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6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奥特莱斯淘“名牌” 英国小镇购物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9 16:5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一个英文单词,“OUTLETS”,在我学的石油工程领域内一般是指泥浆罐等坛坛罐罐的“出口”,而在今天的零售商业领域专指那些销售或过季或下架或断码名牌商品的商店组成的购物中心,雅称“品牌直销购物中心”,俗称“工厂直销店”。“OUTLETS”,现在国内大城市虽然不是“雨后春笋”,但也是不时从哪个犄角旮旯里蹦出来一个又一个,并翻译成“奥特莱斯”。


英国奥特莱斯一般都建得比较偏远

  “奥特莱斯”应该是美国人的发明创造,所以美国的“奥特莱斯”也最多,一个休斯顿光我知道的就有四五家。卖不出去的货就“奥特莱斯”一下,货真价实,所以很受老百姓的欢迎,说不准像“比尔盖茨”那样的富人有时贪点小便宜化装成“民工”去“奥特莱斯”个“IPHONE 4”也很难说。


比斯特奥特莱斯

  中国的“奥特莱斯”恨不得都开在“王府井”“前门大街”或“南京路”等城市商业中心,而国外的“奥特莱斯”都开在远离市中心的荒郊野外。我最早去过的并且后来还经常去的“奥特莱斯”是离洛杉矶有两个多小时车程的“巴士特”,不但荒郊野外而且是在“不毛之地”的戈壁沙漠中。


品牌林立

  伦敦的郊外就有一个“奥特莱斯”,叫“比斯特”(BICESTER)。网上查了一段比斯特“奥特莱斯”村的介绍,估计是哪个华人旅游公司写的,断断续续摘录于此:“英国著名购物村之一,又可称之为名店村”,“许多游客购物必到地”“到这里购物也是我们公司招待中国客户代表团的固定项目”,最后这一句很实在也很可爱。


这里激发了我们的购物欲

  尽管我们一行四人够不着那个旅游公司所说的“中国客户代表团”,但四人中有三位购物欲望非常强的“大侠”,所以别的行程不断在进行修改,唯独比斯特“奥特莱斯”村一天的行程是“雷打不动”。




明亮的购物小镇

  比斯特“奥特莱斯”村离伦敦有一个小时左右的火车车程。清晨,平时懒得半步都不愿意多走的潇潇竟然愿意从宾馆走到火车站,半个多小时,从不走路的潇潇竟然把经常走路锻炼的我远远甩在了后面,“奥特莱斯”的力量之大不可思议。不过被甩在后面的我也收获了两幅伦敦黎明天空的照片。


停车场离商店很近

  下了火车,火车站的出口有比斯特村的专用大巴等候,舒适而且免费,十分钟左右的车程。车上,还有几位中国游客,其中一位中年母亲和一位二十来岁的闺女操作一口“吴侬软语”,太太一听他们就是无锡人,母亲是来英国专门参加闺女的毕业典礼,也顺便和闺女还有一个外国人的准女婿“奥特莱斯”。

  比斯特“奥特莱斯”村卖的东西和东西的价位虽然与美国的“奥特莱斯”大同小异,但比斯特村的英式建筑风格确实特别,比美国“奥特莱斯”的四四方方没有任何品味的房子要高雅许多,一栋栋一幢幢积木似的的英式小屋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街景。


中国游客喜爱的国际大牌在这里都找得到

  可惜的是,一个来小时前的伦敦还阳光明媚,这里却乌云密布,寒风刺骨,还断断续续的下起了小雨,人冻的直打哆嗦。尽管如此,我们三位大侠兴致极高,一溜烟的功夫就各进各人感兴趣的商店,把我留在凛冽的寒风中拍街景。


国内也很流行的POLO

  几个小时下来,潇潇和小杨“空手而归”,我“顺手牵羊”了一件九十英镑的防寒服,太太收获了一件“普拉达”羽绒服。太太很高兴,用一半的价格买到了在北京需要一万人民币的衣服,为了证明那衣服很暖和,太太说她额头“冒汗”,其实我们三人都知道唯独她自己不知道,那是刚落在额头上的雨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12 17:18 , Processed in 0.508637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