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9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总理下台当外长,陆克文如何“屈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4 19:4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争议一:为什么是陆克文?

其实这个任命并不让人意外。今年6月,陆克文下台后就宣称不会退出政坛,而他的继任者吉拉德也承诺将来会委任陆克文出任政府要职。当时外界纷纷猜测陆克文今后最有可能从事外交事务方面的工作。毕竟陆克文曾是资深外交官,多年的外交工作经验和高超的外交手腕也广受赞誉。有媒体猜测,陆克文最可能出任的职务是驻华大使或是外交部长,还有媒体称,鉴于他在任内批准了《京都议定书》,可能出任联合国气候变化特使一职。

《澳洲日报》的报道则是以“安慰奖”比喻这一任命。报道称,这一任命是陆克文自己要求的,不过工党政府不可能轻易抛弃陆克文,毕竟他可是当初民众选出来的总理,如果他被轻易地排挤出权力核心,肯定会引起更多民众的不满。所以在打了他“一棒子”之后,还是要给个“胡萝卜”安慰一下他,也算是抚慰一下民众。

争议二:吉拉德与陆克文的关系能否理顺?

陆克文在澳大利亚工党党首选举中以“零支持率”惨败,被迫让出总理宝座。在失利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陆克文“眼含热泪”,宣称自己在任期“付出全部”。而此次议会选举前,媒体陆续曝出吉拉德在陆克文内阁任职时表现不佳的“内幕消息”,还有人指责陆克文是幕后爆料者。部分选民和一些分析师因此怀疑工党内部严重分裂,陆克文和吉拉德之间出现隔阂。反对党自由党更是揪住陆克文的“零支持率”下台做文章,称此前工党内部以陆克文“能力不足”逼宫,眼下又宣称他是“最佳人选”,质疑工党前后矛盾。

为此,吉拉德12日告诉媒体,陆克文“值得尊敬”,提名他担任外长是看重他可以贡献“不少专业意见”。她同时否认两人交恶。不过,她同时强调,“很明显,政府将作为一个团队一起制定外交政策”,“当然,从根本上说,我是领导者”。

且不论这一任命是颁“安慰奖”还是“最佳人选”,陆克文在任命发布仅一个小时就即刻进入角色,借“9·11”东风大打亲美牌,与美驻澳大使漫步格里芬湖边。而吉拉德此次的任命是“高招”还是“昏招”,恐怕还需要留待观察了。

澳大利亚新政府的组成11日最后定音。前总理陆克文出任外交部长一职受到国内外关注。当地电视台记者问吉拉德总理,陆克文又回到前排就座,到底“谁是领导”?吉拉德的回答是,陆克文外交经验丰富,“应该得到内阁高级职位”,并说:“当然,我是领导”。

吉拉德在6月24日推翻陆克文那一刻就承诺给他一个“高级职位”,而且当时的形势也表明了这一点。时任外交部长斯蒂芬·史密斯向媒体公开放风说,如果总理决定由陆克文当外长,“我将把这个职位让给他”。但由于工党内部派别力量的压力,吉拉德后来改口说:“如果政府在即将举行的大选中连任,将考虑给陆克文一个职位。”吉拉德此次顶着工党内部派别力量的压力任命陆克文为外长,一是兑现她先前的承诺;二是弥补自身外交经验的不足。她在“东帝汶解决方案”上遇到麻烦的时候,承认自己没有什么外交经验。在11日宣布内阁名单后的记者会上,吉拉德说:“陆克文在外交领域的经验和兴趣使他成为理所当然的外长人选。”

吉拉德任命陆克文为外长可以说是明智之举。澳大利亚与美国有着特殊的同盟关系。美国总统奥巴马原计划3月访澳,由于国内医疗改革案把访问推迟到6月。陆克文的“资源超级利润税”搞得澳大利亚政局不稳,导致奥巴马访澳日期无限期推迟。对于奥巴马,吉拉德是个新面孔。如果再找一个新面孔当外长,美国对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走向恐怕不能不边走边瞧。然而,陆克文就不一样了,早已是国际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奥巴马不但与他很熟,还曾称他“睿智,干练”。7月份,他到联合国和美国去解闷散心。澳大利亚媒体称他甩开随行的工党人员,“单独行动”,从潘基文那里谋了个联合国气候特使的差事。因身份和澳大利亚政治形势问题,奥巴马没见他。但陆克文与国务卿克林顿谈得很投机。接到任命后,陆克文说:“澳大利亚在外交上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应该捋起袖子大干一场”,并强调,与美国的同盟关系是澳大利亚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重要基石”。11日,陆克文与美国驻澳大使杰夫·布莱奇沐浴着初春的阳光,漫步、“闲聊”于伯利·格里芬湖畔。这一镜头向人们清晰透视了澳美之间特殊的同盟关系。

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的陆克文早在2007年当选总理时就被炒作得沸沸扬扬。有报道说他会“亲华”,有报道说他是“中国通”。作为一国政府首脑,当然以国家利益为重,去亲别的国家是不可能的。然而,他这个 “中国通”可能对中国了解不少,但对中国发展对澳大利亚、对本地区,乃至对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照顾彼此关切,互利双赢上认识不足。他对热比娅窜访事件的处理,对力拓案的态度,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的粗鲁都充分说明这一点。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人们还是期望陆克文实践他的“铮友”之言,在推动澳中关系深入发展上有所建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1 21:03 , Processed in 0.068726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