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ur Bio:“恐音症”的神经学分子机制 氧过反应 易愤怒焦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2-13 13:44: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顾汉现 于 2017-2-13 14:30 编辑

Current Biology:“恐音症”的神经学分子机制

来源:生物谷 2017-02-13 10:00



(图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

2017年2月13日 生物谷BIOON/ --一些人在听到别人咀嚼、啜食、敲击或者闷哼的时候,往往会变得抓狂。而如今科学家们揭示了其中的神经调节方面的机制。

当我们听到周围发出的一些重复性的声音,有时会陷入不能理解的情绪之中,这一疾病叫做“恐音症”。患有上述症状的朋友在听到敲击键盘或吧唧嘴的声音时都会陷入烦躁甚至气愤的情绪等等。这一症状首次于2000年被发现,但其中的机制一直一来都不清楚。

2014年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的一篇文章称这一症状影响人群达到20%,2015年又有一篇文章表明其与焦虑等症状有相关性。

如今,来自英国Newcastle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大脑的前叶区域与该症状的产生具有一定的联系。在研究中,他们招募了20名自称患有“恐音症”的患者进行研究,通过进行特定声音的刺激,并比较其与对照组人群神经以及其它生理反应的差异。

结果显示,在听到特定声音时,实验组人群的心率以及皮肤的导电率都会发生明显的上升。通过对大脑进行扫描,作者发现实验组人群大脑的多个区域都发生了明显的活跃信号,包括前叶以及前导叶皮层区。前导叶皮层区隐藏在前叶区的下面,它负责多种任务的介导过程,包括管理情绪等等。同时,它对于整合外界信号与身体内源的信息也有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患有恐音症的患者在受到声音刺激后不仅上述两大区域发生了明显的激活,其它一些区域,包括额前皮质区域、海马体以及扁桃体腺区域等也都有明显的变化。

总之,这些证据表明患有恐音症的患者的达到在处理上述声音时会发生紊乱。

对于患有恐音症的朋友来说,这一发现可能带来的是不幸的消息。但同时也有助于提醒正常在公共场合不要发出奇奇怪怪的声音,一面影响他人。

相关结果发表在《current biology》杂志上。(译文来源:生物谷Bioon.com)

新闻出处:Science Shows How Harsh Parenting Can Make Kids Do Worse in School
http://www.sciencealert.com/if-y ... ng-blame-your-brain

原始出处:Sukhbinder Kumar et al. The Brain Basis for Misophonia.Current Biology, 2 February 2017, ISSN 0960-9822

http://www.cell.com/current-biol ... 05%3Fshowall%3Dtrue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 ... i/S0960982216315305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69816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3 08:46 , Processed in 0.079864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