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3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状元们为何喜欢去香港念大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5 15:5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07-05
     今年高考,北京三名女生以676分的相同成绩(不含加分),并列文科第一名。近日,来自香港大学消息,三名女生全部选择去港大就读,并且全部获得每年16万港币全额奖学金。(7月2日《新京报》)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连续第四年北京高考文状元全部选择香港的大学了。之前理科状元梁思齐已经参加了港大的面试。虽然前几日,“清华秀官”、“北大炫富”在网上如火如荼地进行,但依然没有牵绊住状元们对港大的渴望。

  据相关资料显示:仅1998-2004年,北大和清华录取状元比例高达93%以上。但从2005年起,香港高校逐步纳入内地统一招生计划,仅2006和2007年香港高校就招收近30名高考状元,北大和清华招收状元比例也随之下降至78%。

  到底是什么吸引了状元们的目光?除去高额的奖学金诱惑,香港大学的教育方式也是状元们最为看重的方面,诚如今年的文科女状元之一北京四中的梁倩所说,“希望能多了解香港;另外也想尝试一下跟国内不一样的教育体制。”

  从状元们趋之若鹜到现在门庭冷落,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高校教育体制的尴尬。据中国教育战略问题研究专家、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田文江透露,首份《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表明,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

  这些中学时代的出类拔萃者,为何在进入大学之后无声无息了呢?状元们全军覆灭,令人不得不质疑当前的教育体制,不得不质疑接受状元们的大学。

  泛政治化、过度官僚化,已经让大学失去了求真做学问的本质,分不出到底是官场还是大学。近年来,清华北大作为内地高校的领衔者,前者早已丧失了当年“清华四导师”时期的独立精神,后者也丧失了蔡元培时期“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风气;相反,校长“不识字”、教授剽窃、学术造假丑闻不断。教授为了申请项目获得科研资金往往又疲于奔命……这种混乱不堪的状况让学生汲取的学术、精神资源无法保障。

  当一扇窗口向人们关上的同时,人们必然会去探索另一扇窗。正是由于对内地名校的失望,才让状元们对港大、甚至诸多国外高校投以了青睐的目光。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为这种状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状元们逐渐南飞、外飞,大学校长们应该从这些刚刚独立的18岁青年的选择中看到问题,深刻反思——因为这不仅仅涉及到这些高校的自身发展问题,更涉及到未来整个民族的发展走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5-15 17:46 , Processed in 0.138538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