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11 16:03:04
|
只看该作者
周有光:科学是一元的2
“科学一元性”与“双文化论”
由比较文字学出发、强调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的眼睛不仅盯着汉字,还延伸到“科学一元性”。他在《文化学丛谈》中写道:“任何科学,都是全人类长时间共同积累起来的智慧结晶……知识在世界范围交流,不再有‘一国的科学’、‘一族的科学’、‘一个集团的科学’。学派可以不同,科学总归是共同的、统一的、一元的。”
苏培成说:“‘科学一元性’对汉字研究非常重要。《汉字文化》杂志竭力宣扬的‘汉字优越论’,应和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周老用‘科学一元论’研究文化认为:‘人类历史像一条田径跑道,世界各国都在这条跑道上竞赛。有快有慢,有先有后,后来可以居上,出轨终须回归。其目标是没有终点的科学和民主。’”
“文革”之后,中国出现文化热,有一种观点把世界文化分为东方和西方,并认为“21世纪是东西方文化的转折点”、“世界文化的接力棒将传到东方文化手里”。对此,周有光看法不同。他坚持“双文化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到了现代,任何民族都无法离开覆盖全世界的现代文化。现代文化不是某一国家的专利,而是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共同财富。”
我的信仰是人类发展规律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张森根,对周有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十分推崇。周有光提出:“人类历史的演进轨道是:文化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经济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到信息化;政治从神权统治到君权统治到民权统治。中国不是例外,审视中国在这条轨道上已经达到什么程度,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
社科院美国所原所长资中筠在研讨会上说:“我们常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我自己是无神论者,周先生说他也是。但是他有信仰——信仰人类发展规律。人类就是这样发展的,如果走错了路,非得走回来不可。”
江苏常州的一条青果巷,曾经走出了钱维城、瞿秋白、赵元任等文化名人,当然也包括周有光。他因为高龄不能重返故乡,但他戏称自己是“被上帝遗忘的人”,现在他年过百岁之后依然每天读书看报、笔耕不辍。坐在狭小的书房里,周有光面对摄像机坦然道:“转眼100多年过去了。”
精神矍铄的周有光对未来充满信心:“中国群众的心灵起飞即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21世纪所有学术都将突飞猛进,社会科学将排除教条和图腾成为真正的科学。中国的21世纪,将是一个学术自由、平等、昌明的时代。”(蒋肖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