为“飞雪”,并造屋筑亭于其间。其后相继为尚书毕沅宅、大学士孙士毅宅。孙氏后人孙均雅号林泉,于嘉庆十二年邀请叠山名家戈裕良重构此园。戈裕良在半亩之地所叠假山有尺幅千里之势,从此该园以假山名扬天下。

  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7年),汪为仁购建汪氏宗祠,立耕荫义庄,并重修东北部花园,此园成为汪氏宗祠“耕耘山庄”的一部分,更名“环秀山庄”,也称“颐园”。后多毁损,1949年时,仅存一山、一池、一座“补秋舫”。

  1984年6月至1985年10月,由苏州市园林局和刺绣研究所共同出资,进行较大规模的整修。并由苏州园林设计室设计,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施工。主要恢复了环秀山庄四面厅、有谷堂、问泉亭、边楼等,建筑面积754平方米,新砌、整修围墙200余米,辅砌地面246平方米,并加固假山,清理水池,补栽树木。

【环秀山庄造园艺术】

  环秀山庄是以假山为主的一处古典园林,可以称得上是山景园的代表作。此园本来园内地盘不大,园外无景色可借,造景颇难。但因布局设计巧妙得宜,湖山、池水、树木、建筑,得以融为一体;而于假山一座、池水一湾,更是独出心裁,另辟蹊径,两者配合,佳景层出不穷。望全园,山重水复,峥嵘雄厅;入其境,移步换景,变化万端。

  其中,假山和房屋面积约占全园四分之三,水面占四分之一,园西北部为精巧的石壁,北部是临水的“补秋山房”,东北部为“半潭秋水一房山亭”。步移景转。园中另叠有一座假山存留至今,为清乾隆时叠山名家戈裕良所建,其主峰突兀于东南,次峰拱揖于西北,池水缭绕于两山之间,使人有在一畴平川之内,忽地一峰突起,耸峙于原野之上的感觉。其湖石大部分有涡洞,少数有皱纹,杂以小洞,和自然真山接近。

  主山分前后两部分,其间有幽谷,荫山全用叠石构成,外形峭壁峰峦,内构为洞,后山临池水部分为湖石石壁,与前山之间留有仅一米左右的距离内,构成洞谷,谷高5米左右。主峰高7.2米,涧谷约12米,山径长60余米,盘旋上下,所见皆危岩峭壁,峡谷栈道,石室飞梁,溪涧洞穴,如高路入云,气象万千。

  戈氏叠山运用“大斧劈法”,简练遒劲,结构严谨,错落有致,浑若天成。建成后的假山能逼真地模拟自然山水,在一亩左右的有限空间,山体仅占半亩,然而咫尺之间,却构出了谷溪、石梁、悬崖、绝壁、洞室、幽径,建有补秋舫、问泉亭等园林建筑。千岩万壑,环山而视,步移景易。以质朴、自然、幽静的山水,来体现委婉含蓄的诗情,通过合理安排山石、树木、水体,体现深远与层次多变的画意。园林大师陈从周称:“环秀山庄假山允称上选,叠山之法具备。造园者不见此山,正如学诗者未见李杜,诚占我国园林史上重要一页。

【环秀山庄主要景观】

  〖假山〗

  环秀山庄被列为苏州名园主要是因其假山。此假山面积占全园之三分之一,位置偏向园之东,其尾部伸向东北方向。园的东侧围以高墙,石壁缘墙如云,与外界隔断,好比一个画框,高墙上端开有漏窗。西面是贯通南北的廊子,一侧靠墙,一侧面向假山敞开着,略有凹凸收放。廊上起楼,高低错落。廊南有一座半亭,和四面厅成对景。全园空间紧凑,布局巧妙。构成一个封闭而宁静的小天地。

  今之假山是由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1764~1827)所堆。他继承了清代著名山水画家石涛(1641~1710)的“笔意”,因而所叠假山既有远山之姿,又有层次分明的山势肌理。正面山形颇似苏州西郊的狮子山,主峰突起于前,次山相衬在后,雄奇峻峭,相互呼应。主山以东北方的平冈短阜作起势,呈连绵不断之状,使主山不仅有高耸感,又有奔腾跃动之势。至西南角,山形成崖峦,动势延续向外斜出,面临水池。山体以大块竖石为骨架,叠成垂直状石壁,收顶峰端,形成平地拔起的秀峰,峰姿倾劈有直插江边之势,好似画中之斧劈法。山脚与池水相接,岸脚上实下虚,宛如天然水窟,又似一个个泉水之源头,与雄健的山石相对照,生动自然。

  主山之前山与后山间有两条幽谷:一是从西北流向东南的山涧,一是东西方向的山谷。涧谷汇合于山之中央,成丁字形,把主山分割成三部分,外观峰壑林立,内部洞穴空灵。前后山之间形成宽约1.5米、高约6米的涧谷。山虽有分隔,而气势仍趋一致,由东向西。山后的尾部似延伸不尽,被墙所截。据认为,这是清代“处大山之麓,截溪断谷”之叠山手法。山涧之上,用平板石梁连接,前后左右互相衬托,有主、有宾、有层次、有深度。更由于山是实的,谷是虚的,所以又形成虚实对比。山上植花木,春开牡丹,夏有紫薇,秋有菊,冬有柏,使山石景观生机盎然。

  假山后面有小亭,依山临水,旁侧有小崖石潭,借“素湍绿潭,四清倒影”之意,故取名“半潭秋水一房山”。在亭中观山,岩崖若画。周围林木清荫,苍枝虬干,饶有野趣。出亭北,缘石级向下,山溪低流,峰石参差,有路通往园北的“补秋舫”。舫的南面临水。此建筑面阔三间,与池南的大厅遥相呼应。

  〖飞雪泉〗

  环秀山庄西面是秋山,临池石壁上刻有“飞雪”两个字,也曾经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处名泉。环秀山庄在明代曾一度归申时行所有,到清朝乾隆年间,刑部员外郎蒋楫(字济川)购得重修,掘地得泉,水质优美,蒋楫以苏东坡试院煎茶诗中“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的意思题名为“飞雪泉”。

  飞雪泉年久淤塞,现存遗址,后人巧用其地作为大假山山涧的源头。山涧中有险巧步石,雨后瀑布奔流而下,进入池中和主山山腹。石壁占地很少,却洞壑涧崖毕备,构筑自成一体,与主山一主一从,一正一副,极富神韵,壁间有蹬道和边楼相通。从楼上循山岩而下,可直抵水边,路径极其险峻,妙的是在岩壁合适的位置上都设有扶手石,安排得恰到好处,自然而又不留痕迹,不能不令人惊叹造园家非凡的匠心。山道尽头临水石矶随水波隐现,富有自然意趣。
6#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7:57:59 | 只看该作者

沧浪亭

沧浪亭

沧浪亭简介
沧浪亭历史
沧浪亭景观
沧浪亭环境
沧浪亭诗歌
旅游指南



沧浪亭简介

  沧浪亭,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

沧浪亭历史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沧浪亭景观

  踱步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树苍苍,垒叠湖石。人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
  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
  著名的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它高踞丘岭,飞檐凌空。亭的结构古雅,与整个园林的气氛相协调。亭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亭上石额“沧浪亭”为俞樾所书。石柱上石刻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上联选自欧阳修的《沧浪亭》诗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句,下联出于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句。全园漏窗共108式,图案花纹变化式端,无一雷同,构作精巧,环山就有59个,在苏州古典水宅园中独树一帜。



  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是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的“明道堂”。明道堂取“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意为堂名。为明、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堂在假山、古木掩映下,屋宇宏敞,庄严肃穆。墙上悬有三块宋碑石刻拓片,分别是天文图,宋舆图和宋平江图(苏州城市图)。相传乾隆帝南巡时,曾召誉满江浙的苏州评弹艺人王周士于此堂内说书。堂南,“瑶华境界”、“印心石层”、“看山楼”等几处轩亭都各擅其胜。折而向北,有馆三间名“翠玲珑”,四周遍植翠竹,取“日光穿竹翠玲珑”意而为名。
  竹是沧浪亭自苏舜钦筑园以来的传统植物,亦是沧浪亭的特色之一。现植各类竹20余种。“翠玲珑” 馆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使小馆曲折,绿意四周,前后芭蕉掩映,竹柏交翠,风乍起,万竿摇空,滴翠匀碧,沁人心脾。同“翠玲珑”相邻的是五百名贤祠,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为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五百名贤只是取其整数而言。每五幅像合刻一石,上面刻传赞四句,从中可知这些古贤的概况,他们是从春秋至清朝约2500年间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名贤中的绝大部分是吴人,也有外地来苏为官的名宦。名贤像多数临自古册,也有的来自名贤后裔,具有文献价值。
  园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楼名“看山楼”,登楼可览远近苏州风光。此外还有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映衬。沧浪亭著名的建筑还有观鱼处等。另有石刻34处,计700多方。

沧浪亭环境

  从北门渡石桥入园,两翼修廊委蛇,中央山丘石土相间,林木森郁。沿西廊南行,至西南小院,有枫杨数株大可合抱,巨干撑天,枝繁叶茂,院墙表面嵌有多幅雕砖,刻画历史人物故事。东侧为清香馆和五百名贤祠,祠建于道光七年,内壁嵌砌本地历代名人线刻肖像及小传数百方。再南有厅屋翠玲珑和看山楼,环境清幽。由此折东,为明道堂一组庭院,此堂为园中最大建筑,格局严整。堂北山巅,绿荫丛中,有石柱方亭名沧浪亭。下山有复廊景通内外,复廊外侧临水。还有小亭观鱼处和厅屋面水轩,可俯览园外水景。
  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此园数易其主,历经沧桑,但多是建物的倾毁修复,而园中假山,园外池水,大多保持旧观。



  花窗借景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所谓自然,一是不矫揉造作,不亡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园内还有五百名贤祠,壁上嵌有五百余人像石刻,运刀细腻,颇值观赏。
  沧浪亭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06年05月25日,沧浪亭作为元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沧浪亭诗歌

  水围墙 月漏窗
  折复廊 曲水流觞
  花雕梁 石刻像
  明道堂 墨润水乡
  水一涯千古沧浪 亭何傍
  翠色浓重无处扛 渗透窗 苍莽
  老树霜 绿枫杨
  观鱼塘 树色天光
  诗画舫 莫回望
  泪千行 碧波荡漾
  水一涯千古沧浪 亭何傍
  日光穿林竹杆黄 在水一方
  水一涯千古沧浪 亭何傍
  人生苦短似又长 伊人发苍
  水围墙 月漏窗
  折复廊 曲水流觞
  诗画舫 莫回望
  泪千行 碧波荡漾
  竹杆黄 在水一方
  似又长 伊人发苍
  配曲:林海《秋月夜》:http://v.ku6.com/show/WbTeka7OaDFvVT1Z.html

旅游指南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路3号,与网师园相隔不远。公交1路、5路、29路、39路、101路、102路、103路、218路、261路、308路、309路、游2、游4、游5路均可到达。
7#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4:20:02 | 只看该作者

狮子林

狮子林

目录

北京圆明园文园狮子林遗址
承德避暑山庄狮子林遗址
苏州狮子林
球迷组织狮子林
狮子园旅游贴士

  简介



  狮子林 Shizilin(Lion Grove Garden)
  狮子林一般所指为苏州园林中的狮子林,另外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中则各有一处仿建。
[编辑本段]北京圆明园文园狮子林遗址
  【类别】文化遗址
  【年代】初建于公元1747年(乾隆十二年),公元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全部建成。
  【文物原属】圆明园景观建筑
  【简介】
   
  位于长春园东湖北岸。本景西部丛芳榭等建于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乾隆游苏州后,于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7年),在其东仿照苏州同名景添建狮子林,先建8景,后续8景,共16景,形成一组别致的小园景区。园内假山崎岖,建筑精巧玲珑,具有元代大画家倪瓒笔下的狮子林图及江南私家园林小中见大的意蕴。有楼堂亭轩十余座、百余间,尤以叠石著称,并特召苏州山石高手堆塑而成。乾隆帝曾十次题咏“狮子林十六景”(狮子林、虹桥、假山、纳景堂、清心阁、藤架、磴道、占峰亭、清淑斋、小香幢、探真书屋、延景楼、画舫、云林石窟、横碧轩、水门),匾诗刻石颇丰。
  【主要遗存】
   
  长春园罹劫后,本景已片瓦无存,湖石、石刻多已失散。1994年局部清整狮子林遗址临水基址和河道,发掘恢复虹桥及水关、水门三座石拱,并复位保护乾隆御笔匾、诗刻石32件。现“狮子林”三字石匾及乾隆“狮子林”诗刻石在水关拱石及南侧遗存。该景区内乾隆“虹桥”题名及诗刻石10件现已复位。狮子林景群北部与西洋楼交界处有一水门,水门拱石上刻有乾隆御题诗刻10幅,也已复位。另有道光御笔烟岚诗刻石,今存圆明园展览馆。
[编辑本段]承德避暑山庄狮子林遗址
  【类别】文化遗址
  【年代】建于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
  【文物原属】承德避暑山庄景观建筑
  【简介】
  承德避暑山庄文园狮子林,建在静湖南岸的一块空地上,西、南两面临银湖、上、下湖。由三个独立的各有特色的院落组成,对比极为强烈。入口一院,布置极为端正,中轴线分明;东西两院分别是以水面为主的文园和以山石为主的狮子林,传仿元时倪云林、朱德润等人设计的画禅寺(时称“狮子林”)而建,文园中建筑轴线曲直相联,水面上廊桥纵横通达,狮子林中湖石叠落,蹬道盘曲,山顶建亭,四处眺望,中间建阁,幽静宜憩。如果在恢复建设时,将东西两院融汇一处,相互映借,就更具南园狮子林之趣了。
[编辑本段]苏州狮子林
  【类别】文化遗址
  【年代】初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最后重修于1917―1926年间。
  【文物原属】苏州园林景观建筑
  【简介】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 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中峰禅师曾倡道天目山狮子岩,取佛书“狮子吼”之意,易名为狮子林。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73岁的大书画家倪瓒(号云林)途经苏州,曾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绘有《狮子林图》),使狮子林名声大振,成为佛家讲经说法和文人赋诗作画之胜地。清乾隆初,寺园变为私产,与寺殿隔绝,名涉园,又称五松园。1917年为颜料买办商人贝润生购得,经9年修建、扩建,仍名狮子林(园东为贝氏家祠、族学和住宅)。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狮子林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抱。以中部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使得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足山林”意境。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之称。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起舞之状。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狮子峰为诸峰之首。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
  【得名】
  园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史载,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惟则曾作诗《狮子林即景十四首》,描述当时园景和生活情景。
  【造园手法】 
  狮子林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古树名木令人叫绝,厅堂楼阁更是精巧细致,无愧为吴中名园。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依山傍水有指柏轩、真趣亭、问梅阁、石舫、卧云室诸构。主厅燕誉堂,结构精美,陈设华丽,是典型的鸳鸯厅形式;指柏轩,南对假山,下临小池,古柏苍劲,如置画中;见山楼,可览群峰,山峦如云似海;菏花厅雕镂精工;五松园庭院幽雅;湖心亭、暗香疏影楼、扇亭等均各有特色,耐人观赏。园内四周长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名家书法碑帖条石珍品70余方,至今饮誉世间。
  1.建筑布局
   
  建筑可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部分,现园子的入口原是贝氏宗祠,有硬山厅堂二进,檐高厅深,光线暗淡,气氛肃穆。住宅区以燕誉堂为代表,是全园的主厅,建筑高敞宏丽,堂内陈设雍容华贵。沿主厅甫北轴线上共有四个小庭园燕誉堂甫以白、紫玉兰和牡丹花台为春景庭园,亲切明快。堂北庭园植樱花二株。更添春意。小方厅为歇山式,厅内东西两侧空窗与窗外腊梅、甫天竹、石峰共同构成“寒梅图”和“竹石图”,犹如无言小诗,点活了小小方厅。狮子林的漏花窗形式多样,做功精巧,尤以九狮峰后“琴”、“棋”、“书”、“画”四樘和指柏轩周围墙上以自然花卉为题材的泥塑式漏花窗为上品。而空窗和门洞的巧妙运用,则以小方厅中这两幅框景和九狮峰院的海棠花形门洞为典型,九狮峰院以九狮峰为主景,东西各设开敞与封闭的两个半亭,互相对比,交错而出,突出石峰。再往北又得一小院,黄杨花台一座,曲廊一段,幽静淡雅。这种通过院落层层引入,步步展开的手法,使空间变化丰富,景深扩大,为主花园起到绝好的铺垫作用。主花园内荷花厅、真趣亭傍水而筑,木装修雕刻精美。石舫是混凝土结构,但形态小巧,体量适宜。暗香疏影楼是楼非楼,楼上走廊可达假山,设计颇具匠心。飞瀑亭、问梅阁、立雪堂则与瀑布、寒梅、修竹相互呼应,点题喻意,回味无穷。扇亭、文天样碑亭、御碑亭由一长廊贯串,打破了南墙的平直、高峻感。主花园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北部,前后错落,形式多变,但由于建造年代的不同和贝氏在重建时对园林的理解不同,在建筑材料的运用和体量比例上看,旱船过于写实,问梅阁体量过大,见山楼外形中西结合,甚至有混凝土六角亭,建筑风格不够统一。
  入园,便见玲珑石笋、石峰、丛植牡丹及白玉兰,与“立雪堂”背面侧窗和谐统一,使框景更趋完整,形成进入庭院前视觉上的美感,同时喻“玉堂富贵”之意。并有蔽外隐内之含义而景深意远。庭院北是主体建筑高敞宏丽的鸳鸯厅。南厅名“燕誉堂”,出自《诗经》,意为名高禄重安闲快乐。燕誉堂为全园主厅,高敞宏丽。堂屋门上有“入胜”、“通幽”、“听香”、“读画”、“幽观”、“胜赏”砖刻匾额。北厅称“绿玉青瑶之馆”,出自元画家倪云林诗中,“绿水”指水,“青瑶”指假山。中堂屏风南面刻《重修狮子林记》,记述贝氏1917―1926年间重修“狮子林”的经过。北面刻《狮子林图》,寺峰古柏,飞瀑层楼。厅内陈设精致华贵。厅的前廊西侧可通“立雪堂”,后廊西侧门宕通假山洞穴而进入“卧云厅”,在后为小方厅,厅名“园涉成趣”,其西侧辟门,可登假山。以鸳鸯厅为中心,面向四方的布局,颇为巧妙。厅前有“息庐”、“安隐”砖刻。院内湖石、花台、小树组成一景。穿越小方厅,见院中花台上的巨峰气势雄伟,由九头不同姿态的狮子组成。峰北院墙漏窗的框形各异,并分别套入琴棋书画图案,流畅明快。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古五松园在指粕轩之西,中间隔一竹园。园里旧有五棵大古松,霜干虬枝,亭亭似盖,所以狮子林从前曾名五松园。转弯向南到飞瀑亭。这里为全园最高处,用湖石迭成三迭,下临深渊,上有水源,开动机钮,即成人工瀑布。
  2.堆山与理水
  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山迷宫甲园林。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山占地面积约0.15公顷。可以说,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园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差,如入深山峻岭。洞穴诡谲,忽而开朗,忽而幽深,蹬道参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对面石势阴,回头路忽通。如穿九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变幻开地脉,神妙夺天工”,“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就是狮子林的真实写照。
  狮子林的假山,通过模拟与佛教故事有关的人体、狮形、兽像等,喻佛理于其中,以达到渲染佛教气氛之目的。这种做法被后人乱用,演变为以堆砌某种动物形象为悦,而产生部分拙劣之作,使得有些园林专家认为其东部叠山技法及效果有背自然之理。它的山洞作法也不完全是以自然山洞为蓝本,而是采用迷宫式作法,通过婉蜒曲折,错综复杂的洞穴相连,以增加游人兴趣,所以其山用“情”、“趣”二字概括更宜。园东部叠山以“趣”为胜,全部用湖石堆砌,并以佛经狮子座为拟态造型,进行抽象与夸张,构成石峰林立,出入奇巧的“假山王国”。山体分上、中、下三层,有山洞二十一个,曲径九条。崖壑曲折,峰回路转,游人行至其间,如入迷宫,妙趣横生。山顶石峰有“含晖”、“吐丹”、“玉立”、“昂霄”、“狮子”诸峰,各具神态,千奇百怪,令人联想翩翩。山上古柏、古松枝干苍劲,更添山林野趣。此假山西侧设狭长水涧,将山体分成两部分。跨涧而造修竹阁,阁处模仿天然石壁溶洞形状,把假山连成一体,手法别具匠心。园林西部和南部山体则有瀑布、旱涧道、石磴道等,与建筑、墙体和水面自然结合,配以广玉兰、银在、香樟和竹子等植物,构成一幅天然图画,使游人在游览园林,欣赏景色的同时,领悟“要适林中趣,应存物外情”的禅理。
  园内水体聚中有分。聚合型的主体水池中心有亭伫立,曲桥连亭,似分似合,水中红鳞跃波,翠柳拂水,云影浮动,真是“半亩方塘一镜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水源的处理更是别具一格,在园西假山深处,山石做悬崖状。一股清泉经湖石三叠,奔泻而下,如琴鸣山谷、清脆悦耳,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引人注目的人造瀑布。园中水景丰富,溪涧泉流,迂回于洞壑峰峦之间,隐约于林木之中,藏尾于山石洞穴,变幻幽深,曲折丰富。 
  3.植物配置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许多树木的种植与园林建筑和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呼应,喻情于草木。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亦照此理,东部假山区以古柏和白皮松为主,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银杏为主。配植色香态俱佳的花木,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不仅增加了林木森郁的气氛。更使山石、建筑、树木溶合一体,而成为真正的“城市山林”。指柏轩前假山上有元代古柏数株,有白皮松五棵,姿态苍劲,皆成画意。暗香疏影楼和问梅阁推窗可见三、五株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尤其问梅阁中桌椅、吊顶都是梅花形,窗纹用冰梅纹,书画内容亦与梅有关,与地上“冰壶”古井共同构成一幅思乡的画卷。更有文天样《梅花诗》:“静虚群动息,身雅一身清;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借梅咏怀,体现了文天样正气凛然的高尚情操。山石间有六百年年银杏一株,粗干老木,盘根错节于石隙间,夏日浓荫庇日。秋叶灿若织锦,成为狮子林中一景。
  2006年05月25日, 狮子林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相关赞誉】 
  据史载,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狮子林赐额“狮林寺”后,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匾额。乾隆还下令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了两座狮子林。可见当年帝皇对狮子林情有独钟。
  清代学者俞樾赞誉狮子林“五复五反看不足,九上九下游未全”。当代园林专家童俊评述狮子林假山“盘环曲折、登降不遑,丘壑宛转,迷似回文”。
  ·狮子林
  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娄门内园林路,始建于元代,为元代园林的代表。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长廊的墙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诗》的碑刻作品。狮子林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翌年(元代最后一位皇帝顺帝至正二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天如禅师因师傅中峰和尚得道于浙江西天目山狮子岩,为纪念自己的师傅,取名“狮子林”。亦因佛书上有“狮子吼”一语,且众多假山酷似狮形而命名。
  园建成后,当时许多诗人画家来此参禅,所作诗画列入“狮子林纪胜集”。天如禅师谢世以后,弟子散去,寺园逐渐荒芜。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明姓和尚托钵化缘于长安,重建狮子林圣恩寺、佛殿,再现兴旺景象。至康熙年间,寺、园分开,后为黄熙之父、衡州知府黄兴祖买下,取名“涉园”。公元1703年2月11日清康熙巡游至此,赐额“狮林寺”,后清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额匾。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园”。至清光绪中叶黄氏家道衰败,园已倾圯,唯假山依旧。
  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0000平方米,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有假山王国之美誉。假山内外上下盘旋曲折,穿洞越谷宛入迷宫,咫尺之间可望而不可即,只有循山路而行才可出洞。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壑,如入深山峻岭,恍惚迷离。由于它原是寺之后花园,所以狮子林假山便是佛的象征,与一般的假山不能相提并论。山腹中空灵曲折,宛如迷宫的洞穴即象征佛的法力无边。
  狮子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园中最高峰为“狮子峰”,另有“含晖”、“吐月”等名峰。园内多竹,竹间结茅的方丈禅窝,建有“冰壶进”、“玉鉴池”、“小飞虹(桥)”。主要建筑有立雪堂、燕誉堂、卧云室、见山楼、指柏轩、飞瀑亭、真趣亭、问梅阁等。
  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奇巧、出神入化、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园内长廊四面贯通,廊壁上嵌有书条石刻,皆为名家书法佳作。
  公元1917年,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祖父)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花80万银元,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整修,新增了部分景点,并冠以“狮子林”旧名,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城。贝润生原准备筹备开放,但因抗战爆发而未能如愿。公元1945年贝润生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解放后,贝氏后人将园捐献给国家,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后,于公元1954年对公众开放。
[编辑本段]球迷组织狮子林
  成立于1968年的“狮子林”不仅是AC米兰、也是意大利足球史上第一个极端球迷组织。2005年11月该组织解体,导致圣西罗南看台第二层陷入复杂局面,一些老球迷离开这里,新激进分子的加入更加剧了矛盾。AC米兰球迷组织间的内讧不利于他们统一支持球队,尤其是“狮子窝”的解散让米兰失去了四五千名最忠实、组织良好的球迷,他们做不成极端球迷,无法重归南看台,因此大都不愿再回到圣西罗看球。 重新洗牌的南看台缺乏此前的和谐,米兰德比中相对于国际米兰球迷的创意,AC米兰球迷只有统一的红黑色和一个标语(“只有一片旗帜——红黑色”,似乎要证明南看台仍然统一),在声势上大败于蓝黑球迷。
[编辑本段]狮子园旅游贴士:
  开放时间:8:00——17:00(苏州的园林园门关得都比较早,节假日也不例外,所以一定要注意开放时间)
  交通线路:2、3、5路公交,游1、2路
  旅游顺序:燕誉堂——小方厅——揖峰指柏轩——古五松园——湖山亭——花蓝厅——真趣亭——石舫——暗香疏影楼——飞瀑亭——问梅阁——双香仙馆——扇亭——文天祥碑亭——御碑亭——修竹阁——立雪堂——出口
  
以“假山王国”著称于世。

  
  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气势磅礴,以“适、漏、瘦、皱”的太湖石推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象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石笋上悬葛垂萝,富有野趣。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两人同时进山分左右路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少顷明明相向而来,却又相背而去。有时隔洞相遇是可望而不可及。眼看“山穷水尽疑无路”,一转身“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边转,一边可欣赏千姿百态的湖石,多数像狮形,大小小有五百来头,有怒吼的,有憨睡的,有嬉戏打闹的,或躺或立,或大或小,或肥或瘦。也有像鼋的,像鱼的,像鸟的。还可找到十二生肖图,真叫人看得眼花缭乱。在假山顶上,耸立着著名的五峰:居中为狮子峰,形如狮子;东侧为含晖峰,如巨人站立,左腋下有穴,腹部亦有四穴,在峰后可见空穴含晖光:吐月在西,势峭且锐,傍晚可见月升其上。两侧为立玉、昂霄峰及数十小峰相映成趣。清代文人朱炳靖钻过假山后写道:“对面石势阻,回头路忽通。如穿几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确实,把狮子林假山迷宫比作诸葛亮的八阵图,毫不为过。个中滋味,非亲临不能体察也。
  
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狮子林是禅宗寺庙园林,惟则法师为禅宗高僧。园因寺而闻名。在佛学中佛为人中狮子,狮子座为佛之坐处,泛指高僧坐席,林即禅寺。因此,狮子林本身即是一个宗教用语。禅僧以参禅,斗机锋为得道法门,不念佛,不崇拜,甚至呵佛骂祖。所以狮子林不设佛殿,唯树法堂。而建筑题名全都寓以禅宗特色。如立雪堂,为讲经说教之堂。其名取自慧可和尚少林立雪之事:达摩祖师在少林修禅时,慧可为拜师在门外站了一个晚上,积雪没膝,后被达魔祖师收为弟子,修成正果成为禅宗二祖。如卧云室,为僧人休居的禅房。还有指柏轩、问梅阁等,都是以禅宗公案命名。即便狮子林成为私家园林,这些建筑重建后,题名依然不改,可见狮子林是禅宗与中国园林相互影响的一个详细例证。
  
狮子林对皇家园林的影响。

   在狮子林的沧桑变迁中,有一位皇帝对狮子林倍加赞赏。曾五次游览狮子林,并留下大量题字和“御制诗”。他就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乾隆二十二年春(1757),弘历二巡江南到苏州,他取来倪云的狮子林图展卷对照着观赏狮子林。赐匾“镜智圆照”于狮林寺,双题五言诗《游狮子林》,此诗后被刻成御诗碑并新添一景名为“御碑亭”。1762年,乾隆二游狮子林,因爱其景,为狮林寺题额“画禅寺”,在他临摹的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和倪氏原作上分别题字。将临摹之作“命永藏吴中”。1765年,狮子林已归黄祖兴所有。乾隆游狮子林后(时称涉园),题下“真趣”匾额,又作“游狮子林即景杂咏”七绝三首、七律一首。回京后在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各兴建一座狮子林。1780年,游狮子林后作《狮子林再叠旧作韵》。1784年,乾隆再次南巡,见到了徐贲画的《狮子林十二景点图》,十分感慨。游狮子林后,在《游狮子林三叠旧作韵》中写到:“真山古树有如此,胜曰芳春可弗寻。”这位75岁的老人自觉年事已高。只能“他日梦寐游”了。乾隆五次游览狮子林,题写三块匾额,留诗十首、临摹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三幅。在皇家园林掀起了摹拟江南山水,效法江南园林的高潮。1771年,乾隆在颐和园长春园东北角仿建狮子林,由苏州织造署奉旨将狮子林实景按五分一尺烫样制图送就御览,建成后名景点匾额均由苏州织造制作,送京悬挂。1774年,承德避暑山庄建成,东部是以假山为主的狮子林,西部是以水池为主的文园,合称“文园狮子林”,乾隆对此园非常喜欢,称之“欲傲金阊未有此”。皇家园林广泛采用了江南园林中廊、桥、漏窗与苏式彩画,引入堆叠假山的各种流派,大大丰富了北方园林的内容,是我园园林艺术史的重要一章。黄熙在中状元后,重修府第,并以乾隆御笔的“真趣”匾额新增“真趣亭”一景,在淡雅的苏州园林中抹上了如此富丽堂皇的一笔,也是皇家园林对苏州私家园林影响力的一个典范。
8#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4:46:43 | 只看该作者

耦园

耦园

目录

【耦园及布局的介绍】
【历史】
【特征】


  
【耦园及布局的介绍】

  在江苏省苏州市内小新港巷,因有东、西二园,故名。东园始建于清初,原名涉园,后扩建而成目前局面。住宅大门在南,经门厅、轿厅,至大厅前西墙小门,即可进入西园。园中主厅为织帘老屋,南北各有庭院,都置假山。北院东北隅有藏书楼,与住宅相通,是书室与庭院结合较好的范例。自住宅大厅往东,经小院二重和小客厅,即达东园。东园面积较西园约大一倍,西北置石假山,东南为水池。北端主厅城曲草堂,为一重檐楼屋,下有主厅三间,上为重楼复道,与住宅毗连,为苏州园林的罕例。堂前的黄石假山堆叠手艺高超。分为东西两部:东部较大,有石级可登临池石壁,气势峭伟;西部较小,逐渐下降,两山间为“邃谷”,宽仅一米余。
  池水形状狭长,自北而南,有水阁跨于水上。阁内有岁寒三友落地罩,形制大,琢刻精,有“罩王”之称。西有长廊,曲折通向东南隅的听橹楼,登楼可观园外景色。
  耦园,地处娄、相二门间的小新桥巷。全园布局,颇为得法。黄石假山作为全园主题,堆叠自然,位置恰当,陡峭峻拔,气象雄浑,为苏州园林黄石假山中较为成功的一座。实为值得游赏流连的去处。
  此园因在住宅东西两侧各有一园,故名耦园。古时两人耕种称为为“耦”,“耦”、“偶”相通,寓有夫妇归田隐居之意。
  东园面积约四亩,以山为主,以池为辅,重点突出,配搭得当。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一组重檐楼厅。这在苏州园林中较为少见。其东南角有小院三处,重楼复道,总称“城曲草堂”。西园面积更小,以书斋及织老屋为中心,前有月台,宽敞明亮,后有小院,幽雅清秀,隔山石树木又建书楼一座;其南亦有一院,为不规则形状,西南角设假山,设置花木,间置湖石,显得幽曲有趣。
  全园主景黄石假山,筑于城曲草堂楼厅之前,石块大小相间,手法逼真自然。假山东半部较大,自厅前石径可通山上东侧的平台及西侧的石室;平台之东,山势增高,转为绝壁,直削而下,临于水池,绝壁东南设磴道,依势下至池边,此处气势为全山最精彩处,假山西半部较小,自东而西逐级降低,坡度渐缓,止于小厅右壁。东西两半部之间有谷道,两侧削壁如悬崖。而绝壁东临水池,假山体量与池面宽度配合适当,空间相称。山上不建亭阁,而于山顶山后铺土之处,散置十余种花木,随风摇曳,平添了山林趣味。而池水随假山向南伸展,曲桥架于水上,池南端有阁跨水而筑,称“山水阁”,隔山与城曲草堂相对,形成以山为主体的优美景区。

【历史】

  ●清初
  由仕人陆锦归还故里建造,名“涉园”,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园日涉以成趣”。
  ●同治年间
  安徽巡抚沈秉成抱病下野,携妻归隐,请了画家顾纭在涉园的基础上拓展开辟,形成今日的耦园。

    耦园历史很长,大约经历了几次毁坏几次重建,在诸多的主人中,最能形成耦园历史和人文意蕴的可能要数清末的安徽巡抚沈秉成了。这个人很有正气,在安徽巡抚任上就励精图治一心想报效国家,任法租界道台时,就不悲不吭很受当地人尊敬。只是现在关于他的记载太少了,令我们无从把握,也只能半真半假的猜了。可能他在仕途上并不很顺利,再加上丧气失子,心身几乎绝望。在这种情况下,他举家迁到苏州以三千两银子买下了一个几乎废弃的园子“涉园”,稍加修葺便安顿下来。  

    想必,那时的沈秉成心是冷的,至今从耦园的环境还可隐约的感觉到:三面环水,只有一条小路与外界相连,正门对着三丈高的城墙。这完全是一个“一去红尘三十里,白云黄叶共悠悠。”的环境。可是,上天并不会让这样的一个人孤独终老。后来在他最不知所之之时认识了江浙才女、比他小15岁的严永华,并结成了伉俪。沈秉成酷爱藏书和诗文,严永华也爱写诗,至今在耦园东院的墙上还刻着这位夫人的诗:“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耦同偶之意,城通成之意。可见严永华之才。

  从耦园正门进,感觉就是地道的江南小院,曲折幽深,使人想起欧阳公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暮霭无重数……”同时狭长的过廊也给人一种凝重感,沿着过廊一直往前走,过思到门一个厅,眼前陡然开阔,使人如临梦幻,就像一个长期在黑暗中行走的人,突然跨上一步就置身于光明之中一样,恍然不知所措。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长廊曲折,从任何角度去看都透露着和谐与甜蜜,大概这就是沈氏夫妻生活的地方吧。沿着夫妻廊向前就是“吾爱亭”,相传女主人严永华每日在此弹琴,亭前正对曲桥流水;“吾爱亭”的左面是“听琴轩”,这是男主人听女主人弹琴的地方。缠绵的琴声就是一座传递爱的桥梁,沈秉成、严永华就在这样的传递中度过了那最美丽的八年时光,使置身于花园中的每一个人都被感动。

  在我的脑海中反复出现沈氏夫妇携手走过夫妻廊,严永华之“吾爱亭”沈秉成之“听琴轩”,琴声与读书声相唱和的情景。这是一种多么纯的爱啊: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我几乎从耦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体会得到沈氏夫妇那淡如菊、浓如酒的爱情,每每被它所感动,也就每每把自己置身于“吾爱亭”。看着那轻舟绿水,也就会想起严永华那满足的笑脸。

  可能,沈秉成到了生命最后的日子,也是常常去“吾爱亭”的。

  沈秉成不得不又一次入仕,也不得不经历如此相似的命运。在他六十八岁时,命运使和他一起颠簸多年的严永华走了一条和第二任夫人沈氏相同的路,他又一次身心绝望地回到耦园,修整一切,守护这爱的见证。不久也孤独天年。

  耦园相对于沈秉成而言,既是浪漫的回忆,又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长恨歌,在这个花园中,我想谁也没有勇气想起沈秉成最后的心情和眼神。只能想起在新花园落成之时,严永华的这首小诗:

  小有园林趣,当春景物新。
  各花如好友,皓月是前身。
  风过松多高,云来石有神。
  素心终不改,天际想真人。

【特征】

  “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取名“耦”,通“偶”,即指佳偶连理,又道出园宅的特征,布局上中轴线上为明显的仕宦第宅,东西花园相互对应。东花园以中心的黄石假山为主要景点,是涉园的遗存,也是苏州古典园林里著名的黄石假山;西花园则以湖石构景,舒展绵延。同时,在个体建筑上也有或东西、或南北、或上下、或明暗、或高低等两两呼应。
  耦园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01年06月25日,耦园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9#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4:54:09 | 只看该作者

艺圃

艺圃

  名称: 艺圃(The Garden of Cultivation)

  地理位置

  所属景区: 苏州古典园林

  景点介绍



  艺圃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名园。最初为明代学宪袁祖庚所建,初名“醉颖堂”,后归文征明的曾孙、明末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相当于副宰相)文震孟,改名“药圃”。明亡后,在清初为明崇祯进士姜埰(号敬亭)所有,改称“敬亭山房”,后其子姜实节更名“艺圃”。至道光年间为绸缎业七襄公所所在地。

  景点说明

  艺圃位于苏州古城西北阊门吴趋坊的文衙弄,位于小街深巷之中,环境幽静,园景开朗,风格质朴,全园有地仅为五亩,以约占五分之一的池水为中心。水面集中,其东南及西南两角,各有水湾伸出,并于水口之上各架形制不同的石板桥一座,故而水面显得开阔流动,绝无拥塞局促之感。池水之北多建筑,博雅堂为园中主要厅堂,其南端有小院,设湖石花台,院南临池处,建有水榭五间,两侧厢房则与池水东、西两面的厢房相连。池水之南为假山,以土堆成,临处之处,则以湖石叠成绝壁、危径,既多变化又较自然。于池北远望此处,山石嶙刚,树木葱郁,给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成为园中的主要对景。此种以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为明清苏州一代造园家所常用,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池水之东有乳鱼亭,系明代遗物,外有小径与各处相通。池水之西,有芹庐小院,以圆洞门与其它景区相隔而又相连。步入院门,即可见院中有小池,似与大池相通。这在苏州园林中还属于孤例。院中散置湖石花木,为园内最为僻静之处。

  景点文字

  艺圃地处金、阊二门间的文衙弄。园景开朗,风格质朴,较多地保存了建园初期的格局。有其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全园有地仅为五亩,以约占五分之一的池水为中心。水面集中,其东南及西南两角,各有水湾伸出,并于水口之上各架形制不同的石板桥一座,故而水面显得开阔流动,绝无拥塞局促之感。池水之北多建筑,博雅堂为园中主要厅堂,其南端有小院,设湖石花台,院南临池处,建有水榭五间,两侧厢房则与池水东、西两面的厢房相连。池水之南为假山,以土堆成,临处之处,则以湖石叠成绝壁、危径,既多变化又较自然。于池北远望此处,山石嶙刚,树木葱郁,给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成为园中的主要对景。此种以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为明清苏州一代造园家所常用,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池水之东有乳鱼亭,系明代遗物,外有小径与各处相通。池水之西,有芹庐小院,以圆洞门与其它景区相隔而又相连。步入院门,即可见院中有小池,似与大池相通。这在苏州园林中还属于孤例。院中散置湖石花木,为园内最为避静之处。

   原为明文震孟(文徵明曾孙)的药圃,清初改现名,又称敬亭山房。面积约5亩,现大致仍保持明末清初的旧貌。艺圃平面略呈南北狭长的矩形,北端为庭院,由主厅博雅堂和水榭组成;中央凿池,面积约一亩,为全园中心,水面集中,东南、西南各有水湾一处,上构低平石桥。除北端为水榭驳岸外,其余池岸均曲屈自然,而池面则因近旁为低小建筑而显得开阔,取网师园手法。池南叠假山,构桥亭,西南置小院一所。池北岸的五间水榭,低浮于碧波之上,两侧有附属建筑。这些建筑占据池北全部立面,这在苏州园林中甚为少见。池南临水置石矶,其后堆土山,山近水一面以湖石砌直壁危径。西南以墙隔作旁院,引水湾入内为小池,石山也延脉至此。院西方厅二间,周列湖石,种植山茶、辛夷,别有洞天。池东南的乳鱼亭,为明代遗构。其旁边的缓曲石桥,也属建园初期作品,都很珍贵。

  艺圃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06年05月25日, 艺圃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15:02:13 | 只看该作者

苏州古典园林图片集

苏州古典园林图片集

2009-8-28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8-28 15:04 编辑 ]

%CB%D5%D6%DD%B9%C5%B5%E4%D4%B0%C1%D6.jpg (197.77 KB, 下载次数: 280)

%CB%D5%D6%DD%B9%C5%B5%E4%D4%B0%C1%D6.jpg

0e882f102379ae39b8127b23.jpg (103.48 KB, 下载次数: 248)

0e882f102379ae39b8127b23.jpg

02e63afc761c2b3609244dbd.jpg (132.18 KB, 下载次数: 246)

02e63afc761c2b3609244dbd.jpg

3_132835_1.jpg (51.36 KB, 下载次数: 242)

3_132835_1.jpg

3e3a8126d5081e2a908f9d4a.jpg (200.7 KB, 下载次数: 345)

3e3a8126d5081e2a908f9d4a.jpg

14c9f25458101d7c574e0053.jpg (152.07 KB, 下载次数: 311)

14c9f25458101d7c574e0053.jpg

17.jpg (66.3 KB, 下载次数: 246)

17.jpg

19.jpg (70.75 KB, 下载次数: 263)

19.jpg

24.jpg (588.45 KB, 下载次数: 285)

24.jpg

38.jpg (161.76 KB, 下载次数: 302)

38.jpg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15:07:29 | 只看该作者

苏州古典园林图片集(续1)

苏州古典园林图片集(续1)

2009-8-28

54d77b2499c3b54935a80f23.jpg (165.06 KB, 下载次数: 256)

54d77b2499c3b54935a80f23.jpg

64.jpg (135.98 KB, 下载次数: 294)

64.jpg

70c677ec971ef86f78f055bd.jpg (161.96 KB, 下载次数: 253)

70c677ec971ef86f78f055bd.jpg

71.jpg (152.51 KB, 下载次数: 259)

71.jpg

81d304cc147877780eb34522.jpg (138.74 KB, 下载次数: 279)

81d304cc147877780eb34522.jpg

91.jpg (198.93 KB, 下载次数: 263)

91.jpg

4883img200673017283362.jpg (97.37 KB, 下载次数: 331)

4883img200673017283362.jpg

4883img200673017285522.jpg (68.89 KB, 下载次数: 267)

4883img200673017285522.jpg

7930f2dbcda569ffb7fd48ec.jpg (84.64 KB, 下载次数: 255)

7930f2dbcda569ffb7fd48ec.jpg

11931TKG60M503.jpg (154.23 KB, 下载次数: 239)

11931TKG60M503.jpg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15:09:27 | 只看该作者

苏州古典园林图片集(续2)

苏州古典园林图片集(续2)

2009-8-28

11931TN15501bV5.jpg (142.86 KB, 下载次数: 264)

11931TN15501bV5.jpg

11931TO95602360X.jpg (130.12 KB, 下载次数: 238)

11931TO95602360X.jpg

2232568.jpg (93.44 KB, 下载次数: 233)

2232568.jpg

11597806.jpg (109.52 KB, 下载次数: 250)

11597806.jpg

20070716_eb0e8faa152ace1bec5eXnFZg2hteDLs.jpg (133.95 KB, 下载次数: 281)

20070716_eb0e8faa152ace1bec5eXnFZg2hteDLs.jpg

22342890.jpg (70.1 KB, 下载次数: 248)

22342890.jpg

332902454d5d09a6b3b7dce0.jpg (176.76 KB, 下载次数: 421)

332902454d5d09a6b3b7dce0.jpg

20096835423.jpg (142.04 KB, 下载次数: 304)

20096835423.jpg

200753154651485.jpg (98.79 KB, 下载次数: 249)

200753154651485.jpg

2009041613475893.jpg (145.08 KB, 下载次数: 264)

2009041613475893.jpg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16:15:55 | 只看该作者

苏州古典园林图片集(续3)

苏州古典园林图片集(续3)

2009-8-28

20075261039433192.jpg (128.19 KB, 下载次数: 247)

20075261039433192.jpg

20095101746156650.jpg (86.54 KB, 下载次数: 258)

20095101746156650.jpg

2006110206044221882.jpg (147.93 KB, 下载次数: 246)

2006110206044221882.jpg

2006110206044321883.jpg (158.26 KB, 下载次数: 241)

2006110206044321883.jpg

2006110206044721888.jpg (204.27 KB, 下载次数: 309)

2006110206044721888.jpg

2006110206044821888.jpg (191.63 KB, 下载次数: 241)

2006110206044821888.jpg

2007081717151762118.jpg (139.78 KB, 下载次数: 323)

2007081717151762118.jpg

bd0d4919fcf03d2e34fa4154.jpg (152.49 KB, 下载次数: 240)

bd0d4919fcf03d2e34fa4154.jpg

c8b5cbc2f119101ce4dd3bee.jpg (89.24 KB, 下载次数: 251)

c8b5cbc2f119101ce4dd3bee.jpg

c9d6ec4b8dc3160708f7efe6.jpg (139.91 KB, 下载次数: 260)

c9d6ec4b8dc3160708f7efe6.jpg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15:08:45 | 只看该作者

拙政园图片集

拙政园图片集

2009-8-30

128.gif (177.14 KB, 下载次数: 358)

128.gif

66EC31B873604888E618F3044844B9D3_500.jpg (81.81 KB, 下载次数: 329)

66EC31B873604888E618F3044844B9D3_500.jpg

0FE6E4511EA28BB74DE3EA5F4B6F2829_500.jpg (62.32 KB, 下载次数: 296)

0FE6E4511EA28BB74DE3EA5F4B6F2829_500.jpg

3D201981310A30F547F2B9BBA681FCB1_500.jpg (109.05 KB, 下载次数: 284)

3D201981310A30F547F2B9BBA681FCB1_500.jpg

3e5a84a3921d91db840a5262b2692834.jpg (139.66 KB, 下载次数: 284)

3e5a84a3921d91db840a5262b2692834.jpg

7CDD62D6D1FC230C0ACD4B4254305D27_500.jpg (115.4 KB, 下载次数: 260)

7CDD62D6D1FC230C0ACD4B4254305D27_500.jpg

7D09FCFA3BB62DFE58C7B87950E3F803_500.jpg (119.7 KB, 下载次数: 290)

7D09FCFA3BB62DFE58C7B87950E3F803_500.jpg

7EB66074046F8A4B57279FB3B02F9136_500.jpg (132.72 KB, 下载次数: 254)

7EB66074046F8A4B57279FB3B02F9136_500.jpg

12-0-6-2.jpg (105.49 KB, 下载次数: 280)

12-0-6-2.jpg

12-0-46-2.jpg (150.31 KB, 下载次数: 264)

12-0-46-2.jpg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16:02:32 | 只看该作者

拙政园图片集(续1)

拙政园图片集(续1)

2009-8-30

12-1-2-2.jpg (131.87 KB, 下载次数: 315)

12-1-2-2.jpg

027A000027E7BAA759469902A4C8A76B_500.jpg (108.1 KB, 下载次数: 246)

027A000027E7BAA759469902A4C8A76B_500.jpg

57A969E9B3C85609DF03D90A99994080_500.jpg (123.34 KB, 下载次数: 284)

57A969E9B3C85609DF03D90A99994080_500.jpg

75B1A499DC129D89A1E78C72CEB6BA22_500.jpg (82.06 KB, 下载次数: 259)

75B1A499DC129D89A1E78C72CEB6BA22_500.jpg

247F9344EEED2A41C177620F909C0E7B_500.jpg (112.25 KB, 下载次数: 252)

247F9344EEED2A41C177620F909C0E7B_500.jpg

639FD8C38DD752FC36EE9115791A89F5_500.jpg (100.56 KB, 下载次数: 278)

639FD8C38DD752FC36EE9115791A89F5_500.jpg

28496baf515360e0fbed50a7.jpg (101.54 KB, 下载次数: 285)

28496baf515360e0fbed50a7.jpg

1152079744.jpg (96.33 KB, 下载次数: 305)

1152079744.jpg

20080630042510.jpg (101 KB, 下载次数: 307)

20080630042510.jpg

2008620164312481.jpg (115.03 KB, 下载次数: 237)

200862016431248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 08:15 , Processed in 0.36373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